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10653304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即使在显影剂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抑制得较小的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在串联连接有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纵排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如下功能:在像承载体上形成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根据该形成的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的浓度信息来进行校正形成的图像的浓度的浓度校正控制。并且,通过覆盖率预想产生浓度差的状况,计算出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预想值(步骤S15),判断该浓度差预想值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例如,0.15)(步骤S16),在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定时实施浓度校正控制。
【专利说明】
图像形成系统从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图像形成系统W及图像形成方法,特别是设及串联连接有多个图 像形成装置的纵排(tandem)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W及该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有串联连接有多台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纵排方 式的图像形成系统(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2-68286号公报)。在运种图像形成系统中,例如 通过由不同的图像形成装置来分担进行在纸张的正反面进行图像形成的处理,与由1台图 像形成装置在纸张的正反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82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4] 在纵排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中,例如将2台图像形成装置串联连接并分别作为纸 张正面用的装置和纸张反面用的装置来使用,因此在2台图像形成装置所形成的图像的浓 度匹配的情况下,在纸张的正反面的形成图像中产生浓度差。即使在系统启动时或定期地 进行图像浓度的校正来调整最高浓度和半色调化alftone)浓度的情况下,在由于之后的输 出覆盖率的偏差等而2台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时,也会产生浓度差,有 可能该浓度差超出作为1个作业(job)内的浓度变动的允许范围。
[0005]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显影剂的状 态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所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抑制得较小 的图像形成系统W及图像形成方法。
[0006]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图像形成系统具备 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实施在像承载 体上形成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并根据该形成了的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的浓度信息来 校正形成的图像的浓度的浓度校正控制,
[0007] 控制部根据与在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间产生的浓度差相当的信息来决 定实施浓度校正控制的定时。
[000引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图像形成方 法包含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部根据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间产生的浓度差相当 的信息来决定实施浓度校正控制的定时,该图像形成系统具备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图像形 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实施在像承载体上形成图像浓度控制用图 案像、并根据该形成了的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的浓度信息来实施校正形成的图像的浓度 的浓度校正控制。
[0009]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系统或者图像形成方法中,能够根据与在多个图像形成装 置形成的图像间产生的浓度差相当的信息预想产生该浓度差的状况。因而,通过根据与在 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间产生的浓度差相当的信息来决定实施浓度校正控制的定 时,从而能够在图像间产生的浓度差成为规定的阔值W上之前实施浓度校正控制。
[0010]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间产生的浓度差为规定的阔值 W上之前实施浓度校正控制,因此即使在显影剂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图 像间的浓度差抑制得较小。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的结构的概要图。
[0012]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0013]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0014] 图4是表示覆盖率和浓度变化量的关系的图。
[0015] 图5是表示输出了 3%和20%的覆盖率的情况下的、相对于打印数的预想浓度差的 图。
[0016]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017] 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018] 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019] 图9是表示显影剂的灰度特性的变化的图。
[0020] 附图标记说明
[0021] 1:图像形成系统;20:第1图像形成装置;27、47、51:浓度传感器;30:中间装置;40: 第2图像形成装置;50:后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W下使用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W下记述为"实施方式")。本发 明并不限于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数值等是例示的。此外,在W下的说明、各图中,设 为对相同要素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3] [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结构]
[0024] 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概要。图1是表示本 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要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具 有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两个即第1图像形成装置20W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40),成为从纸 张的搬送路径的上游侧起串联联结了供纸装置10、第1图像形成装置20、中间装置30、第2图 像形成装置40、后处理装置50等的串联纵排方式的结构。
[0025] 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20和第2图像形成装置40被相互联结时被分别设定为总体地 管理图像形成系统1的主机、按照该主机的指示进行工作的子机中的某个。在本实施方式 中,在纸张搬送方向上设置在上游侧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20被设定为主机,第2图像形成装 置40被设定为子机。
[0026]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在执行在纸张的正反面两面形成图像的双 面模式的作业的情况下,第1图像形成装置20作为在纸张的一个面(例如,正面)进行图像形 成的装置而发挥功能,第2图像形成装置40作为在纸张的另一个面(例如,反面)进行图像形 成的装置而发挥功能。在执行双面模式的作业的情况下,第1图像形成装置20对从供纸装置 10或者第1图像形成装置20内的供纸部231所搬送的纸张形成正面的图像。然后,形成了正 面的图像的纸张通过第I图像形成装置20内的翻转部232b翻转了正反面之后,通过中间装 置30向第2图像形成装置40搬送,在该纸张的反面形成图像,向后处理装置50搬送。
[0027] 另外,在执行在纸张的单面形成图像的单面模式的作业的情况下,第1图像形成装 置20对从供纸装置10或者第1图像形成装置20内的供纸部231所搬送的纸张的一个面形成 图像。然后,在一个面形成了图像的纸张通过中间装置30、第2图像形成装置40而向后处理 装置50搬送。
[0028] (供纸装置)
[0029] 供纸装置10被称为P即(Paper Feed化it:输纸单元),具备包括多个供纸托盘、供 纸漉、分离漉、供纸/分离橡胶、送出漉等的供纸单元等。在各供纸托盘中,保存了针对每个 纸张种类(纸种、单位面积重量、纸张大小等)预先识别的纸张,保存在各供纸托盘的纸张从 纸张的最上部开始一张张地通过供纸单元向第1图像形成装置20的纸张搬送部232进行供 纸。在每个供纸托盘中保存的纸张的种类的信息(纸张大小、纸种等)存储在第1图像形成装 置20的后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51中。供纸装置10作为第1图像形成装置20的供纸部而发挥 功能。
[0030] (第1图像形成装置)
[0031] 第1图像形成装置20从原稿读取图像,将读取出的图像在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另 夕h从外部装置等接收PDL(F*age Description Language:页面描述语言)形式、Tiff形式等 页面描述语言形式的打印数据W及打印设定数据,根据接收到的打印数据W及打印设定数 据等来将图像形成在纸张上。第1图像形成装置20具备图像读取部21、操作显示部22W及打 印部23等而构成。
[0032] 图像读取部21具备被称为ADF(AutC) Document Feeder:自动文档进纸器)的自动 原稿输送部和读取部,根据通过操作显示部22受理的设定信息来读取多个原稿的图像。载 置于自动原稿输送部的原稿托盘的原稿被搬送到作为读取位置的接触玻璃(contact glass),通过包含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禪合器件)211(参照图2)的光学系统 来读取原稿的单面或者双面的图像。在运里的图像中,除了图形、照片等图像数据之外,还 包含文字、记号等文本数据等。
[0033] 操作显示部22由LCD(Liquid C巧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221、设置成覆盖率 LCD 221的触摸面板、各种开关、按钮、数字小键盘、操作键群等构成。操作显示部22受理来 自用户的指示,将该操作信号输出给后述的控制部250。另外,操作显示部22按照从控制部 250输入的显示信号,将显示用于输入各种操作指示、设定信息的各种设定画面、各种处理 结果等的操作画面显示在LCD 221上。
[0034] 打印部23进行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具备供纸部231、纸张搬送部232、图 像形成部233、定影部234等与打印输出有关的各部分而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部 23中,说明应用了电子照片方式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W应用喷墨方式、热升华方式 等其它打印方式。
[0035] 供纸部231具备包括多个供纸托盘和设置于每个供纸托盘的供纸漉、分离漉、供 纸/分离橡胶、送出漉等的供纸单元。在各供纸托盘中,保存了针对每个纸张的种类(纸种、 单位面积重量、纸张大小等)预先识别的能够供给的纸张,保存在各供纸托盘的纸张从纸张 的最上部起一张张地通过供纸单元向纸张搬送部232供纸。另外,在每个供纸托盘中保存的 纸张的种类的信息(纸种、单位面积重量、纸张大小等)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51中。
[0036] 纸张搬送部232将从供纸装置10或者供纸部231供给的纸张搬送到经由多个中间 漉、保护漉(resist roller)等的向图像形成部233的纸张搬送路径上。然后,纸张搬送部 232将纸张向图像形成部233的转印位置搬送,进而向第2图像形成装置40搬送。纸张在进行 弯曲校正的保护漉233a的上游侧临时等待,根据图像形成定时来重新开始向保护漉233a的 下游侧的搬送。
[0037] 另外,纸张搬送部232具备搬送路径切换部232aW及包括翻转漉等的翻转部23化。 翻转部232b按照搬送路径切换部232a的切换动作,不翻转通过了定影部234的纸张的正反 面而向联结在下游侧的装置搬送,或通过翻转漉等来进行转回(SWitdiback)从而翻转纸张 的正反面之后向与下游侧联结的装置搬送。另外,翻转部23化也可W具备循环路径部,该循 环路径部使通过了定影部234的纸张的正反面翻转来向第1图像形成装置20的图像形成部 233进行再供纸。
[0038] 图像形成部233具备感光鼓、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清洁装置 等,根据印刷图像数据在纸张面上形成图像。此外,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20为形成彩色图像 的装置的情况下,针对每个颜色(Y,M,C,Bk)设置图像形成部233。
[0039] 在图像形成部233中,与印刷图像数据相应的光从曝光装置被照射到通过带电装 置而带电了的感光鼓的表面而写入静电潜像。然后,在感光鼓的表面通过使用二成分显影 剂的二成分显影装置附着带电的调色剂,由此在感光鼓的表面显影出被写入的静电潜像。 附着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位置转印到纸张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之后, 通过清洁装置来消除感光鼓表面的残留电荷、残留调色剂等,消除的调色剂等被回收到调 色剂回收容器。
[0040] 定影部234包括定影加热器、定影漉、定影外部加热部等,对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 剂图像进行热定影。
[OOW (中间装置)
[0042] 中间装置30设置于在纸张搬送方向上第1图像形成装置20的下游侧、且第2图像形 成装置40的上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装置30按照来自第2图像形成装置40的指示将从 第1图像形成装置20搬送的纸张向第2图像形成装置40搬送。
[0043] 中间装置30的纸张搬送路径31如下地设定了其长度:在中间装置30或者第2图像 形成装置40指示了纸张停止在纸张搬送路径31内的情况下,该纸张的后端够不到第1图像 形成装置20。纸张搬送路径31构成为当从中间装置30的正面侧观察时,从纸张搬入侧的搬 送漉311附近至纸张排出侧的搬送漉318附近为止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张搬送路径31 的弯曲形状是向下方向凸形状的大致U字形状。通过使纸张搬送路径31弯曲,能够在受限的 空间中确保纸张搬送路径31的长度。换句话说,通过使纸张搬送路径31弯曲,能够在确保纸 张搬送路径31的长度的基础上使中间装置30小型化。
[0044] 作为纸张搬送路径31所需的长度,可举出W下的例子。
[0045] 第1,当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40的纸张搬送路径途中具有纸张停止位置的情况下, 纸张搬送路径31的长度形成为W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40内停止了的纸张的前端为基点,该 纸张的后端收纳在中间装置30内。
[0046] 第2,当在中间装置30的纸张搬送路径31途中具有纸张停止位置的情况下,纸张搬 送路径31的长度形成为W在中间装置30内停止了的纸张的前端为基点,该纸张的后端收纳 在中间装置30内。
[0047] (第2图像形成装置)
[0048] 第2图像形成装置40具备打印部43等而构成,与第1图像形成装置20协同地在纸张 面上形成图像。经由搬送漉434a向保护漉433a搬送从第1图像形成装置20所搬送的纸张。纸 张在保护漉433a的上游侧临时等待,根据图像形成定时,重新开始向保护漉433a的下游侧 的搬送。
[0049] 此外,第2图像形成装置40所具备的打印部43与第1图像形成装置20所具备的打印 部23同样地,具有供纸部431、具备翻转部43化的纸张搬送部、图像形成部、定影部等与打印 输出有关的各部而构成。由于重复,因此省略其说明。
[(K)加](后处理装置)
[0051] 后处理装置50在纸张搬送方向上设置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具备分炼部、 装订部、打孔部、折叠部等各种后处理部W及排纸托盘(大容量排纸托盘T1、副托盘T2)等, 对从第2图像形成装置40所搬送的纸张施W各种后处理,将施W后处理的纸张排出到大容 量排纸托盘T1、副托盘T2。大容量排纸托盘Tl具有升降移动的平台,W堆积在平台上的状态 大量地收容纸张。在副托盘T2中,纸张 W露出到外部而能够目视的状态被排出。
[0052] [第1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
[0053]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20的内部结构的框 图。如图2所示,第1图像形成装置20具备图像读取部21、操作显示部22、打印部23、控制器 24、图像控制基板25、通信部26、浓度传感器27等而构成。第1图像形成装置20能够经由控制 器24的LANIF化ocal Area化twork Inte巧ace:局域网接口)244与网络3上的外部装置2相 互地发送接收数据地连接。
[0054] 图像读取部21具备上述的自动原稿输送部W及读取部、图像读取控制部210。图像 读取控制部210根据来自控制部250的指示来控制自动原稿输送部W及读取部等,实现读取 多个原稿的图像的扫描仪功能。通过图像读取部21所读取的模拟图像数据被输出到读取处 理部253,在读取处理部253中进行A/D变换并施W各种图像处理。
[0055] 操作显示部22具备上述的LCD 221、触摸面板等W及操作显示控制部220。操作显 示控制部220按照从控制部250输入的显示信号,将显示用于输入各种设定条件的各种画 面、各种处理结果等的操作画面显示在LCD 221上。另外,操作显示控制部220将从各种开 关、按钮、数字小键盘、操作键群或者触摸面板等输入的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50。
[0056] 打印部23具备上述的供纸部231、纸张搬送部232、图像形成部233、定影部234(参 照图1)等与打印输出有关的各部W及打印控制部230。打印控制部230按照来自控制部250 的指示来控制图像形成部233等打印部23的各部的动作,根据从写入处理部258输入的印刷 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
[0057] 控制器24进行从连接于网络3的外部装置2输入到图像形成系统1的数据的管理W 及控制。控制器24从外部装置2接收打印对象的数据(打印数据W及打印设定数据),将展开 打印数据而生成的图像数据和打印设定数据向图像控制基板25发送。
[005引控制器24包括控制器控制部241、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 机存取存储器)控制IC 242、图像存储器243、LANIF 244等。控制器控制部241总体地控制控 制器24的各部的动作,展开经由LANIF 244从外部装置2输入的打印数据来进行位图形式的 图像数据的生成。
[0059] DRAM控制IC 242控制通过LANIF 244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向控制器控制部241的转 送、相对于图像存储器243的图像数据W及打印设定数据的写入/读出。另外,DRAM控制IC 242 与图像控制基板 25 的 DRAM 控制 IC 255 通过 PCI(Peripheral Components Interconnect:外设组件互联)总线连接。DRAM控制IC 242按照来自控制器控制部241的指 示,从图像存储器243读出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W及打印设定数据并输出到DRAM控制IC 255。
[0060] 图像存储器243包括DRAM等易失性存储器,临时地存储图像数据W及打印设定数 据。
[0061 ] LANIF 244是例如NIC(化twork Intedace Card: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用于连接 到LAN等网络3的通信接口,从外部装置2接收打印数据、打印设定数据。通过LANIF 244接收 到的打印数据、打印设定数据输出到DRAM控制IC 242。
[0062] 图像控制基板25具备控制部250、非易失性存储器251、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252、读取处理部253、压缩IC 254、DRAM控制IC 255、图像存储器 256、 解压缩IC 257、写入处理部258等。
[0063] 控制部250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化it:中央处理单元)等,从存储在非易 失性存储器251中的系统程序W及各种应用程序中读出指定的程序来展开到RAM 252。然 后,控制部250通过与展开在RAM 252的程序的协同来执行各种处理,集中控制第1图像形成 装置20的各部。
[0064] 另外,第1图像形成装置20被设定为主机,因此控制部250从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的 各装置经由通信部26接收表示各装置的状态的信号。然后,控制部250根据表示该各装置的 状态的信号来总体地控制图像形成系统1整体。例如,在接收到表示第2图像形成装置40内 的错误(发生卡纸、缺纸、调色剂不足等)的信号的情况下,生成与该错误相应的显示信号、 动作指示信号,将该生成的信号向操作显示部22、第2图像形成装置40等进行发送。
[0065] 另外,控制部250根据从外部装置2经由控制器24输入的图像数据W及打印设定数 据、或者从图像读取部21输入的图像数据W及通过操作显示部22设定的设定信息来生成作 业数据W及压缩图像数据。然后,控制部250根据所生成的作业数据W及压缩图像数据来与 第2图像形成装置40协同地执行作业。
[0066] 作业是指与图像形成有关的一系列的动作,例如在制作由规定页面的原稿构成的 复印物的情况下,与规定页面的原稿的图像形成有关的一系列的动作是1个作业。用于执行 该作业的动作的数据是作业数据。
[0067] 作业数据包含作业信息和页面信息。
[0068] 作业信息是在所有页面中共用的信息。例如,作业信息包含作业的设定份数、排纸 托盘、应用功能(汇总、重复等)、彩色/单色等信息。
[0069] 页面信息与各页面的压缩图像数据关联起来,是与关联起来的压缩图像数据有关 的信息。例如,页面信息包含页面号、图像大小(纵、横)、图像的朝向、图像的宽度、图像的旋 转角度、形成图像的纸张的种类、保存该纸张的供纸托盘、打印模式(双面模式/单面模式)、 压缩图像数据保存地址等信息。
[0070] 非易失性存储器251存储与图像形成有关的各种处理程序W及各种数据等。另外, 非易失性存储器251存储在供纸装置10、第1图像形成装置20的供纸部231、第2图像形成装 置40的供纸部431分别具备的每个供纸托盘中保存的纸张的种类的信息。
[0071] RAM 252形成临时地存储通过控制部250执行的各种程序W及与运些程序有关的 各种数据等的工作区。另外,RAM 252临时地存储根据从控制器24输入的图像数据W及打印 设定数据、或者从图像读取部21输入的图像数据W及获取到该图像数据时通过操作显示部 22所设定的设定信息来通过控制部250生成的作业数据。
[0072] 读取处理部253在对从图像读取部21输入的模拟图像数据施W模拟处理、A/D变换 处理、着色(shading)处理等各种处理之后,生成数字图像数据。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 到压缩IC 254。
[0073] 压缩IC 254对所输入的数字图像数据施W压缩处理,将施W该压缩处理的数字图 像数据输出到DRAM控制IC 255。
[0074] DRAM控制IC 255按照来自控制部250的指示来控制压缩IC 254进行的图像数据的 压缩处理W及解压缩IC 257进行的压缩图像数据的解压缩处理,并且进行图像数据向图像 存储器256的输入输出控制。
[0075] 例如,DRAM控制IC 255在从控制部250被输入通过图像读取部21读取的图像数据 的保存指示时,使压缩IC 254执行对被输入在读取处理部253中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使 通过压缩处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存储器256的压缩存储器256a中。另外, DRAM控制IC 255在从控制器24的DRAM控制IC 242被输入图像数据时,使压缩IC 254执行该 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使通过压缩处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存储器256的压 缩存储器256a中。
[0076] 进而,DRAM控制IC 255在从控制部250被输入存储在压缩存储器256a中的压缩图 像数据的打印输出指示时,从压缩存储器256a读出压缩图像数据,通过解压缩IC 257施W 解压缩处理,使进行了该解压缩处理而得到的图像数据存储到页面存储器256b中。进而,当 从控制部250被输入存储在页面存储器256b中的图像数据的打印输出指示时,DRAM控制IC 255从页面存储器25化读出图像数据来输出到写入处理部258。
[0077] 图像存储器256具备包括DRAM(Dynamic RAM)的压缩存储器256a和页面存储器 256b。压缩存储器256a是用于存储压缩图像数据的存储器,页面存储器256b是用于临时地 存储打印输出用的图像数据、或者在压缩前临时地存储从控制器24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存 储器。
[0078] 解压缩IC 257对压缩图像数据施W解压缩处理。
[0079] 写入处理部258根据从DRAM控制IC 255输入的图像数据来生成用于图像形成的印 刷图像数据,将该生成的印刷图像数据输出到打印部23。
[0080] 通信部26是用于连接到连接了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的各装置的网络上的通信接 口。例如,通信部26使用NIC等与第2图像形成装置40进行通信,另外,与供纸装置IOW及中 间装置30进行串行通信。
[0081] 浓度传感器27是检测形成在像承载体(感光体、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的浓度 (图像浓度)的浓度检测部的一个例子。浓度传感器27具有向像承载体照射光的发光部W及 接受基于该照射光的来自像承载体的反射光的受光部,将检测出的浓度信息提供给控制部 250。控制部250在从浓度传感器27接受了浓度信息的供给时,根据该浓度信息来进行后述 的图像稳定化控制。
[0082] [第2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
[0083]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40的内部结构的框 图。如图3所示,第2图像形成装置40具备打印部43、图像控制基板45、通信部46、浓度传感器 47等而构成。
[0084] 打印部43具备第1图像形成装置20的打印部23的与打印控制部230W及图像形成 部233相对应的打印控制部430W及图像形成部433而构成。关于打印控制部430W及图像形 成部433,其结构与第1图像形成装置20的打印部23的打印控制部230 W及图像形成部233相 同,因此省略说明。
[00化]图像控制基板45具备控制部450、非易失性存储器451、341 452、01?41控制1〔 455、 图像存储器456、解压缩IC 457、写入处理部458等。
[0086] 控制部450包括CPU等,从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451中的系统程序W及各种应用 程序中读出指定的程序来展开到RAM 452。然后,控制部450与展开在RAM 452的程序协同地 执行各种处理,集中控制第2图像形成装置40W及中间装置30的各部。
[0087] 非易失性存储器451存储与图像形成有关的各种处理程序W及各种数据等。另外, 非易失性存储器451存储在供纸装置10、第2图像形成装置40的供纸部231、第1图像形成装 置20的供纸部431分别具备的每个供纸托盘中保存的纸张的种类的信息。
[008引 RAM 452形成临时地存储通过控制部450执行的各种程序W及与运些程序有关的 各种数据等的工作区。
[0089] 另外,在RAM 452中临时地存储经由通信部46从第1图像形成装置20输入的数据。
[0090] DRAM控制IC 455按照来自控制部450的指示,控制解压缩IC 457进行的压缩图像 数据的解压缩处理,并且进行图像数据向图像存储器456的输入输出控制。
[0091] 例如,DRAM控制IC 455在从通信部46被输入作业数据W及压缩图像数据时,将作 业数据存储到RAM 452中,将压缩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存储器456的压缩存储器456a中。
[0092] 另外,DRAM控制IC 455在从控制部450被输入存储在压缩存储器456a中的压缩图 像数据的打印输出指示时,从压缩存储器456a读出压缩图像数据,通过解压缩IC 457施W 解压缩处理,使进行了该解压缩处理而得到的图像数据存储到页面存储器456b中。进而,当 从控制部450被输入存储在页面存储器456b中的图像数据的打印输出指示时,DRAM控制IC 455从页面存储器45化读出图像数据来输出到写入处理部458。
[0093] 图像存储器456具备包括DRAM的压缩存储器456a和页面存储器45化。压缩存储器 456a是用于存储压缩图像数据的存储器,页面存储器45化是用于临时地存储打印输出用的 图像数据的存储器。
[0094] 解压缩IC 457对压缩图像数据施W解压缩处理。
[00M]写入处理部458根据从DRAM控制IC 455输入的图像数据来生成用于图像形成的印 刷图像数据,将该生成的印刷图像数据输出到打印部43。
[0096]通信部46是用于连接到连接了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的各装置的网络上的通信接 口。例如,通信部46使用NIC等来与第1图像形成装置20进行通信,另外与中间装置30W及后 处理装置50进行串行通信。
[0097] 浓度传感器47是检测形成在像承载体(感光体、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的浓度 (图像浓度)的浓度检测部的一个例子。浓度传感器27具有向像承载体照射光的发光部W及 接受基于该照射光的来自像承载体的反射光的受光部,将检测出的浓度信息提供给控制部 450。控制部450在从浓度传感器47接受了浓度信息的供给时,与第1图像形成装置20的控制 部250同样地,根据浓度传感器47的浓度信息来进行W下说明的图像稳定化控制。
[0098] [图像稳定化控制]
[0099] 在电子照片方式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20中,进行如下图像稳定化控制W使得形成 的图像(即输出图像)的浓度成为目标浓度:在控制部250进行的控制下,根据浓度传感器27 所检测出的浓度信息,调整图像形成部233的图像形成条件。作为图像形成条件,能够例示 出显影漉转速、曝光时间、显影偏置电压等。在电子照片方式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40中,也与 1图像形成装置20同样地,进行如下图像稳定化控制:在控制部450进行的控制下,根据浓度 传感器47所检测出的浓度信息来调整图像形成部433的图像形成条件。
[0100] 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20W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40中,在各自的打印动作(打印作业) 中,在形成在像承载体(感光体、中间转印体化的图像间(纸张间)进行图像稳定化控制。具 体地说,通过在图像间在各像承载体上形成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分别通过浓度传感器 27W及浓度传感器47检测该图案像的浓度,将该检测信息(浓度信息)反馈给图像形成条件 而反映到图像形成条件,从而进行图像稳定化控制。运里,"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是为了 控制(调整)图像浓度而专用地形成的色块(patch)状的调色剂像(W下、记述为"调色剂色 块像")。通过进行该图像稳定化控制,即使存在使图像的形成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也能够稳 定地形成图像。
[0101] 在图像稳定化控制中,例如进行基于制作在像承载体上的最高浓度调整用的调色 剂色块像的浓度的最高浓度的调整。该最高浓度的调整处理是通过由浓度传感器27、47检 测制作在像承载体上的最高浓度用的调色剂色块像的浓度并控制显影漉转速W使得该调 色剂色块像的浓度成为目标浓度来进行。例如,在判断为调色剂的附着量小于目标的附着 量的情况下,进行提高显影漉转速的控制,在判断为多于目标的附着量的情况下,进行降低 显影漉转速的控制。通过运些控制,能够将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的附着量保持为固定。
[0102] 在上述的最高浓度的调整处理中,设为通过控制显影漉转速来进行最高浓度调 整,但是代替显影漉转速而控制显影偏置电压、即控制显影电场也能够同样地进行最高浓 度的调整。在半色调浓度用的调色剂色块像中,当判断为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的附着量少 时,控制为曝光时间长,当判断为调色剂的附着量多时,控制成曝光时间短。运里,作为一个 例子,每10p(p为打印数)定期地实施最高浓度的调整,在不进行最高浓度的调整的图像间 每10化定期地实施半色调浓度的调整。
[0103] [浓度校正控制]
[0104] 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20W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40中,除了图像稳定化控制之外,W 不同于打印作业的序列进行浓度校正控制。具体地说,浓度校正控制例如在本图像形成系 统1启动时(W下、记述为"系统启动时")、或者打印过程中定期地停止打印动作来执行。
[0105] 图像稳定化控制是在图像间进行的浓度调整、即根据形成在图像间的调色剂色块 像的浓度来进行的浓度调整,由于图像间的区域狭窄,因此能够形成在该图像间的区域中 的调色剂色块像的个数有时例如被限制在一个左右。与此相对,浓度校正控制W不同于打 印作业的序列进行,因此不存在将调色剂色块像形成在图像间运样的制约,因此能够形成 多个调色剂色块像。由此,能够根据多个调色剂色块像使用更多的浓度信息来进行图像浓 度的校正。
[0106] 在浓度校正控制中,进行基于制作在像承载体上的半色调浓度调整用的调色剂色 块像的浓度的半色调浓度的调整。通过在像承载体上制作半色调浓度用的调色剂色块像, 由浓度传感器27、47检测该浓度,选择屏幕W使得该调色剂色块像的浓度成为目标浓度(目 标的浓度曲线),从而进行半色调浓度的调整处理。
[0107] 根据由浓度传感器27、47检测出的浓度信息,通过基于图像处理的校正、例如伽马 曲线的校正(所谓丫校正)来进行图像浓度的校正。此外,丫校正是对输入图像的灰度值和 实际的输出图像的灰度值的相对关系进行校正。
[0108] [关于纸张正反面的浓度差]
[0109] 另外,在纵排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20形成的图像的浓度 与第2图像形成装置40形成的图像的浓度匹配的情况下,在纸张的正反面的形成图像中产 生浓度差。即使在系统启动时、或定期地进行图像浓度校正而调整了最高浓度和半色调浓 度的情况下,当由于之后的输出覆盖率的偏移等而2台图像形成装置20、40的显影剂的状态 发生了变化时,最高浓度与半色调浓度的关系变化,浓度差变得容易引起注意。运里,"输出 覆盖率"是指输出图像(形成的图像)相对于纸张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比例。
[0110] 在打印中,由于因输出物(输出纸张)的印字率等而显影剂的状态发生变化从而浓 度变化,因此在系统启动时调整了的浓度从目标浓度逐渐地偏移。虽然实施图像间的浓度 校正,但是由于最高浓度的浓度控制和半色调浓度的浓度控制相互干扰,有时成为难W将 两者的浓度保持为目标浓度的状态。
[0111] 本发明人为了验证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20与第2图像形成装置40之间产生的、纸张 正反面的图像间的浓度差进行了 W下的实验。W下,将第1图像形成装置20设为上游机、将 第2图像形成装置40设为下游机进行说明。
[0112] 首先,在系统电源接通时实施了浓度校正控制。此时,刚刚之前的上游机、下游机 的输出覆盖率都设为例如8%原稿。在实施了浓度校正控制之后,在上游机中输出调色剂消 耗量少的图像(例如,覆盖率3%)、在下游机中输出调色剂消耗量多的图像(例如,覆盖率 20 % ),确认了在上游机、下游机中形成的图像的浓度变化。
[0113] 在调色剂的消耗量少的情况下,由于用于确保调色剂的转印性的添加剂的脱离、 埋没的推进,引起显影剂的流动性的降低、转印率的降低,纸张上的图像浓度降低。另外,在 调色剂的消耗量多的情况下,大量地补给调色剂,显影器内的调色剂的滞留时间变短,揽拌 时间变短,由此调色剂的带电量变低,因此显影特性变化。在显影特性变化时,当与相同的 最高浓度相符合的情况下线宽变粗,因此在屏幕图像中形成半色调浓度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半色调浓度变高。
[0114] 在实验中,通过W使最高浓度优先的方式进行调整最高浓度和半色调浓度的控 审Ij,如表1所示,还确认了 70%浓度的浓度差在反射浓度方面大到0.18为止。表1表示至 400化(P为打印数)为止的反射浓度下的浓度W及浓度差的推移。确认了在3001-350化下 70%浓度的浓度差在反射浓度方面大到0.18为止。特别是,至1500P为止70%浓度的浓度差 小到0.11,但是在1501-2000P下70%浓度的浓度差大到0.15。
[0115] [表 1]
[0116]
[0119] 表2表示1000 p、2000p、4000p下相对于覆盖率的浓度变化量。在低覆盖率下具有浓 度降低的倾向,相反在高覆盖率下具有浓度上升的倾向,因此可知上下游机的覆盖率差越 大,越容易产生浓度差。因此,浓度差达到某阔值为止的打印数变少。
[0120] [实施浓度校正控制的定时]
[0121] 根据上述的实验结果可明确:即使在系统电源接通时(系统启动时)实施浓度校正 控制,由于之后的输出覆盖率的偏移等在纸张正反面的图像间、即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 像也产生浓度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小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 不仅是在系统电源接通时、而且还在打印作业途中实施浓度校正控制。并且,根据与上游 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相当的信息来决定实施浓度校正控制的定时。
[0122] 从上述的实验结果可明确,上游机、下游机的显影剂的覆盖率差越大,越容易产生 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纸张正反面的图像间的浓度差)。由此,作为与上游 机、下游机所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相当的信息,能够使用上游机、下游机的显影剂的覆盖 率信息。另外,能够分别在上游机、下游机中,在图像稳定化控制时,将通过浓度传感器27W 及浓度传感器47在图像间检测的调色剂色块像的浓度信息作为与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 像间的浓度差相当的信息来使用。
[0123] 下面,作为与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相当的信息,将使用上游机、 下游机的显影剂的覆盖率信息的情况作为实施例1、将使用在图像间检测的调色剂色块像 的浓度信息的情况作为实施例2进行说明。另外,将实施例2的变形例作为实施例3进行说 明。
[0124] <实施例1〉
[0125] 在实施例1中,根据上游机、下游机的显影剂的覆盖率信息,决定实施浓度校正控 制的定时。显影剂的覆盖率信息例如是显影剂的使用历史(印字率),能够从第1图像形成装 置20的控制部250(参照2参照)W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40的控制部450(参照图3)分别识别 的、曝光的点(dot) f目息而获取。
[0126] 关于实施浓度校正控制的定时,在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纸张正反面的图 像间)产生的浓度差成为规定的阔值W上之前设定。通过在该设定的定时实施浓度校正控 审IJ,能够在浓度差变得大于规定的阔值之前调整最高浓度和半色调浓度,因此浓度差不会 变得大于规定的阔值。换句话说,能够将浓度差抑制得小于规定的阔值。
[0127] 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实施浓度校正控制的定时,优选采取如下方法。即,可W分别在 上游机W及下游机中,计算出相对于前次实施浓度校正控制时的覆盖率历史信息的、本次 实施浓度校正控制时的覆盖率信息的差异,将该值的上下游机的差分设为覆盖率变动差 分,用于实施浓度校正控制的定时的判断。
[0128] 在实施例1中,根据上游机、下游机的显影剂的覆盖率信息如下地设定实施浓度校 正控制的定时。关于覆盖率,计算出例如每1〇化的平均覆盖率,存储例如40次(合计4000P相 当量)的覆盖率的平均值。关于所存储的数据,每当计算出每10化的覆盖率时进行更新,将 最近4000P相当量的数据用于实施浓度校正控制的定时的判断。
[0129] 覆盖率和浓度变化量不是一次式的关系,因此预先根据实验来求出1000p、2000p、 400化时间点的各覆盖率下的浓度变化量。然后,设为根据1000 p、2000P、4000P时间点的各 覆盖率下的浓度变化量预想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
[0130] 图4A~图4C是表示覆盖率和浓度变化量的关系的图。图4A中表示1000 p后的浓度 变化量,图4B表示2000P后的浓度变化量,图4C中表示4000P后的浓度变化量。
[0131] 在图4A、图4BW及图4帥,将覆盖率的范围划分为10% W下的区段W及10% W上 的区段运两个区段,求出各区段中的曲线的一次近似式。然后,计算出从近似式求出的浓度 差预想值,在该浓度差预想值超过规定的阔值(第1阔值)的情况下执行浓度校正控制。此 夕h在高于30%的覆盖率下,与30%覆盖率输出时相比结果不会改变,因此作为覆盖率30% 来计算。
[0132] 根据图4A、图4B W及图4C,输出3 %和20 %的覆盖率的情况下的、浓度变化量对打 印数如图5所示。从图5可知,为了将浓度差抑制得小于规定的阔值、例如0.15,需要在约 200化W前实施浓度校正控制。W该数据为基础,在根据覆盖率所决定的1900P时间点实施 浓度校正控制,由此能够将浓度差抑制得小于0.15。
[0133]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该处理例如在第1图 像形成装置20的控制部250(参照图2)的控制下执行。关于该控制,除了第1图像形成装置20 的控制部250之外,还可W由外部装置2(参照图2)、第2图像形成装置40的控制部450(参照 图3)来执行。
[0134] 控制部250首先实施上游机(第1图像形成装置20) W及下游机(第2图像形成装置 40)的打印动作(步骤S11)。接着,控制部250判断是否经过了规定的打印数、例如100打印 (步骤S12),在判断为没有经过100打印的情况下(S12的"否"),回到步骤Sll。控制部250在 判断为经过了 100打印的情况下(S12的"是"),重写上游机的覆盖率信息(步骤S13),接着重 写下游机的覆盖率信息(步骤S14)。
[0135] 接着,控制部250通过上述的方法计算出浓度差预想值(步骤S15),接着判断浓度 差预想值是否为规定的阔值(例如,0.15) W上(步骤S16)。控制部250在判断为浓度差预想 值不是阔值W上的情况下(S16的"否"),回到步骤Sll,重复步骤Sll~步骤S16的处理。控制 部250在判断为浓度差预想值为阔值W上的情况下(S16的"是"),停止作业,实施浓度校正 控制(步骤S17)。
[0136] 如上述那样,在实施例1的控制中,通过覆盖率来预想产生浓度差的状况,在实施 浓度校正控制的定时进行反馈。具体地说,在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预想值 成为规定的阔值(例如,0.15) W上的定时实施浓度校正控制。通过该控制,能够将上游机、 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纸张正反面的图像间的浓度差)抑制得小于0.15。
[0137] <实施例2〉
[0138] 在实施例2中,在图像稳定化控制时,根据在图像间检测的调色剂色块像的浓度信 息,决定实施浓度校正控制的定时。具体地说,在通过上游机的浓度传感器27检测出的调色 剂色块像的浓度和通过下游机的浓度传感器47检测出的调色剂色块像的浓度的70%浓度 的浓度差成为规定的阔值(例如,0.15) W上的定时实施浓度校正控制。在实验中,70 %浓度 的浓度差成为0.15W上的定时是1800打印的时候,在该1800打印的时候实施了浓度校正控 制。
[0139] 在不实施该浓度校正控制的情况下,如表1所示,70%浓度的浓度差在1501-250化 下为0.15、在2501-3000P下为0.16、在3001-4000P下为0.18。与此相对,通过在ISOOp的时候 实施浓度校正控制,如表3所示,70%浓度的浓度差在1501-250化下为0.0 l、在2501-400化 下为0.03,稳定地获取纸张正反面的图像的浓度。
[0140] [表 3]
[0141]
[0142] 在上述的浓度校正控制中,在上游机、下游机各设备(图像形成装置)中的70%浓 度的浓度变化小于阔值0.15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上游机、下游机从目标浓度向相反侧进行 浓度变化的情况下,判断为浓度差为阔值W上。具体地说,在不实施表1所示的浓度校正控 制的情况下,下游机的70%浓度的浓度从0-50化的0.84变化为1501-250化的0.97,其浓度 变化+0.13小于0.15。与此相对,上游机的70 %浓度的浓度从0-50化的0.86向与下游机相反 侧变化为1501-250化的0.82,由此浓度差在1501-200化下成为0.15,因此能够判断为阔值 W上。
[0143] 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该处理例如在第1图 像形成装置20的控制部250(参照图2)的控制下执行。关于该控制,除了第1图像形成装置20 的控制部250之外,还能够由外部装置2(参照图2)、第2图像形成装置40的控制部450(参照 图3)来执行。
[0144] 控制部250首先实施打印动作(打印作业)(步骤S21),接着判断是否在图像间在像 承载体上制作了调色剂色块像(步骤S22)。例如1次针对IOp地制作调色剂色块像。控制部 250在判断为没有制作调色剂色块像的情况下(S22的"否")回到步骤S21,在判断为制作了 调色剂色块像的情况下(S22的"是"),获取上游机的调色剂色块像的70%浓度的浓度数据 ID_M(步骤 S23)。
[0145] 接着,控制部250判断上游机的调色剂色块像的浓度数据10_1是否在允许范围(例 如,上限浓度为1.00、下限浓度为0.70的范围)内(步骤S24)。然后,控制部250在判断为浓度 数据10_1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S24的"否"),停止作业,实施浓度校正控制(步骤S25)。另 夕h控制部250在判断为浓度数据10_1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S24的"是"),获取下游机的 调色剂色块像的70%浓度的浓度数据ID_S(步骤S26)。
[0146] 接着,控制部250判断下游机的调色剂色块像的浓度数据10_5是否在允许范围(例 如,上限浓度为1.00、下限浓度为0.70的范围)内(步骤S27)。然后,控制部250在判断为浓度 数据10_5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S27的"否"),跳转到步骤S25,停止作业,实施浓度校正控 制。另外,控制部250在判断为浓度数据10_5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S27的"是"),判断上游 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ID_M-ID_S)是否在例如上限浓度差为0.15、下限浓度差 为-0.15的允许范围内(步骤S28)。
[0147] 然后,控制部250在判断为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在允许范围内、 即浓度差小于0.15的情况下(S28的"是"),回到步骤S21,重复执行步骤S21~步骤S28的处 理。另外,控制部250在判断为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在允许范围外、即浓度 差为0.15W上的情况下(S28的"否"),跳转到步骤S25,停止打印作业,实施浓度校正控制。
[0148] 如上述那样,在实施例2的控制中,除了在上游机、下游机各自中的浓度从目标值 的偏移量超过了允许范围的情况下实施浓度校正控制之外,在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 间的浓度差成为规定的阔值(例如,0.15) W上的定时也实施浓度校正控制。通过该控制,能 够将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纸张正反面的图像间的浓度差)抑制得小于 0.15。
[0149] <实施例3〉
[0150] 实施例3是实施例2的变形例。在实施例2中,当频繁地实施W不同于打印作业的序 列进行的浓度校正控制时,担屯、生产率降低。为了防止运种情况而做出实施例3。
[0151] 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步骤S21~步骤S27 的处理中,与实施例2相同地,在从上游机、下游机各自中的浓度从目标值的偏移量超过了 允许范围的情况下实施浓度校正控制。之后,控制部250判断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 的浓度差(ID_M-ID_S)是否比当实施浓度校正控制时的允许范围窄,例如是否在上限浓度 差为0.10(第2阔值的一个例子)、下限浓度差为-0.10(第2阔值的一个例子)的允许范围内 (步骤S31)。
[0152] 然后,控制部250在判断为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在允许范围内、 即浓度差小于0.10的情况下(S31的"是"),回到步骤S21重复执行步骤S21~步骤S31的处 理。另外,控制部250在判断为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在允许范围外、即浓度 差为0.1 W上的情况下(S31的"否"),实施上述的图像稳定化控制(步骤S32)。
[0153] 在图像稳定化控制中,在作为通常状态例如重视最高浓度的情况下,每IOp地检测 最高浓度,每10化地检测半色调浓度,根据该浓度信息来进行控制参数(图像形成条件)的 控制。与此相对,在步骤S32的图像稳定化控制中,使半色调浓度的检测的频度例如每20p等 地增加来进行控制参数的控制。由此,由于控制了半色调浓度,70%浓度的变化被抑制,其 结果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ID_M-ID_S)被抑制得小于0.15。步骤S32的图 像稳定化控制是与W不同于打印作业的序列进行的浓度校正控制相比更简易的校正控制。
[0154] [表 4]
[0155]
[0156] 表4表示进行步骤S32的图像稳定化控制、即简易的校正控制时的打印数和反射浓 度下的浓度W及浓度差的关系。从与表1的对比可明确知道:通过进行简易的校正控制,在 ISOlpW上时70%浓度的浓度差被抑制得小于0.15。
[0157] 控制部250在实施简易的校正控制(步骤S32的图像稳定化控制)之后,判断上游 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ID_M-ID_S)是否在例如上限浓度差为0.15、下限浓度差 为-0.15的允许范围内(步骤S33)。然后,控制部250在判断为上游机、下游机形成的图像间 的浓度差在允许范围内、即浓度差小于0.15的情况下(S33的"是"),回到步骤S21,重复执行 步骤S21~步骤S33的处理。另外,控制部250在判断为上游机、下游机所形成的图像间的浓 度差在允许范围外、即浓度差为0.15^上的情况下(533的"否"),跳转到步骤525,停止作 业、实施浓度校正控制。
[0158] 如上述那样在实施例3的控制中,将浓度校正控制设为2个阶段,在第1阶段中实施 简易的校正控制(步骤S32的图像稳定化控制),在第2阶段中实施W不同于打印作业的序列 进行的浓度校正控制。通过该2个阶段的浓度校正控制,能够将实施W不同于打印作业的序 列进行的浓度校正控制的频度抑制得少,因此能够不使生产率降低地将上游机、下游机形 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ID_M-ID_S)抑制得小于0.15。
[0159] [变形例]
[0160] W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 围。即,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加 W多种变更或者改良,施加 了运种变更或者改良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161] 例如,说明构成为第1图像形成装置20W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40分别能够进行使最 高浓度W及半色调浓度的一方的浓度控制优先的选择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情况。虽然基于第 I图像形成装置2〇W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40的结构,但是作为一个例子,具有如下倾向:在第 1图像形成装置20W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40为单色机的情况下使最高浓度的浓度控制优先, 在彩色机的情况下使半色调浓度的浓度控制优先。
[0162] 由于最高浓度的浓度控制和半色调浓度的浓度控制相互干扰,因此有时成为难W 将两者的浓度保持为目标浓度的状态。对此,使用表示显影剂的灰度特性的变化的图9A~ 图9C进行说明。图9A中,W实线和虚线运两条线表示当显影剂的状态改变时,W相同的显影 条件打印时输出浓度改变的状况。在显影特性运样变化的状态中,当使最高浓度的浓度控 制优先来调整最高浓度时,如图9B所示地半色调浓度偏移。相反地,当使半色调浓度的浓度 控制优先来调整半色调浓度时,如图9C所示最高浓度偏移。
[0163] 因此,在构成为第1图像形成装置20W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40分别能够进行使最高 浓度和半色调浓度中的哪个浓度控制优先的选择的图像形成系统中,能够采用如下的结 构。具体地说,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20和第2图像形成装置40使相同的浓度控制优先的情况 下,使得当不优先的一方的浓度差为规定的阔值W上时能够实施浓度校正控制。
[016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1图像形成装置20W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40形成的 图像间的浓度差的信息设为利用第1图像形成装置20的浓度传感器27W及第2图像形成装 置40的浓度传感器47的各检测信息,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在第2图 像形成装置40的下游侧、例如后处理装置50的纸张搬送路径的附近设置浓度传感器51。并 且,还能够由浓度传感器51检测在纸张搬送路径上搬送的纸张上所形成的像素的浓度,并 将该浓度传感器51所检测出的浓度信息作为第1图像形成装置20W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40 形成的图像间的浓度差的信息来使用。
[0165] 浓度传感器51是检测形成在纸张上的调色剂色块像的浓度的浓度检测部的一个 例子,具有向纸张照射光的发光部W及接受基于该照射光的来自纸张的反射光的受光部。 运里,将浓度传感器51设置在后处理装置50内的纸张搬送路径的附近,但是本发明不限于 此,只要是第2图像形成装置40的下游侧的纸张搬送路径的附近即可。例如,也可W如下:在 第2图像形成装置40与后处理装置50之间设置浓度校正单元,在该浓度校正单元内的纸张 搬送路径的附近设置浓度传感器51。
[0166] 运里,说明基于浓度传感器51的图像浓度的检测处理的一个例子。首先,在从供纸 装置10提供给第1图像形成装置20的纸张的一个面(例如,正面)上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20中 形成多个调色剂色块像。在一个面上形成了多个调色剂色块像的纸张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 20中不被正反面翻转而经由中间装置30W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40搬送到后处理装置50。然 后,在后处理装置50中,由第1图像形成装置20形成在纸张的正面的多个调色剂色块像的浓 度被浓度传感器51检测(测量)出。由浓度传感器51检测出正面的图像浓度的纸张被直接进 行排出处理。
[0167] 接着,其它纸张从供纸装置10提供给第1图像形成装置20。在该纸张上不进行第1 图像形成装置20中的调色剂色块像的形成而直接进行正反面翻转处理之后,经由中间装置 30搬送到第2图像形成装置40,由第2图像形成装置40在另一个面(例如,反面)形成多个调 色剂色块像。之后,纸张被搬送到后处理装置50,在该后处理装置50中,通过浓度传感器51 检测(测量)由第2图像形成装置40形成在纸张反面的多个调色剂色块像的浓度。由浓度传 感器51检测出反面的图像浓度的纸张被直接进行排出处理。
[0168] 此外,运里,在第I图像形成装置20中进行正反面翻转并由第2图像形成装置40在 另一个面(例如,反面)形成调色剂色块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浓度传感器51中,只要 能够检测第1图像形成装置20所形成的调色剂色块像的浓度和第2图像形成装置40所形成 的调色剂色块像的浓度即可。因而,也可W不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20中进行正反面翻转而搬 送到第2图像形成装置40,由第2图像形成装置40在一个面(例如,正面)形成调色剂色块像。
[0169] 将浓度传感器51所检测出的浓度信息例如提供给第1图像形成装置20的控制部 250(参照图2)。控制部250根据浓度传感器51检测出的浓度信息来获得与第1图像形成装置 20所形成的调色剂色块像的浓度和第2图像形成装置40所形成的调色剂色块像的浓度差相 当的信息,进行决定实施浓度校正控制的定时的控制。
【主权项】
1. 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控制部,该控制部实施在像承载体上形成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并根据所形成的该图像浓 度控制用图案像的浓度信息来校正形成的图像的浓度的浓度校正控制, 所述控制部根据与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间产生的浓度差相当的信息 来决定实施所述浓度校正控制的定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与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打印作业不同的序列来实施所述浓度 校正控制。3.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图像处理所进行的伽马曲线的校正来实施所述浓度校正控制。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浓度差相当的信息是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的覆盖率信息。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浓度差相当的信息是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在所述像承载体上的所 述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的浓度信息。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间产生的浓度差为规定的第1阈值以 上时,实施所述浓度校正控制。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间产生的浓度差为小于所述第1阈值的第2阈值 以上时,在图像间进行基于所形成在所述像承载体上的所述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的浓度 信息的图像稳定化控制。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进行使最高浓度以及半色调浓度中的一方的浓度控制优 先的选择,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使相同的浓度控制优先的情况下,当不优先的一 方的浓度的差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实施所述浓度校正控制。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浓度检测部,该浓度检测部设置在比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最下游的图像形成 装置更靠下游侧的纸张搬送路径的附近,检测在所述纸张搬送路径上搬送的纸张上形成的 像素的浓度,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浓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浓度信息来获得与所述浓度差相当的信息。10. -种图像形成方法,包含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部根据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 图像间产生的浓度差相当的信息来决定实施浓度校正控制的定时的步骤, 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具备相互串联连接的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该多个图像形成装置 具有所述控制部,该控制部实施在像承载体上形成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并根据所形成的 该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的浓度信息来校正形成的图像的浓度的所述浓度校正控制。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与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打印作业不同的序列来实施所述浓度 校正控制。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图像处理所进行的伽马曲线的校正来实施所述浓度校正控制。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浓度差相当的信息是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的覆盖率信息。14.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浓度差相当的信息是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在所述像承载体上的所 述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的浓度信息。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间产生的浓度差为规定的第1阈值以 上时,实施所述浓度校正控制。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间产生的浓度差为小于所述第1阈值的第2阈值 以上时,在图像间进行基于所形成在所述像承载体上的所述图像浓度控制用图案像的浓度 信息的图像稳定化控制。17.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进行使最高浓度以及半色调浓度中的一方的浓度控制优 先的选择,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使相同的浓度控制优先的情况下,当不优先的一 方的浓度的差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实施所述浓度校正控制。18.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浓度检测部,该浓度检测部设置在比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最下游的图像形成 装置更靠下游侧的纸张搬送路径的附近,检测在所述纸张搬送路径上搬送的纸张上所形成 的像素的浓度,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浓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浓度信息来获取与所述浓度差相当的信息。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6019882SQ20161017795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5日
【发明人】木村丈信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