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灯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6812发布日期:2018-07-20 21:2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灯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尘灯箱。



背景技术:

我们熟知建筑装饰工程中灯箱以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运用于建筑照明和建筑装饰。现有的灯箱结构顶部设置有散热口,顶部的散热口容易集聚散落到灯箱上的灰尘或杂物,灯箱内的灰尘会逐渐增多,造成灯箱亮度降低,并且灰尘增多还会影响灯箱的装饰效果。

为了减少杂物和灰尘的进入,一般还会在散热口的上方设置一块挡板对灰尘和杂物进行阻挡。但是,挡板只能够阻挡一些较大的杂物,为了散热口散热,挡板与散热口之间仍然存在间隙,灰尘还是容易通过挡板与散热口的间隙进入到灯箱内。因此,挡板对灰尘而言阻挡效果不佳,造成灯箱的照明效果降低。为了去除灰尘,工作人员还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对灯箱进行清理,以便于灯箱能够正常使用,然而人为清理灯箱必然会增加劳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灯箱,以解决灯箱的散热口容易进入灰尘造成灯箱照明效果降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尘灯箱,包括灯盖、灯罩和灯座,所述灯座上设有水槽,水槽内设有水泵,所述灯罩下部连接在灯座上,灯罩上部与灯盖连接,所述灯盖上设有若干散热孔,散热孔下方设有可挡住散热孔的挡板,所述挡板与灯盖滑动连接,挡板一侧固定有与灯盖相抵的弹簧,挡板另一侧设有固定在灯盖上的可控气缸,可控气缸的输出轴与挡板的侧壁固定连接,灯盖上设有水道,水道一端与水泵连通,水道另一端设有水孔,水道包括若干个位于水泵与水孔之间的吸尘单元,所述吸尘单元包括扩散段、收缩段和将收缩段与扩散段连通的喉管段,所述喉管段设有与喉管段连通的尘管,尘管伸入散热孔内,所述水泵和可控气缸均与灯箱的电源开关电连接。

本发明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灯箱内使用的灯固定安装在灯座上,并且水泵和可控气缸与灯箱的电源开关电连接。打开电源开启灯箱内的灯时,水泵和可控气缸也会同时工作,可控气缸会推动挡板向弹簧一侧滑动并挤压弹簧将散热孔打开,在灯箱使用时将散热孔打开可对灯箱进行散热,灯箱不使用时挡板将散热孔封闭避免灰尘进入。水泵工作时,水泵会向水道内送入大量的水,水通过水道的吸尘单元。水从收缩段进入并且从扩散段排出,使得喉管段形成负压,从而喉管段通过尘管将进入散热孔内的灰尘吸入到水中,避免灰尘进入到灯箱内,同时灰尘进入到水内不会四散在空气中污染环境。在水道内的水从灯盖上流过灯罩并从水孔排入到水槽内的过程中,水会带走灯罩内的部分高温,对灯箱进行降温。在灯箱不需要使用时,将电源关闭,灯、可控气缸和水泵都会停止工作。弹簧会推动挡板复位将散热孔封闭,水泵停止向水道送水,同时可对水槽内含有灰尘的水进行更换。水泵和散热孔的配合可对灯箱进行快速降温,避免灯箱温度过高。

在以上基础方案上:

进一步优选:所述水槽为环形且水槽环绕在灯罩的外侧,水槽紧贴灯罩的外侧壁,所述水孔朝向灯罩外侧壁且水孔环绕灯罩。水道内的水流经吸尘单元之后进入到水孔内,水从水孔排出并且喷射到灯罩外侧壁上,水沿着灯罩外侧壁回流到水槽内,水回流到水槽的过程中会对灯罩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同时对灯罩进行降温。水孔环绕灯罩,使得整个灯罩都能够被清理。

进一步优选:所述水泵通过水管与水道连通,且水管与灯盖可拆卸连接。水管与灯罩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灯箱内的灯进行更换时,需要将灯盖和灯罩拆卸。为了方便灯罩和灯盖被拆卸,先将水管拆卸下来避免形成阻挡。

进一步优选:所述灯罩与灯座可拆卸连接。灯罩与灯座可拆卸连接方便将灯罩取下,在灯座上换灯。

进一步优选:所述灯罩与灯盖可拆卸连接。灯盖与灯罩可拆卸连接,在需要对灯盖表面进行清理时,不用将灯罩取下,方便灯盖清理。

进一步优选:所述灯罩上固定安装有温敏感应器,所述温敏感应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可控气缸和水泵均电连接。在灯箱进行使用时,初始时灯箱内的温度不是很高,此时可以不用打开散热孔。灯在使用过程中,散发的热量逐渐将灯箱内的温度升高,温敏感应器将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控制可控气缸和水泵进行工作,对灯箱降温。当灯箱内的温度降低,温敏感应器会将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控制可控气缸和水泵停止工作,停止对灯箱进行降温。如此对散热孔进行实时封闭,减少灰尘进入到灯箱内的量。

进一步优选:所述水槽上可拆卸连接有格网,格网上设有海绵层。水回流到水槽的过程中,会先通过格网上的海绵层再进入到水槽内,灰尘会留在海绵层中以减少水中的灰尘达到重复利用水的目的,而格网与水槽可拆卸连接,一方面方便水槽更换水,另一方面方便更换海绵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尘灯箱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尘灯箱实施例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灯座1、水槽2、灯罩3、灯4、灯盖5、弹簧6、散热孔7、可控气缸8、水孔9、控制器10、水管11、水泵12、挡板13、尘管14、收缩段15、喉管段16、扩散段17。

实施例一:

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一种防尘灯箱,包括灯盖5、灯罩3和灯座1。灯座1上设有环形的水槽2,水槽2内固定有水泵12,水槽2环绕在灯罩3外侧,水槽2紧贴灯罩3的外侧壁,水槽2上可拆卸连接有格网,格网上可拆卸连接有海绵层。水槽内的水在流动过程中,水会沿着灯罩3外侧壁并经过海绵层和格网回流到水槽2内,水经过海绵层,海绵层会将水中的灰尘和杂物进行吸附。同时,水沿着灯罩3和水槽2的侧壁回流,一方面可对灯罩3的侧壁进行灰尘清理,另一方面避免水直接掉落到水槽2内发生溅射。灯罩3下部与灯座1可拆卸连接,方便将灯罩3拆卸以对灯箱进行换灯4,灯座1上部与灯盖5可拆卸连接,方便将灯盖5拆卸下来对灯盖5进行清理。灯罩3上设有温敏感应器,灯座1上设有控制器10,温敏感应器与控制器10电连接,水泵12与控制器10电连接。温敏感应器检测到灯箱内的温度变化会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0,控制器10会控制水泵12的开启和关闭。

灯盖5上设有若干散热孔7对灯箱进行散热,设置为散热孔7可阻挡较大的向光性飞虫飞入灯箱内,使用散热孔7能够阻挡部分向光性飞虫飞入到灯箱内,避免飞虫被灯箱内的灯4的高温烫死在灯箱内,以致于飞虫的尸体阻挡灯4光并且形成阴影,降低灯箱的照明效果。散热孔7下方的灯盖5上设有挡板13和滑道,挡板13位于滑道内,挡板13与灯盖5滑动连接,挡板13可在灯盖5上水平滑动。挡板13的一侧固定有与灯盖5相抵的弹簧6,弹簧6位于滑道内,挡板13另一侧设有固定在灯盖5上的可控气缸8,可控气缸8的输出轴与挡板13的侧壁固定连接,可控气缸8与控制器10电连接,控制器10可控制可控气缸8的开启和关闭。当控制器10启动可控气缸8时,可控气缸8会推动挡板13向弹簧6的一侧滑动将散热孔7打开,控制器10关闭可控气缸8时,弹簧6会推动挡板13向可控气缸8一侧滑动关闭散热孔7。

灯盖5上设有水道,水道一端与水泵12连通,水道另一端设有若干环绕灯罩3的水孔9,水道包括若干个位于水孔9与水泵12之间的吸尘单元,吸尘单元包括扩散段17、收缩段15和将收缩段15与扩散段17连通的喉管段16,喉管段16上设有与喉管段16连通的尘管14,尘管14伸入散热孔7内,水泵12通过水管11与收缩段15连通且水管11与灯盖5可拆卸连接,为了方便灯盖5需要从灯罩3上拆卸下来时不形成阻挡。水泵12从水槽2内吸入大量的水,并且通过水管11喷入到收缩段15内形成高速流动的水流,水流从收缩段15进入并从扩散段17排出,会在喉管段16形成负压,从而喉管段16通过尘管14对散热孔7内的灰尘形成吸力并将灰尘吸到水中。水流经扩散段17进入到下一个吸尘单元内形成负压进行吸尘,水流经所有吸尘单元之后从水孔9排出,水孔9排出的水喷射到灯罩3上。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在需要使用灯箱时,打开电源对灯箱内的灯4、可控气缸8和水泵12进行通电。灯箱工作,此时灯箱内的温度较低,温敏传感器将温度信息会发送给控制器10,控制器10会控制气缸和水泵12关闭。在灯箱使用的过程中,灯4散发的热量会将灯罩3的温度升高,温度传感器会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传送给控制器10,控制器10控制气缸和水泵12打开,可控气缸8会将散热孔7打开,灯箱通过散热孔7与外部冷空气进行气流交换降温。水泵12打开向水道送入大量的水,水流过吸尘单元时,吸尘单元形成负压通过尘管14对散热孔7进行吸尘,同时水会带走灯箱内的部分高温对灯箱进行降温。水道内的水会通过水孔9喷射到灯罩3上,灯罩3的水沿着灯罩3侧壁流经海绵层之后沿着水槽2侧壁进入到水槽2内,如此可对水进行循环利用。同时,避免水直接从水孔9回流到水槽2内发生溅射,还能对灯罩3表面的灰尘进行处理,同时对灯罩3降温。

当有向光性飞虫在灯罩3周围时,因为水会流过灯罩3,灯罩3的温度被降低,避免将飞虫烫死,从而减少了飞虫尸体在灯箱上堆积降低灯箱的照明效果。同时,流动的水使得向光性飞虫不能够停留在灯罩3上,具有一定的驱赶飞虫的作用。

当灯箱在散热孔7和水的作用下,灯箱的温度降低,温敏传感器检测到降低温度信号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0,控制器10会控制可控气缸8与水泵12关闭。水泵12关闭不再向水道送水,可控气缸8关闭在弹簧6的作用下,弹簧6会推动挡板13复位将散热孔7封闭,减少灰尘进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