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266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被操作的把手部27。
[0037]另外,在打开门103时,止动构件14的突起部23从导轨构件32的狭缝状的第一路径32a滑动移动到第二路径32b,其中,所述导轨构件32可滑动地支承突起部23并且卡定突起部23而将门103保持在打开状态。这里,门103被打开主要是为了除掉卡住的片材,因此,当打开门时,通常,突起部23借助止动构件14的自重从第一路径32a移动到第二路径 32b 0
[0038]并且,这样,借助突起部23移动到了第二路径上的止动构件14,将门103保持在卡纸处理用的打开角度(打开位置)。即,对于第二路径32b,借助止动构件14将门103保持在卡纸处理用的第一打开角度。另外,对于第一路径32a,在门103被关闭时,使突起部23进入,以便止动构件14不会妨碍门103的关闭。
[0039]门103在有的情况下为了进行维护、检查而被打开。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将门103打开,使门103处于第一打开角度,之后,将手指放到止动构件14的把手部27上,将已经移动到了第二路径32b上的状态的突起部23引导到第三路径32c。从而,借助突起部23移动到了第三路径32c上的止动构件14,门103打开到维修用的第二打开角度(打开位置)。另外,该维修用的第二打开角度比卡纸处理用的第一打开角度大。
[0040]图5A?C是说明门103的开关时的止动构件14的状态的图。图5A表示门103被关闭时的状态(P1状态)。这时,止动构件14的突起部23位于第一路径32a内。图5B表示卡纸发生时门130打开了的状态(P2状态)。这时,止动构件14的突起部23变成与第二路径32b的一端的内壁面接触的状态,在这种状态时,门103被保持在卡纸处理用的第一打开角度。
[0041]图5C表示在为了拆装成像装置内的装置或部件等或者清扫打印机本体内部等的维修而打开了门103的状态(P3状态)。这时,止动构件1的突起部23通过把手部27的操作成为与第三路径32c的一端的内壁面接触的状态,在这种状态时,门103被保持在第二打开角度。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切换导轨构件32中的、止动构件14的突起部23被卡定的位置,可以切换门103的打开角度(打开位置)。
[0042]另外,在打开门103的情况下,在解除了图中未示出的锁定机构之后,进行打开门103的操作,但是,在有的情况下,操作者在中途将手离开,或者从图5A所示的P1状态向图5B所示的P2状态移动时,向门的打开方向施加力。这里,由于门103以设置在下端的转动轴13作为支点转动,所以,当使之转动时,利用自重一直转动到变成已经描述过的图5B的P2状态为止。
[0043]另外,止动构件14,如已经描述过的那样,以图1所示的转动轴部24作为支点可自由转动地被安装。因此,伴随着门103的转动的止动构件14的突起部23从第一路径32a进入第二路径32b,之后,与第二路径32b的一端的内壁面碰撞。这样,当突起部23与第二路径32b的端部碰撞时,在止动构件14及支承止动构件14的本体框架15等上施加大的冲击力,在止动构件14、本体框架15等部件上产生变形或破损。
[0044]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缓冲这种冲击力为目的,打印机本体100A配备有图6所示的缓冲机构。另外,在图6中,附图标记43是设置在门103上的齿条,附图标记41是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0A的图中未示出的框架上且安装了与齿条43啮合的小齿轮42的旋转缓冲器。并且,通过小齿轮42和齿条43啮合并在门103的转动方向上施加负荷,减慢门103的转动速度,使冲击力减轻。
[0045]另外,在设定使冲击力衰减用的旋转缓冲器41的转矩值的情况下,例如,若将冲击力的估计值设定得大,则为了避免相关部件的变形或破损,有必要加大旋转缓冲器的转矩值。但是,在加大转矩值的情况下,由旋转缓冲器41产生的旋转负荷变成对于门103的开关操作力的阻力,操作性降低。另外,由于若操作者在门103的打开操作途中将手离开,则有时门103静止在已经描述过的图5A?5C所示的P1状态?P2状态之间,所以,操作者有必要向门103的打开方向上施加额外的力。
[0046]另外,反之,当将冲击力的估计值设定成过小的值时,在有的情况下,止动构件14自身或本体框架15等部件会变形或者破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这样的结构:门103的总重量约为4kg、P2状态时的打开角度为45°,在门103以P2状态静止时,向位于本体的近前侧和里侧的止动构件14上施加的力约为80N(单侧约40N)。
[0047]另外,在没有缓冲机构的状态下接触锁定,使门103向打开方向自由下落的情况下,施加到止动构件14上的力变成约200N(单侧约100N)。在这种条件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者用力打开门103的情况下,将施加到止动构件14上的冲击力的最大值估计为自由下落的冲击力的5倍,即1000N。
[0048]根据上述情况,作为止动构件14,采用具有即使向近前侧和里侧的止动构件14合在一起施加1000N(单侧500N)的冲击力、止动构件14也不会破损的强度的构件。
[0049]另外,作为旋转缓冲器41,使用在从由P1状态到P2状态的移动路径的途中起至变成P2状态的位置为止的范围内,利用缓冲功能对门103的打开动作施加50?70N的阻力负荷。并且,通过使用这样的旋转缓冲器41,可以尽量避免周边部件的变形等,并且,在使门103自由下落时,门103在中途不会静止,能够可靠地形成P2状态。
[0050]但是,即使在使用了这样的止动构件14及旋转缓冲器41的情况下,在门打开时,当经由门103向止动构件14施加大于等于估计的冲击力时,在有的情况下也会发生止动构件14的变形及断裂。这里,在将止动构件14制成强度更高的构件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止动构件14的破损,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安装止动构件14的本体框体15会发生变形或者门103的一部分会发生破损。
[005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门打开时,在由于经由门103施加大于等于估计的冲击力而使止动构件14被拉伸的情况下,通过使止动构件14的一部分破损,来防止整个止动构件及门103等的破损。
[0052]图7A及图7B是说明根据这种本实施方式的止动构件14的结构的透视图,图7A是止动构件14的透视图,图7B是从与图7A不同的方向观察止动构件14的透视图。
[0053]在图7中,附图标记21是构成止动构件14的本体部的树脂材质的基体构件,在该基体构件21上形成把手部27,并且,在基体构件21的一端部形成转动轴部24,在另一端部形成突起部23。附图标记22是为了加强基体构件21而安装在基体构件21上的金属材质的加强构件,附图标记25、26是用于将基体构件21和加强构件22结合起来的作为轴状构件的第一小螺钉及第二小螺钉。
[0054]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将由第一小螺钉25及第二小螺钉26将基体构件21和加强构件22结合起来的结合位置作为第一小螺钉25进入突起部23、第二小螺钉26进入转动轴部24的位置。并且,将第一小螺钉插入到突起部23,将第二小螺钉插入到转动轴部24中,使基体构件21和加强构件22结合起来,由此,可以提高对于突起部23及转动轴部24弯折的强度。即,分别利用第一小螺钉25加强突起部23,利用第二小螺钉26加强转动轴部24。
[0055]另外,如图8所示,在加强构件22上设置有作为进入突起部23的第一轴状构件的第一小螺钉25所贯通插入的第一插入贯通孔22a、和作为进入转动轴部24的第二轴状构件的第二小螺钉26所贯通插入的第二插入贯通孔22b。并且,利用第一小螺钉25和第一插入贯通孔22a、第二小螺钉26和第二插入贯通孔22b,构成使加强构件22及基体构件21结合起来的结合机构35。
[0056]另外,在图8中,附图标记22c是形成在加强构件22上的第三插入贯通孔,形成在基体构件21上的凸部21a形成与后面描述的图9B所示的间隙S同样的间隙地被卡定到该第三插入贯通孔22c中。附图标记22d是形成在加强构件22上的第四插入贯通孔,形成在基体构件21上的凸部21b不形成间隙地被卡定到该第四插入贯通孔22d中。
[0057]这里,如图9A所示,进入突起部23的第一小螺钉25所贯通插入的第一插入贯通孔22a的直径形成为,在第一小螺钉25进入第一插入贯通孔22a的状态时如图9B所示在半径方向上形成间隙S的长度。
[005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间隙S被设定成由于冲击施加到基体构件21上的拉伸力而使基体构件21伸长的区域最大或者比其长的距离。另外,进入转动轴部24的第二小螺钉26贯通插入的第二插入贯通孔22b的直径形成为,在第二小螺钉26进入第二插入贯通孔22b的状态时不形成间隙的长度。
[0059]对于这样构成的止动构件14,在门103打开时,通过向门103施加大于等于规定大小的力,在有的情况下,会向图10所示的白箭头的方向(臂部的长度方向)施加大于等于估计值的冲击力,即,施加比基体构件21的抗拉强度大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