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3562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液晶显示装置是目前主流显示技术之一,液晶显示装置一般由两部分构成: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含光源,提供入射光。显示面板对入射进来的光线进行一系列处理,控制透过的光线量从而控制明暗,显现出不同的画面,实现显示功能。
[0003]图1是现有的液晶显不装置不意图。显不面板100包含上基板101和下基板102,上基板101可以是彩膜(CF)基板,下基板102可以是薄膜晶体管(TFT)基板,上基板101和下基板102之间具有液晶层(图中未示出)。通常,背光模组110包含光学膜片,光学膜片往往包含若干层光学膜的叠加使用,背光模组构包含胶框、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下遮光片、上增光片和遮光胶带等。经过反射片、导光板和各层膜材的作用,将装在侧边的LED光源转化成垂直于显示平面的面光源,为自身不发光的LCD提供亮度。例如,在图1中,104是上扩散片,105是棱镜片,106是下扩散片,108是导光板,光学膜片中还可以包含反射板(图中未示出),这些光学膜片对光源产生的光产生分散、聚合等效果,最终保证大部分光线向着显示面板100方向透过。此外,背光模组110还包含胶框103,胶框设置于光学膜片的四周,常用的胶框有白颜色胶框,胶框为中空结构,起骨架的作用,导光板和膜材置于其中。光线通过导光板,入射到白色胶框时,光线会在白色胶框上发生漫反射,可能会形成一条亮线。当胶框时黑颜色胶框时,光线通过导光板,入射到黑色胶框时,光线被黑色胶框吸收,可能会形成一道黑线。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显示效果,出现显示不良的现象,尤其在当今窄边框的趋势下,此类问题愈发严重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IXD与背光是由装在背光与LCD之间的双面遮光胶带固定在一起。遮光胶带起到对边缘亮线的遮挡及固定背光与LCD的双重作用。但随着显示装置的边框越来越窄,通过传统的设计方式,已很难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改善液晶显示面板的亮线、黑线问题。
[0006]该背光模组包括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光学膜片;透明胶框,位于光学膜片的至少一侧;吸光体,位于透明胶框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
[0007]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上述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组的上方。
[000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透明胶框与吸光体的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易出现的亮线、黑线问题。同时配合吸光体的不同形状,还能起到遮光作用。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现有液晶显不面板的典型结构不意图;
[0010]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沿A-A’截面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沿A-A’截面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沿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15]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俯视图。201是显示面板、光学膜片部分,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交叠设置,用于显示图像。202是胶框,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四周,具体地说,胶框202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模组四周,用于固定显示面板。203是吸光体,采用吸光材料制成,设置于胶框202外侧,吸光体203可以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一边,也可以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多边,可选的,吸光体203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三边。可选的,吸光体203是黑色材料。可选的,吸光体203采用紫外固化胶制成。204是光源,设置在模组的一个边上。可选的,204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也可以是其它光源。可以是一个光源,也可以是多个光源共同组成。光源204也可以设置在模组的其它一个边或多个边,也可以设置在显示模组下方,本发明对光源的位置不做限定。
[0016]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2沿A-A’截面图,图3中,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300和背光模组310.显示面板包含彩膜(CF,color fi I ter)基板和薄膜晶体管(TFT)基板。背光模组包含多层光学膜片、胶框302、吸光体303.
[0017]本发明中,胶框是透明的,即胶框对光线的透过率较高的材料。可选的,胶框302是透明的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苯乙烯、环烃烯聚合物、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选的,胶框202与导光板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光线从光源出射后,经过导光板的散射,一部分光会射向胶框302方向。由于本发明中,胶框采用透明材料,光线会透过胶框302继续向前传播。胶框302外侧设置有吸光体303,吸光体对光线的吸收率较高,因此会吸收大部分光线。由于吸光体设置于胶框外侧,距离显示区较远,因此不会显示出黑线。而现有技术中,将胶框设置为黑色,由于胶框距离显示区距离近,就会造成显示黑线问题。本发明中,采用透明胶框,让光线透过胶框后,在胶框外侧被吸收,不仅解决了光线混乱散射的问题,还解决了显示黑线的问题,相当于将使用黑色胶框容易产生的边缘发黑问题转移到胶框外侧位置,远离显示区,保证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本申请文件中所说的显示区,是指在实际使用中,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通常显示区对应的显示面板包含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公共电极等。显示区对应的背光模组是光学膜片的一部分。
[0018]吸光体303可以采用黑色紫外(UV)固化胶水制成,具体地,UV封胶工艺可以采用边点边固化的方式防止渗胶,可以先贴触控面板再封胶。可选的,UV固化胶厚度是0.1-0.2_。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外框的宽度要大于显示面板的宽度,本发明中,由于有吸光体,可以将背光模组的外框宽度内缩,使之等于甚至小于显示面板的宽度。显示装置四周设置有吸光体,还可以对显示面板起到保护作用。使用UV固化胶制作吸光体工艺简便。
[0019]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2沿A-A’截面图,图4中,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400和背光模组410.显示面板包含彩膜(CF)基板和薄膜晶体管基板(TFT)。背光模组410包含多层光学膜片、胶框402、吸光体403.本实施例中,胶框402的高度大于光学膜片的高度。此处的高度指的是二者的相对高度,也就是说在光学膜片向着显示面板的高度方向,依然有胶框402的存在。可选的,胶框402的高度等于背光模组410的高度与显示面板400的高度之和。这样的设置不仅使得吸光体403不仅可以吸收背光模组散射出来的光线,防止光线的无规则散射,还能为显示面板起到遮光作用,吸收显示面板的漏光。
[0020]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2沿A-A’截面图,图5中,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500和背光模组510.显示面板500包含彩膜(CF)基板和薄膜晶体管基板(TFT)。背光模组510包含多层光学膜片、胶框502、吸光体503.本实施例中,胶框502包含一延伸部503a,503a设置在显示面板500和背光模组510之间。显示面板包含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例如,如图5中所示,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边缘位置,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中心位置。可选的,延伸部503a的宽度等于延伸部503a所在一侧非显示区的宽度,S卩,延伸部503a覆盖其所在一侧所有非显示区的面积。这样的设置使得吸光体503除了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还具有遮光效果,避免非显示区的光线透过显示面板,映入人眼,造成不良的显示效果,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面板对比度。延伸部503a可以代替遮光胶带的遮光效果。延伸部503a与吸光体503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是分离的部分体。延伸部503a与吸光体503可以采用一步工艺形成,也可以采用多步工艺形成。优选的,延伸部503a与吸光体503是一体结构,采用一步工艺制成。可选的,延伸部503a至少有一个表面是具有粘性的。这样的设置使得延伸部503a不仅能够挡光,还能够起到连接、固定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作用。
[0021]本申请文件中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但并不限于仅仅应用与液晶显示面板,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应用与各类显示装置中,例如电泳面板等。
[0022]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主权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膜片; 透明胶框,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的至少一侧; 吸光体,位于所述透明胶框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体是黑色的紫外固化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具有四个边,所述吸光体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三个边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体的高度大于所述光学膜片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体厚度为0.1-0.2mm。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 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组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体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的高度之和。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体包含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含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延伸部的宽度等于所述延伸部所在侧非显示区的宽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包含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光学膜片;透明胶框,位于光学膜片的至少一侧;吸光体,位于透明胶框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透明胶框与吸光体的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易出现的亮线、黑线问题。
【IPC分类】G02F1/13357
【公开号】CN205247012
【申请号】CN201520801363
【发明人】柯耀作
【申请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