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和成像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88831阅读:来源:国知局
影单元C。此外,电极部也可以应用于通过将电子照相感光鼓和作用于感光鼓的多个处理装置整体地装配到盒中制备而成的处理盒。在电极部应用于这种处理盒的情况下,电极部还可以设置为分别对应于电子照相感光鼓和多个处理装置的多个电极部。同样,在电子照相感光鼓和多个处理装置的构造中与电极部的电连接可以按照与如上所述类似的方式构造成经由压缩弹簧18b电连接或直接地电连接。此外,一个处理盒B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A上。然而,成像设备A也可以是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成像设备,多个处理盒或显影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
[0095]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与传统实施例相比,通过将导电树脂注入到框架中而模制电极部,从而可消除导致装配期间担心发生电极部缠结、变形等的搬运问题。
[0096]此外,在传统实施例中,盒的框架需要设置用于安装电极部的开口、定位孔、切除部等,因此有可能降低框架强度。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树脂注入到在框架上设置的作为电极形成部的孔等中,因此这些孔会充满树脂,从而可防止框架强度降低。此外,通过在导电树脂注入框架中时使始于浇口部的流动通道分岔而模制电极部,从而实现电极部的导电性能的提尚。
[0097][实施例3]
[0098]接下来,将描述实施例3。
[0099]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如实施例3的处理盒、显影单元、电接点部(以下简称接点部)的构造实例和模制方法。
[0100][处理盒的总体布置]
[0101]图14是显示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B2的剖视图。处理盒B2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实施例1所示设备主组件100上。通过使显影单元C2和鼓单元D2相对于彼此可旋转地连接而构成处理盒B2。这里,显影单元C2是通过由调色剂(未显示)和显影辊112构成的显影装置、调色剂供应辊116、支撑这些辊的显影(装置)框架108和由显影框架108构成的用于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容纳部构造而成。此外,鼓单元D2由感光鼓107、清洁刮刀114和用于支撑这些构件的鼓框架113构成。
[0102]容纳在显影单元C2的调色剂容纳部109中的调色剂被送至显影室110。随后,调色剂供应给调色剂供应辊116并供应给显影辊112,所述调色剂供应辊设置在显影辊112的外周处并且在与显影辊112接触的状态下沿箭头E方向旋转。随后,显影辊112上的调色剂层的层厚度通过显影刮刀111进行管制。随后,形成在显影辊11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层转移到感光鼓107上,使得形成在感光鼓107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此外,通过转印辊4(参见图2)把感光鼓10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记录介质)2上。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07上的调色剂由清洁刮刀114刮除,使得残余调色剂收集(去除)在残余调色剂容纳室115中。之后,通过作为充电构件(处理装置)的充电辊118对感光鼓107的表面均匀充电,从而产生可通过光学系统1 (参见图2)形成潜像的状态。
[0103][鼓单元的总体布置]
[0104]参考图14、图15和图16描述鼓单元的总体布置。
[0105]图15显示了在处理盒B2安装到成像设备主组件A中的状态下与鼓单元D2的充电过程相关的部分。图16(a)是设置鼓单元D2的接点部的一侧的侧视图(从图15中箭头N的下游侧观察的视图)。此外,图16 (b)是沿图16 (a)中所示X2-X2横截面截取的弹簧支承面形成部的外周的剖视图,图16(c)是沿图16(a)中所示Y2-Y2横截面截取的接触面的外周的剖视图。
[0106]如图15和16所示,用于使感光鼓107的表面充电的充电辊118由位于其芯轴两端118a和118b的充电轴承123a和123b可旋转地支撑。充电轴承123a由导电材料(例如,导电树脂)制成。此外,压缩弹簧122a和122b分别安装到充电轴承123a和123b上。充电轴承123a和123b在压缩弹簧122a和122b能够被压缩的状态下安装到鼓框架113上。因此,充电辊118由鼓框架113可旋转地支撑。此外,如图16(b)所示,当感光鼓107和充电辊118彼此接触时,压缩弹簧122a和122b被压缩,并且充电辊118以由这时产生的弹簧力引起的预定压力压靠感光鼓107。
[0107][鼓单元的接点部构造和电压施加方法]
[0108]参考图15、图16、图25和图26描述感光鼓107的充电方法。此外,尽管稍后进行描述,通过将导电树脂134注入到当模具127和128与鼓框架113接触时形成的间隙中而形成电极部119(参见图13)。图26包括用于显示其上模制电极部119的清洁框架113的视图。如图15、图16、图25和图26所不,电极部119与鼓框架113整体模制而成。稍后描述具体的模制方法。电极部119包括作为第一接点部的充电接点部11%和作为第二接点部的暴露接点部119a。此外,尽管稍后进行描述,电极部119由暴露接点部119a、充电接点部119b、第一连接部119c、作为导电树脂注射接收部的浇口部119d、和分岔部119cl构成。充电接点部11%经由从第一连接部119c分出的第二连接部119c2进行连接。此外,暴露接点部119a和充电接点部119b经由第二连接部119c2和第一连接部119c进行连接。暴露接点部119a从鼓框架113的侧面113j朝外露出。此外,当处理盒B2安装到成像设备A中时,设置在设备主组件100中的主组件电极121和暴露接点部119a彼此接触。另一方面,充电接点部11%与压缩弹簧122a接触。因此,在处理盒B2安装到成像设备A中之后,通过来自于设置在设备主组件100中的控制器(未显示)的命令,电压施加给主组件电极121。因此,电压经由暴露接点部119a、连接部119c、充电接点部119b、压缩弹簧122a、导电树脂制成的充电轴承123a和芯轴118a施加给充电辊118的表面。随后,通过充电辊118对感光鼓107的表面均匀充电。因此,电极部119使充电辊118和主组件电极121电连接。
[0109]这里,在本实施例中,主组件电极121和电极部119直接连接,但是这些部分也可以经由位于主组件电极121和电极部119之间的另一导电构件间接连接。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尽管电极部119和充电辊118经由位于它们之间的充电轴承123a和压缩弹簧122a电连接,但电极部119和充电辊118也可以具有这些部分是直接连接的构造。
[011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电极部119应用于感光鼓107的充电过程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除了作为显影构件的显影辊12的通电处理、调色剂供应辊的通电处理以及鼓接地(未显示)的电连接以外,电极部还可以应用在需要与剩余调色剂量检测电路(未显示)等电连接的这些所有构造中。
[0111][鼓框架]
[0112]参考图16和图17描述鼓框架113的形状。图17包括显示在注射导电树脂之前鼓框架113的形状的视图。图17(a)是侧面113j的侧视图,在该侧面处形成鼓框架113的暴露接点部119a ;图17(b)是从浇口 13d侧观察鼓框架113的局部外观图。图17(c)是鼓框架113在图17(b)所示位置(Z-Z)剖开的剖视图,图17(d)是鼓框架113在图17(a)所示位置(V-V)剖开的剖视图,图17(e)是鼓框架113在图17(a)所示位置(W-W)剖开的剖视图。如图17(a)和(c)所示,鼓框架113包括流动通道113a和凹部113b,用于模制暴露接点部119a的导电树脂在所述流动通道中流动,所述凹部用于模制充电接点部11%。此外,鼓框架113包括模制暴露接点部119a时要与模具127接触的接触面113e和要与模具128接触的接触面113f。此外,鼓框架113包括用于允许导电树脂134注入的注射部113d。鼓框架113包括具有隧道形状的流动通道113c,流动通道113c在中间分岔部113h处分岔成两个流动通道。注射口 113d、流动通道113a和凹部113b经由该分岔部113h连接。
[0113][用于成形接点部的模具]
[0114]参考图17、图18、图22和图23描述用于模制电极部119的模具。图18是显示要与鼓框架113接触的两个模具之一的模具127的视图。
[0115]图22包括模具127接触鼓框架113且随后注入导电树脂134以模制充电接点部11%时的剖视图。如图22(a)所示,通过模具127与鼓框架113接触,利用设置在模具127上的突出部127b和鼓框架113形成空间120b。随后,如图22(b)所示,导电树脂134流过隧道形树脂流动通道113c,使得导电树脂134流入空间120b中。随后,如图22(c)所示,完成了把导电树脂134注入空间120b中,从而形成充电接点部119b。
[0116]图23包括模具127接触鼓框架113且随后注入导电树脂134以模制暴露接点部119a时的剖视图。如图23(a)所示,通过模具127与鼓框架113接触,鼓框架113的流动通道113a与模具127的凹部127c处于连接状态。随后,在图23(b)中,导电树脂134流过隧道形树脂流动通道113c并进一步流入流动通道113a中。随后,在图23(c)中,完成了把导电树脂134注入凹部127c中,从而形成暴露接点部119a。
[0117]也就是说,用于模制电极部119的模具127包括抵靠鼓框架113的表面113e的表面127a,用于模制暴露接点部119a的凹部127c,和用于模制充电接点部119b的突出部127bo
[0118]此外,参考图13、图16和图19,对用于在模制电极部时允许导电树脂注入的模具128进行描述。图13包括以时序方式显示从模具128接触鼓框架113直到完成导电树脂注入为止的剖视立体图。此外,图19是只显示模具128的视图。模具128具有抵靠鼓框架113的表面128a和供允许导电树脂134注入的喷嘴130插入的注射口 128b。
[0119][电极部成形方法]
[0120]参考图13、图16-图23、图26和图28,对暴露接点部119a和充电接点部119b的模制方法进行描述。图20包括以时序为基础显示使模具127和128接触鼓框架113的步骤的透视图。图21包括以时序为基础显示使与鼓框架113接触的模具分离的步骤的透视图。
[0121]电极部119是通过将导电树脂注入到形成于鼓框架113和模具127之间的空间内而与鼓框架113整体模制。首先,如图20(a)所示,模具128从箭头D1方向接触鼓框架113。这时,鼓框架113的模具接触面113f和模具128的表面128a彼此抵靠。
[0122]接下来,如图20(b)所示,模具127从箭头D2方向接触鼓框架113。这时,鼓框架113的模具接触面113e和模具127的表面127a彼此抵靠。此外,背撑模具137从箭头D3方向抵靠鼓框架113。也就是说,模具137抵靠的表面是与模具127和128接触鼓框架113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从而防止鼓框架113由于模具127和128接触鼓框架113而发生变形。稍后将描述与背撑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