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音方法、消音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发声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54755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音方法、消音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发声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消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音方法、消音装置以及具有该消音装置的发声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具有不同功能的电子设备或者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多地涌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是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噪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使用感受,严重时还会形成噪音污染,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现有技术中的降噪方法或者技术多采用消音器的空气学原理进行消音或者降噪处理,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这种消音降噪效率较低,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进一步需求。因此,如何进一步地高效地降低或者消除这些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音方法、消音装置以及具有该消音装置的发声设备,采用所述消音方法及所述消音装置能够有效地消除或者降低所述发声设备所产生的噪音。

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消音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由所述发声设备产生的声波并输出第一声波信号;

对所述第一声波信号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的第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包括第一频率和第一波形;

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产生具有第二特征信息的第二声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包括:第二频率和第二波形;

将所述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进行相互抵消。

可选地,所述第二频率与所述第一频率相同;所述第二波形与所述第一波形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第一声波信号和第二声波信号在进行相互抵消后接入播放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音装置,所述消音装置包括:

声波接收模块,设置于发声设备,用于获取由所述发声设备产生的声波并输出第一声波信号;

声波解析模块,与所述声波接收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声波信号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的第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包括第一频率和第一波形;

声波反向生成模块,与所述声波解析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产生具有第二特征信息的可与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相抵消的第二声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包括:第二频率和第二波形;

声波抵消模块,分别与所述声波接收模块和所述声波反向生成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声波信号和所述第二声波信号并对所述第一声波信号和第二声波信号进行抵消操作。

具体地,所述第二频率与所述第一频率相同;所述第二波形与所述第一波形相反。

具体地,所述声波接收模块包括:

声波输入端,用于获取所述发声设备产生的声波;

声波输出端,与所述声波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所述声波转换为第一声波信号并分别输出至声波解析模块和所述声波抵消模块。

优选地,所述声波解析模块包括:

声波输入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声波接收模块输出的第一声信号;

声波分析子模块,与所述声波输入子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声波信号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的第一特征信息;

声波输出子模块,与所述声波分析子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特征信息输出至所述声波反向生成模块。

优选地,所述声波反向生成模块包括:

信息输入接口,与所述声波解析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输出所述第一特征信息;

声波反向生成子模块,与所述信息输入接口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产生具有第二特征信息的可与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相抵消的第二声波信号;

声波输出接口,与所述声波反向生成子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声波信号输出至所述声波抵消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装置还包括一与所述声波抵消模块相连接的播放设备。

具体地,所述声波抵消模块为一将所述第一声波信号和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相加抵消的加法器。

优选地,所述声波接收模块为一传声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声设备,所述发声设备上设有以上所述的消音装置。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音方法、消音装置以及具有该消音装置的发声设备,所述消音装置通过接收发声设备发出的声波并对声波信号频率及波形进行解析,在解析结果的基础上由声波反向生成模块产生一个与所述声波信号的频率相同且波形相反的反向声波信号,再由声波抵消模块将两个声波信号进行抵消处理,进而实现对发声设备进行消音处理,而且简单高效,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消音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消音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消音方法的流程图;

参见图1所示,消音方法主要包括:

S1,获取由所述发声设备产生的声波并输出第一声波信号;

S2,对所述第一声波信号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的第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包括第一频率和第一波形;

S3,基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产生具有第二特征信息的第二声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包括:第二频率和第二波形;

S4,将所述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进行相互抵消。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频率与所述第一频率相同;所述第二波形与所述第一波形相反;即所述第一声波信号和所述第二声波信号为一对频率相同且波形相反的声波信号,这一特性就决定了所述第一声波信号和所述第二声波信号能够进行相互抵消。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声波信号和第二声波信号在进行相互抵消后接入播放设备。第一声波信号和第二声波信号在进入播放设备之前进行相互抵消,从而实现了消音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获取的声波不仅限于由所述发声设备本身产生,也有可能在获取声波的过程中获取了所述发声设备之外的外部声波,即不排除所述第一声波信号是由发声设备所产生的声波和发声设备之外的声波共同形成的情况,但此情况并不会因此影响最终的消音效果,因为用于和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相抵消的第二声波信号是在对第一声波信号所具备的第一特征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的。即本方法能够有效克服外界因素对消音效果的影响。

上述的消音方法流程简单,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或者消除发声设备产生的噪音,此方法能够广泛应用于各个需要进行消音处理的设备之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音装置;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消音装置的结构图;

参见图2所示,所述消音装置包括:

声波接收模块1,设置于发声设备,用于获取由所述发声设备产生的声波并输出第一声波信号;

声波解析模块2,与所述声波接收模块1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声波信号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的第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包括第一频率和第一波形;

声波反向生成模块3,与所述声波解析模块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产生具有第二特征信息的可与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相抵消的第二声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包括:第二频率和第二波形;

声波抵消模块4,分别与所述声波接收模块1和所述声波反向生成模块3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声波信号和所述第二声波信号并对所述第一声波信号和第二声波信号进行抵消操作。

上述的消音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或者消除发声设备产生的噪音,此装置能够广泛应用于各个需要进行消音处理的设备之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优选地,所述第二频率与所述第一频率相同;所述第二波形与所述第一波形相反。

所述声波接收模块1包括:

声波输入端,用于获取所述发声设备产生的声波;

声波输出端,与所述声波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所述声波转换为第一声波信号并分别输出至声波解析模块和2所述声波抵消模块4。

所述声波解析模块2包括:

声波输入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声波接收模块1输出的第一声信号;

声波分析子模块,与所述声波输入子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声波信号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的第一特征信息;

声波输出子模块,与所述声波分析子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特征信息输出至所述声波反向生成模块3。

所述声波反向生成模块3包括:

信息输入接口,与所述声波解析模块2连接,用于接收并输出所述第一特征信息;

声波反向生成子模块,与所述信息输入接口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产生具有第二特征信息的可与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相抵消的第二声波信号;

声波输出接口,与所述声波反向生成子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声波信号输出至所述声波抵消模块4。

所述消音装置还包括一与所述声波抵消模块4相连接的播放设备5,第一声波信号和第二声波信号在进入播放设备之前进行相互抵消,从而实现了消音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获取的声波不仅限于由所述发声设备本身产生,也有可能在获取声波的过程中获取了所述发声设备之外的外部声波,即不排除所述第一声波信号是由发声设备所产生的声波和发声设备之外的声波共同形成的情况,但此情况并不会因此影响最终的消音效果,因为用于和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相抵消的第二声波信号是在对第一声波信号所具备的第一特征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的。即本方法能够有效克服外界因素对消音效果的影响。

所述声波抵消模块4为一将所述第一声波信号和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相加抵消的加法器。

所述声波接收模块1为一传声器。

实施例三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声设备,所述发声设备上设有以上所述的消音装置。

本发明旨在保护一种消音方法、消音装置以及具有该消音装置的发声设备,采用声波信号能够相互抵消的原理来对发声设备进行消音处理,能够实现高效消音,而且简单实用,实用范围广。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