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44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板材夹持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
背景技术
板材产品外形扁平,宽厚比大,单位体积的表面积也很大,这种外形特点带来其使用上的特点首先,表面积大,故包容覆盖能力强,在化工、容器、建筑、金属制品、金属结构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其次,可任意剪裁、弯曲、冲压、焊接、制成各种制品构件,使用灵活方便,在汽车、航空、造船及拖拉机制造等部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后,可弯曲、焊接成各类复杂断面的型钢、钢管、大型工字钢、槽钢等结构件,故称为“万能材料”,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现有板材加工技术中,用于夹持板材运动的装置,通常是·由气缸、上钳体、下钳体、基座及锁紧装置组成,上钳体和下钳体相铰接,气缸推动活塞杆带动下钳体转动,在上钳体和下钳体的端部张开形成用于夹持板料的钳口。该装置高度不可调节,采用推压下钳体的方式容易引起气缸上下腔的串气,使板料难以夹紧且可能出现塑性变形,同时由于上、下钳体之间结构的限制,难以夹持较厚的板材,使用时存在较大局限性。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数控冲床上的浮动式板料夹持钳[申请号CN200820160567. 5],包括钳体、钳座、驱动钳体动作的气缸,钳体包括铰连接的上钳体和下钳体,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钳座与数控冲床的小拖板活动连接,相互间保持水平方向上沿小拖板轴向运动,所述的缸体与钳座活动连接,相互间保持垂直方向运动,且保持大于板料振动幅度的间隙,所述的下钳体固定连接在钳座底面,所述的上钳体铰接在所述活塞的底端。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能避免板材加工中出现塑性变形。然而,该方案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夹钳的高度难以调节,不能满足各类板材的加工需要,缺乏实际推广使用的意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夹持效果佳,特别是能够灵活方便地进行高度调节的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包括相互铰接的上钳体和下钳体,在下钳体的端部连接有钳座,所述的钳座上设有能将上钳体一端下压并沿铰接轴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与上钳体连接。在上述的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所述的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开设在上钳体上的连接孔与上钳体连接,在下钳体上开设有能使活塞杆穿过的通孔。[0008]作为一种较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在上述的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中,所述的活塞杆与上钳体之间为可拆卸结构连接。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中,所述的可拆卸结构包括设在活塞杆端部的第一活动部和设在连接孔另一侧的第二活动部,所述的活塞杆通过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固定在连接孔内。作为优选,在上述的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中,所述的上钳体、下钳体和钳座均由钢材料制成。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夹持效果佳,特别是能够灵活方便地进行高度调节。·
图I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钳体I、连接孔11、下钳体2、通孔21、钳座3、驱动机构4、气缸41、活塞杆411、第一活动部5、第二活动部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包括相互铰接的上钳体I和下钳体2,在下钳体2的端部连接有钳座3,在钳座3上设有能将上钳体I 一端下压并沿铰接轴转动的驱动机构4,所述的驱动机构4与上钳体I连接,驱动机构4包括气缸41,气缸41的活塞杆411通过开设在上钳体I上的连接孔11与上钳体I连接,在下钳体2上开设有能使活塞杆411穿过的通孔21。这里的驱动机构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各样的结构形式,只要有利于驱使上钳体I沿铰接轴转动即可。作为一种较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的活塞杆411与上钳体I之间为可拆卸结构连接,可拆卸结构包括设在活塞杆411端部的第一活动部5和设在连接孔11另一侧的第二活动部6,活塞杆411通过第一活动部5和第二活动部6固定在连接孔11内,上钳体I、下钳体2和钳座3均由钢材料制成。采用可拆卸连接结构能够满足对各种不同规格板材的夹持,同时使得拆装更加方便,当然,这里的可拆卸结构的形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上钳体I、下钳体2和钳座3的材质也可以根据实际夹持需要进行替代选择。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钳体I、连接孔11、下钳体2、通孔21、钳座3、驱动机构4、气缸41、活塞杆411、第一活动部5、第二活动部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包括相互铰接的上钳体(I)和下钳体(2),在下钳体(2)的端部连接有钳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钳座(3)上设有能将上钳体(I) 一端下压并沿铰接轴转动的驱动机构(4 ),所述的驱动机构(4 )与上钳体(I)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4)包括气缸(41),所述的气缸(41)的活塞杆(411)通过开设在上钳体(I)上的连接孔(11)与上钳体(I)连接,在下钳体(2 )上开设有能使活塞杆(411)穿过的通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411)与上钳体(I)之间为可拆卸结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结构包括设在活塞杆(411)端部的第一活动部(5)和设在连接孔(11)另一侧的第二活动部(6),所述的活塞杆(411)通过第一活动部(5)和第二活动部(6)固定在连接孔(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钳体(I)、下钳体(2 )和钳座(3 )均由钢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板材夹持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它解决了现有夹钳适用范围小,夹持效果差,难以进行高度调节等技术问题。本用于板材加工系统的夹钳,包括相互铰接的上钳体和下钳体,在下钳体的端部连接有钳座,所述的钳座上设有能将上钳体一端下压并沿铰接轴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与上钳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夹持效果佳,特别是能够灵活方便地进行高度调节。
文档编号B21D43/00GK202667473SQ20122023103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吕彬, 盛伯康 申请人:吕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