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6818发布日期:2018-07-20 21:2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置的背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背光模组是电子装置的重要部件,目前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光模组通常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即光源发出的光从导光板侧边射入导光板,从而经导光板为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然而由于这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和一些相关的结构需要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因此,占用了较大的非显示区域,不利于窄边框和全面屏的实现,如何缩短背光模组在非显示区域的宽度而又不影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包括入光端部和导光板主体部;光源,设置在入光端部背离导光板主体部的一侧;匀光元件,设置在导光板主体部上;柔性电路板,部分设置在导光板未被匀光元件覆盖的区域上,柔性电路板和匀光元件彼此靠近的端部之间具有预留间隙;遮光层,包括遮光层主体部和位于遮光层主体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柔性电路板朝向导光板的表面或者连接于柔性电路板背离导光板的表面,第二连接部连接于匀光元件或者从匀光元件靠近柔性电路板的侧边嵌入匀光元件,遮光层主体部位于预留间隙内。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组件,该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和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包括入光端部和导光板主体部;光源,设置在入光端部背离导光板主体部的一侧;匀光元件,设置在导光板主体部上;柔性电路板,部分设置在导光板未被匀光元件覆盖的区域上,柔性电路板和匀光元件彼此靠近的端部之间具有预留间隙;遮光层,包括遮光层主体部和位于遮光层主体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柔性电路板朝向导光板的表面或者连接于柔性电路板背离导光板的表面,第二连接部连接于匀光元件或者从匀光元件靠近柔性电路板的侧边嵌入匀光元件,遮光层主体部位于预留间隙内。从而使得背光模组不需要另外设置单独占用非显示区域宽度的遮光结构,可以在减小背光模组的非显示区域占用的宽度的情况下,避免背光模组出现漏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遮光层的遮光层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反射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遮光层遮光原理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框11、反射片12、导光板13、匀光元件14、遮光层15、柔性电路板17、连接胶带18、遮光胶带19、第一胶框20、第二胶框21以及光源22。

背框11为一面开口的盒状结构,背框11包括底壁111和侧壁112,底壁111与侧壁112弯折连接,底壁111与侧壁112围成容置腔。背框1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例如,铁、铝等。

反射片12设置于背框11的底壁111上,且位于容置腔内部。

导光板13设置于反射片12上,且位于容置腔内部。

导光板13包括入光端部131和导光板主体部132,导光板13在靠近其入光侧的入光端部131厚度大于导光板主体132的厚度。

可选地,该入光端部131从入光侧至远离入光侧的方向厚度逐渐减小,导光板主体部132厚度均匀,即处处厚度相等。

匀光元件14可以包括依次远离导光板13设置的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增光膜。

光源23设置于反射片12未被导光板13覆盖的区域上,且光源23位于导光板13的侧边。光源23位于导光板13的入光侧。光源23可以led灯。光源23设置在入光端部131背离导光板主体部132的一侧,例如,如图1所示,光源23位于导光板13的左侧。

第一胶框20设置在背框11的底壁111上且与背框11的侧壁112贴靠设置。第一胶框20设置在光源23远离导光板13的一侧,例如,第一胶框20设置在光源23的左侧,第一胶框21和光源23之间留有混光散热空间。

柔性电路板17部分设置在导光板13未被匀光元件14覆盖的区域上,且柔性电路板17未设置在导光板13的部分设置在第一胶框21和光源23上方。

光源22与柔性电路板17未设置在导光板13上的部分的下表面固定,且光源22与柔性电路板17电连接。柔性电路板17上的线路连接光源22和外部供电引脚,以使外部供电引脚能够为光源22供电。

柔性电路板17通过连接胶带18与导光板12未被匀光元件14覆盖的区域粘接。连接胶带18可以为双面胶带。双面胶带的一面与柔性电路板17对应位置的下表面贴合,另一面与导光板12对应位置的上表面贴合。

柔性电路板17和匀光元件14彼此靠近的端部之间具有预留间隙a。具体而言,柔性电路板17靠近匀光元件14的端部与匀光元件14的靠近柔性电路板17的端部之间具有预留间隙a。该预留间隙a一方面用于匹配装配误差,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的冷热变形情况下使背光模组仍能正常使用。

遮光胶带19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7上,且覆盖匀光元件14的部分区域。遮光胶带19可与匀光元件14上表面粘接,从而将匀光元件14固定。

可选地,遮光胶带19可以包括第一子遮光胶带部191和第二子遮光胶带部192,第一子遮光胶带部191覆盖于柔性电路板17上,第二子遮光胶带部192覆盖于匀光元件14的部分区域上。第一子遮光胶带部191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二子遮光胶带部192的厚度。

第二胶框21在遮光胶带19和柔性电路板17远离匀光元件14的一侧(例如,图1中所示的左侧)将遮光胶带19和柔性电路板17固定。

第一胶框20位于背框11的容置腔内,第二胶框21位于背框11的容置腔外。

遮光层15包括遮光层主体部153和位于遮光层主体部153两端的第一连接部151以及第二连接部152。

第一连接部151连接于柔性电路板17朝向导光板13的表面或者连接于柔性电路板17背离导光板13的表面,第二连接部152连接于匀光元件14或者从匀光元件14靠近柔性电路板17的侧边嵌入匀光元件14,遮光层主体部153位于预留间隙a内。遮光层主体部153相对于导光板主体部132靠近匀光元件14的表面倾斜设置于预留间隙a内。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51连接于柔性电路板17远离导光板13的表面,第二连接部152连接于匀光元件14靠近导光板13的表面。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151设置于第一子遮光胶带部191和柔性电路板17之间,第一连接部151粘接于柔性电路板17的上表面,第一连接部151的覆盖区域对应于柔性电路板17靠近预留间隙a的端部区域。第二连接部152粘接于匀光元件13的下表面,第二连接部152的覆盖区域对应于匀光元件14靠近预留间隙a的端部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15可以为双层结构,具体可以包括基材和印刷在基材上的黑色油墨层。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匀光元件24包括依次远离导光板13设置的扩散膜241、第一增光膜242、第二增光膜243。

遮光层25包括遮光层主体部253和位于遮光层主体部253两端的第一连接部251以及第二连接部252。

第二连接部252与扩散膜241和第一增光膜242中的一者设置为一体,第一连接部251连接于柔性电路板17远离导光板13的表面。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52与扩散膜241设置为一体。具体而言,可以将扩散膜241延伸至预留间隙a内作为遮光层25的基材,然后在基材上印刷黑色油墨层,使基材和黑色油墨共同构成遮光层25,然后将遮光层25的第一连接部251连接至柔性电路板17远离导光板13的表面。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遮挡预留间隙a的漏光问题,还能将扩散膜241与柔性电路板17固定,避免背光模组在使用过程中,扩散膜241的移动。

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52也可以是与第一增光膜242设置为一体。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匀光元件34包括依次远离导光板13设置的扩散膜341、第一增光膜342、第二增光膜343。

遮光层35包括遮光层主体部353和位于遮光层主体部353两端的第一连接部351以及第二连接部352。

第一连接部351连接于柔性电路板17远离导光板13的表面,第二连接部352设置于扩散膜341和第一增光膜342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52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增光膜342和第二增光膜343之间。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匀光元件44包括依次远离导光板13设置的扩散膜441、第一增光膜442、第二增光膜443。

遮光层45包括遮光层主体部453和位于遮光层主体部453两端的第一连接部451以及第二连接部452。

第一连接部451连接于柔性电路板17朝向导光板13的表面。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451可以设置于连接胶带18和导光板13之间并连接于柔性电路板17的下表面。

第二连接部452设置于扩散膜441和第一增光膜442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452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增光膜442和第二增光膜443之间。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匀光元件54包括依次远离导光板13设置的扩散膜541、第一增光膜542、第二增光膜543。

遮光层55包括遮光层主体部553和位于遮光层主体部553两端的第一连接部551以及第二连接部552。

柔性电路板17通过连接胶带58粘接于导光板13的上表面。

第一连接部551与连接胶带58设置为一体。第二连接部552设置于扩散膜541和第一增光膜542之间。具体而言,可以将连接胶带58延伸至预留间隙a内作为遮光层55的基材,然后在基材上印刷黑色油墨层,黑色油墨层和基材共同构成遮光层55。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552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增光膜542和第二增光膜542之间。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遮光层可以沿着远离光源的方向厚度逐渐减小,从而可以避免出现背光模组亮度不均的问题。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遮光层均是由基材和黑色油墨层构成。应理解,遮光层也可以是反射层,至少遮光层主体部是反射层。具体参见下文实施例的描述。

上述第一连接部的设置位置的各种情形、第二连接部的设置位置的各种情形之间可以排列组合形成其他的实施例,此处不一一列举。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遮光层的遮光层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主体部为反射层60,反射层60用于将由光源直射至反射层60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

反射层60包括透明薄膜层61和设置于透明薄膜层61上的镀银层62。透明薄膜层61为反射层60的更靠近导光板的一层,镀银层62的更靠近遮光胶带的一层。镀银层62可以镀设在透明薄膜层61远离导光板的表面。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反射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的反射面为漫反射面,使得光源直射至反射面的光线发生漫反射各向均匀地反射回导光板13。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70包括透明薄膜层71和镀设于透明薄膜层71的第一表面上的镀银层72。该第一表面为凹凸不平的表面,可选地,第一表面可为呈锯齿状,透明薄膜层71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可为平整表面。

请参阅图8,图8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遮光层遮光原理示意图。

如图8所示,光线s1原本是从光源22经过预留间隙a直射漏出的光线,可由遮光层主体部153遮挡而不会直射出背光模组,可避免直射入人眼。遮光层15的设置在宽度方向上没有占用单独的宽度空间,而是与预留间隙a共用宽度空间,不会占用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其中,非显示区域是指遮光胶带19覆盖的区域,显示区域是遮光胶带19未覆盖的区域。

当遮光层主体部采用反射层时,光线s1会被反射回导光板13,在遮光的同时,可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可以为智能手机,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也可以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表等。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可以包括包括后壳91、中框92、显示组件93以及盖板94。

中框92与后壳91固定连接。

显示组件93固定于中框92。

显示组件93包括背光模组931和显示面板932,背光模组93用于为显示面板932提供背光。

显示面板932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其他的显示面板。

盖板94盖设于显示组件93上。盖板94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在非显示区域,盖板94可以为不透明。例如,盖板94在非显示区域涂有遮光油墨。

应理解,在后壳91和中框92之间可以设置有电子装置90的其他结构,例如,电路板等,由于本申请不涉及对这些部件的改进,因此此处不做具体说明。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上述电子装置90的结构的说明并非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包括入光端部和导光板主体部;光源,设置在入光端部背离导光板主体部的一侧;匀光元件,设置在导光板主体部上;柔性电路板,部分设置在导光板未被匀光元件覆盖的区域上,柔性电路板和匀光元件彼此靠近的端部之间具有预留间隙;遮光层,包括遮光层主体部和位于遮光层主体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柔性电路板朝向导光板的表面或者连接于柔性电路板背离导光板的表面,第二连接部连接于匀光元件或者从匀光元件靠近柔性电路板的侧边嵌入匀光元件,遮光层主体部位于预留间隙内。从而使得背光模组不需要另外设置单独占用非显示区域宽度的遮光结构,可以在减小背光模组的非显示区域占用的宽度的情况下,避免背光模组出现漏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