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872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所属冷轧热镀锌机组生产应用领域,更确切地说是属于后处 理顶辊下行段风箱之间的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后处理段设备在冷轧厂热镀锌机组工艺上使用与布置情况,请参见附图图 IA和1B,带钢从后处理了地下室入口转向辊I 1进入在地面上的辊涂机2,再经过多组热风 烘箱3后进入位于后处理顶层上的入口转向辊II 4,之后经位于同层的出口转向辊5进入 下行段多组风箱6,最后经位于地下室的转向辊7后进入下一段单体设备之中,我们在现阶 段使用风箱过程中发现,由于风箱自身结构原因,即风箱横向多层吹扫喷嘴布局,使得对称 布置的风箱当带钢经过风箱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由于风箱各层横梁上的喷嘴宽度远大于运行带钢极限宽度,使得带钢在运行 在风箱喷嘴间,带钢两侧边部收到风箱喷嘴对喷射气流作用,特别是当生产薄料时经常性 造成带钢运行时有摆动式晃动现象,使运行中带钢边部碰擦风箱喷嘴梁而进一步造成必须 多切除带钢边部宽度,如果通过调高带钢张力,又会造成带钢表面产生斜皱纹等质量缺陷, 因此为避免带钢经过风箱时产生摆动式晃动,只能采取降低机组运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了机组生产产能,直接因后处理风箱吹射引起的带钢擦划伤质量缺陷而封闭量为16 吨/月左右;(2)为了暂时从根本上解决带钢边部收到风箱喷嘴对喷射气流影响而使带钢边部 产生摆动式晃动问题,我们临时采取了制作长方形金属挡板8(如图1所示),用于在生产不 同宽度带钢时,必须是先停机,然后再安排检修人员对几组风箱喷嘴与带钢宽度接近位置 加装遮板,由此又增加了机组非正常停机时间,也增加了机组维修成本;(3)当带钢宽度的改变需安排检修人员调整遮板作业,由于风箱喷嘴间隙很小约 50mm,再加上遮板又重,作业位置又狭窄且又处高温,为了抢时间,减少停机时间,所以必须 是一个风箱通常安排4人分两组同时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再由 于风箱呈上中下多层立体布置,所以检修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是思想集中,绝对不可有 任何工具、螺丝或遮板掉落,否则立体作业将会发生安全事故,属于三级高危作业项目内 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
直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为该装置由辊体调节部件、辊体驱动部件、框架等组成,其特 征在于安装在框架对称错层上的一对旋转辊体,在辊体调节部件作用下,运用摆杆原理使 辊体实现可控量的水平位移,结合在辊体调节部件上的编码器和驱动辊体马达的电流读数
3值匹配调节作用,将驱动辊体电机电流负载反馈实现对辊体的单辊或双辊位移量的远程控 制,特别是对因风箱吹射引起的带钢擦划伤质量缺陷,以及因辊体与运行中带钢贴紧力不 恒定而引起的新的擦划伤具有一定改善功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较显著地提高了机组生产 作业率外,又可减少了机组非正常生产停机时间同时,较显著降低生产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消除因立体作业而存在的安全事故,基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上所存在的问题。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该装置由辊体调节部件、辊体驱动部件、框架 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框架对称错层上设有一对旋转辊体,在辊体调节部件作用下,运用 摆杆原理使辊体实现可控量的水平位移,结合在辊体调节部件上的编码器和驱动辊体马达 的电流读数值匹配调节作用,将驱动辊体电机电流负载反馈实现对辊体的单辊或双辊位移 量的远程控制,特别是对因风箱吹射引起的带钢擦划伤质量缺陷,以及因辊体与运行中带 钢贴紧力不恒定而引起的新的擦划伤具有一定改善功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较显著地提高 了机组生产作业率外,又可减少了机组非正常生产停机时间同时,较显著降低生产作业人 员劳动强度,消除因立体作业而存在的安全事故,基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上所存在的问题。所述的辊体调节部件,一个动力调节机构固定在框架底部外挂侧的横梁当中,该 动力调节机构为双伸出输入轴,一侧接电机,另一侧则接编码器,此外该动力调节机构的输 出轴与第一节曲柄连接,第一节曲柄再与主摆动轴相连接。所述的辊体调节部件,其主摆动轴为当中受力摆动而带动两侧与之固定一起的主 轴一起摆动,两侧主轴分别有四个轴承座固定,四个轴承座固定在动力点横梁上方设置的 一根付横梁之上,在靠近两侧主轴边部还各自固定安装有第二节曲柄,且该第二节曲柄又 与处水平状态下连杆相连接。所述的辊体调节部件,其处水平状态下的连杆一端带螺纹与两端带螺纹孔的轴承 座一侧相连接,轴承座另一侧螺纹与位置调整丝杆相连接,轴承座靠轴承座自身上下两端 “U”槽与开复数个沟槽夹紧板实现可水平滑动。所述的辊体调节部件,为成对对称错层重叠布置,其中一个辊体调节部件动力点 是正向垂直向上固定在框架底部横梁外挂横梁的当中,而另一个辊体调节部件动力点是倒 置垂直向下固定在框架底部横梁外挂横梁的当中,而当两个调节部件动力点输出轴相向移 动时,其可通过二节曲柄机构使两个辊体间也实现水平方向相向移动。所述的辊体调节部件,运行时必须保持输出轴输出量通过编码器的传送与控制, 实现两辊体间水平位移量一致。所述的辊体驱动部件,其布置在辊体一侧的辊体轴端部上并与万向轴一端连接, 万向轴另一端则与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减速箱输入轴与电机连接。所述的辊体驱动部件,是指两个辊体由各自的一套万向轴、减速箱和电机独立驱 动,且两组辊体驱动部件的驱动转速与机组带钢实际运行速度一致。所述的框架,其上下面和前后面为框式形体,而两侧则为厚板式立面与其他框式
形体固定为整体,在框架正面底部和背面顶部横梁上呈对角方向各固定着一根用于固定
辊体调节装置动力点机构的横梁,同时在各自横梁上方也固定着一根连接摆动主轴的付横 M
TTC。所述的框架,在两侧的厚立面分别开有两个上下错位的长方形孔,且在各自的长 方形近厚立面中心线位置各固定着一块带螺纹挡块,此外,在长方形上下两边也各固定两
4块带螺纹孔的用于固定辊体调节部件轴承座滑动板的底板,另在框架正、背面两个立柱上 近固定付横梁上方各开有方形通孔,用于可供辊体调节部件上连杆自由穿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较好地改善了以往由于风箱各层横梁上的喷嘴宽度远大于运行带 钢极限宽度,使得带钢在运行在风箱喷嘴间,带钢两侧边部收到风箱喷嘴对喷射气流作用, 造成带钢运行时有摆动式晃动现象,使运行中带钢边部碰擦风箱喷嘴梁而进一步造成必须 多切除带钢边部宽度这一问题,使机组在设计速度范围内稳定运行,从投入使用至今暂未 发生因擦划伤而封闭缺陷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机组生产产能,同时机组的产品成才 率也得到了较显著地提高;(2)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后,以前要根据带钢宽度必须停机调整风箱喷梁两 侧的金属遮板这一问题,如今只需一次将金属遮板固定在机组设计带钢极限宽度处的风箱 喷梁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机组非正常停机时间,也减少了机组维修费用;(3)本实用新型装置投入使用后,基本取消了以往安排作业人员在既狭窄又高温 环境下多人分组,对风箱金属遮板进行立体作业时存在的施工作业安全事故隐患,在一定 程度上较显著地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4)本实用新型装置投入使用后,进一步解决了当生产不同厚度带钢时,辊体与带 钢贴紧力不恒定而引起新的擦划伤缺陷,可通过涡轮付上编码器与驱动辊体电机负载电流 反馈控制,获得辊体与运行中带钢之间恒定的贴紧力,从而进一步解决因辊体与运行中带 钢打滑而诱发带钢新的划伤。

图1A,IB是热镀锌后处理生产工艺简图;图2A,2B,2C是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装置正视示意图;图3A,3B, 3C,3D是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装置左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装置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装置后视示意图;图6A,6B是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装置投入使用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请参见附图2A,2B,2C,本装置由辊体调节部件50、辊体驱动部件100、框架150等组成。请参见附图2A,2B,2C或图3A,3B,3C,3D或图4或图5,辊体调节部件50,用一个 涡轮蜗杆结构51固定在框架150底部外挂侧的横梁151中间,涡轮蜗杆结构51为双伸出 输入轴,一侧通过联轴器53与电机52相连,另一侧由固定在支架54上的编码器55相连, 涡轮蜗杆结构51输出轴51. 1与第一节曲柄56用带键销轴固定连接,第一节曲柄56再与 主摆动轴59焊机在一起,辊体调节部件50,其主摆动轴59为当中受力摆动而带动两侧58 与之固定一起的主轴一起摆动,两侧主轴58分别有四个轴承座,即57. 1,57. 2,57. 3,57. 4固定,四个轴承座固定在底部外挂横梁151上方设置的一根付横梁154之上,在靠近两侧主 轴58边部还各自用带键销轴固定一起的第二节曲柄61,且该第二节曲柄61又与处水平状 态下连杆62采用螺纹相连接,辊体调节部件50,其处水平状态下的连杆62 —端带螺纹67 与两端带螺纹孔的轴承座66 —侧68相连接,轴承座66另一侧螺纹69与位置调整丝杆62 连接并用锁紧螺母70锁紧,轴承座66靠轴承座自身上下两端“U”槽67与开3个沟槽64 夹紧板63在用螺栓65锁紧后实现可水平滑动,辊体调节部件50,为成对对称错层重叠布 置,其中一个辊体调节部件涡轮蜗杆51是正向垂直向上固定在框架150底部横梁外挂横梁 151的当中,而另一个辊体调节部件涡轮蜗杆51是倒置垂直向下固定在框架150顶部横梁 外挂横梁160的当中,而当两个调节部件涡轮蜗杆51输出轴相向伸缩时,其可通过二节曲 柄机构使两个辊体间也实现水平方向相向移动,辊体调节部件50,运行时必须保持输出轴 输出量通过编码器的传送与控制,实现两辊体间水平位移量一致,辊体驱动部件100其布 置在辊体一侧的轴承座66. 1与万向轴一端103连接,万向轴103另一端则与减速箱102输 出轴连接,减速箱102输入轴与电机101连接;请继续参阅图2或图3或图4或图5所示, 辊体驱动部件100,是指两个辊体由各自的一套万向轴、减速箱和电机独立驱动,且两组辊 体驱动部件的驱动转速与机组带钢实际运行速度一致;请再次参见附图2A,2B,2C或图3A, 3B, 3C,3D或图4或图5。框架150,其上下面和前后面为框式形体,而两侧152和161则为厚板式立面与其 他框式形体焊接在整体,在框架150正面底部151和背面顶部横梁上呈对角方向各固定着 一根用于固定辊体调节装置50中涡轮蜗杆机构51的横梁160,同时在各自横梁上方也固定 着一根连接摆动主轴的付横梁154,框架150在两侧152和160的厚立面分别开有两个上下 错位的长方形孔155和156,且在各自的长方形近厚立面中心线位置各固定着一块带螺纹 挡块157. 1和157. 2,此外,在长方形孔155和156上下两边焊接着两块带螺纹孔的用于固 定辊体调节部件轴承座66滑动板63的底板159,同时,在框架正面两个立柱上近固定付横 梁上方各开有方形通孔153. 1和153. 2,背面两个立柱上近固定付横梁上方各开有方形通 孔153. 3和153. 4用于可供辊体调节部件上连杆自由穿行。本实用新型装置是这样投入工作的,请参见附图2A,2B, 2C或图3A,3B, 3C,3D或图 4或图5或图6A,6B,首先是安装阶段,先将辊体104两端轴颈上装上轴承座66. 1和66. 3, 之后将辊体吊放到框架两侧面152和160之间并将轴承座两端分别穿入两侧面152和160 上所开方形孔155. 1和155. 2,用滑板63和螺栓65将带轴承座辊体固定在框架150上,同 样方法将辊体105固定在框架两侧面152和160之间的156. 1和156. 2,之后对轴承轴两侧 螺杆62和67进行连接,与此同时,涡轮蜗杆51两侧输入轴连接之后,输出后51. 1用带键 销轴58与第一节曲柄61连接,以此曲柄61也用带键销轴63与螺杆62相连接,通过多次 测量与对螺杆62和67调整,最终使辊体104和105处与水平面保持平行,并且辊体宽度中 心应与机组中心线垂直,两根辊体在垂直视角上看应有一定重叠面,其次当本实用新型实 用新型投入生产时,无论是生产薄料还是厚料,可以通过涡轮蜗杆51输入轴一侧上的编码 器55,可对辊体104和105两者纵向重叠量进行单辊或双辊远程控制调整,本实用新型的装 置10下面设有金属隔板12,其金属隔板下部设有风箱I 11,其装置上部也设有风箱II 12。辊体与运行中带钢恒定贴紧力是这样实现的,准备阶段,先把一侧稳定辊以50转 /分的速度在带编码器的涡轮付驱动下靠近带钢运行轧制线,编码器将数据传输给电气控
6制程序并记录,按工艺要求把厚度为1. Omm作为基准料进行基准调整并按50转/分速度运 行,将另一侧稳定辊以50转/分的速度在涡轮付驱动下贴紧带钢,观察两侧辊体电机电流 负载是否在22士 1. 5A之间,如反馈电流值超过设定值时可通过调节带编码器的涡轮付伸 缩量进行微调来控制,使当生产1. Omm厚度料时稳定辊贴紧力电流反馈值保持在22士 1. 5A 之间,当生产料厚变薄或变厚时,同样可通过后一根稳定辊进线时电机的反馈电流值来控 制带编码器的涡轮付伸缩量得以实现,因此无论当生产薄料还是厚料,稳定辊与运行中带 钢的贴紧力始终使驱动辊体电机负载电流保持在22士 1.5A之间。本实用新型发明装置可推广应用于冷轧厂其它单元的热镀锌机组后处理段生产 工艺上,对因风箱吹射而引起的带钢擦划伤质量缺陷具有一定改善功效,对减小检修作业 人员劳动强度,降低机组非正常生产停机时间,提高机组生产作业效率,消除检修过程中所 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等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具有可推广应用价值。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 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该装置由辊体调节部件、辊体驱动部件、框架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框架对称错层上设有一对旋转辊体。
2.如权利要求1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体调节部 件,一个动力调节机构固定在框架底部外挂侧的横梁当中,该动力调节机构为双伸出输入 轴,一侧接电机,另一侧则接编码器,该动力调节机构的输出轴与第一节曲柄连接,第一节 曲柄再与主摆动轴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体调节部 件,其主摆动轴为当中受力摆动而带动两侧与之固定一起的主轴一起摆动,两侧主轴分别 有四个轴承座固定,四个轴承座固定在动力点横梁上方设置的一根付横梁之上,在靠近两 侧主轴边部还各自固定安装有第二节曲柄,且该第二节曲柄又与处水平状态下连杆相连 接。
4.如权利要求1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体调节部 件,其处水平状态下的连杆一端带螺纹与两端带螺纹孔的轴承座一侧相连接,轴承座另一 侧螺纹与位置调整丝杆相连接,轴承座靠轴承座自身上下两端“U”槽与开复数个沟槽夹紧 板实现水平滑动。
5.如权利要求1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体调节部 件,为成对对称错层重叠布置。
6.如权利要求1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体驱动部 件,其布置在辊体一侧的辊体轴端部上并与万向轴一端连接,万向轴另一端则与减速箱输 出轴连接,减速箱输入轴与电机连接。
7.如权利要求1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体驱动部 件,是指两个辊体由各自的一套万向轴、减速箱和电机独立驱动,且两组辊体驱动部件的驱 动转速与机组带钢实际运行速度一致。
8.如权利要求1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其上下 面和前后面为框式形体,而两侧则为厚板式立面与其他框式形体固定为整体,在框架正面 底部和背面顶部横梁上呈对角方向各固定着一根用于固定辊体调节装置动力点机构的横 梁,同时在各自横梁上方也固定着一根连接摆动主轴的付横梁。
9.如权利要求1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在两侧 的厚立面分别开有两个上下错位的长方形孔,且在各自的长方形近厚立面中心线位置各固 定着一块带螺纹挡块,在长方形上下两边也各固定两块带螺纹孔的用于固定辊体调节部件 轴承座滑动板的底板,在框架正、背面两个立柱上固定付横梁上方各开有方形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垂直向轧制线稳定与控制装置,该装置由辊体调节部件、辊体驱动部件、框架等组成,安装在框架对称错层上的一对旋转辊体,在辊体调节部件作用下,运用摆杆原理使辊体实现可控量的水平位移,结合在辊体调节部件上的编码器和驱动辊体马达的电流读数值匹配调节作用,将驱动辊体电机电流负载反馈实现对辊体的单辊或双辊位移量的远程控制,特别是对因风箱吹射引起的带钢擦划伤质量缺陷,以及因辊体与运行中带钢贴紧力不恒定而引起的新的擦划伤具有一定改善功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较显著地提高机组生产作业率外,减少机组非正常生产停机时间同时,较显著降低生产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消除因立体作业而存在的安全事故。
文档编号B21B37/16GK201669275SQ20102011713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3日
发明者周敏, 姚舜, 苏平, 高玉强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