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9382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大屏幕的移动终端越来越青睐,屏幕较大的移动终端对背光组件的可靠性要求也随之增大。目前移动终端的背光组件的抗震性较差,在跌落、磕碰或者撞击时,容易损坏,进而会令显示屏上显示出白点、白块等不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不易损坏的背光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0004]—种背光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导光板以及透明的缓冲层,
[0005]所述导光板具有向外透光的透光区域,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0006]所述缓冲层的硬度小于所述导光板的硬度,且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覆盖所述透光区域。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均设有所述缓冲层。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为透明软胶制成的缓冲层。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尺寸相匹配,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0.03?0.05毫米。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层叠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表面上。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的雾度为40%?70%。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为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网点面。
[0014]—种显示模组,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背光组件,以及层叠设置于所述背光组件上的IXD组件,所述IXD组件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缓冲层上。
[0015]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0016]上述背光组件,由于设置有软质的缓冲层,具有背光组件的移动终端在跌落、磕碰或者撞击后,缓冲层受力变形,对导光板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由于导光板受损,而在显示屏上显示白点、白块的现象,增加了背光组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背光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2]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组件10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3]背光组件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图未示)、导光板100以及透明的缓冲层200。其中,导光板100具有向外透光的透光区域,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0及第二表面120。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00的周缘区域为非透光区域,非透光区域被遮光部件遮盖,以使其不能向外传输光线,透光区域位于导光板100的中部区域,并且光线能够通过透光区域向外传输。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表面110及第二表面120的周缘区域位于非透光区域内,中部区域位于透光区域内。或者,也可以理解为,透光区域形成于第一表面110及第二表面120之间。缓冲层200的硬度小于导光板100的硬度,且至少设置于第一表面110上,并覆盖透光区域。反射片层叠设置于导光板100的第二表面120上。
[0024]上述背光组件10,由于设置有软质的缓冲层200,具有背光组件10的移动终端在跌落、磕碰或者撞击后,缓冲层200受力变形,对导光板10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由于导光板100受损,而在显示屏上显示白点、白块的现象,增加了背光组件10的可靠性。
[0025]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0为磨面,第二表面120为网点面,缓冲层200设置于第一表面110上,即缓冲层200设置于导光板100远离反射片的表面上。根据实际情况,缓冲层200也可以设置于导光板100的第二表面120上,或者第一表面110及第二表面120同时设置缓冲层200。
[0026]由于导光板100邻近反射片的一侧,即第二表面120 —侧,通常通过移动终端的铁框、胶框等进行保护,因此将缓冲层200设置于导光板100的第一表面110上,不仅节约材料,而且能够充分发挥缓冲层200的作用。
[002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缓冲层200为透明软胶制成。缓冲层200与第一表面110的尺寸相匹配,并完全覆盖第一表面110,即缓冲层200与第一表面110的形状大小相同。并且,缓冲层200的厚度为0.03?0.05毫米,缓冲层200的雾度为40%?70%。需要指出的是,缓冲层200的雾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需求。
[0028]由于缓冲层200的雾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因此背光组件10可省略扩散片,由缓冲层200代替,因此,相对传统背光组件10,具有缓冲层200的背光组件10的厚度并不会增加。
[0029]移动终端(图未示),具有显示模组(图未示)。其中,显示模组,包括上述背光组件10,以及层叠设置于背光组件10上的IXD组件。具体的,IXD组件设置于位于第一表面110上的缓冲层200上。
[003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导光板以及透明的缓冲层, 所述导光板具有向外透光的透光区域,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所述缓冲层的硬度小于所述导光板的硬度,且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覆盖所述透光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均设有所述缓冲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透明软胶制成的缓冲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尺寸相匹配,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0.03?0.05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层叠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表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雾度为40%?7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网点面。9.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组件,以及层叠设置于所述背光组件上的LCD组件,所述LCD组件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缓冲层上。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背光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导光板以及透明的缓冲层,所述导光板具有透光区域,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缓冲层的硬度小于所述导光板的硬度,且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覆盖所述透光区域。上述背光组件,由于设置有软质的缓冲层,具有背光组件的移动终端在跌落、磕碰或者撞击后,缓冲层受力变形,对导光板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由于导光板受损,而在显示屏上显示白点、白块的现象,增加了背光组件的可靠性。
【IPC分类】G02B6/00, G02F1/13357
【公开号】CN205003413
【申请号】CN201520674772
【发明人】熊平平
【申请人】Tcl显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