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衬套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0473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用衬套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零件的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汽车用衬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参见图l,汽车用衬套的高度为17mm,公差在O至O. lym,内孔直径为 ①8,底边具有一直径为024的法兰边,这样的零件一般采用管形件进行翻边 而获得。安装这样的工艺方法,其法兰边与管体的转角处应力比较集中,并且 在翻边时,该转角处容易出现隐性裂纹或明显裂纹,造成整个衬套的正品率下 降,使用寿命縮短。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衬套的制造方法,其通过 拉伸的方式解决了现有翻边工艺在转角处存在应力集中、出现裂纹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用衬套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落料用落料模及液压设备对钢板EC进行落料,得圆形料A;2、 拉伸用拉伸比不同的拉伸模和液压设备对步骤1所得圆形料A进行五次拉伸,得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其中第一次拉伸比为1:1.3,第二次拉伸 比为1:1.1,第三次拉伸比为1:1.2,第四次拉伸比为1:1.2,第五次拉伸比为 1:1. 3,3、 冲孔用冲孔模及液压设备冲切步骤2所得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的筒底,得零件C;4、 整形切边用整形切边模具对步骤3所得的零件C进行整形,并对法兰边冲切至符合需要的尺寸得到衬套。本发明采用上述工艺步骤后,解决了翻边工艺在转角处存在应力集中、出
现裂纹的问题,提高了零件的正品率和使用寿命。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衬套的零件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圆形料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次拉伸所得的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次拉伸所得的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次拉伸所得的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次拉伸所得的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五次拉伸所得的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得的零件C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一种汽车用衬套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落料用落料模及液压设备对钢板EC进行落料,得圆形料A (参见图2);2、 拉伸用拉伸比不同的拉伸模和液压设备对步骤1所得圆形料A进行 五次拉伸,得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 (参见图7),其中第一次拉伸所得带法兰边 的筒形件B'(参见图3)拉伸比为1丄3,第二次拉伸所得带法兰边的筒形件 B"(参见图4)拉伸比为1:1.1,第三次拉伸所得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参 见图5)拉伸比为1:1. 2,第四次拉伸所得带法兰边的筒形件(参见图6) B'''' 拉伸比为1:1.2,第五次拉伸所得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 (参见图7)拉伸比为 1:1.3,3、 冲孔冲孔用冲孔模及液压设备冲切步骤2所得带法兰边的筒形件 B的筒底,得零件C;(参见图8);4、 整形切边用整形切边模具对步骤3所得的零件C进行整形,并对法兰边冲切至符合需要的尺寸得到衬套(参见图l)。 采用上述工艺方法,其转角处R (参见图l)不会有应力集中和出现裂纹,从而提高了衬套的使用寿命。当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不花费创造性的劳动,在上述实施例 的基础上能够作多种变化,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但是,这种变化显然 应该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汽车用衬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落料用落料模及液压设备对钢板EC进行落料,得圆形料A;(2)、拉伸用拉伸比不同的拉伸模和液压设备对步骤(1)所得圆形料A进行五次拉伸,得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其中第一次拉伸比为1∶1.3,第二次拉伸比为1∶1.1,第三次拉伸比为1∶1.2,第四次拉伸比为1∶1.2,第五次拉伸比为1∶1.3,(3)、冲孔用冲孔模及液压设备冲切步骤(2)所得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的筒底,得零件C;(4)、整形切边用整形切边模具对步骤3所得的零件C进行整形,并对法兰边冲切至符合需要的尺寸得到衬套。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用衬套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落料用落料模及液压设备对钢板EC进行落料,得圆形料A;2.拉伸用拉伸比不同的拉伸模和液压设备对步骤1所得圆形料A进行五次拉伸,得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3.冲孔冲孔用冲孔模及液压设备冲切步骤2所得带法兰边的筒形件B的筒底,得零件C;4.整形切边用整形切边模具对步骤3所得的零件C进行整形,并对法兰边冲切至符合需要的尺寸得到衬套。本发明解决了翻边工艺在转角处存在应力集中、出现裂纹的问题,提高了零件的正品率和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1D35/00GK101209472SQ20061014810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7日
发明者李海华, 蔡海荣, 陆耀明 申请人:上海德真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