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02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光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机身薄、省电、无福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ο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基板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发光光源例如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阴极萤光·灯管)或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液晶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而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Light bar)设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LGP,Light Guide Plate) —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射出,在经由光学膜片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请参阅图1,随着LED灯条100作为背光源的发展,窄边框背光模组也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了追逐窄边框的设计,同时保证光学膜片组200 (films)的信赖性,在胶框300下压附的光学膜片组200的宽度很窄,但为了保证光学膜片组200不会从背光模组中滑出,一般光学膜片组200会直接伸到与导光板400边缘。这样LED灯条100的光线会从胶框300与导光板400及胶框300与背板500之间的缝隙出去,造成漏光。请参阅图2,针对上述的缺陷,现有的做法是在入光侧的胶框300上贴附白色反射片600,将入射到胶框300与导光板400及胶框300与背板500之间的缝隙的光线反射回去,使光尽可能多地汇聚进入导光板400,提高光效。但实际上,由于胶框300与导光板400以及LED灯之间存在间隙,贴附于胶框300上的白色反射片600并不能将光线全部反射至导光板400,且由于反射片600和间隙的同时作用,使LED灯发出的光线通过光路①和光路②从导光板400上表面与LED灯的上表面射出,造成漏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具有弹性的弹性挡墙与导光板、LED灯的上表面紧密接触,解决了背光模组入光侧漏光的问题,并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于背板内的反射片、设于反射片上的导光板、设于导光板上的光学膜片组、设于背板内且相对导光板设置的背光源、设于背板上的胶框、及设于背光源及导光板入光端上方并通过塞紧、贴附或卡合固定于胶框上的弹性挡墙,所述弹性挡墙包括一底面及一垂直于底面的侧面,所述底面及侧面与导光板的上表面及背光源紧密接触。所述背光源包括PCB板及安装于所述PCB板上的数个LED灯,所述弹性挡墙的底面与LED灯上表面紧密接触,所述弹性挡墙的侧面与PCB板侧面紧密接触。所述弹性挡墙由白色橡胶制作而成。所述弹性挡墙端面呈“L”型,其包括一第一上端部,所述胶框对应所述第一上端部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上端部塞入所述第一凹槽,进而把所述弹性挡墙塞紧固定于胶框上。所述弹性挡墙端面呈矩形,其包括一第二上端部,所述胶框对应所述第二上端部设有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上端部塞入所述第二凹槽,进而把所述弹性挡墙塞紧固定于胶框上。所述第二上端部设有数个第一定位柱,所述胶框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柱设有数个第 一安装孔,所述数个第一定位柱卡合于第一安装孔,进而把弹性挡墙固定于所述胶框上。所述弹性挡墙还包括一从所述第二上端部侧面延伸出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PCB板上侧面紧密接触,所述弹性挡墙通过双面胶贴附固定于所述胶框上。所述胶框对应于第二上端部及弯折部设有一第三凹槽,所述弹性挡墙通过双面胶贴附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二上端部设有数个第二定位柱,所述胶框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柱设有数个第二安装孔,所述数个第二定位柱卡合于第二安装孔,进而把弹性挡墙固定于所述胶框上。所述弹性挡墙端面呈凸字形,其包括一基部及设于所述基部上的凸部,所述胶框对应所述凸部设有一第四凹槽,所述凸部塞入所述第四凹槽,进而把所述弹性挡墙塞紧固定于胶框上,所述凸部设于所述基部的上方或设于所述基部靠近导光板端的上边角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背光模组采用白色橡胶制作而成并具有弹性的弹性挡墙,通过塞紧、贴附或卡合固定于胶框上,并与导光板、LED灯的上表面紧密接触,从而把光反射回导光板中,很好地防止了光线从入光侧的间隙射出,解决了背光模组入光侧漏光的问题,并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效率。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现有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加反射片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弹性挡墙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8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弹性挡墙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第六较佳实施例另一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2、设于背板2内的反射片4、设于反射片4上的导光板6、设于导光板6上的光学膜片组8、设于背板2内且相对导光板6设置的背光源5、设于背板2上的胶框7、及设于背光源5及导光板6入光端上方并通过塞 紧、贴附或卡合固定于胶框7上的弹性挡墙9,所述弹性挡墙9包括一底面93及一垂直于底面93的侧面94,所述底面93及侧面94与导光板6的上表面及背光源5紧密接触,从而避免光线射出,把光线反射进导光板中,很好地解决了背光模组入光侧漏光的问题,并充分利用背光源5发出的光,提高光效。所述弹性挡墙9优选由白色橡胶(rubber)制作而成,进而具有弹性。所述背光源5包括PCB板52及安装于所述PCB板52上的数个LED灯54,所述数个LED灯54与所述PCB板52电性连接。所述弹性挡墙9的底面93与所述数个LED灯54上表面紧密接触,其侧面94与所述PCB板52侧面紧密接触,使得弹性挡墙9与导光板6与背光源5无间隙配合。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挡墙9端面呈“L”型,其包括一第一上端部92,所述胶框7对应所述第一上端部92设有一第一凹槽72,所述第一上端部92塞入所述第一凹槽72,进而把所述弹性挡墙9塞紧固定于胶框7上。在本背光模组中,设置于背光源5与背板2之间的铝挤(未标示)采用一体式设计,从而快速将背光源5发出的热快速传递到背板2。安装时,将“L”型弹性挡墙9的第一上端部92塞入所述胶框7的第一凹槽72,然后将带有弹性挡墙9的胶框7向下与背板2扣合,扣合后,所述“L”型弹性挡墙9的底面93与导光板6的上表面、LED灯54的上表面紧密接触,起到防止漏光的作用,所述“L”型弹性挡墙9的侧面94与所述PCB板52的表面紧密接触,从而固定弹性挡墙9,防止其移动。请参阅图4,作为可供选择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所述弹性挡墙9’端面呈矩形,其包括一第二上端部92’,所述胶框V对应所述第二上端部92’设有一第二凹槽72’,所述第二上端部92’塞入所述第二凹槽72’,进而把所述弹性挡墙9’塞紧固定于胶框7’上。在本背光模组中,设置于背光源5与背板2之间的铝挤(未标示)采用一体式设计,从而快速将背光源5发出的热快速传递到背板2。安装时,将矩形弹性挡墙9’的第二上端部92’塞入所述胶框的第二凹槽72’,然后将带有弹性挡墙9’的胶框7’向下与背板2扣合,扣合后,所述矩形弹性挡墙9’的底面93’与导光板6的上表面、LED灯54的上表面紧密接触,起到防止漏光的作用,所述矩形弹性挡墙9’的侧面94’与所述PCB板52的表面紧密接触,固定弹性挡墙9’,防止其移动。请参阅图5及6,本第三较佳实施例是在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所述第二上端部92”设有数个第一定位柱95,所述胶框7”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柱95设有数个第一安装孔74,所述数个第一定位柱95卡合于第一安装孔74,进而把弹性挡墙9”固定于所述胶框上7”。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柱95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方形等形状柱体。在本较佳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定位柱95卡合固定弹性挡墙9”,则所述胶框7”省掉第二凹槽72’的设置。安装时,将弹性挡墙的第一定位柱95卡合于第一安装孔74上,然后将带有弹性挡墙9”的胶框7”向下与背板2扣合,扣合后,所述弹性挡墙9”的底面93”与导光板6的上表面、LED灯54的上表面紧密接触,起到防止漏光的作用,所述弹性挡墙9”的侧面94”与所述PCB板52的表面紧密接触,从而固定弹性挡墙9”,防止其移动。请参阅图7,本第四较佳实施例亦是在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所述弹性挡墙9”’还包括一从所述第二上端部92”’侧面延伸出的弯折部96,所述弹性挡墙9”’的形状为折形。所述弯折部96与PCB板52上侧面紧密接触,通过增设弯折部96,从而使得弹性挡 墙9”’与胶框7”’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所述弹性挡墙7”’可以通过双面胶贴附固定于所述胶框V”上。所述胶框V”对应于第二上端部92”’及弯折部96也可以设有一第三凹槽72”,所述弹性挡墙9”’通过双面胶贴附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72”内,所述第三凹槽72”也可以省略,所述弹性挡墙9”’直接贴附于胶框V”上。在本背光模组中,设置于背光源5与背板2之间的铝挤(未标示)采用分体式设计,从而快速将背光源5发出的热快速传递到背板2。安装时,在弹性挡墙9”’的第二上端部9”’及弯折部96的上侧面贴附双面胶,通过双面胶把弹性挡墙9”’贴附于胶框7”’的对应位置或第三凹槽72”上,然后将贴附有弹性挡墙9”’的胶框7”’向下与背板2扣合,扣合后,所述弹性挡墙9”’的底面93”’与导光板6的上表面、LED灯54的上表面紧密接触,起到防止漏光的作用,所述弹性挡墙9”’的侧面94”’与所述PCB板52的表面紧密接触,从而固定弹性挡墙9”’,防止其移动。请参阅图8及9,本第五较佳实施例是在第四较佳实施例基础上改进,所述第二上端部12顶部增设有数个第二定位柱14,所述胶框3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柱14设有数个第二安装孔32,所述数个第二定位柱14卡合于第二安装孔32,进而把把弹性挡墙I固定于所述胶框3上。在本较佳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定位柱14卡合固定弹性挡墙1,则所述胶框3省掉第三凹槽72”的设置。安装时,将弹性挡墙I的第二定位柱14卡合于第二安装孔32上,然后将带有弹性挡墙I的胶框3向下与背板2扣合,扣合后,所述弹性挡墙I的底面16与导光板6的上表面、LED灯54的上表面紧密接触,起到防止漏光的作用,所述弹性挡墙I的侧面18与所述PCB板52的表面紧密接触,从而固定弹性挡墙1,防止其移动。请参阅图10,作为可供选择的第六较佳实施例,所述弹性挡墙I’端面呈凸字形,其包括一基部13及设于所述基部13上的凸部14’,所述胶框3’对应所述凸部14’设有一第四凹槽34,所述凸部14’塞入所述第四凹槽34,进而把所述弹性挡墙I’塞紧固定于胶框3’上。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部14’设于所述基部13的上方,然不限于此,如图11所示,所述凸部14”也可以设于所述基部13’靠近导光板6端的上边角上,所述胶框相对所述凸部14”设有第五凹槽34’。在本背光模组中,设置于背光源5与背板2之间的铝挤(未标示)采用分体式设计,从而快速将背光源5发出的热快速传递到背板2。
安装时,将凸字形弹性挡墙I’的凸部14’(弹性挡墙I”的凸部14”)塞入所述胶框3’的第四凹槽34 (所述胶框3”的第五凹槽34’),然后将带有弹性挡墙I’(I”)的胶框3’(3”)向下与背板2扣合,扣合后,所述弹性挡墙I’(I”)的底面16’(16”)与导光板6的上表面、LED灯54的上表面紧密接触,起到防止漏光的作用,所述弹性挡墙I’(I”)的侧面18’(18”)与所述PCB板52的表面紧密接触,从而固定弹性挡墙I’(1”),防止其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采用白色橡胶制作而成并具有弹性的弹性挡墙,通过塞紧、贴附或卡合固定于胶框上,并与导光板、LED灯的上表面紧密接触,从而把光反射回导光板中,很好地防止了光线从入光侧的间隙射出,解决了背光模组入光侧漏光的问题,并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效率。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设于背板内的反射片、设于反射片上的导光板、设于导光板上的光学膜片组、设于背板内且相对导光板设置的背光源、设于背板上的胶框、及设于背光源及导光板入光端上方并通过塞紧、贴附或卡合固定于胶框上的弹性挡墙,所述弹性挡墙包括一底面及一垂直于底面的侧面,所述底面及侧面与导光板的上表面及背光源紧密接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PCB板及安装于所述PCB板上的数个LED灯,所述弹性挡墙的底面与LED灯上表面紧密接触,所述弹性挡墙的侧面与PCB板侧面紧密接触。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墙由白色橡胶制作而成。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墙端面呈“L”型,其包括一第一上端部,所述胶框对应所述第一上端部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上端部塞入所述第一凹槽,进而把所述弹性挡墙塞紧固定于胶框上。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墙端面呈矩形,其包括一第二上端部,所述胶框对应所述第二上端部设有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上端部塞入所述第二凹槽,进而把所述弹性挡墙塞紧固定于胶框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端部设有数个第一定位柱,所述胶框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柱设有数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数个第一定位柱卡合于第一安装孔,进而把弹性挡墙固定于所述胶框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墙还包括一从所述第二上端部侧面延伸出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PCB板上侧面紧密接触,所述弹性挡墙通过双面胶贴附固定于所述胶框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对应于第二上端部及弯折部设有一第三凹槽,所述弹性挡墙通过双面胶贴附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端部设有数个第二定位柱,所述胶框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柱设有数个第二安装孔,所述数个第二定位柱卡合于第二安装孔,进而把弹性挡墙固定于所述胶框上。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墙端面呈凸字形,其包括一基部及设于所述基部上的凸部,所述胶框对应所述凸部设有一第四凹槽,所述凸部塞入所述第四凹槽,进而把所述弹性挡墙塞紧固定于胶框上,所述凸部设于所述基部的上方或设于所述基部靠近导光板端的上边角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于背板内的反射片、设于反射片上的导光板、设于导光板上的光学膜片组、设于背板内且相对导光板设置的背光源、设于背板上的胶框、及设于背光源及导光板入光端上方并通过塞紧、贴附或卡合固定于胶框上的弹性挡墙,所述弹性挡墙包括一底面及一垂直于底面的侧面,所述底面及侧面与导光板的上表面及背光源紧密接触。采用白色橡胶制作而成并具有弹性的弹性挡墙,通过塞紧、贴附或卡合固定于胶框上,并与导光板、LED灯的上表面紧密接触,从而把光反射回导光板中,很好地防止了光线从入光侧的间隙射出,解决了背光模组入光侧漏光的问题,并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效率。
文档编号F21V17/16GK102889523SQ20121038122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9日
发明者萧宇均, 张庞岭, 巫越, 李全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