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铣槽联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715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五道铣槽联合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生产移圈织针的五道铣槽联合机。
背景技术
电脑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织机。它的三角装置犹如一组平面凸轮,织针的针脚可进入凸轮的槽道内,移动三角,迫使织针在针板的针槽内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并通过针勾和针舌的动作,就能将纱线编织成针织物。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勾,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与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互相联结形成了针织物。
·[0003]移圈织针是电脑横机专用的织针,该织针上面有六个弹簧槽,该弹簧槽是固定弹簧片做织针编织过程中移动线圈所用。现有的移动织针的加工过程复杂,且六个弹簧槽内许昌制针厂家多为单机加工,一枚移圈织针要经过六台设备加工,且工作效率低,加工的产品一致性差,报废量大,针坯投入多,产出少,因此生产成本很高。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将六个弹簧槽的生产工艺集合在一台机器上制造,提高分槽制造过程中的精度,降低误差,且自动化程度高的移圈织针铣槽的机械设备,已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移圈织针的铣槽工艺集合在一台设备上,且提供了产品的质量与精度,同时提供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五道铣槽联合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底部的气泵6,其特征在于气泵6连接丝杠送针装置,丝杆送针装置连接针坯7,针坯7被丝杆送针装置送入铣削装置下通过铣头8进行铣槽的铣削。所述的机床上依次设置对针坯7的不同部件进行铣削的第一铣削装置I、第二铣削装置2、第三铣削装置3、第四铣削装置4、第五铣削装置5 ;所述的铣削装置的铣槽方式为导轨铣槽。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单机铣槽一次只能加工一个弹簧槽,通过将多道铣削装置安装在一起,将传统的滚筒送针改为丝杆送针,将机械推针改为气动推针,将滑块铣槽改为导轨铣槽,减少了分道加工的积累误差,提高了产品精度与一致性,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供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中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为第一铣削装置I、第二铣削装置2、第三铣削装置3、第四铣削装置4、第五铣削装置5、气泵6、针坯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图2所示,五道铣槽联合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底部的气泵6,气泵6连接丝杠送针装置,丝杆送针装置连接针坯7,针坯7被丝杆送针装置送入铣削装置下通过铣头8进行铣槽的铣削。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机床上依次设置对针坯7的不同部件进行铣削的第一铣削装置I、第二铣削装置2、第三铣削装置3、第四铣削装置4、第五铣削装置5 ;所述的铣削装置的铣槽方式为导轨铣槽。本实用新型将单机铣槽一次只能加工一个弹簧槽,通过将多道铣削装置安装在一起,将传统的滚筒送针改为丝杆送针,将机械推针改为气动推针,将滑块铣槽改为导轨铣槽,减少了分道加工的积累误差,提高了产品精度与一致性,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供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五道铣槽联合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底部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气泵(6)连接丝杠送针装置,丝杆送针装置连接针坯(7),针坯(7)被丝杆送针装置送入铣削装置下通过铣头(8)进行铣槽的铣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五道铣槽联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床上依次设置对针坯(7)的不同部件进行铣削的第一铣削装置(I)、第二铣削装置(2)、第三铣削装置(3)、第四铣削装置(4)、第五铣削装置(5)。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五道铣槽联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铣削装置的铣槽方式为导轨铣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五道铣槽联合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底部的气泵,气泵连接丝杠送针装置,丝杆送针装置连接针坯,针坯被丝杆送针装置送入铣削装置下通过铣头进行铣槽的铣削;所述的机床上依次设置对针坯的不同部件进行铣削的第一铣削装置、第二铣削装置、第三铣削装置、第四铣削装置、第五铣削装置。本实用新型将单机铣槽一次只能加工一个弹簧槽,通过将多道铣削装置安装在一起,将传统的滚筒送针改为丝杆送针,将机械推针改为气动推针,将滑块铣槽改为导轨铣槽,减少了分道加工的积累误差,提高了产品精度与一致性,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供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文档编号B23C3/28GK202667755SQ20122023704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王玉忠, 张国荣 申请人:三门峡鑫宏精密纺织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