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以及汽车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065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以及汽车前照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光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以及汽车前照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投射式椭球面系统由于传统设计原理和模组整体尺寸的限制,光形不能设计的非常宽。因此多数的汽车制作主机厂为了实现汽车大灯的高性能往往要需要单独设计角灯用来照亮近光两侧无光的区域,角灯的增加导致整车的成本增加。

如图1所示,近光灯1和角灯2是分别设计,角灯2和近光灯1在整灯中的位置相对分开。可以看出反射式的角灯2所占体积较大,由于在整体中很难有如此大的空间进行反射面排布,因此角灯2功能一般都会成为一个单独灯具,安装在保险杠上。近光截止线由投射式投射式椭球面系统的遮光板遮挡形成,反射式角灯2的截止线则靠反射面形成。要使角灯2的角灯光型21与近光灯1的近光光型11的接合保持均匀性以及一致性,就需要在大灯整合的过程中进行调光,因此也增加了汽车大灯的设计难度和调试复杂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以及汽车前照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收集装置、遮光板和透镜;所述光收集装置包括主光光源、主光收集元件、辅助光源和辅助光收集元件,所述主光收集元件用于收集主光光源发出的光线,所述辅助光源设置于所述主光光源的一侧,所述辅助光收集元件用于收集辅助光源发出的光线;所述主光收集元件所收集的光线依次通过所述遮光板和所述透镜,形成主光;所述辅助光收集元件所收集的光线依次通过所述遮光板和所述透镜,形成辅助光;所述主光与所述辅助光相交重叠的部分为光重叠部。

优选地,所述主光光源与所述辅助光源之间的距离为25-50mm。

优选地,所述主光收集元件为主光反光碗。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光收集元件为辅助光反光碗。

优选地,所述主光收集元件为主光聚光器。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光收集元件为辅助光聚光器。

优选地,通过所述透镜的焦点且朝向所述主光光源的水平直线为焦点水平线,所述主光光源的中心与所述焦点水平线的水平距离的取值范围为为0-30mm。

优选地,所述遮光板为弧形。

优选地,所述透镜的其中一个侧面为入光面,所述入光面面向所述遮光板,所述入光面为凸出面,所述透镜的与所述入光面相对的侧面为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为凸出面。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前照灯,所述汽车前照灯采用所述的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以及汽车前照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整合主光灯和辅助灯功能的投射模组系统;通过主光光源和主光收集元件,以及辅助光收集元件和辅助光收集元件的设计能够将主光收集元件所收集的光线与辅助光收集元件所收集的光线通过一个透镜投射至路面;本实用新型的主光光源对应于近光灯,辅助光源对应于角灯,由于近光灯和角灯整合为同一模组,汽车主机厂不需要再为角灯单独进行设计考虑;这样不仅能够大大节约成本,也可以为整车的设计提供更大的可塑空间;本专利中的近光灯和角灯的光型的截止线靠同一块遮光板遮挡而形成因此截止线拥有较高的一致性;遮挡形成截止线的办法能够保证截止线附近较强的的能量分布,此特点决定了采用本专利设计的角灯较原有的采用发射式设计方法设计的角灯拥有更远的照明能力;对本实用新型模组的整体质量进行控制能够保证近光灯和角灯的光形均匀性并且可以免除两功能分别调光对齐的额外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现有的角灯和近光灯在整灯中的位置相对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的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形成完整光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近光灯

11 近光光型

2 角灯

21 角灯光型

110 主光光源

111 主光

120 主光收集元件

130 辅助光源

131 辅助光

140 辅助光收集元件

200 遮光板

300 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收集装置、遮光板200和透镜300;透镜300设置于遮光板200的远离光收集装置的一侧,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设置于模组内部;

光收集装置包括主光光源110、主光收集元件120、辅助光源130和辅助光收集元件140,主光收集元件120用于收集主光光源110发出的光线,辅助光源130设置于主光光源110的一侧,辅助光收集元件140用于收集辅助光源130发出的光线;

主光收集元件120所收集的光线依次通过遮光板200和透镜300,形成主光;

辅助光收集元件140所收集的光线依次通过遮光板200和透镜300,形成辅助光;

主光与辅助光相交重叠的部分为光重叠部。

本实施例中,主光收集元件120所收集的光线依次通过遮光板200和透镜300,形成主光;照射到路面上,辅助光收集元件140所收集的光线依次通过遮光板200和透镜300,形成辅助光,照射到路面上,由于主光光源110和辅助光源130的截止线靠同一块遮光板200遮挡而形成因此主光111的截止线位置和辅助光131的截止线位置处于相同高度,也就是说,此时两条截止线可以被看成是一条截止线,这样就能够避免调光。

本实施例中,光收集装置、遮光板200和透镜300均设置于模组的架体上。

本实施例是整合主光灯和辅助灯功能的投射模组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将主光收集元件120所收集的光线与辅助光收集元件140所收集的光线通过一个透镜300投射至路面;本实用新型的主光光源110对应于近光灯,辅助光源130对应于角灯,由于近光灯和角灯整合为同一模组,汽车主机厂不需要再为角灯单独进行设计考虑;这样不仅能够大大节约成本,也可以为整车的设计提供更大的可塑空间;本实施例中的近光灯和角灯的光型的截止线靠同一块遮光板200遮挡而形成因此截止线位置相同;遮挡形成截止线的办法能够保证截止线附近较强的的能量分布,此特点决定了采用本专利设计的角灯较原有的采用发射式设计方法设计的角灯拥有更远的照明能力;对本实用新型模组的整体质量进行控制能够保证近光灯和角灯的光形均匀性并且可以免除两功能分别调光对齐的额外工序。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来设计角灯,也可以用来设计弯道灯和超宽近光。

主光光源110与辅助光源130之间的距离为25-50mm。具体放置位置视不同的透镜300开口以及预期的光效来决定。距离的取值范围使主光光源110与辅助光源130之间相距不会太近而导致主光光源110与辅助光源130的利用效率都下降,相距不会太远造成主光光源110与辅助光源130无法良好衔接。

主光光源110和辅助光源130均为LED光源,LED光源体积较小,使本实用新型的模组保持紧凑的结构。

主光收集元件120为主光反光碗,辅助光收集元件140为辅助光反光碗。主光反光碗使相应的主光光源110的主光反射,辅助光反光碗使相应的辅助光源130的辅助光反射。主光反光碗与辅助光反光碗连接。

通过所述透镜的焦点且朝向所述主光光源的水平直线为焦点水平线,所述主光光源的中心与所述焦点水平线的水平距离的取值范围为0-30mm。主光光源的中心的位置根据不同设计需要确定。该结构使主光111与辅助光131相比,主光111较靠近透镜300的中央。

主光光源110发出的光线通过主光反光碗反射后,依次通过遮光板200和透镜300,形成主光111,参见图4中,箭头A1表示主光光源110的发出的光线通过主光反光碗反射,箭头A2表示主光光源110的发出的光线通过主光反光碗反射后,依次通过遮光板200和透镜300;

而辅助光源130发出的光线通过辅助光反光碗反射后,依次通过遮光板200和透镜300,形成辅助光131,参见图4中,箭头B1表示辅助光源130发出的光线通过辅助光反光碗反射,箭头B2表示辅助光源130发出的光线通过辅助光反光碗反射后,依次通过遮光板200和透镜300;

主光111与辅助光131为部分重叠。本实施例中,不需要增加角灯,主光111和辅助光131所组成的完整光形是超宽近光,超宽近光的角度能够达到60度,超宽近光的角度就是从透镜300发出的主光中通过主光截止线拐点的光线与从透镜300发出的辅助光的外侧边缘之间的夹角,此超宽近光也可以实现近似角灯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透镜300是双曲面透镜,透镜300的其中一个侧面为入光面,入光面面向遮光板200,入光面为凸出面,透镜300的与入光面相对的侧面为出光面,出光面为凸出面。双曲面透镜能够有效的增加光型的宽度并且减轻透镜的厚度。

本实施例的汽车前照灯,采用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

本实施例中,近光灯的光型占据了完整光形的大部分,近光灯的光型的配光方法也采用了传统的配光法则:椭球面反光碗的第一焦点是光源放置的位置,椭球面反光碗的第二焦点为透镜300的焦点。通过对椭球面的设计可以实现对主光光源110的光型111的控制。

本实施例中,将透镜300设置为双曲面结构。双曲面结构的透镜300能够有效的增加光型的宽度并且减轻透镜300的厚度。

实施例2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主光收集元件120为主光聚光器,辅助光收集元件140为辅助光聚光器。

无论采用哪一种配光的方法,核心的法则是将光线控制到透镜300焦点附近的位置,为此椭球面反光碗或聚光器往往需要旋转一定的角度。之后在通过对椭球面反光碗和聚光器全反射面的控制来调整光型的均匀性。遮光板200的遮挡可以在保证满足法规的情况下将截止线尽量靠近光斑的高能量位置,因此采用此方法设计的角灯能够实现比反射式更远的照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节约了单独制作角灯的成本;可以有效的增加近光与角灯叠加后的均匀性;免除了近光与角灯需要分别进行调光的设计,降低了成本;节约了单独制作角灯的空间,为整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采用本方法还能够实现超宽近光;采用本专利设计方法制作的角灯拥有更远的照明性能。

综上,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