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抖动校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4324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摄像头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带抖动校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用于使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且使拍摄图像于图像传感器上的透镜对焦的自动对焦单元;用于使该自动对焦单元向与透镜光轴成直角的方向摆动,且抑制因抖动造成图像模糊的抖动校正单元。
[0003]例如日本特开2013 — 24938号公报于2013年2月4日公开了一种带抖动校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装载有抑制图像模糊的如下方式的抖动校正单元,即,由沿着光轴方向延伸的悬架缆线将自动对焦单元悬架支承为能够摆动,利用摆动用线圈和磁铁而使透镜向与光轴成直角的方向摆动。
[0004]如图10所示,该带抖动校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30中,将透镜41保持到形成于中央的筒部内,并使其向光轴O方向(Z轴方向)移动而进行对焦,并且使其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摆动,以抑制因抖动造成的图像模糊。
[0005]如图11所示,带抖动校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30具有:使透镜41沿着Z轴方向移动的对焦单元31;以及使透镜41向与Z轴成直角的方向摆动的抖动校正单元32。在此,将透镜41的光轴O方向设为Z轴方向(被摄体侧为+ Z侧),并且将分别与Z轴成直角的两个方向设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
[0006]对焦单元31具有透镜载体33、对焦用线圈34、磁铁35、磁铁支架36和板簧37。另外,抖动校正单元32具有基座基板38、形成于基座基板38上的摆动用线圈39、与对焦单元31共用的磁铁35以及悬架缆线40。
[0007]透镜载体33是形成为向Z轴方向开口的圆筒形状的构件,其将透镜41保持于中空部33a内。在透镜载体33的外周安装有沿着与Z轴平行的轴周围卷绕的对焦用线圈34。
[0008]磁铁35由十Χ?磁铁片35XP、一 Χ?磁铁片35ΧΜ、+Υ?磁铁片35YP和一Υ?磁铁片35ΥΜ构成,这些磁铁片全都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磁铁支架36形成为四方框形状,其用于保持+X侧磁铁片35ΧΡ、一 X侧磁铁片35ΧΜ、+Y侧磁铁片35ΥΡ以及一 Y侧磁铁片35ΥΜ。
[0009]板簧37由前侧板簧37Α和后侧板簧37Β构成。前侧板簧37Α的内径侧与透镜载体33的+ Z侧端面相连接,后侧板簧37Β的内径侧与透镜载体33的一Z侧端面相连接。另外,前侧板簧37Α的外径侧与磁铁支架36的+ Z侧端面相连接,后侧板簧37Β的外径侧与磁铁支架36的一 Z侧端面相连接。其结果为,板簧37将透镜载体33悬架支承为使其能够沿Z轴方向移动。此外,前侧板簧37Α沿着X轴方向分割为二部分,也用作通往对焦用线圈34的供电路径的一部分。
[0010]+X侧磁铁片35ΧΡ配设于对焦用线圈34的+X侧,且沿着X轴方向被磁化,磁极面35m与对焦用线圈34沿着X轴方向隔开空隙相互对置。一 X侧磁铁片35ΧΜ配设于对焦用线圈34的一 X侧,且沿着X轴方向被磁化,磁极面35m与对焦用线圈34沿着X轴方向隔开空隙相互对置。十Y侧磁铁片35YP配设于对焦用线圈34的十Y侧,且沿着Y轴方向被磁化,磁极面35m与对焦用线圈34沿着Y轴方向隔开空隙相互对置。一 Y侧磁铁片35YM配设于对焦用线圈34的一Y侧,且沿着Y轴方向被磁化,磁极面35m与对焦用线圈34沿着Y轴方向隔开空隙相互对置。
[0011]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对焦单元31中,当向对焦用线圈34通电时,对焦用线圈34产生朝向Z轴方向的洛伦兹力,使透镜载体33向Z轴方向移动,直到该洛伦兹力与板簧37的复原力达到平衡的位置。
[0012]基座基板38为具有圆形开口部38a的四角板状构件。摆动用线圈39由+X侧线圈片39XP、一X侧线圈片39XM、+Y侧线圈片39YP和一Y侧线圈片39YM构成,各线圈片均形成为环状,包括两条平行的边及连接两条平行边的半圆弧形侧边(环形跑道状)。
[0013]摆动用线圈39为由铜线卷绕而成的构件,其配设于与基座基板38的开口部38a的更靠近半径方向的外侧,并安装于基座基板38的+ Z侧面(+Z侧的面)上。更具体而言,+X侧线圈片39XP呈环状卷绕于与Z轴平行的轴周围,且安装于基座基板38的+Z侧面,其与+ X侧磁铁片35XP的一 Z侧侧面(一 Z侧的侧面)沿着Z轴方向隔开空隙相互对置。另外,一 X侧线圈片39XM沿着与Z轴平行的轴周围呈环状卷绕,且安装于基座基板38的+ Z侧面,其与一 X侧磁铁片35XM的一 Z侧的侧面沿着Z轴方向隔开空隙相互对置。另外,+ Y侧线圈片39YP沿着与Z轴平行的轴周围呈环状卷绕,且安装于基座基板38的+Z侧面上,其与+ Y侧磁铁片35YP的一Z侧的侧面沿着Z轴方向隔开空隙相互对置。另外,一Y侧线圈片39YM呈环状沿着与Z轴平行的轴周围卷绕,且安装于基座基板38的+ Z侧面,其与一 Y侧磁铁片35YM的一 Z侧的侧面沿着Z轴方向隔开空隙相互对置。
[0014]悬架缆线40为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线状构件,其在抖动校正单元32中设置有四条。悬架缆线40的一个端部非接触性地穿过后侧板簧37B而与基座基板38的角部38c相连接,另一个端部与前侧板簧37A的角部37c相连结。悬架缆线40将对焦单元31支承为能够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摆动。
[0015]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抖动校正单元32中,当对摆动用线圈39的+X侧线圈片39XP和一 X侧线圈片39XM通电时,+ X侧线圈片3 9XP和一 X侧线圈片3 9XM分别产生朝向X轴方向的洛伦兹力,而+X侧磁铁片35XP和一X侧磁铁片35XM产生了反作用力,由此使对焦单元31向X轴方向摆动。同样,当对摆动用线圈39的十Y侧线圈片39YP和一Y侧线圈片39YM分别通电时,+ Y侧线圈片39YP和一 Y侧线圈片39YM分别产生朝向Y轴方向的洛伦兹力,而+ Y侧磁铁片35YP和一Y侧磁铁片35YM分别产生了反作用力,由此使对焦单元31向Y轴方向摆动。
[0016]如图12所示,+X侧磁铁片35XP、一 X侧磁铁片35XM、+Y侧磁铁片35YP和一Y侧磁铁片35YM的各磁化方向M分别沿着与各磁极面35m成直角的方向被磁化。进而,摆动用线圈39的+X侧线圈片39XP、一X侧线圈片39XM、+Y侧线圈片39YP和一Y侧线圈片39YM分别配设于Z轴方向的磁感线较多交叉的位置上。
[0017]S卩,一Xii磁铁片35XM的磁化方向M与磁极面35m形成直角。进而,在一Xii磁铁片35XM的内侧角部(即靠近线圈片的内侧边部)35i的一 Z侧附近和外侧角部(即靠近线圈片的夕卜侧边部)35ο的一Z侧附近中,一X侧线圈片39ΧΜ受到了最强力的磁场。
[0018]因此,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一X侧线圈片39ΧΜ的内侧边39i配设于内侧角部35i的一 Z侧正下方作为位置,通过将外侧边39ο配设于外侧角部35ο的一 Z侧正下方的位置,能够最高效地产生朝向X轴方向的洛伦兹力。+X侧线圈片39ΧΡ也与+ X侧磁铁片35ΧΡ进行同样的相对应的配置,以最高效地产生朝向X轴方向的洛伦兹力。对+ Y侧线圈片39ΥΡ、一 Y侧线圈片39YM的+Y侧磁铁片35YP、一 Y侧磁铁片35YM的配置也同样,能够最高效地产生朝向Y轴方向的洛伦兹力。由此,摆动用线圈39能够使抖动校正单元32高效地进行摆动动作。
[0019]但是,对于带抖动校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30,目前正推进小型化,要求Z轴方向的尺寸缩小(低矮化)。为此,摆动用线圈39往往选用由如图14所示的挠性印刷基板等构成的如图13所示的铜线构件。由挠性印刷基板等构成的摆动用线圈39通过印刷形成于沿着与Z轴正交的方向呈面状延伸的印刷基板42上,并正进行薄型化。印刷形成的摆动用线圈39是通过铜蚀刻铜电镀等方法在印刷基板42上而形成为平坦螺旋状的线圈图案而成的。
[0020]在如图13所示的使用了卷绕有铜线构件的摆动用线圈39的情况下,能够将基座基板38的边端38e尺寸缩小到摆动用线圈39的外侧边39ο的端部位置。但是,在使用了如图14所示的印刷形成的摆动用线圈39的情况下,印刷基板42的边端42e处于距摆动用线圈39的外侧边39ο端部离开一定距离的状态。其原因在于,需要在线圈图案形成的前工序中,设置有作为用于印刷抗蚀剂材的印刷余量的图案间隙42k。为此,基座基板38的边端38e也会变大。
[0021]S卩,由于如上述那样摆动用线圈39用于获得对磁铁35的良好驱动效率的位置受到了限定,因此与使用了卷绕有铜线构件的摆动用线圈39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30相比,能够使用了印刷形成的摆动用线圈39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3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