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工件用的自动对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91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加工工件用的自动对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加工工件用的自动对中结构。
技术背景现有的对称工件在加工时,通常是先在加工机床上设一组定位装置,由人工操作先将工件的一端加工后,再将工件另一端加工,采用此种方式加工,人工劳动强度大,加工耗时较长,而且定位装置时常会发生移位,对中困难,导致加工后的工件不对称。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工件用的结构简单、 对中速度快、精度高的自动对中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工工件用的自动对中结构,它包括有左对中板、右对中板、左对中齿条、右对中齿条、对中齿轮、驱动元件,其中, 左对中齿条、右对中齿条分别安装在左对中板、右对中板上,左对中板、右对中板安装在机台的导轨上,并分别位于机台的左、右两侧;对中齿轮安装在机台上;并与左对中齿条、右对中齿条啮合;驱动元件安装在机台上,并与左对中齿条或右对中齿条连接。所述的对中齿轮位于左对中齿条、右对中齿条之间。所述的驱动元件为气缸、液压缸或电机带轮。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当工件放置在机台上后,驱动元件驱动其中一条对中齿条动作,通过对中齿轮驱动另一条对中齿条反方同步运动,以对中齿轮为中心,左对中板、右对中板同时运动,将工件对齐后再进行加工。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简单、且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工件进行对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对中结构包括有左对中板2、右对中板3、左对中齿条4、右对中齿条5、对中齿轮6、驱动元件7。左对中齿条4、右对中齿条5呈水平安装在左对中板2、右对中板3上,左对中板2、右对中板3安装在机台1的导轨8上,并分别位于机台1的左、右两侧;对中齿轮 6安装在机台1上,位于左对中齿条4、右对中齿条5之间,并与左对中齿条4、右对中齿条5 啮合;驱动元件7安装在机台1上,本实施例的驱动元件7为气缸,气缸缸体呈水平安装在机台1上,并位于右对中齿条5下方。气缸活塞杆与右对中齿条5连接。工作时,气缸活塞杆伸出,带动右对中齿条5水平移动,同时,通过对中齿轮6驱动左对中齿条4反方同步运动,以对中齿轮6为中心,使左对中板2、右对中板3同时运动,将工件对齐后再进行加工。 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简单、且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工件进行对齐。所述的驱动元件7还可以为液压缸或电机带轮。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加工工件用的自动对中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左对中板(2)、右对中板 (3)、左对中齿条(4)、右对中齿条(5)、对中齿轮(6)、驱动元件(7),其中,左对中齿条(4)、 右对中齿条(5)分别安装在左对中板(2)、右对中板(3)上,左对中板(2)、右对中板(3)安装在机台(1)的导轨(8)上,并分别位于机台(1)的左、右两侧;对中齿轮(6)安装在机台 (1)上;并与左对中齿条(4)、右对中齿条(5)啮合;驱动元件(7)安装在机台(1)上,并与左对中齿条(4)或右对中齿条(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工件用的自动对中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中齿轮(6) 位于左对中齿条(4)、右对中齿条(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工件用的自动对中结构,其特征在于驱动元件(7) 为气缸、液压缸或电机带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工件用的自动对中结构,它包括有左对中板、右对中板、左对中齿条、右对中齿条、对中齿轮、驱动元件,其中,左对中齿条、右对中齿条分别安装在左对中板、右对中板上,左对中板、右对中板安装在机台的导轨上,并分别位于机台的左、右两侧;对中齿轮安装在机台上;并与左对中齿条、右对中齿条啮合;驱动元件安装在机台上,并与左对中齿条或右对中齿条连接。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当工件放置在机台上后,驱动元件驱动其中一条对中齿条动作,通过对中齿轮驱动另一条对中齿条反方同步运动,以对中齿轮为中心,左对中板、右对中板同时运动,将工件对齐后再进行加工。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简单、且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工件进行对齐。
文档编号B23Q3/00GK201940819SQ201020644948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李爱军 申请人:佛山市普拉迪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