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合式精密扩管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349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齿合式精密扩管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空调压缩机壳体的齿合式精密扩管模。
背景技术
空调压缩机壳体为钢板卷板后焊接成一圆筒,在焊接后会对工件的圆度有很大影响.通常的做法是将焊好的圆筒放在一扩管模里,通过扩管模的动作来把圆筒扩大,在扩大后,使圆筒在扩大后的尺寸上达到较好的圆度。现在的扩管模由八个扇形斜契和芯轴组成,如图1、图2所示,芯轴的轴向运动会通过斜面使八个扇形斜契扩张或收缩。由于八个扇形斜契之间的间隙不可避免的存在,现在的扩管模八个扇形斜契之间的间隙为直线型,扩张的时候,工件未与八个扇形斜契接触的部分很窄,在扩张的过程中,工件变薄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未与八个扇形斜契接触的部分,这样就造成了工件变薄的部分很集中,在扩张过程结束后,工件将有一定的回弹量,此回弹量也将集中在工件变薄的部分,同时,应力也会集中在此部分,因此这种扩管方式会造成工件不圆度的增加与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增加管型产品圆度的齿合式精密扩管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齿合式精密扩管模,包括相互拼合成圆柱型的扇形斜契,所述的扇形斜契的边缘为相互啮合的齿形。作为优选,所述的扇形斜契为6-12个。本实用新型用于将焊接后正圆度较差的钢管通过扩管的方式扩成正圆度较好的管,扩管的方式是通过油压机在顶杆处上推或者下拉,造成芯轴的上下运动,从而使扇形斜契往外扩张,原有的扩管模的扇形斜契是直型的,扩张的时候,工件未与扇形斜契接触的部分很窄,在扩张的过程中,工件变薄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未与扇形斜契接触的部分,这样就造成了工件变薄的部分很集中,在扩张过程结束后,工件将有一定的回弹量,此回弹量也将集中在工件变薄的部分,同时,应力也会集中在此部分,因此这种扩管方式会造成工件不圆度的增加与不稳定,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直型扇形斜契改为相互啮合的齿型,这样在扩张的时候,没有与扇形斜契接触部分的宽度就大大加宽了,解决了工件变薄区域集中的问题,应力也分散了,这样工件扩圆的厚度将会更加均勻,圆度也会更好,稳定性也会增加。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扩管模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向视图。[0011]图3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的B-B向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扇形斜契,2为扇形斜契的边缘,3为齿合式精密扩管模,4为油压机,5为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所示,一种齿合式精密扩管模3,包括相互拼合成圆柱型的扇形斜契1,所述的扇形斜契的边缘2为相互啮合的齿形,所述的扇形斜契共有8个。本实用新型将焊接后正圆度较差的钢管通过扩管的方式扩成正圆度较好的管,扩管的方式是通过油压机4在顶杆5处上推或者下拉,造成芯轴的上下运动,从而使8个扇形斜契1往外扩张,原有的扩管模的扇形斜契是直型的,扩张的时候,工件未与扇形斜契接触的部分很窄,在扩张的过程中,工件变薄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未与扇形斜契接触的部分,这样就造成了工件变薄的部分很集中,在扩张过程结束后,工件将有一定的回弹量,此回弹量也将集中在工件变薄的部分,同时,应力也会集中在此部分,因此这种扩管方式会造成工件不圆度的增加与不稳定, 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直型扇形斜契改为相互啮合的齿型,这样在扩张的时候,没有与8个扇形斜契接触部分的宽度就大大加宽了,解决了工件变薄区域集中的问题,应力也分散了, 这样工件扩圆的厚度将会更加均勻,圆度也会更好,稳定性也会增加。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的扇形斜契共有6个。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的扇形斜契共有12个。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齿合式精密扩管模,包括相互拼合成圆柱型的扇形斜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扇形斜契的边缘为相互啮合的齿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合式精密扩管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扇形斜契为6-12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齿合式精密扩管模,包括相互拼合成圆柱型的扇形斜契,扇形斜契的边缘为相互啮合的齿形,本实用新型用于将焊接后正圆度较差的钢管通过扩管的方式扩成正圆度较好的管,扩管的方式是通过油压机在顶杆处上推或者下拉,造成芯轴的上下运动,从而使扇形斜契往外扩张,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直型扇形斜契改为相互啮合的齿型,这样在扩张的时候,没有与扇形斜契接触部分的宽度就大大加宽了,解决了工件变薄区域集中的问题,应力也分散了,这样工件扩圆的厚度将会更加均匀,圆度也会更好,稳定性也会增加。
文档编号B21D3/14GK201969786SQ20102067565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3日
发明者杨泽宇 申请人:杨泽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