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轧钢机的轧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05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轧钢机的轧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机,尤其是涉及用于轧钢机的轧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轧钢机最常用的支承辊与支承形式大致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支承辊由两端的轴承支撑,这样的轧辊装置不易控制轧辊的受力弯曲,轧制后的板型难以控制,同时两端支承轴承中的滚动体受力不均,再加上轧辊外径限制,使得轴承的承载能力往往不足,影响了轴承的使用寿命,辊身愈长,上述问题就愈突出。二是支承辊用背衬轴承支承,这种结构特点使得轴承尺寸严重受限,承载能力亦相应受到制约,该种结构对相关的零部件精度要求较高,增加了设备制造的难度和成本,而且由于背衬轴承的散热不好,其寿命难以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强、工作辊弯曲变形小而且运行成本低的用于轧钢机的轧辊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轧钢机的轧辊装置,它包括与轧钢机相连接的一对压座、分别设置在每个压座上的支承辊和工作辊,在所述压座的内表面沿其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内表面具有扇形圆柱面的支承梁,在每个支承梁的扇形圆柱面上分别设置有一轴瓦;所述轴瓦通过设置在其瓦面上的多组圆柱滚动体与所述对应的支承辊滚动配合;所述多组圆柱滚动体通过链连接;所述工作辊与对应的支承辊之间以辊面滚动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多组圆柱滚动体作用于辊轴的外周面上,使轧辊承载均匀,且承载能力强;原则上不受长径比(L/D)的限制,可以大幅度加长辊身长度;而且支承辊与支承辊之间及支承辊与工作辊之间是通过辊面滚动配合,因此工作辊弯曲变形小,保证了轧制出的钢板质量。该种轧辊装置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使之加工容易,生产成本低;支承辊磨损后,可通过调整轴瓦的厚度和滚动体的外径来调整辊轴的轴线位置,而滚动体的外露使得散热问题得到解决,延长了滚动体的使用寿命,节约了企业的设备投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轧钢机的轧辊装置,它包括与轧钢机相连接的一对压座1、分别设置在每个压座1上的支承辊2和工作辊3,在所述压座1的内表面沿其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内表面具有扇形圆柱面的支承梁4,在每个支承梁4的扇形圆柱面上分别设置有一轴瓦5;所述轴瓦5通过设置在其瓦面上的多组圆柱滚动体6与所述对应的支承辊2滚动配合;所述多组圆柱滚动体6通过链连接;所述工作辊3与对应的支承辊2之间以辊面滚动结合。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轧钢机的轧辊装置,它包括与轧钢机相连接的一对压座(1)、分别设置在每个压座(1)上的支承辊(2)和工作辊(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座(1)的内表面沿其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内表面具有扇形圆柱面的支承梁(4),在每个支承梁(4)的扇形圆柱面上分别设置有一轴瓦(5);所述轴瓦(5)通过设置在其瓦面上的多组圆柱滚动体(6)与所述对应的支承辊(2)滚动配合;所述多组圆柱滚动体(6)通过链连接;所述工作辊(3)与对应的支承辊(2)之间以辊面滚动结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轧钢机的轧辊装置,包括与轧钢机相连接的一对压座、分别设置在每个压座上的支承辊和工作辊,在所述压座的内表面沿其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内表面具有扇形圆柱面的支撑梁,在每个支撑梁的扇形圆柱面上分别设置有一轴瓦;所述轴瓦通过设置在其瓦面上的多组圆柱滚动体与所述对应的支承辊滚动配合;所述多组圆柱滚动体通过链连接;所述工作辊与对应的支承辊之间以辊面滚动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工作辊弯曲变形小,保证了轧制出的钢板质量。支承辊磨损后,可通过调整轴瓦的厚度和滚动体的外径来调整辊轴的轴线位置,而滚动体的外露使得散热问题得到解决,延长了滚动体的使用寿命,节约了企业的设备投资。
文档编号B21B13/00GK2845937SQ20052003174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5日
发明者刘守胜 申请人:刘守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