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64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将光照射于液晶面板的显示器背光源单元。显示器背光源单元包括一次光源、引导通过一次光源放出的一次光的导光板、和qd薄膜,所述qd薄膜含有qd荧光体材料,所述qd荧光体材料由被导光板引导的一次光激发而发出二次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表2013-544018号公报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检讨将如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qd薄膜使用于所谓直下型的背光装置时,可能导致如下问题。即,直下型的背光装置是在液晶面板的直下位置上多个的光源排列配置的构成,但是,往往背光装置内的一次光涉及的光量的分布在画面中央侧高,画面外周侧低。一次光中发生这样的光量分布时,背光装置的射出光的一次光和通过qd薄膜转换的二次光的比率,在画面中央侧和画面外周侧很容易不同,有可能发生颜色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颜色不均的发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底座,其具有底部并且收容所述光源,所述底部相对所述光源配设于与其发光面侧相反的一侧;波长转换部件,其以与所述光源的所述发光面形成相对状的方式而远离其出光侧配置,并且含有用于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反射部件,其为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反射至所述波长转换部件侧的反射部件,所述反射部件至少具有以相仿所述底部的方式而配置的底侧反射部、和从所述底侧反射部朝向所述波长转换部件侧立起的立起反射部;显色部,其至少设于所述立起反射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底侧反射部比较,呈现与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

这样,光源发出的光,被反射部件反射等之后,通过以与光源的发光面形成为相对状的方式而远离其出光侧配置的波长转换部件所包含的荧光体波长转换之后射出。反射部件的立起反射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显色部,被设有显色部的立起反射部反射的光,与被底侧反射部反射的光相比,能够带有与光源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因此,从光源发出后被立起反射部反射的光的量,即便少于被底侧反射部反射的光的量,被立起反射部反射的光、和被底侧反射部反射的光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除此之外,即便被立起反射部发生多重反射后,被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变高的情况下,其反射光的色调和被底侧反射部反射的光的色调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从而,该照明装置的射出光很难发生颜色不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如下构成。

(1)所述显色部中,与所述光源的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的光的吸收率,相对所述光源的光的吸收率高。这样,被立起反射部反射的光中,与光源的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色光,与光源的光相比,能够被显色部相对多吸收。因此,被立起反射部反射的光的色调可以接近于光源的光的色调。

(2)所述显色部中,所述光源的光的反射率相对高于与所述光源的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色光的反射率。这样,被立起反射部反射的光中,光源的光跟与光源的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色光相比,被显色部相对多反射。因此,被立起反射部反射的光的色调可以接近于光源的光的色调。

(3)所述显色部呈薄膜状,至少贴合于所述立起反射部的所述波长转换部件侧的面。这样,假设与制造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光的吸收率和反射率不同的反射片的情况相比,制造成本低。另外,例如可以不贴合显色部而使用反射部件,由此,可以共用由需要显色部的反射部件、和不需要显色部的反射部件构成作为衬底的反射部件。

(4)所述显色部至少涂布于所述立起反射部的所述波长转换部件侧的面。这样,假设与制造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光的吸收率和反射率不同的反射片的情况相比,制造成本低。另外,例如可以不涂布显色部而使用反射部件,由此,可以共用由需要显色部的反射部件、和不需要显色部的反射部件构成作为衬底的反射部件。

(5)所述显色部在所述立起反射部中,立起顶端部侧与立起底端部侧相比,呈现与所述光源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设有显色部的立起反射部中,立起顶端部侧与立起底端部侧相比,会有来自光源的光的量变少,并且随着与光学部件之间发生的多重反射的被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变高的倾向。这点,显色部在立起反射部中,立起顶端部侧与立起底端部侧相比,呈现与光源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由此,立起反射部中,立起顶端部侧和立起底端部侧之间很难发生颜色不均。

(6)所述立起反射部至少包含:第一立起反射部,其相对所述底侧反射部形成为倾斜状,并且其倾斜角度相对小;第二立起反射部,其所述倾斜角度相对大,所述显色部至少设于所述第一立起反射部。第一立起反射部与第二立起反射部相比,会有来自光源的光的量变少,并且随着多重反射的被波长转换部件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变更高的倾向。这点,显色部至少设于第一立起反射部,由此,可以缓和至少在第一立起反射部发生的颜色不均。

(7)所述显色部也设于所述第二立起反射部,并且设于所述第一立起反射部的所述显色部与设于所述第二立起反射部的所述显色部相比,呈现与所述光源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通过显色部设于第二立起反射部,由此,可以缓和至少在第二立起反射部发生的颜色不均。并且,设于第一立起反射部的显色部与设于第二立起反射部的显色部相比,呈现与光源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由此,被第一立起反射部反射的光和被第二立起反射部反射的光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进一步适当实现颜色不均的缓和。

(8)所述显色部以横跨所述立起反射部和所述底侧反射部的方式而设置。这样,适用于可能导致不仅立起反射部,在底侧反射部上也发生颜色不均的情况。

(9)所述显色部选择性设于所述立起反射部和所述底侧反射部的边界部分。例如,从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边界位置到光源的距离大时,在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边界位置附近,有可能局部发生颜色不均,但是,即便有这种情况,通过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边界部分上选择性设置显色部,适当缓和颜色不均。

(10)所述显色部以横跨所述立起反射部的全区域而设置。这样,被立起反射部反射的光、和被底侧反射部反射的光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

(11)所述光源发出蓝色光,所述波长转换部件是所述荧光体,至少含有将所述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和将所述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所述显色部与所述底侧反射部比较,呈现蓝色色调。这样,被立起反射部反射的光与被底侧反射部反射的光相比,带有与从光源发出的蓝色光接近的蓝色色调。因此,即便从光源发出后被立起反射部反射的光的量少于被底侧反射部反射的光的量,被立起反射部反射的光、和被底侧反射部反射的光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除此之外,即便可能导致被立起反射部发生多重反射后被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变高,绿色光以及红色光的比率变高的情况下,该反射光的色调和被底侧反射部反射的光的色调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从而,照明装置的射出光很难发生颜色不均。

(12)所述波长转换部件是所述荧光体,含有量子点荧光体。这样,被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变高,并且波长转换的光的颜色纯度变高。

其次,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照明装置、和利用从所述照明装置照射的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根据这样构成的显示装置,抑制照明装置的射出光发生颜色不均,由此可以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显示。

进一步,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包括所述的显示装置。根据这样的电视接收装置,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优异,由此,可以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电视图像的显示。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颜色不均。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电视接收装置所包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液晶显示装置所包括的背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图4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图5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背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背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沿着图9的x-x线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背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背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沿着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背光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沿着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背光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沿着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背光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背光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列示了液晶显示装置10。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中示出了x轴、y轴以及z轴,以各轴方向为在各附图中示出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描述。另外,将图4和图5等中示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该图下侧设为里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10tv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夹着并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里两个机箱10ca、10cb、电源10p、接收电视信号的调谐器(接收部)10t以及台座10s而构成。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作为整体形成为横长的方形(矩形状),以纵置的状态被收容。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供给用于显示的光的外部光源的背光装置(照明装置)12,它们被框状的外框13等一体地保持。

接着,依次说明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以及背光装置12。其中,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为在俯视时形成为横长的方形,一对由玻璃制成的基板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贴合,并且在两个基板间封入液晶的构成。在一个基板(阵列基板、有源矩阵基板)上设置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还设置有配向膜等,在另一个基板(对向基板、cf基板)上设置有以规定排列配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显色部的彩色滤光片、对向电极,还设置有配向膜等。此外,在两个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光板。

接着,详细说明背光装置12。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12具备:具有朝向表侧(光出射侧,液晶面板11侧)开口的光出射部14b的大致箱型的底座14;以及以覆盖底座14的光出射部14b的形式配置的光学部件15;与底座14之间将沿着底座14的外缘部配置的光学部件15的外缘部夹持而保持的框架16。而且,在底座14内具备:led(光源)17;安装有led17的led基板18;反射底座14内的光的反射片(反射部件)19。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背光装置12为,在底座14内,液晶面板11以及光学部件15的直下位置上配置led17,该发光面17a形成为对向状,即,所谓直下型。以下,详细说明背光装置12的各构成部件。

底座14是例如由铝板或者电镀锌钢板(secc)等金属板构成,如图3至图5所示,底座14具备:与液晶面板11同样形成为横长的方形装(矩形状、长方形状)的底板部(底部)14a;以及从包围底板部14a的各边(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的外端分别朝向表侧(光出射侧)立起的侧板部(侧部)14c;从各侧板部14c的立起端向外延伸的支承板部(支承部)14d,作为整体形成为开设有开口的浅的大致箱型(大致浅碟状)。底座14在各图中以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的方式表示。底座14的底板部14a配置于与led基板18相对的里侧,即,相对于led17,配置于与该发光面17a侧(光出射侧)的相反的一侧。底座14的各侧板部14c相对底板部14a形成为倾斜状。底座14的各支承板部14d的表侧可以承载框架16以及后述的光学部件15。各支承板部14d固定于框架16。

如图2所示,光学部件15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同样在俯视时形成为横长的方形。光学部件15如图4以及图5所示,其外缘部搭载于支承板部14d,由此,覆盖底座14的光出射部14b,并且夹设于液晶面板11和led17之间。光学部件15相对于led17的发光面17a的表侧,即,在光出射侧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为相对状。光学部件15由配设于里侧(led17侧、与光出射侧的相反一侧)的扩散板15a、和配设于表侧(液晶面板11侧、光出射侧)的光学片15b构成。扩散板15a为在具有规定的厚度的由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形成为板状的基材内分散设置许多扩散颗粒而成的构成,具有使透射的光扩散的功能。光学片15b形成为板厚与扩散板15a相比薄的片状,三张层叠配置,其中,含有将从led17发出的光波长转换成其他波长的光的波长转换片(波长转换部件)20。具体而言,光学片15b由波长转换片20、重叠于波长转换片20的表侧的棱镜片21、重叠于棱镜片21的表侧的反射型偏光片22构成。后面详细说明其中的波长转换片20。

棱镜片21具有基板以及设于基板的表侧的板面的棱镜部,其中的棱镜部由沿着x轴方向延伸并且沿着y轴排列多个的单位凌镜构成。这样,棱镜片21从波长转换片20的光在y轴方向(单位棱镜的排列方向、与单位棱镜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赋予选择性的集光作用(各向异性集光作用)。反射型偏光片22由反射型偏光薄膜和夹设反射型偏光薄膜的表里的一对扩散薄膜构成。反射型偏光薄膜例如具有折射率相互不同的层相互层叠的多层结构,形成为透射从棱镜片21的光中的p波,向里侧反射s波的构成。通过反射型偏光薄膜反射的s波,通过后述的反射片19等,再次反射至表侧,此时,s波和p波分离。并且,由于反射型偏光片22包括反射型偏光薄膜,本来应该被液晶面板11的偏光板吸收的s波可以向里侧(反射片19侧)反射再利用,由此可以提高光利用效率(也就是亮度)。一对扩散薄膜由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在与反射型偏光薄膜侧相反的一侧的板面上,通过实施压花(emboss)加工,给光赋予扩散作用。

如图2所示,框架16呈沿着液晶面板11和光学部件15的外周缘部的框状。在该框架16和各支承板14d之间可以夹持光学部件15的外缘部(图4以及图5)。另外,该框架16可以将液晶面板11的外缘部从里侧支承。另外,框架16可以由里侧支承液晶面板11的外边缘部,与配置于表侧的外框13之间可以夹持液晶面板11的外缘部(图4以及图5)。

接着,说明led17以及安装有led17的led基板18。如图4以及图5所述,led17表面安装于led基板18上,并且其发光面17a朝向与led基板18侧相反的一侧,即顶面发光型,该光轴为z轴,即一致于相对于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光学部件15的板面)的法线方向。这里所说的“光轴”是,led17的发光的光中,与发光强度最高(成为峰值)的光的行进方向一致的轴。详细而言,如图6以及图7所示,led17为将作为发光源的蓝色led元件(蓝色发光元件、蓝色led芯片)通过密封材密封于壳体内。即,该led17是发出蓝色的单色光的蓝色led。并且,从led17发出的蓝色光中,其一部分通过后述的波长转换片20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和红色光,通过这些波长转换后的绿色光以及红色光、和led17的蓝色光的加色混合,背光装置12的射出光形成为大致白色。led17所具备的蓝色led元件例如由ingan等的半导体材料构成,通过施加正向电压,发光包含于蓝色的波长区域(约420nm~约500nm)的波长的蓝色的单色光。即,led17的发出的光与该蓝色led元件发出的光相同颜色的单色光。该蓝色led元件通过未图示的引线框连接于,配置于壳体外的led基板18配线图案。

如图3所示,led基板18形成为稍纵长的方形状(矩形状、长方形状),长边方向一致于y轴方向,短边方向一致于x轴方向的状态下,在底座14内沿着底板部14a延伸并且收容。led基板18的基材是,与底座14相同铝系材料等金属制成,其表面上隔着绝缘层形成有由铜箔等的金属膜构成的配线图案(未图示),进一步形成为白色的反射层(未图示)的构成。此外,作为led基板18的基材所使用的材料,可以使用陶瓷等绝缘材料。该led基板18的基材的板面中,朝向表侧的板面(朝向光学部件15侧的板面)上,表面安装有上述构成的led17,这个朝向表侧的板面设为安装面18a。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的面内,多个led17以行列状(矩阵状、棋盘格状)排列设置,并且通过在安装面18a的面内配设的配线图案相互电性连接。具体而言,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上,沿着其短边方向(x轴方向)排列的五个(相对少的数量)led17、和沿着长边方向(y轴方向)排列的六个(相对多的数量)led17配置成行列状。在led基板18的各led17的配列间距大致固定,详细而言,x轴方向(行方向)以及y轴方向(列方向)上分别以大致相等间隔排列。

如图3所示,上述构成的led基板18,在底座14内沿着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多个相互长边方向以及短边方向对齐的状态下并排设置。具体而言,led基板18在底座14内,以沿着x轴方向并排设有四片(相对多的数量)、沿着y轴方向并排设有两片(相对少的数量)的方式分别并排设置,这些并排方向分别一致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分别相邻的led基板18之间的配列间隔大致固定。并且,在底座14的底板部14a的面内,led17以x轴方向(行方向)以及y轴方向(列方向)上分别相等间隔的方式行列状排列而平面配置。具体而言,led17在底座14的底板部14a的面内,以沿着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排列有二十个、沿着短边方向(y轴方向)排列有十二个的行列状排列的方式而平面配置。对这些所有led17群,以覆盖底座14的光出射部14b的方式而配置的光学部件15,隔开规定的间隔并且相对状配置。此外,各led基板18设有与未图示的配线部件连接的连接器部,经由配线部件从未图示的led驱动基板(光源驱动基板)被提供驱动电力。

反射片19由合成树脂制成,表面形成为光的反射性优异的白色。反射片19其表面不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乱反射所有的可见光线,横跨全区域光的反射率大致固定。如图3至图5所示,反射片19具有横跨底座14的内面的大致全区域而铺设的大小,由此,横跨配设于底座14内的led基板18的大致全区域,可以覆盖表侧(光出射侧、光学部件15侧)。通过该反射片19,可以将底座14内的光朝向表侧(光出射侧、光学部件15侧)反射。反射片19由底侧反射部19a、四个立起反射部19b以及延伸部19c构成,所述底侧反射部19a沿着led基板18(底板部14a)延伸并且具有整批覆盖各led基板18的大致全区域的大小,所述四个立起反射部19b从底侧反射部19a的各外端部朝向表侧立起,并且相对底侧反射部19a形成为倾斜状,所述延伸部19c从各立起反射部19b的外端部向外延伸并且搭载于底座14的支承板部14d。该反射片19的底侧反射部19a配置于各led基板18的表侧的面,即,重叠于led17的安装面18a的表侧。另外,反射片19的底侧反射部19a的与各led17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上,开口设有各led17个别穿过的led插孔(光源插孔)19d。对应各led17的配置,多个该led插孔19d以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行列状(矩阵状)并列配置。

如图3所示,立起反射部19b由从底侧反射部19a的短边侧的两个外端部分别立起的一对短边侧立起反射部(第一立起反射部)19ba、和从底侧反射部19a的长边侧的两个外端部分别立起的一对长边侧立起反射部(第二立起反射部)19bb构成。此外,以下区分立起反射部19b时,短边侧立起反射部的符号上附上添加字母a,长边侧立起反射部的符号上附上添加字母b,不区分总称时,符号上不附上添加字母。如图5所示,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相对于底侧反射部19a的倾斜角度为相对小,具有相对缓慢的梯度。另一方面,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从立起底端部位置到立起顶端部位置为止的直线距离相对长。因此,会有从led17发出而通过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反射的光的量相对少,并且通过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上升之后被光学部件15返回的光被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相对容易被多重反射的倾向。对此,如图4所示,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相对于底侧反射部19a的倾斜角度为相对大,具有相对陡峭的梯度。另一方面,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从立起底端部位置到立起顶端部位置为止的直线距离相对短。因此,会有从led17发出而通过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反射的光的量相对多,并且通过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上升之后被光学部件15返回的光被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相对很难被多重反射的倾向。

接着,详细说明波长转换片20。波长转换片20由含有用于波长转换从led17的光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物质)的荧光体层(波长转换层)、和将荧光体层从表里夹持且保护这些的一对保护层构成。荧光体层中,将从led17的蓝色的单色光作为激发光,分散配合有发出红色光(属于红色的特定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红色荧光体、和发出绿色光(属于绿色的特定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绿色荧光体。

更详细而言,荧光体层所含有的各色的荧光体是,任何激发光设为蓝色光,具有如下的发光光谱。也就是说,绿色荧光体是,将蓝色光作为激发光,发出以属于绿色的波长区域(约500nm~约570nm)的光,即,将绿色光作为荧光的光发出。绿色荧光体优选峰值的峰值波长为绿色光的波长范围中的约530nm,并且具有峰值的半值宽度为40nm以下的发光光谱。红色荧光体是,将蓝色光作为激发光,发出以属于红色的波长区域(约600nm~约780nm)的光,即,将红色光作为荧光的光发出。红色荧光体优选峰值的峰值波长为红色光的波长范围中的约610nm,并且具有峰值的半值宽度为40nm以下的发光光谱。

如上所述,各颜色的荧光体设为,激子波长与荧光波长相比短波长的下转换(downconversion)型(下移(downshifting)型)。该下转换型的荧光体将相对短波长并且持有高能量的激发光转换为相对长波长并且持有低能量的荧光的光。因此,与假设利用激子波长与荧光波长相比长波长的上转换(upconverter)型的荧光体的情况(量子效率例如为28%程度)相比,量子效率(光的转换效率)达到30%~50%程度,变的更高。各颜色的荧光体分别为量子点荧光体(quantumdotphosphor)。量子点荧光体通过将在纳米尺寸(例如直径为2nm~10nm程度)的半导体结晶中以三维空间全方位封入电子和正空穴和激子,具有离散的能量能级,通过改变该点的尺寸,可以适当选择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发光颜色)等。该量子点荧光体所发出的光(荧光的光),由于该发光光谱的峰值变为急剧,其半值宽度变窄,颜色纯度变的极高,并且其颜色区域变广。作为量子点荧光体的材料有,构成二元的阳离子的zn、cd、hg、pb等和构成二元的阴离子的o、s、se、te等组合的材料(cdse(硒化镉)、zns(硫化锌)等)、构成三元的阳离子的ga、in等和构成三元的阴离子的p、as、sb等合的材料(inp(磷化铟)、gaas(砷化镓)等)、或者黄铜矿(chalcopyrite)型化合物(cuinse2等)等。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量子点荧光体的材料并用上述中的cdse和zns。另外,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量子点荧光体是所谓的核-壳型量子点荧光体。核-壳型量子点荧光体是量子点的周围通过由带隙比较大的半导体物质构成的壳被覆盖的构成。具体而言,作为核-壳型量子点荧光体优选使用西格玛奥德里奇日本(sigma-aldrichjapan)合同公司的产品“lumidot(注册商标)cdse/zns”。

但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直下型的背光装置12为,液晶面板11的直下位置上并排配置有多个led17的构成,但是背光装置12内从led17发出的一次光所涉及的光量的分布往往在画面中央侧高,画面外周侧低。这是,主要背光装置12内的led17的配置区域只限定于反射片19的底侧反射部19a,立起反射部19b上没有配置led17所导致。即,led17以在俯视时重叠于底侧反射部19a的方式而配置,与各立起反射部19b在俯视时非重叠设置,由此,被各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led17的光的量相对变少。若从led17发出一次光发生这样的光量分布的偏差时,则背光装置12的射出光一次光和被波长转换片20转换的二次光的比率,在画面中央侧和画面外周侧很容易变不同,有可能发生颜色不均。具体而言,在画面外周侧,除了从led17发出一次光的光量相对少之外,立起反射部19b和光学部件15之间的距离相对变短,由此被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很容易在光学部件15之间多重反射,由此,因波长转换片20的波长转换效率相对变高等原因,射出光很容易相对带有黄色调。

并且,如图3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背光装置12是在反射片19的立起反射部19b上设有,与底侧反射部19a比较形成为与led17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的显色部23的构成。详细而言,相对于呈现白色的底侧反射部19a,显色部23呈现led17的光的色调,即,呈现蓝色色调。显色部23具有表面形成为白色的薄膜状的反射基材,并且该反射基材的表面(包含波长转换片20侧的面)上涂布呈现蓝色的涂料(包含颜料或者染料)。显色部23所具有的呈现蓝色的涂料是,成为作为led17发出的光(一次光)的蓝色光的补色的黄色光吸收率,与反射片19的底侧反射部19a的黄色光的吸收率相比相对高。此外,这里所说的“黄色光”无论包含属于黄色的波长区域(约570nm~约600nm)的光,也包含属于绿色的波长区域的光(从绿色荧光体发出的绿色光)和属于红色的波长区域的光(从红色荧光体发出的红色光)的合成之后的光。因此,显色部23的蓝色光的反射率与反射片19的底侧反射部19a的蓝色光的反射率相比相对高,另外,黄色光的反射率与反射片19底侧反射部19a的黄色光的反射率相比相对低。即,显色部23具有较少反射黄色光而多反射蓝色光的波长选择性反射功能。因此,设有显色部23的立起反射部19b中,其反射光与底侧反射部19a的反射光相比,带有蓝色色调,即,带有与led17的蓝色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因此,从led17发出的光中,即便被设有显色部23的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一次光)的量少于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一次光)的量,被设有显色部23的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与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因此,即便设有显色部23的立起反射部19b和光学部件15之间发生多重反射,被波长转换片20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局部变高时,该反射光的色调和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的色调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从而,背光装置12的射出光很难发生颜色不均。此外,图2以及图3中,将显色部2的形成范围上打上阴影来进行图示,并且其蓝色色调的浓度以阴影的密度来表示。即,图2以及图3中的阴影密度越高,蓝色色调越浓,相反阴影密度越低,蓝色色调越浅。

更详细而言,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显色部23在立起反射部19b中,并不设于一对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仅属于一对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即,简言之,显色部23在立起反射部19b中,选择性地设于相对于底侧反射部19a的倾斜角度相对小的一对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上述倾斜角度相对小的一对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与同倾斜角度相对大的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相比,在俯视时从立起顶端部到立起底端部为止的距离,即,到底侧反射部19a的距离相对长,因此,会有从led17发出的蓝色光的量变少,并且随着多重反射的被波长转换片20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变更高的倾向。因此,通过这样的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上选择性地设置显色部23,可以缓和被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反射的光、和被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反射的光之间发生的色调之差,从而被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的色调很难发生偏差。

此外,如图3所示,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相比,在俯视时从立起顶端部到立起底端部(底侧反射部19a)为止的距离相对短,由此,来自led17的蓝色光的量没那么少,另外,随着与光学部件15之间发生的多重反射的被波长转换片20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也没那么变高,由此,成为被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反射的光、和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之间发生的色调之差所容许范围内。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在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上没有设置显色部23的构成。

如图6所示,显色部23以横跨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的大致全区域而设置。因此,被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的反射的光、和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之间更加难以发生色调之差。显色部23为,涂布于反射基材上的涂料的浓度分布横跨全区域大致固定。进一步,显色部23形成为如上述的薄膜状,并且通过贴合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的表侧(波长转换片20侧)的面,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一体设置。根据这样的构成,假设与制造短边侧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光的吸收率和反射率不同的反射片的情况相比,制造成本低。另外,例如可以不贴合显色部23而使用反射片19,由此,可以共用由需要显色部23的反射片19、和不需要显色部23的构成作为衬底的反射片19。

本实施方式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接着说明其作用。液晶显示装置10电源接通时,从未图示的控制基板输出的显示相关的各种信号传送给液晶面板11,由此,控制液晶面板11的驱动,并且通过未图示的led驱动电路基板控制led基板18的led17的驱动。如图4以及图5所示,来自被点亮的led17的光,直接照射于光学部件15,或者通过反射片19反射而间接地照射于光学部件15,被光学部件15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之后照射于液晶面板11,由此,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上利用于图像的显示。

详细说明背光装置12的光学作用(但是,除了后述的反射片19以及显色部23的光学作用)时,如图4以及图5所示,从led17发出的蓝色光(一次光)被构成光学部件15的扩散板15a赋予扩散作用之后,其一部分被构成光学片15b的波长转换片20波长转换成绿色光以及红色光(二次光)。通过该波长转换的绿色光以及红色光(二次光)、和led17的蓝色光(一次光)获得大致白色的照明光。这些led17的蓝色光(一次光)和波长转换的绿色光以及红色光(二次光)被棱镜片21在y轴方向上赋予选择性地集光作用之后,被反射型偏光片22选择性地透射特定的偏光光(p波)而朝向液晶面板11射出,对此,与其不同的特定的偏光光(s波)选择性地朝向里侧反射。被反射型偏光片22反射的s波、或者被棱镜片21不赋予集光作用而朝向里侧反射的光、或者被扩散板15a反射至里侧的光等,被后述的反射片19再次反射,再次朝向表侧行进。

接着,详细说明反射片19以及显色部23的光学作用。反射片19将从led17发出的蓝色光(一次光)或者被光学部件15返回到里侧的光(一次光以及二次光),通过底侧反射部19a以及被各立起反射部19b反射至表侧。此时,各立起反射部19b中,一对的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设有呈现与led17所发出的光(一次光)相同的蓝色的显色部23,由此,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通过显色部23更加有效地反射蓝色光(一次光),更多吸收黄色光(绿色光以及红色光、二次光)。详细而言,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相比,在俯视时从立起顶端部到立起底端部为止的距离,即,到底侧反射部19a的距离相对大,因此,会有来自led17的蓝色光的量变少,并且随着与光学部件15之间发生的多重反射的被波长转换片20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变更高的倾向。通过这样的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上选择性地设置显色部23,除了可以缓和被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反射的光、和被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反射的光之间发生的色调之差之外,可以缓和被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反射的光和、被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反射的光之间发生的色调之差。因此,背光装置12的射出光实现在画面外周侧和画面中央侧的色调均匀化,从而能够适当抑制颜色不均的发生。并且,显色部23以横跨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的大致全区域而设置,被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反射的光的色调更加接近于,被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反射的光的色调或者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的色调,从而可以进一步适当控制颜色不均的发生。

如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照明装置)12包括:led(光源)17;底座14,其具有配置于led17的发光面17a侧的底板部(底部)14a并且收容led17;波长转换片(波长转换部件)20,其以与led17的发光面17a形成为相对状的方式而远离其出光侧配置,并且具有用于波长转换来自led17的光的荧光体;反射片(反射部件)19,其将来自led17的光反射至波长转换片20侧,至少具有以与底板部14a相仿的方式配置的底侧反射部19a、和从底侧反射部19a朝向波长转换片20侧立起的立起反射部19b;显色部23,其至少设于立起反射部19b的一部分,与底侧反射部19a比较,呈现与来自led17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

这样,led17发出的光,被反射片19反射等之后,通过以与led17的发光面17a形成为相对状的方式而远离其出光侧配置的波长转换片20所包含的荧光体波长转换之后射出。反射片19的立起反射部19b的至少一部分设有显色部23,被设有显色部23的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与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相比,能够带有与led17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因此,从led17发出后被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的量,即便少于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的量,被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和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除此之外,即便被立起反射部19b发生多重反射后,被波长转换片20波长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变高的情况下,其反射光的色调和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的色调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从而,该背光装置12的射出光很难发生颜色不均。

另外,显色部23对与led17的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色光的吸收率高于对led17的光的吸收率。这样,被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中,与led17的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色光,与led17的光相比,能够被显色部23相对多吸收。因此,被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的色调可以接近于led17的光的色调。

另外,显色部23对led17的光的反射率相对高于对与led17的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色光的反射率。这样,被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中,led17的光跟与led17的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色光相比,被显色部23相对多反射。因此,被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的色调可以接近于led17的光的色调。

另外,显色部23形成为薄膜状,至少贴合于立起反射部19b的波长转换片20侧的面。这样,假设与制造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光的吸收率和反射率不同的反射片的情况相比,制造成本低。另外,例如可以不贴合显色部23而使用反射片19,由此,可以共用由需要显色部23的反射片19、和不需要显色部23的反射片19构成作为衬底的反射片19。

另外,立起反射部19b至少包含:短边侧立起反射部(第一立起反射部)19ba,其相对底侧反射部19a形成为倾斜状,并且其倾斜角度相对小;长边侧立起反射部(第二立起反射部)19bb,其倾斜角度相对大,显色部23至少设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19bb相比,会有来自led17的光的量变少,并且随着多重反射的被波长转换片20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变更高的倾向。这点,显色部23至少设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由此,可以缓和至少在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9ba发生的颜色不均。

另外,显色部23以横跨立起反射部19b的全区域而设置。这样,很难发生被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和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之间的色调之差。

另外,led17发出蓝色光,波长转换片20作为荧光体至少含有将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和将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显色部23与底侧反射部19a比较,呈现蓝色色调。这样,被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与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相比,带有与从led17发出的蓝色光接近的蓝色色调。因此,即便从led17发出后被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的量少于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的量,被立起反射部19b反射的光、和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除此之外,即便可能导致被立起反射部19b发生多重反射后被波长转换片20波长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变高,绿色光以及红色光的比率变高的情况下,该反射光的色调和被底侧反射部19a反射的光的色调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从而,背光装置12的射出光很难发生颜色不均。

另外,波长转换片20作为荧光体含有量子点荧光体。这样,被波长转换片20波长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变高,并且波长转换的光的颜色纯度变高。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上述所记载的背光装置12、和利用从背光装置12照射的光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根据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抑制背光装置12的射出光发生颜色不均,由此可以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显示。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视接收装置10tv包括上述所记载的显示装置。根据这样的电视接收装置10tv,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质量优异,由此,可以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电视图像的显示。

(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变更显色部123的涂料的浓度分布。关于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内容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色部123如图8所示,涂料的浓度分布在反射基材的面内变化。详细而言,显色部123的涂料浓度为对应从底侧反射部119a的距离而变化,越靠近底侧反射部119a的一侧,即,越靠近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19ba的立起底端部侧越浅,相反,越远离底侧反射部119a的一侧,即,越靠近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19ba的立起顶端部侧越浓的分布。即,显色部123的表面的蓝色色调越靠近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19ba的立起底端部(底侧反射部119a)越浅变为白色,即,接近底侧反射部119a呈现的色调,对此,越靠近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19ba的立起顶端部(远离底侧反射部119a)越浓,接近led117的光的色调。显色部123会有表面的蓝色色调越浓,蓝色光(一次光)的反射率变高,并且黄色光(绿色光以及红色光、二次光)的吸收率变低,相反,表面的蓝色色调越浅,蓝色光的反射率变低,并且黄色光的吸收率变高的倾向。因此,显色部123越靠近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19ba的立起底端部侧,蓝色光的反射率变低,并且黄色光吸收率变高,对此,越靠近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19ba的立起顶端部侧,蓝色光的反射率变高,并且黄色光吸收率变低。并且,显色部123的涂料的浓度以及表面的蓝色色调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19ba的立起底端部侧朝向立起顶端部侧连续地逐渐变化。此外,图8中,显色部123的形成范围打上阴影来进行图示,并且该蓝色色调的浓度以阴影的密度来表示。即,图8的阴影的密度越高,蓝色色调变浓,相反,阴影的密度越低,蓝色色调变浅。

这时,设有显色部123的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19ba中,立起顶端部侧与立起底端部侧相比,会有来自led117的光的量变少,并且随着与光学部件之间发生的多重反射的被波长转换片波长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变高的倾向。这点,设有显色部123的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19ba中,立起顶端部侧与立起底端部侧相比蓝色色调浓而呈现与led117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由此,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19ba中,立起顶端部侧和立起底端部侧之间很难发生颜色不均。并且,显色部123的表面的蓝色色调在反射基材的面内连续地逐渐变化,由此,短边侧立起反射部119ba中,立起顶端部侧和立起底端部侧之间很难发生颜色不均。

根据如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显色部123在立起反射部119b中立起顶端部侧与立起底端部侧相比,呈现与led117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的构成。在立起反射部119b中立起顶端部侧与立起底端部侧相比,会有来自led117的光的量变少,并且随着多重反射的被波长转换片波长转换的光的波长转换效率变更高的倾向。这点,显色部123是,在立起反射部119b中立起顶端部侧与立起底端部侧相比,呈现与led117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的构成,由此,立起反射部119b中,立起顶端部侧和立起底端部侧之间很难发生颜色不均。

(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图9或者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也设置显色部223的构成。此外,关于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内容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射片219如图9以及图10所示,除了一对短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a之外,一对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也设置显色部223的构成。即,该反射片219中,所有的立起反射部219b设置显色部223。此外,以下区分显色部223时,设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a的显色部223作为“短边侧显色部(第一显色部)”其符号上附上添加字母a,设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的显色部223作为“长边侧显色部(第二显色部)”其符号上附上添加字母b,不区分总称时,符号上不附上添加字母。另外,图9中,将显色部223的形成范围上打上阴影来进行图示,并且其蓝色色调的浓度以阴影的密度来表示。即,图9中的阴影密度越高,蓝色色调越浓,相反阴影密度越低,蓝色色调越浅。

设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的长边侧显色部(第二显色部)223b如图9所示,其表面的蓝色色调与设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a的短边侧显色部(第一显色部)223a相比相对浅。即,短边侧显色部223a的表面的色调相对接近led217的光(一次光)的色调(蓝色),对此,长边侧显色部223b的表面的色调相对远离led217的光的色调而接近底侧反射部219a的表面的色调(白色)。另外,长边侧显色部223b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设置为横跨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的大致全区域,贴合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的表侧(波长转换片220侧)的面,由此,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一体设置。另外,长边侧显色部223b为,涂布于反射基材上涂料的浓度分布横跨全区域大致固定。

由于这样的长边侧显色部223b设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可以适当缓和在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上发生的颜色不均。并且,设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a的短边侧显色部223a与设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的长边侧显色部223b相比,呈现与led217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由此,被短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a反射的光和被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反射的光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进一步适当实现颜色不均的缓和。

根据如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显色部223也设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设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a的显色部223与设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的显色部223相比,呈现与led217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由于显色部223设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可以适当缓和在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上发生的颜色不均。并且,设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a的显色部223与设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的显色部223相比,呈现与led217的光的色调接近的色调,由此,被短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a反射的光和被长边侧立起反射部219bb反射的光之间很难发生色调之差,进一步适当实现颜色不均的缓和。

(第四实施方式)

根据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该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色部323的涂料的浓度分布变更成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关于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内容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各显色部323如图11所示,各自的涂料的浓度分布在反射基材的面内变化。详细而言,各显色部323的各自的涂料浓度为对应从底侧反射部319a的距离而变化,越靠近底侧反射部319a的一侧,即,越靠近各立起反射部319b的立起底端部侧越浅,相反,越远离底侧反射部319a的一侧,即,越靠近各立起反射部319b的立起顶端部侧越浓的分布。即,各显色部323的表面的蓝色色调越靠近各立起反射部319b的立起底端部(底侧反射部319a)越浅变为白色,即,接近底侧反射部319a呈现的色调,对此,越靠近各立起反射部319b的立起顶端部(远离底侧反射部319a)越浓,接近led317的光的色调。各显色部323会有表面的蓝色色调越浓,蓝色光(一次光)的反射率变高,并且黄色光(绿色光以及红色光、二次光)的吸收率变低,相反,表面的蓝色色调越浅,蓝色光的反射率变低,并且黄色光的吸收率变高的倾向。因此,各显色部323越靠近各立起反射部319b的立起底端部侧,蓝色光的反射率变低,并且黄色光吸收率变高,对此,越靠近各立起反射部319b的立起顶端部侧,蓝色光的反射率变高,并且黄色光吸收率变低。并且,各显色部323的涂料的浓度以及表面的蓝色色调从各立起反射部319b的立起底端部侧朝向立起顶端部侧连续地逐渐变化。

进一步,长边侧显色部323b如图11所示,长边侧立起反射部319bb的立起底端部的蓝色色调浅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319ba的立起底端部的短边侧显色部323a的蓝色色调(蓝色光的反射率低),并且长边侧立起反射部319bb的立起顶端部的蓝色色调浅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319ba的立起顶端部的短边侧显色部323a的蓝色色调。即,长边侧显色部323b的表面的蓝色色调作为整体,浅于短边侧显色部323a的表面的蓝色色调,蓝色光的反射率相对低。此外,短边侧显色部323a以及长边侧显色部323b的表面的蓝色色调的浓度相关的变化率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同。另外,短边侧显色部323a的立起底端部的表面的蓝色色调的浓度,与长边侧显色部323b的立起顶端部的表面的蓝色色调的浓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同。此外,图11中,显色部323的形成范围打上阴影来进行图示,并且该蓝色色调的浓度以阴影的密度来表示。即,图11的阴影的密度越高,蓝色色调变浓,相反,阴影的密度越低,蓝色色调变浅。

(第五实施方式)

根据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该第五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变更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起反射部419b的构成以及显色部423的构成的结构。此外,关于与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内容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立起反射部419b如图12所示,短边侧立起反射部419ba和长边侧立起反射部419bb相对于底侧反射部419a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并且在俯视时从立起顶端部到立起底端部,即,到底侧反射部419a为止的距离大致相同。对应这些,显色部423通过设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419ba的短边侧显色部423a、和设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419bb的长边侧显色部423b,涂布于反射基材的表面的涂料的浓度,即,表面的蓝色色调相等。此外,图12中,显色部423的形成范围打上阴影来进行图示,并且该蓝色色调的浓度以阴影的密度来表示。即,图12的阴影的密度越高,蓝色色调变浓,相反,阴影的密度越低,蓝色色调变浅。

(第六实施方式)

根据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该第六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变更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色部523的形成范围的构成。此外,关于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内容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各显色部523如图13所示,以横跨短边侧立起反射部519ba和底侧反射部519a的方式设置。详细而言,该显色部523除了短边侧立起反射部519ba的大致全区域之外,也设于底侧反射部519a的短边侧的外端侧部分,以横跨短边侧立起反射部519ba和底侧反射部519a的边界位置而延伸设置。显色部523的内端部是,在底侧反射部519a的面内中,与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位于最端部(最接近短边侧立起反射部519ba)的led517相比,位于x轴方向上靠近外部的位置,与所述led517形成为在俯视时非重叠的配置。根据这样的构成,适用于可能导致不仅短边侧立起反射部519ba,在底侧反射部519a上也发生颜色不均的情况。

根据如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显色部523以横跨短边侧立起反射部(立起反射部)519ba和底侧反射部519a的方式而设置。这样,适用于可能导致不仅短边侧立起反射部519ba,在底侧反射部519a上也发生颜色不均的情况。

(第七实施方式)

根据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该第七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变更上述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显色部623的形成范围的构成。此外,关于与所述的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内容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色部623如图14所示,选择性地设置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619ba和底侧反射部619a的边界部分。详细而言,该显色部623设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619ba的立起底端部侧部分、和底侧反射部619a的短边侧的外端侧部分,以横跨短边侧立起反射部619ba和底侧反射部619a的边界位置的方式而延伸配置。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619ba和底侧反射部619a的边界位置,到x轴方向上位于最端部(最靠近短边侧立起反射部619ba)的led617的距离,大于上述第六实施方式。这样的构成中,在短边侧立起反射部619ba和底侧反射部619a的边界位置附近,有可能局部发生颜色不均,如上所述,短边侧立起反射部619ba和底侧反射部619a的边界部分上选择性地设置显色部623,由此,可以适当缓和颜色不均。

根据如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显色部623选择性设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立起反射部)619ba和底侧反射部619a的边界部分。例如,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619ba和底侧反射部619a的边界位置到led617的距离大时,在短边侧立起反射部619ba和底侧反射部619a的边界位置附近有可能局部发生颜色不均,但是,即便有这种情况,通过短边侧立起反射部619ba和底侧反射部619a的边界部分上选择性设置显色部623,适当缓和颜色不均。

(第八实施方式)

根据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该第八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变更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短边侧立起反射部719ba上的显色部723设置方法的结构。此外,关于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内容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色部723如图15所示,以在短边侧立起反射部719ba的表面(含有波长转换片720侧的面)上涂布呈现蓝色的涂料的方式而设置。作为短边侧立起反射部719ba的表面上涂布显色部723的具体方法举例了丝网印刷、喷墨印刷、喷涂法、辊涂法等。这样,假设与制造短边侧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光的吸收率和反射率不同的反射片的情况相比,制造成本低。另外,例如可以不涂布显色部723而使用反射片719,由此,可以共用由需要显色部723的反射片719、和不需要显色部723构成作为衬底的反射片719。

本实施方式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显色部723至少涂布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立起反射部)719ba的波长转换片720侧的面。这样,假设与制造短边侧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光的吸收率和反射率不同的反射片的情况相比,制造成本低。另外,例如可以不涂布显色部723而使用反射片719,由此,可以共用由需要显色部723的反射片719、和不需要显色部723的反射片719构成作为衬底的反射片719。

(第九实施方式)

根据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该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变更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底侧反射部819a上也设置显色部823的结构。此外,关于与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内容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反射片819如图16所示,除了一对短边侧立起反射部819ba以及一对长边侧立起反射部819bb之外,底侧反射部819a上也设置显色部823的构成。即,该反射片819中,横跨全区域设置显色部823。此外,以下区分显色部823时,设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819ba的显色部823作为“短边侧显色部(第一显色部)”其符号上附上添加字母a,设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819bb的显色部823作为“长边侧显色部(第二显色部)”其符号上附上添加字母b,设于底侧反射部819a的显色部823作为“底侧显色部(第三显色部)”其符号上附上添加字母c,不区分总称时,符号上不附上添加字母。另外,图16中,将显色部823的形成范围上打上阴影来进行图示,并且其蓝色色调的浓度以阴影的密度来表示。即,图16中的阴影密度越高,蓝色色调越浓,相反阴影密度越低,蓝色色调越浅。

设于底侧反射部819a的底侧显色部(第三显色部)823c如图16所示,其表面的蓝色色调与设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819bb的长边侧显色部(第二显色部)823b相比,相对浅。即,长边侧显色部823b的表面的色调与底侧显色部823相比,接近led817的光(一次光)的色调(蓝色),对此,底侧显色部823c的表面的色调与长边侧显色部823b相比,相对远离led217的光的色调。因此,显色部823的表面的蓝色色调以底侧显色部823c、长边侧显色部823b、短边侧显色部(第一显色部)823a的顺序逐渐接近led817的光的色调。另外,底侧显色部823c以横跨底侧反射部819a的大致全区域而设置,贴合于底侧反射部819a的表侧(波长转换片侧)的面,由此,与底侧反射部819a一体设置。另外,底侧显色部823c为,涂布于反射基材上涂料的浓度分布横跨全区域大致固定。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根据上述记载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例如如下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所述各实施方式(除了第八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显色部223b为在反射基材上涂布涂料而形成的情况,但是,显色部也可以是例如在半透明的基材等的具有透光性的基材上,将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光选择性吸收的色素以规定的浓度含有的结构。此时,显色部主要具有选择性吸收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功能,由此,反射来自led的光等功能由立起反射部负责。具体而言,作为构成显色部的半透明的基材的材料,可以使用玻璃纸等,例外,作为半透明的基材所含有色素可以利用呈现蓝色(接近led的光颜色)的构成。

(2)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光源利用发出蓝色的单色光的蓝色led的情况,但是,作为光源可以利用发出蓝色以外的颜色光的led,此时,显色部呈现的颜色也对应led的光的色变更。例如,利用发出红色(magenta)的光的led,并且作为显色部利用呈现红色的构成(红色光的吸收率与成为补色的绿色光的吸收率相比相对低,并且红色光的反射率与成为补色的绿色光的反射率相比相对高)。此时,作为含有波长转换片的荧光体利用绿色荧光体时,可以将背光装置的照明光变(射出光)为白色化。

(3)上述(2)之外,也可以利用发出紫色光的led,并且作为显色部利用表面呈现紫色的构成(紫色光的吸收率与成为补色的黄绿色光的吸收率相比相对低,并且紫色光的反射率与成为补色的黄绿色光的反射率相比相对高)。此时,作为含有波长转换片的荧光体利用具有规定的含有比率的黄色荧光体以及绿色荧光体时,可以将背光装置的照明光变(射出光)为白色化。

(4)上述(3)、(2)之外,也可以利用发出蓝绿色(cyan)光的led,并且作为显色部利用表面呈现蓝绿色的构成(蓝绿色光的吸收率与成为补色的红色光的吸收率相比相对低,并且蓝绿色光的反射率与成为补色的红色光的反射率相比相对高)。此时,作为含有波长转换片的荧光体利用红色荧光体时,可以将背光装置的照明光变(射出光)为白色化。

(5)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短边侧立起反射部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相比倾斜角度为相对小,并且在俯视时从立起顶端部到立起底端部的距离变长的情况、或者同倾斜角度以及同距离相等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可以适用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与短边侧立起反射部相比在俯视时从立起顶端部到立起底端部的距离变长的构成此时,优选至少显色部设于长边侧立起反射部,有效地缓和颜色不均。

(6)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立起反射部相对底侧反射部形成为倾斜状而以直线状立起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立起反射部相对底侧反射部形成为弯曲状而立起的构成。

(7)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之外,构成光学片的波长转换片、棱镜片、反射型偏光片的层叠顺序也可以适当变更。另外,光学片的片数或种类也可以适当变更。另外,也可以变更光学部件所包含的扩散板的片数、或者去除扩散板。

(8)上述第七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显色部以横跨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边界位置的方式而选择性设置于边界部分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例如,不横跨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边界位置,选择性设置于立起反射部的立起底端部侧部分的构成。另外,显色部也可以选择性设置于立起反射部的立起顶端部侧部分。另外,显色部也可以选择性设置于立起反射部的立起中央侧部分。

(9)也可以将上述第六、七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组合于第二至五、八、九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第六、七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组合于第三至五实施方式时,长边侧显色部以横跨长边侧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方式而设置。具体而言,长边侧显色部除了长边侧立起反射部的大致全区域之外,也设于底侧反射部的长边侧的外端侧部分,以横跨长边侧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边界位置而延伸配置。

(10)除了上述第六、七实施方式之外,可以适当变更立起反射部和底侧反射部的显色部的具体形成范围。

(11)上述第八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也可以组合于第二至五、九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

(12)上述第九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也可以组合于第四、五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

(13)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波长转换片包含绿色荧光体以及红色荧光体的构成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是波长转换片只含有黄色荧光体的构成、或者含有除了黄色荧光体之外的红色荧光体或绿色荧光体的构成。

(14)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波长转换片包含的荧光体所利用的量子点荧光体为,由cdse和zns构成的核-壳型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利用内部组成为单一组成的核型量子点荧光体。例如,可以单独使用构成二元的阳离子的zn、cd、hg、pb等和构成二元的阴离子的o、s、se、te等组合的材料(cdse、cds、zns等)。进一步,可以单独使用构成三元的阳离子的ga、in等和构成三元的阴离子的p、as、sb等合的材料(inp(磷化铟)、gaas(砷化镓)等)、或者黄铜矿型化合物(cuinse2等)等。另外,除了核-壳型或者核型的量子点荧光体之外,也可以使用合金型的量子点荧光体。另外,也可以使用不含有镉(cd)的量子点荧光体。

(15)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波长转换片包含的荧光体所利用的量子点荧光体为,由cdse和zns构成的核-壳型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彼此组合而构成核-壳型的量子点荧光体。

(16)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示了波长转换片包含荧光体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是波长转换片包含其他种类的荧光体的构成。例如,作为波长转换片包含荧光体可以利用硫化物荧光体,具体而言,作为绿色荧光体可以利用srga2s4:eu2+,作为红色荧光体可以利用(ca、sr、ba)s:eu2+

(17)除了上述(16)之外,波长转换片包含的绿色用荧光体可以是(ca、sr、ba)3sio4:eu2+、β-sialon:eu2+、ca3sc2si3o12:ce3+等。另外,波长转换片包含的红色用荧光体可以是(ca、sr、ba)2sio5n8:eu2+、caalsin3:eu2+等。进一步,波长转换片包含的黄色用荧光体可以是(y、gd)3(al、ga)5o12:ce3+(通常称为yag:ce3+)、α-sialon:eu2+、(ca、sr、ba)3sio4:eu2+等。除此之外,作为波长转换片包含的荧光体,也可以利用复合氟化物荧光体(锰活化的硅氟化钾(k2tif6)等)。

(18)除了上述(16)、(17)之外,作为波长转换片包含的荧光体可以利用有机荧光体。作为有机荧光体例如可以利用恶二唑或者三唑作为基本骨架的低分子的有机荧光体。

(19)除了上述(16)、(17)、(18)之外,作为波长转换片包含的荧光体可以利用通过经由修整光子(近场光)的能量传递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作为这种荧光体,具体而言,优选利用在直径3nm~5nm(优选4nm程度)的氧化锌量子点(zno-qd)上分散、混合dcm色素的构成的荧光体。

(20)上述各实施方式之外,关于led的发光光谱(峰值波长的数值、峰值的半值宽度的数值等)以及荧光体层含有荧光体的发光光谱(峰值波长的数值、峰值的半值宽度的数值等),可以适当变更。

(21)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构成led的led元件的材料利用ingan的情况,但是,作为其他led元件的材料例如也可以利用gan、algan、gap、znse、zno、algainp等。

(22)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示了底座由金属制成,但是底座也可以由合成树脂制成。

(23)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示了光学部件通过框架从表侧按压,以夹持于底座的支承板部之间的构成,但是,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框架从里侧支撑,光学部件不从表侧按压的构成。

(24)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led作为光源的构成,但是也能使用有机el等其它光源。

(25)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示了液晶面板和底座为使其短边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纵置状态的构成,但是液晶面板和底座为使其长边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纵置状态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26)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tft以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但也能适用于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之外,也能适用于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27)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示了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但是,除此之外,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或者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28)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示了使用液晶面板以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使用其它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29)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示了包括调谐器的电视接收装置,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未包括调谐器的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也能适用于被用作电子广告牌(数字标牌)、电子黑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符号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

10tv电视接收装置

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12背光装置(照明装置)

14底座

14a底板部(底部)

17、117、217、317、517、617、817led(光源)

17a发光面

19、219、719、819反射片(反射部件)

19a、119a、219a、319a、519a、619a、819a底侧反射部

19b、219b、319b、419b、719b、819b立起反射部

19ba、119ba、219ba、319ba、419ba、519ba、619ba、719ba、819ba短边侧立起反射部(第一立起反射部)

19bb、219bb、319bb、419bb、819bb长边侧立起反射部(第二立起反射部)

20、220、720波长转换片(波长转换部件)

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显色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