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30259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棱镜类结构222、柱状透镜242与第二棱镜类结构322的条状结构,改为三维的结构,如条状的第一棱镜类结构222与第二棱镜类结构322改为角锥状,条状的柱状透镜242改为球状,即可利用单一的蝙蝠翼光型光学膜20与眩光控光膜30达成二个维度的心形光场形分布。
[0075]请参考图7,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光场形与二个轴向的照度分布图。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二蝙幅翼光型光学膜20与二眩光控光膜30,第一片蝙幅翼光型光学膜20的第一棱镜类结构222的第一夹角Θ1是90°,第一结构面222a及第二结构面222b与第一表面26所产生的夹角皆为45°,每一相邻的第一棱镜类结构222的节距Hl为50 μ m,柱状透镜242的曲率半径为15 μ m,每一相邻的柱状透镜242的节距H2为15μπι。第二片蝙蝠翼光型光学膜20的第一棱镜类结构222的第一夹角Θ1是90°,第一结构面222a及第二结构面222b与第一表面26所产生的夹角皆为45°,每一相邻的第一棱镜类结构222的节距Hl为50 μ m,柱状透镜242的曲率半径为25 μ m,每一相邻的柱状透镜242的节距H2为40 μ m。其中,第一片与第二片蝙幅翼光型光学膜20的第一棱镜类结构222 (或柱状透镜242)的条状结构的轴向的夹角是90°。此外,第一片眩光控光膜30的第二棱镜类结构322的第二夹角02是140°,第三结构面322a及第四结构面322b与第三表面34所产生的夹角皆为20°。第二片眩光控光膜30的第二棱镜类结构322的第二夹角Θ2是150°,第三结构面322a及第四结构面322b与第三表面34所产生的夹角皆为15°。其中,第一片与第二片眩光控光膜30的第二棱镜类结构322的条状结构的轴向的夹角是90°。光源装置I设计为60cmX60cm,照度侦测离光源装置I出光表面2公尺的距离,由图7的结果可以得知,运用本发明中的蝙蝠翼光型光学膜20与眩光控光膜30,可将光源装置I调整出光场形,以在二个维度的出光都能够有心形的光场形,并在X轴与Y轴均能分别达到约91.7%与91.5%的均匀照度。
[0076]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蝙蝠翼光型光学膜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蝙蝠翼光型光学膜20中条状结构的第一棱镜类结构222与条状结构的柱状透镜242的延伸方向可为平行或具有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类结构222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轴向XI,柱状透镜242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二轴向X2,第一轴向Xl与第二轴向X2所形成的第三夹角?3的角度范围为0°至75°。此外,第一棱镜类结构222的延伸方向与眩光控光膜30中的第二棱镜类结构322的延伸方向亦有关联。一般而言,第一棱镜类结构222的第一轴向XI,与第二棱镜类结构322的延伸方向的第三轴向X3平行,或是有个容许的角度,使得第一轴向Xl与第三轴向X3所形成的第四夹角?4的角度范围为0°至60°。
[0077]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源装置I经由蝙蝠翼光型光学膜20将光源10的光线通过第一微结构层22与第二微结构层24的折射与反射作用,先产生蝙蝠翼状的光场形,而后光线进入眩光控光膜30经过第三微结构层32的折射后,将蝙蝠翼状光场形的眩光区抑制,使光线导出光源装置I时,大部分光线的出射角度限制在偏离光源装置I法线方向的±50°以内,以此可产生心形般的光场形。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源装置I具备可产生均匀照度的心形光场形特性,能够降低眩光对用户造成的视觉影响,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光环境。
[007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具有出光面; 蝙幅翼光型光学膜,具有一第一微结构层与一第二微结构层,分别设置在该蝙幅翼光型光学膜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是面向该发光元件的该出光面,该第一微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棱镜类结构,且该第二微结构层包括多个柱状透镜;以及 眩光控光膜,具有第三微结构层,设置在该眩光控光膜的第三表面,其中该第三表面是背对于该发光元件的该出光面,该第三微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二棱镜类结构,且该蝙蝠翼光型光学膜设置在该光源与该眩光控光膜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片,设置于与该发光元件的该出光面相对的端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板,设置于该蝙蝠翼光型光学膜与该光源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微结构层的每一该第一棱镜类结构包括第一结构面与第二结构面,该第一结构面与该第二结构面相交而产生在该第一棱镜结构内的第一夹角,且该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为70°至11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构面与该第二结构面可以为平面或是分别具有曲率半径的表面所构成,该曲率半径落在100 μ m至300 μ m的范围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相邻的该第一棱镜类结构的节距落在5 μ m至20mm的范围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柱状透镜具有曲率半径,该曲率半径落在10 μ m至100 μ m的范围内。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相邻的该柱状透镜的节距落在5 μ m至10_的范围内。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微结构层的每一该第二棱镜类结构包括第三结构面与第四结构面,该第三结构面与该第四结构面相交而产生在该第二棱镜类结构内的第二夹角,且该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25°至165°。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光线由该蝙蝠翼光型光学膜射出的中心0°角的光强度1。° /最大光强度1_的分布为0.15 ( 1。° /1_ < 0.25时,该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30°至150°。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光线由该蝙蝠翼光型光学膜射出的中心0°角的光强度1。° /最大光强度1_的分布为0.25S 1。° /1_ <0.4时,该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35°至155°。12.如权利要求第9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光线由该蝙蝠翼光型光学膜射出的中心0°角的光强度1。° /最大光强度1_的分布为0.4< 1。° /1_ <0.5时,该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35°至160°。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光线由该蝙蝠翼光型光学膜射出的中心0°角的光强度1。° /最大光强度1_的分布为0.5 ( 1。° /1_ < 0.7时,该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30°至165°。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光线由该蝙蝠翼光型光学膜射出的中心0°角的光强度1。° /最大光强度1_的分布为0.7 ( 1。° /1_ < 0.8时,该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50°至165°。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结构面与该第四结构面可以为平面或是分别具有曲率半径的表面所构成,该曲率半径为落在200 μ m至600 μ m的范围内。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类结构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轴向,所述柱状透镜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二轴向,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二轴向所形成的第三夹角的角度范围为0°至75°。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类结构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轴向,所述第二棱镜类结构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三轴向,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三轴向所形成的第四夹角的角度范围为0°至60°。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源装置,包括光源、蝙蝠翼光型光学膜及眩光控光膜。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具有出光面。蝙蝠翼光型光学膜具有第一微结构层与第二微结构层,分别设置在蝙蝠翼光型光学膜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是面向发光元件的出光面。第一微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棱镜类结构,且第二微结构层包括多个柱状透镜。眩光控光膜具有第三微结构层,设置在眩光控光膜的第三表面,其中第三表面是背对于发光元件的出光面,第三微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二棱镜类结构,且蝙蝠翼光型光学膜设置在光源与眩光控光膜之间。
【IPC分类】F21V13/00, F21V5/04, F21Y101/02, F21V5/02
【公开号】CN105020674
【申请号】CN201410299073
【发明人】廖启宏, 郑陈嶔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4年6月26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