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立体光学调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07646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块及立体光学调控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够提供较佳光学品质的背光模块及立体光学调控组件。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用于电子产品中提供显示功能的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已为设计者关注的焦点。显示面板的种类众多,而可依据电子产品的设计选用。其中,部分种类的显示面板本身不具有发光功能,而需在其下方配置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提供光源,以达到显示功能。
[0003]所述背光模块通常包括组装框架、光源以及平面光学调控板。依据光源与平面光学调控板的相对关系,背光模块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模块与侧入式背光模块。以直下式背光模块为例,其将光源与平面光学调控板配置于组装框架内,其中光源位在平面光学调控板的下方,使其所发出的光线通过平面光学调控板的引导与调整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传递方向或分布方式后射出背光模块外。然而,虽然背光模块中已有平面光学调控板来调整光线的传递方向或分布方式,但仍然会有些微亮暗分布不均的(mura)现象。因此,如何能够使背光模块能够发出亮度均匀的光线,一直是本领域所欲探讨的目标。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能够提供亮度较为均匀的光线。
[0005]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反射底板;一光源,配置在反射底板上;至少一立体光学调控结构,配置在反射底板上并罩覆光源,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包括一顶部及连接于顶部的两侧墙,其中两侧墙倾斜地且相对地朝向反射底板,至少一侧墙包括至少一穿孔;以及至少一亮度调整结构,邻近具有穿孔的侧墙,其中穿孔在反射底板的正投影处为A,在侧墙上穿过穿孔的法线与反射底板的交会处为B,其中A与B之间的区域为一亮度调整区段,至少一亮度调整结构配置于亮度调整区段中。
[000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具有穿孔的侧墙更包含多个穿孔,其中最靠近反射底板的穿孔对反射底板的正投影处为A’,在侧墙上穿过最远离反射底板的穿孔的法线与反射底板的交会处为B’,其中亮度调整区段为A’与B’之间的区域。
[000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亮度调整结构包含多个孔洞、一吸光油墨层、一吸光胶层、一粗糙面或其组合。
[000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亮度调整结构设置于反射底板,亮度调整结构包含位在亮度调整区段内反射底板的多个孔洞。
[00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亮度调整区段的这些孔洞具有多种尺寸,且这些孔洞之间存在多种间距。
[00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亮度调整结构设置于反射底板,其中亮度调整结构包括一吸光油墨层、一吸光胶层或是一粗糙面。
[00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还包括连接于至少一侧墙的一底部,底部设置于反射底板上,且亮度调整结构配置在底部上。
[00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配置于底部的亮度调整结构为多个穿孔,并且这些穿孔中具有吸光层。
[00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还包括连接于至少一侧墙的一底部,底部设置于反射底板上,其中亮度调整区段部分位在底部且部分位在反射底板。
[00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亮度调整结构为多个穿孔、吸光油墨层或吸光胶层。
[00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顶部以及侧墙为一平面、一弧面或一曲面。
[00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更包括一光学膜层,位在反射底板、光源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上方。
[0017]本发明的一种立体光学调控组件,包括:一顶部;两侧墙,分别连接于顶部,其中两侧墙倾斜地且相对地由顶部向下延伸,至少一侧墙包括至少一穿孔;至少一底部,连接于具有穿孔的侧墙;以及至少一亮度调整结构,位于底部,其中穿孔在底部的正投影处为A,在侧墙上穿过穿孔的法线与底部的交会处为B,其中A与B之间的区域为一亮度调整区段,至少一亮度调整结构配置于亮度调整区段中。
[0018]具有穿孔的侧墙更包含多个穿孔,其中最靠近底部的穿孔对底部的正投影处为A’,在侧墙上穿过最远离底部的穿孔的法线与底部的交会处为B’,其中亮度调整区段为A’与B’之间的区域。
[001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亮度调整结构包含多个孔洞、一吸光油墨层、一吸光胶层、一粗糙面或其组合。
[002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亮度调整结构为多个孔洞且这些孔洞具有多种尺寸,且这些孔洞之间存在多种间距。
[002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亮度调整结构为多个穿孔,并且这些穿孔中具有吸光层。
[002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部与底部平行,且侧墙与底部之间具有一锐角。
[0023]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4]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1B是依照图1A的背光模块沿A-A线段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6]图1C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B的背光模块的反射底板在亮度调整区段的俯视示意图。
[0028]图3A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9]图3B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30]图4是具有不同形式的亮度调整区段的多种背光模块的实验结果图。
[0031]其中,附图标记:
[0032]A、A,、B、B,:位置
[0033]100、100b、200、200b:背光模块
[0034]112、112b、212:亮度调整区段
[0035]114、214:反射底板
[0036]116、216a:孔洞
[0037]120:光源
[0038]125:立体光学调控组件
[0039]130:立体光学调控结构
[0040]132:顶部
[0041]134、234:侧墙
[0042]135:穿孔
[0043]136、236:底部
[0044]137:开孔
[0045]140光学膜层
[0046]218、218b、237:亮度调整结构
[0047]216b:吸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49]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依照图1A的背光模块沿A-A线段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A与图1B,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0包括反射底板114、多个光源120、多个立体光学调控组件125及光学膜层140(在图1A中为了清楚表示出其他元件,因此图1A隐藏了光学膜层140,而将光学膜层140标示于图1B)。在图1A中,这些立体光学调控组件125平行地配置于反射底板114上,各立体光学调控组件125包括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及多个亮度调整结构116,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呈长条状,在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两旁分别有两排亮度调整结构116。当然,立体光学调控组件125的数量、在反射底板114上的排列方式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及亮度调整结构116之间的配置关系并不以此为限制。
[0050]图1B中撷取图1A中的其中一个光源120及一个立体光学调控组件125以说明上述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1B所示,反射底板114具有亮度调整区段112,更明确地说,亮度调整结构116包含位在亮度调整区段112内反射底板114的多个孔洞。当然,亮度调整结构116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亮度调整结构116也可以是吸光油墨层、吸光胶层、粗糙面或其组合。下面将会在其他段落中提到亮度调整区段112的定义。
[0051]光源120配置在反射底板114上且位在亮度调整区段112以外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20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或其他适当的光源。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配置在反射底板114上且位在亮度调整区段112以外区域,并且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罩覆光源120上方。
[0052]在本实施例中,由图1B来看,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包括顶部132、连接于顶部132的两侧墙134及分别连接两侧墙134的两底部136,用以构成光学调控空间。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顶部132、侧墙134与底部136分别为平面,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顶部132与底部均与反射底板114平行,且底部136设置于反射底板114上。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两侧墙134倾斜地且相对地朝向反射底板114设置,两侧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