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箔机工件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61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打箔机工件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装置领域,涉及一种打箔机工件台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打箔历史久远,从纯手工打箔到目前的机器打箔经历了很长时间。目前金属打箔通过机器实现,但是还需要人工手持打箔工件包在锻头下移动,实现打箔过程。整个过程存在安全隐患,打箔安全性差,工人的双手置于锻头下方,往往会出现一些事故。而且打箔完全凭借工人打箔经验,质量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台装置,该装置实现打箔工件按照规定路径移动,无需人工操作,安全性好,提高了成产率,最终提高了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打箔机工件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上工作台、下工作台、底座和驱动装置,下工作台通过下直线导轨副设置在底座上,使下工作台沿下直线导轨副移动的驱动装置设置在底座上;上工作台通过上直线导轨副设置在下工作台上,使上工作台沿上直线导轨副移动的驱动装置设置在下工作台上;上直线导轨副与下直线导轨副相互垂直布置。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电机座上的电机,电机通过联轴器与齿轮轴连接,在齿轮轴上设有齿轮,齿轮与设置在工作台上的齿条连接。上工作台通过上等高块与上直线导轨副连接;下工作台通过下等高块与下直线导轨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主要包括两个相互垂直安装的步进电机、两套齿轮齿条机构、两套直线导轨副、等高块、以及上下工作台板等零部件。本装置采用两个步进电机分别驱动两套相互垂直的齿轮齿条机构,由齿轮运动分别带动工作台运动,实现金属打箔工件的相对运动。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方便。无需人工操作,实现打箔工件按照规定路径移动,安全性好,提高了成产率和经济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4]一种打箔机工件台装置,见图1和图2,该装置包括上工作台1、下工作台2、底座3 和驱动装置4,下工作台2通过下直线导轨副21设置在底座3上,使下工作台2沿下直线导轨副21移动的驱动装置4设置在底座3上;上工作台1通过上直线导轨副11设置在下工作台2上,使上工作台1沿上直线导轨副11移动的驱动装置4设置在下工作台2上;上直线导轨副11与下直线导轨副21相互垂直布置。上工作台1通过上等高块12与上直线导轨副11连接;下工作台2通过下等高块22与下直线导轨副21连接。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步进电机41安装在各自电机座42上,电机41轴通过联轴器43 与齿轮轴44连接,齿轮轴44通过轴承45支撑,轴承45安装在轴承座49内。端盖46对轴承45起轴向固定作用,齿轮轴44带动齿轮48转动,齿轮48的转动驱动齿条47直线运动, 两条齿条47分别与上工作台1和下工作台2连接,最终实现工作台的直线移动,上下两个工作台的直线最终合成出曲线轨迹,最终实现自动打箔。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方向步进电机的运动来驱动齿轮齿条机构运动,从而带动上下工作台运动,打箔工件放置于上下两个工作台上,打箔包随着工作台的运动而运动。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方便。无需人工操作,实现打箔工件按照规定路径移动,安全性好,提高了成产率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打箔机工件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上工作台(1)、下工作台(2)、底座 (3)和驱动装置(4),下工作台(2)通过下直线导轨副(21)设置在底座(3)上,使下工作台 (2)沿下直线导轨副(21)移动的驱动装置(4)设置在底座(3)上;上工作台(1)通过上直线导轨副(11)设置在下工作台(2)上,使上工作台(1)沿上直线导轨副(11)移动的驱动装置(4)设置在下工作台(2)上;上直线导轨副(11)与下直线导轨副(21)相互垂直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箔机工件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安装在电机座(42)上的电机(41),电机(41)通过联轴器(43)与齿轮轴(44)连接,在齿轮轴 (44)上设有齿轮(48),齿轮(48)与设置在工作台上的齿条(4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箔机工件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工作台(1)通过上等高块(12)与上直线导轨副(11)连接;下工作台(2)通过下等高块(22)与下直线导轨副(21) 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箔机工件台装置,包括上工作台、下工作台、底座和驱动装置,下工作台通过下直线导轨副设置在底座上,使下工作台沿下直线导轨副移动的驱动装置设置在底座上;上工作台通过上直线导轨副设置在下工作台上,使上工作台沿上直线导轨副移动的驱动装置设置在下工作台上;上直线导轨副与下直线导轨副相互垂直布置。本实用新型实现打箔工件按照规定路径移动,无需人工操作,安全性好,提高了成产率,最终提高了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B21J13/08GK202137317SQ201120234129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5日
发明者杨海波, 殷建国, 郑晨升 申请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