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039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一种背光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看图1,传统的直形冷阴极管C1的背光模块A1将其Inverter(电源转换器)B1装设于旁边,以横向配置直形冷阴极管C1,在使用时,会产生热效应,以图3A、B进行分析,由于热效应的结果,每根冷阴极管均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热能,而且因热空气向上扬升的必然作用,使底下的热能逐渐倍数向上累积,因此产生上下端冷阴极管的温差相对提升,亦即背光模块开机运作的时间越长,上下灯管的温差效应,将会大量提升。因温度会影响冷阴极管的辉度,故过大的温差会使背光模块之整体辉度差异加大,因而影响到光学外观。
另外一般的背光模块A2常制成U形或C形冷阴极管C2(请参看图2),当将Inverter(电源转换器)B2置于旁边时,除上述直形冷阴极管会发生的温差效应外,另以其中冷阴极管C2的管长较纵向放置时长,由于背光模块要求的是特殊细灯管,因此于灯管越长时,于抽取玻璃与制作成灯管时,其制造的困难度将会倍增,且因长度较长,因此放电时的管电压也必需因此升高,进而提高了Inverter(电源转换器)B2的设计困难度与制造成本,总体成本也倍数扩增。
由于灯管的热度,是传统背光模块中影响辉度很重要的因素,以整片背光模块来说,由于高低的温差若过份显著,则表面辉度的均匀度就会有明显的不同。传统的Inverter(电源转换器)设于旁边,因此会产生两种强烈的温差,其一即左、右边的温差会很大,因为Inverter(电源转换器)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若放置于左边,则右边因无热源,温度必然会比左边低很多,形成主要的温差,其次,由于热气由下往上升,因此若背光模块开启较久,则上层因为热气累积效果,热效应明显增强,因此将会使上、下层温差扩大,两者皆会造成强烈的热效应温差结果,整个背光模块之辉度均齐度(辉度最低与辉度最高之比值)将大幅变差,也因此造成背光模块长久以来的辉度均齐度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背光模块结构,其中外框内嵌接数片膜片,并于上下各设一固定框框架,内含设数个灯管,灯管下端设插头,再以背板盖合,将灯管与薄膜结合锁固于外框,于背板外侧设有绝缘片,其后固定并安设单个或数个电源转换器,电源转换器连接灯管插头,电源转换器护盖锁固于背板上,其特征在于电源转换器设置在背光模块下层,并纵向放置灯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利用Inverter(电源转换器)放热并产生热上扬传导效应,使上下温差缩减,大幅改善辉度不均衡的情况。
2、灯管较短,制作容易,可大幅降低成本。
3、利用Inverter(电源转换器)自然加热现象,改善灯管周围温差过大情况,减少灯管产生汞蒸气沉积现象,大幅提升灯管寿命。
4、纵向灯管较短,因此管电压需求不高,可以降低Inverter(电源转换器)设计难度及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的直形冷阴极管背光模块实施例;图2是传统的U形冷阴极管背光模块实施例;图3A是传统的直形冷阴极管背光模块热传导效应示意图;图3B是传统的直形冷阴极管背光模块温差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示意图;图5A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热传导效应示意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温差改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背光模块A1;背光模块A2;电源转换器(Inverter)B1;电源转换器(Inverter)B2;直形冷阴极管C1;U形或C形冷阴极管C2;温度轴T;轴线K;高度轴-H;背光模块1;外框11;膜片12、13;固定框141、142;灯管15;插头151;背板16;螺丝161;绝缘片17;Inverter18;Inverter护盖181;热能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将U形或C形灯管的电极部朝下组装,参看图4,Inverter(电源转换器)18配置于背光模块1下方,在如此架构与配置下,当提供电源给Inverter18以点亮灯管时,因Inverter18会发热,(参考图5)并经由背光模块背部金属材料传导至背光模块1内部,使背光模块1下方的温度提升,减少背光模块1上方与下方的温度差异,进而降低上方与下方的辉度差异,故背光模块1的辉度均齐度便可获得改善;且灯管本身在发光同时也会产生热量,以热传导效应而言,热量将会由下而上传送,因此,一般背光模块上方均有散热孔等装置,以本实用新型而言,由于灯管为由下而上,因此热量传导均为由下而上,如图5A所示,因为热量的传导累积情况,较为均衡,且由于加上Inverter18的热能效应热能20,如图5B所示,下方为温度轴T、右方为高度轴H,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改善温差效应,轴线K,由图3B的大幅差异调整成图5B的效果,因此可以大幅改善传统装置的高低温差过大,影响背光模块辉度均齐度的问题。
再则因纵向配置的U形或C形冷阴极管的管长较横向放置时短,且背光模块的灯管要求颇细,因此制作难度本来就颇高,若必须抽离较长,相对成本颇高,于微利时代中无法有效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因此可以降低不少成本;另外由于灯管长度大幅减短因此所需的管电压较低,点灯用的Inverter(电源转换器)18较容易设计,在设置上,可以较低电压的Inverter(电源转换器)18即可,设计及Inverter(电源转换器)18成本还可以再次降低。
请参看图6,一外框11内嵌接两片膜片12、13(或数数片),并于上下各设一固定框141、142框架内含设灯管15,灯管下端设插头151,再以背板16盖合灯管与薄膜并接合于外框11,以螺丝锁固161,再于背板外侧含设一绝缘片17,其后固定并安设单数或数个Inverter18,其后结合Inverter护盖181,为整体背光模块1的架构其中主要特点,为含设Inverter18设置于背光模块下层,辅以纵向放置的灯管,为本实用新型之重点。
其中,灯管,可以用U形、C形或直形灯管应用设置,以方便不同背光模块的应用需求。
下面将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进行比较传统技术1、仅单纯灯管放热形成热累积效应,上下温差过大,使背光模块的辉度产生不均衡的情况,实用性不佳。
2、于加工制造过程中,灯管较长,制作不易,无法降低成本。
3、左右温差过大,辉度差异甚强。
4、上下灯管周围温差过大,因此下层低温下易产生汞蒸气沉积,减短灯管寿命。
5、横向灯管必须较长,因此管电压无法降低,增加Inverter(电源转换器)设计难度及成本。
本实用新型1、利用Inverter(电源转换器)放热并产生热上扬传导效应,使上下温差缩减,大幅改善辉度不均衡的情况。
2、灯管较短,制作容易,可大幅降低成本。
3、利用Inverter(电源转换器)自然加热现象,改善灯管周围温差过大情况,减少灯管产生汞蒸气沉积现象,大幅提升灯管寿命。
4、纵向灯管较短,因此管电压需求不高,可以降低Inverter(电源转换器)设计难度及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块结构,其中外框内嵌接数片膜片,并于上下各设一固定框框架,内含设数个灯管,灯管下端设插头,再以背板盖合,将灯管与薄膜结合锁固于外框,于背板外侧设有绝缘片,其后固定并安设单个或数个电源转换器,电源转换器连接灯管插头,电源转换器护盖锁固于背板上,其特征在于电源转换器设置在背光模块下层,并纵向放置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背光模块结构,其中外框内嵌接数片膜片,并于上下各设一固定框框架,内含设数个灯管,灯管下端设插头,再以背板盖合,将灯管与薄膜结合锁固于外框,于背板外侧设有绝缘片,其后固定并安设单个或数个电源转换器,电源转换器连接灯管插头,电源转换器护盖锁固于背板上,其特征在于电源转换器设置在背光模块下层,并纵向放置灯管。
文档编号F21W131/00GK2784727SQ20052000037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1日
发明者大田数重, 李昆锦 申请人:大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