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定子螺旋形冲片斜槽多枪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9456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机定子螺旋形冲片斜槽多枪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造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定子螺旋形冲片斜槽多枪焊接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电机定子是由若干片定子冲片层叠而成的,其外周面设有多条焊接槽,有些电机定子外周面的焊接槽是竖直的,有些电机定子外周面的焊接槽则是螺旋形的,电机定子制造过程中,需要通过电机定子外周面的焊接槽将各定子冲片焊接固定。传统电机定子的冲片叠装焊接都是采用人工焊接的,这种人工焊接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缺陷,而且焊接电机定子外周面的螺旋形焊接槽时,其焊接质量很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焊接质量好的电机定子螺旋形冲片斜槽多枪焊接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机定子螺旋形冲片斜槽多枪焊接装置,包括底座、压紧气缸、焊枪、焊机;所述压紧气缸安装在底座上,其动力臂竖直朝下,且其动力臂下端固定有一压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焊机切换箱;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前后向水平滑动的工件板,并设有用于工件板滑动导向的导轨,所述压块位于工件板滑动轴线的正上方,所述工件板上设有一冲片定位模具;所述底座上设有一竖向滑动的焊枪板,并设有用于焊枪板滑动导向的竖直导柱,及用于驱动焊枪板竖向滑动的升降电机;所述焊枪板上设有一转动的旋转台,该旋转台的转动轴线与压紧气缸的动力臂轴线重合;所述焊机有多台,所述焊枪的数量是焊机数量的两倍,各焊枪分成多个焊枪组,每组2把焊枪,每个焊枪组对应一台焊机,每个焊枪组中的2把焊枪分别为第一焊枪、第二焊枪,各焊枪均安装在旋转台上,并绕压紧气缸动力臂的轴线轴对称布设;所述焊机切换箱内设有多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的数量与焊机数量一致,各切换组件与各焊机、各焊枪组一一对应,每组切换组件包括一个换向阀、一个换向继电器;每个换向阀均有一个公共口、两个工作口,其两个工作口分别为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口 ;每个换向继电器均有一个动触点、两个静触点,其两个静触点分别为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各焊机的气输出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阀的公共口,各焊机的电输出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继电器的动触点;各焊枪组中的第一焊枪的气输入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各焊枪组中的第一焊枪的电输出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各焊枪组中的第二焊枪的气输入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阀的第二工作口,各焊枪组中的第二焊枪的电输出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定子螺旋形冲片斜槽多枪焊接装置,每台焊机拖带两把焊枪,18条焊缝只需9台焊机即可完成焊接,每台焊机拖带的两把焊枪按上下焊接行程的变换切换起弧与熄弧,采用电机驱动焊枪上下螺旋移动,实现对螺旋形焊接槽的自动焊接,具有移动稳定均匀,焊接后的焊缝光滑平直的特点,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及焊接质 量。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定子螺旋形冲片斜槽多枪焊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机定子螺旋形冲片斜槽多枪焊接装置,包括底座I、压紧气缸2、焊枪(图中未示)、焊机3 ;所述压紧气缸2安装在底座I上,其动力臂竖直朝下,且其动力臂下端固定有一压块4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焊机切换箱5 ;所述底座I上设有一前后向水平滑动的工件板6,并设有用于工件板6滑动导向的导轨(图中未示),所述压块4位于工件板6滑动轴线的正上方,所述工件板6上设有一冲片定位模具;所述底座I上设有一竖向滑动的焊枪板8,并设有用于焊枪板8滑动导向的竖直导柱9,及用于驱动焊枪板8竖向滑动的升降电机7 ;所述焊枪板8上设有一转动的旋转台10,该旋转台10的转动轴线与压紧气缸2的动力臂轴线重合;所述焊机3有多台,所述焊枪的数量是焊机3数量的两倍,各焊枪分成多个焊枪组,每组2把焊枪,每个焊枪组对应一台焊机3,每个焊枪组中的2把焊枪分别为第一焊枪、第二焊枪,各焊枪均安装在旋转台10上,并绕压紧气缸2动力臂的轴线轴对称布设;所述焊机切换箱5内设有多组切换组件(图中未示),所述切换组件的数量与焊机数量一致,各切换组件与各焊机、各焊枪组一一对应,每组切换组件包括一个换向阀、一个换向继电器;[0029]每个换向阀均有一个公共口、两个工作口,其两个工作口分别为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口 ;每个换向继电器均有一个动触点、两个静触点,其两个静触点分别为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各焊机的气输出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阀的公共口,各焊机的电输出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继电器的动触点;各焊枪组中的第一焊枪的气输入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各焊枪组中的第一焊枪的电输出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各焊枪组中的第二焊枪的气输入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阀的第二工 作口,各焊枪组中的第二焊枪的电输出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焊机有9台,所述焊枪有18把,所述切换组件有9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合焊接外周面焊接槽为螺旋形的电机定子,以下以外周面有18条螺旋形焊接槽的工件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具体步骤如下先将待焊接工件(即由多片定子冲片层叠而成的定子)装入冲片定位模具,再推动工件板至冲片定位模具位于焊接工位位置(即压块正下方的位置),然后通过压紧气缸驱动压块向下压紧冲片定位模具上的工件顶部,即可对冲片定位模具上的工件实施焊接;对工件实施焊接的步骤如下I)各切换组件中的换向阀切换至公共口与第一工作口连通,各切换组件中的换向继电器切换至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连通;此时各焊枪组中的第一焊枪与对应焊机分别接通,各焊枪组中的第一焊枪启弧,各焊枪组中的第二焊枪熄弧;2)升降电机驱动焊枪板持续缓速下降,同时旋转台10带动各焊枪绕工件顺时针转动,使各焊枪作从上至下的正螺旋形移动,各焊枪组中的第一焊枪即对工件外周面的9条焊接槽实施从上至下焊接;焊枪板停止下降后,此时工件外周面的9条焊接槽由各焊枪组中的第一焊枪焊接完毕;3)各切换组件中的换向阀切换至公共口与第二工作口连通,各切换组件中的换向继电器切换至动触点与第二静触点连通;此时各焊枪组中的第二焊枪与对应焊机分别接通,各焊枪组中的第二焊枪启弧,各焊枪组中的第一焊枪熄弧;4)升降电机驱动焊枪板持续缓速上升,同时旋转台10带动各焊枪绕工件逆时针转动,使各焊枪作从下至上的反螺旋形移动,各焊枪组中的第二焊枪即对工件外周面的另外9条焊接槽实施从下至上焊接;焊枪板停止上升后,各焊枪熄弧,此时工件外周面的另外9条焊接槽也由各焊枪组中的第二焊枪焊接完毕,至此工件外周面的18条焊接槽均已焊接完毕;5)驱动压块上移,松开冲片定位模具上的工件,然后推动工件板至工件移离焊接工位位置,即可从冲片定位模具上取下工件。
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定子螺旋形冲片斜槽多枪焊接装置,包括底座、压紧气缸、焊枪、焊机; 所述压紧气缸安装在底座上,其动力臂竖直朝下,且其动力臂下端固定有一压块;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焊机切换箱; 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前后向水平滑动的工件板,并设有用于工件板滑动导向的导轨,所述压块位于工件板滑动轴线的正上方,所述工件板上设有一冲片定位模具; 所述底座上设有一竖向滑动的焊枪板,并设有用于焊枪板滑动导向的竖直导柱,及用于驱动焊枪板竖向滑动的升降电机; 所述焊枪板上设有一转动的旋转台,该旋转台的转动轴线与压紧气缸的动力臂轴线重合; 所述焊机有多台,所述焊枪的数量是焊机数量的两倍,各焊枪分成多个焊枪组,每组2把焊枪,每个焊枪组对应一台焊机,每个焊枪组中的2把焊枪分别为第一焊枪、第二焊枪,各焊枪均安装在旋转台上,并绕压紧气缸动力臂的轴线轴对称布设; 所述焊机切换箱内设有多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的数量与焊机数量一致,各切换组件与各焊机、各焊枪组一一对应,每组切换组件包括一个换向阀、一个换向继电器; 每个换向阀均有一个公共口、两个工作口,其两个工作口分别为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Π ; 每个换向继电器均有一个动触点、两个静触点,其两个静触点分别为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 各焊机的气输出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阀的公共口,各焊机的电输出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继电器的动触点; 各焊枪组中的第一焊枪的气输入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各焊枪组中的第一焊枪的电输出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继电器的第一静触占. 各焊枪组中的第二焊枪的气输入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阀的第二工作口,各焊枪组中的第二焊枪的电输出端分别接到对应切换组件中的换向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
专利摘要一种电机定子螺旋形冲片斜槽多枪焊接装置,涉及电机制造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及焊接质量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底座、压紧气缸、焊枪、焊机、焊机切换箱;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工件板,所述工件板上设有用于装载工件的模具,所述压紧气缸的动力臂下端固定有用于压紧工件的压块;所述底座上设有一竖向滑动的焊枪板,焊枪板上设有一旋转台,所述焊枪均安装在旋转台上,其数量是焊机数量的两倍,各焊枪分成多个焊枪组,每组2把焊枪,各焊枪通过焊机切换箱内的切换组件分别连接各焊机,通过切换箱内的切换组件使每个焊枪组每次只有一把焊枪与焊机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适用于定子冲片的螺旋式焊接槽的焊接。
文档编号B23K37/04GK202726262SQ2012203573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3日
发明者杨善会, 林法平, 钟孟雄, 王翠娥 申请人:上海良浩车圈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