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9979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通常,利用了电子照片工艺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等)通过对带电的感光体照射(曝光)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来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利用显影装置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图像载体)供给调色剂来使静电潜像可视化而形成调色剂像。再然后,将该调色剂像直接或者间接地转印于纸张后,通过加热、加压来定影从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0003]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利用带电器使感光体表面均匀带电时,由于带电器的放电而产生臭氧、氮氧化物之类的称为放电生成物的物质。这种臭氧、氮氧化物等放电生成物附着于感光体表面,并与存在于大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使感光体表面的电阻降低,从而成为图像不良(图像流)的产生原因。
[0004]因此,为了防止图像流的产生,而提出了排出浮游于带电器的周边的放电生成物的技术。
[0005]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使感光体带电的带电部或者向该带电部的附近喷射气体的喷射装置、和对带电部附近的包含由喷射装置喷射出的气体的气体进行吸引的吸引装置。
[0006]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用于将气体导入带电器内的吸气管道、向吸气管道送入来自外部的气体的吸气风扇、用于从带电器内将气体排出的排气管道、以及将来自排气管道的气体向外部送出的排气风扇,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通过吸气风扇的工作而产生的吸气管道内的风速比通过排气风扇的工作而产生的排气管道内的风速大。
[0007]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电晕放电装置,具备:屏蔽壳,其覆盖对于被带电物进行电晕放电的放电线,并且沿放电线开设有空气排出口 ;空气管道,其将空气排出口与装置壳体外连通连结;以及送风风扇,其经由空气管道以及空气排出口向屏蔽壳内吹入装置壳体外的空气。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中,在空气管道内沿屏蔽壳的长边方向立设有分隔壁,在该分隔壁的近前侧暂时提高朝向屏蔽壳送风的空气流的压力。由此,结果是,空气流在越过分隔壁时沿屏蔽壳的长边方向变得均匀,形成为均匀的气流而向屏蔽壳被吹入。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 198490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 - 76777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 - 198128号公报
[0011]然而,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技术中,在利用气体(空气)排出放电生成物时,有在朝向带电部的空气流的方向产生偏差的担忧。若在空气流的方向产生偏差,则包含放电生成物的空气无法朝向排气管道顺畅地流动,其结果是,产生放电生成物的一部分无法被排出而无法充分防止图像流的产生的问题。
[0012]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中,对于空气排出口均匀吹入空气流的结果是,能够沿放电线的延伸设置方向吹入均匀的空气流。但是,在立设有分隔壁的部分,空气送风口的面积减小,从而在空气管道内流通的空气的压力损失(通气阻力)增大。因此,存在沿放电线吹入的空气的风量(风速)降低,而无法充分获得放电生成物的排出性能的冋题。

【发明内容】

[001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地防止图像流的产生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
目.ο
[0014]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带电部,其使图像载体的表面带电;吸气管道,其具有供气口,并用于将从外部吸入的空气经由该供气口引导至上述带电部;以及排气管道,其具有吸气口,并用于将上述带电部的周边的空气经由该吸气口吸引并排出,上述吸气管道构成为:经由上述供气口引导至上述带电部的空气朝向相对于上述带电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该长边方向的中央侧流动。
[0015]本发明的带电装置具备:带电部,其使图像载体的表面带电;吸气管道,其具有供气口,并用于将从外部吸入的空气经由该供气口导入上述带电部;以及排气管道,其具有吸气口,并用于将上述带电部的周边的空气经由该吸气口吸引并排出,上述吸气管道构成为:经由上述供气口导入上述带电部的空气朝向相对于上述带电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该长边方向的中央侧流动。
[0016]根据本发明,经由吸气管道的供气口引导至带电部的空气朝向相对于带电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该长边方向的中央侧流动。因此,含有由于带电部的放电而产生的放电生成物的空气朝向排气管道的吸气口顺畅地流动,从而能够将该放电生成物无泄漏地排出。因此,能够防止放电生成物附着于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情况,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该放电生成物的附着而引起的图像流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0018]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
[0019]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的图。
[0020]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单元的结构的图。
[0021]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单元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0022]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单元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0023]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单元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0024]图8是表示比较例的带电单元的结构的图。
[0025]图9是表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实验结果的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I…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读取部;20…操作显示部;21…显示部;22…操作部;30…图像处理部;40…图像形成部;50…纸张输送部;60…定影部;71…通信部;72…存储部;100…控制部;101…CPU ; 102…ROM ; 103…RAM ;110…PWM控制部;414…带电装置;414a…框体;414b…带电极;500…带电单元;510、510a、510b…吸气风扇;520…吸气管道;522、522a、522b…供气口 ;524…整流部件;530…排气管道;532…吸气口 ;540…排气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0029]【图像形成装置I的结构】
[0030]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图1、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I是利用了电子照片工艺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I通过将形成于感光鼓413上的Y(黄)、M(品红)、C(青)、K(黑)的各色调色剂像转印(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421,在中间转印带421上使4色的调色剂像重叠后,将其转印(二次转印)于纸张S来形成图像。
[0031]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I采用了沿中间转印带421的行驶方向串联配置与YMCK这4色对应的感光鼓413,使各色调色剂像在一个步骤中依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421的串联方式。
[0032]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I具备图像读取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处理部30、图像形成部40、纸张输送部50、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0。
[0033]控制部100 具备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01、ROM (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2以及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3等。CPUlOl从R0M102读出与处理内容对应的程序并使之在RAM103展开,与展开的程序配合地对图像形成装置I的各模块的动作进行集中控制。此时,参照储存于存储部72的各种数据。存储部7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硬盘驱动器构成。
[0034]控制部100 经由通信部 71 在与 LAN (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Area 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连接的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控制部100例如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并基于该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使图像形成于纸张S。通信部71例如由LAN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
[0035]图像读取部10构成为具备被称为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送稿器)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 (扫描仪)等。
[0036]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利用输送机构输送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原稿D并将其向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送出。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能够连续一举读取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多张原稿D的图像(包括两面)。
[0037]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光学扫描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输送至接触玻璃上的原稿或者载置于接触玻璃上的原稿,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成像于(X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装置)传感器12a的受光面上,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0基于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的读取结果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0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0038]操作显示部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