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参数自动调整高精度的叶片辊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61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参数自动调整高精度的叶片辊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工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控制参数自动调整高精度的叶片辊轧机。
背景技术
叶片辊轧机是一种将叶片毛坯在常温下,辊轧成成品叶片的机器。半成品毛坯叶片经过一对辊轮的挤压后,变成符合规格要求的高精度成品叶片。成品叶片的外观、尺寸要求规格较高。当今现有设备采用简单的机械、液压和电气控制,轧机压辊及叶片安装位置与角度等参数的调整,完全是利用工人手动完成的,叶片加工时,需要调整数次才可能满足精度要求,工作稳定性差;旋转油缸活塞杆工作不稳定,牵引叶片时活塞杆会出现细微摆动,影响叶片的辊轧精度;牵引装置采用叶片恒速牵引,使叶片在辊轧过程中发生拉伸和挤压,增加了叶片的形状误差。侧齿轮与推移齿条采用普通渐开线齿形,且上轧辊轴承座安装位置不确定,导致轧辊侧齿轮与推移齿条出现啮合误差,从而引起叶片辊轧初始点发生变化;采用上、下轧辊复合运动方式进行叶片辊轧,在辊轧过程中,通过托板进行预紧支撑,所以托板的精度和磨损程度对叶片的精度具有较大影响;设备下楔板采用整体结构,而叶片两侧边缘厚度不同,所以会引起叶片辊轧时对上、下托板两侧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当两侧磨损量相差较大时,会严重影响叶片的辊轧精度。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控制参数自动调整;旋转油缸活塞杆稳定;牵引装置采用恒力油缸;侧齿轮与推移齿条用无背隙齿条结构;夹具为自动控制的控制参数自动调整高精度的叶片辊轧机。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参数自动调整高精度的叶片辊轧机,包括固定机架、大油缸、仿形机构、小油缸、恒力油缸、上中电机、下中电机和推拉油缸,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机架的右端面四个角处装有左下伺服电机、左上伺服电机、右下伺服电机和右上伺服电机:左下伺服电机的出轴与左下蜗杆连接,左下蜗杆活动地装在左架轴承座和左中轴承座中,左下蜗杆与左下蜗轮相啮合,左下蜗轮与左下丝杆固定连接;左下丝杠与左下斜板螺纹连接;左上伺服电机的出轴与左上蜗杆连接,左上蜗杆活动地装在轴承座和左中轴承中,左上蜗杆与左上蜗轮相啮合,左上蜗轮与左上丝杠固定连接,左上丝杠与左上斜板螺纹连接;右下伺服电机的出轴与左下蜗杆连接,右下蜗杆活动地装在右下轴承座和右中轴承座中,右下蜗杆与右下蜗轮相啮合,右下蜗轮与右下丝杠固定连接,右下丝杠与右下斜板螺纹连接;右上伺服电机的出轴与右上蜗杆连接,右上蜗杆活动地装在右上轴承座和右中轴承座中,右上蜗轮与右上丝杠固定连接;右上丝杠与右上斜板螺纹连接;托架与固定机架固定连接,托架的中部滑动安装有小油缸,小油缸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无背隙左齿条和无背隙右齿条,小油缸的前端与恒力油缸固定连接,恒力油缸前端与夹具固定连接,叶片安装在夹具上,托架的前端安装有上轧辊和下轧辊,下轧辊的中部安装有左上齿轮和右上齿轮,下轧辊的两侧分别安装左下齿轮和右下齿轮,下轧辊的中部安装有下左垫板和下右垫板,左上齿轮与左下齿轮啮合,右上齿轮与右下齿轮啮合;左下齿轮与左下齿条相啮合;右下齿轮与下右齿条相啮合;左上齿轮与上左齿条相啮合,右上齿轮与上右齿条相啮合;无背隙左齿条与左侧齿轮啮合,无背隙右齿条与右侧齿轮啮合;上轧辊上面装有上左垫板和上右垫板;下轧辊下面装有下右垫板和下左垫板。下右垫板左面与上推杆固定连接,上推杆用上销轴与横推杆连接;下左垫板左面与下推杆固定连接;下推杆用下销轴与横推杆连接;横推杆用中销轴与推拉油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加工叶片时控制参数实现自动调整;旋转油缸活塞杆稳定;牵引装置恒力油缸工作稳定;夹具自动控制,叶片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具体说明。


图1是控制参数自动调整高精度的叶片辊轧机的主视图;图2是
图1的左侧视图;图3是
图1的推动机构的部件图。图4是
图1的托架机构的部件图图中:1-固定机架;2_左下伺服电机;3_左下轴承座;4_左下蜗杆;5_左下蜗轮;6_左中轴承座;7_左上蜗杆;8_左上蜗轮;9_轴承座;10_左上伺服电机;11_中上调整齿轮;12-中上驱动齿轮;13_右上伺服电机;14_右上轴承座;15_右上蜗杆;16_右上蜗轮;17-右中轴承座;18_右下蜗杆;19_右下蜗轮;20_右下轴承座;21_右下伺服电机;22_中下调整齿轮;23_中下驱动齿轮;24_上轧棍;25_右上齿轮;26_右侧齿轮;27_右上斜板;28-左上齿轮;29_左侧齿轮;30_左上斜板;31_右下斜板;32_右下齿轮;33_下轧棍;34-左下齿轮;35_左下斜板;36_无背隙右齿条;37_无背隙左齿条;38_上左垫板;39_上左齿条;40_上右垫板;41_上右齿条;42_下右齿条;43_下右垫板;44_下左垫板;45_下左齿条;46_大油缸;47_仿形机构;48_小油缸;49_叶片;50_恒力油缸;51_夹具;52_上中电机;53-上丝杠;54-上调整丝杠;55-下调整丝杠;56-下调整杆;57-下中电机;58_推拉油缸;59_中销轴;60_上销轴;61_上推杆;62_下推杆;63_下推轴;64_横推杆;65_右上丝杠;66_右下丝杠;67_左下丝杠;68_左上丝杠,69-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附图,一种控制参数自动调整高精度的叶片辊轧机,包括固定机架1、大油缸46、仿形机构47、小油缸48、恒力油缸50、上中电机52、下中电机57和推拉油缸58,其特征在于固定机架I (见附
图1、2)的右端面四个角处装有左下伺服电机2、左上伺服电机10、右下伺服电机21和右上伺服电机13:左下伺服电机2的出轴与左下蜗杆4连接,左下蜗杆4活动地装在左下轴承座3和左中轴承座6中,左下蜗杆4与左下蜗轮5相啮合,左下蜗轮5与左下丝杆67固定连接;左下丝杠67与左下斜板35螺纹连接;左上伺服电机10的出轴与左上蜗杆7连接,左上蜗杆7活动地装在轴承座9和左中轴承6中,左上蜗杆7与左上蜗轮8相啮合,左上蜗轮8与左上丝杠68固定连接;左上丝杠68与左上斜板30螺纹连接;右下伺服电机21的出轴与右下蜗杆18连接,右下蜗杆18活动地装在右下轴承座20和右中轴承座17中,右下蜗杆18与右下蜗轮19相啮合,右下蜗轮19与右下丝杠66固定连接,右下丝杠66与右下斜板31螺纹连接;右上伺服电机13的出轴与右上蜗杆15连接,右上蜗杆15活动地装置在右上轴承座14和右中轴承座17中,右上蜗轮16与右上丝杠65固定连接,右上丝杠65与右上斜板27螺纹连接;托架69与固定机架I固定连接(见附图4),托架69的中部滑动安装有小油缸48,小油缸48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无背隙左齿条37和无背隙右齿条36,小油缸48的前端与恒カ油缸50固定连接,恒カ油缸50前端与夹具51固定连接,叶片49安装在夹具51上,托架69的前端安装有上轧辊24和下轧辊33,下轧辊33的中部安装有左上齿轮28和右上齿轮25,下轧辊33的两侧分别安装左下齿轮34和右下齿轮32,下轧辊33的中部安装有下左垫板44和下右垫板43,左上齿轮28与左下齿轮34啮合,右上齿轮25与右下齿轮32啮合;左下齿轮34与左下齿条45相啮合;右下齿轮32与下右齿条42相啮合;左上齿轮28与上左齿条39相啮合,右上齿轮25与上右齿条41相啮合;无背隙左齿条37与左侧齿轮29啮合,无背隙右齿条36与右侧齿轮26啮合;上轧辊24上面装有上左垫板38和上右垫板40 ;下轧辊33下面装有下右垫板43和下左垫板44 ;下右垫板43左面与上推杆61固定连接,上推杆61用上销轴60与横推杆64连接;下左垫板44左面与下推杆62固定连接;下推杆62用下销轴63与横推杆64连接;横推杆64用中销轴59与推拉油缸58连接。在固定机架I右面的中上部装有上中电机52 (附
图1、2),上中电机52的轴上装有中上调整齿轮11与中上驱动齿轮12相啮合,中上驱动齿轮12与上丝杠53连接,上丝杠53上活动地装有上调整丝杠54,上调整丝杠54与上左垫板38连接;在固定机架I上右面的中下部装有下中电机57,下中电机57的轴上装有中下驱动齿轮23,中下驱动齿轮23与中下调整齿轮22相啮合,中下调整齿轮22与下调整杆56连接,在下调整杆56上活动地装有下调整丝杠55,下调整丝杠55与下右垫板43连接。 该实用新型的控制參数调整过程是:工作前,首先需要检查上轧辊24和下轧辊33在轴线方向是否与叶片49对中,如果出现偏差,则需要对其位置进行调整,调整过程如下:当上轧辊24相对叶片49出现向左偏移误差时,右上伺服电机13启动旋转,通过右上蜗杆15带动右上蜗轮16旋转,右上蜗轮16带动右上丝杠65旋转,右上丝杠65旋转吋,带动右上斜板27相对固定机架I向外伸出,使上轧辊24的右端面与右上斜板27之间出现间隙,然后左上伺服电机10旋转,通过左上蜗杆7带动左上蜗轮8旋转,左上蜗轮8带动左上丝杠68旋转,左上丝杠68旋转时,带动左上斜板30相对固定机架I向内缩回,左上斜板30缩回同时推动上轧辊24向右移动,从而实现上轧辊24位置的调整,当上轧辊24相对叶片49出现向右偏差时,按照上述的相反过程调整,如下轧辊24出现安装误差时,上轧辊24的调整过程相同。叶片辊轧时,如果上轧辊24与下轧辊33轴线之间的间距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通过调整下左垫板44、下右垫板43的伸出位置来调整上轧辊24、下轧辊33之间的夹紧量,下左垫板44、下右垫板43向前伸出的越多,上轧辊24、下轧辊33之间的夹紧量越大,下左垫板44、下右垫板43的伸出位置由下调整丝杠55前端面的位置确定,所以调整下调整丝杠55的位置,既调整下轧辊24在竖直方向的位置,该调整过程如下:当下轧辊24需向上调整吋,下中电机57旋转,并通过中下驱动齿轮23驱动中下调整齿轮22旋转,中下调整齿轮22带动下调整杆56旋转,下调整杆56带动下调整丝杠55相对固定机架伸出,推拉油缸58伸出后,推动下右垫板43、下左垫板44向前伸出,当接触到下调整丝杠55的前端面后停止。该发明的辊轧成品片的工作过程是:小油缸48伸出,叶片49被推入到上轧辊24和下轧辊33之间,推拉油缸58伸出,下左垫板44和下右垫板43伸出,下轧辊33被抬起后与上轧辊24加紧,大油缸46缩回,上左齿条39、上右齿条41、下左齿条45、下右齿条42随之缩回并驱动左上齿条39、左下齿轮34、右上齿轮25、右下齿轮32旋转,左上齿条39、左下齿轮34、右上齿轮25、右下齿轮32带动上轧辊24和下轧辊33相对旋转并进行辊轧,同时上轧辊24上的左侧齿轮28和右侧齿轮25通过无背隙左齿条37和无背隙右齿条36带动小油缸48向后运动,小油缸48再通过恒力油缸50和夹具51带动叶片49向后运动,从而完成叶片49的辊乳工作。
权利要求1. ー种控制參数自动调整高精度的叶片辊轧机,包括固定机架(I )、大油缸(46)、仿形机构(47)、小油缸(48)、恒カ油缸(50)、上中电机(52)、下中电机(57)和推拉油缸(58),其特征在于固定机架(I)的右端面四个角处装有左下伺服电机(2)、左上伺服电机(10)、右下伺服电机(21)和右上伺服电机(13):左下伺服电机(2)的出轴与左下蜗杆(4)连接,左下蜗杆(4)活动地装在左下轴承座(3)和左中轴承座(6)中,左下蜗杆(4)与左下蜗轮(5)相啮合,左下蜗轮(5)与左下丝杆(67)固定连接;左下丝杠(67)与左下斜板(35)螺纹连接;左上伺服电机(10)的出轴与左上蜗杆(7)连接,左上蜗杆(7)活动地装在轴承座(9)和左中轴承(6)中,左上蜗杆(7)与左上蜗轮(8)相啮合,左上蜗轮(8)与左上丝杠(68)固定连接;左上丝杠(68)与左上斜板(30)螺纹连接;右下伺服电机(21)的出轴与右下蜗杆(18)连接,右下蜗杆(18)活动地装在右下轴承座(20)和右中轴承座(17)中,右下蜗杆(18)与右下蜗轮(19)相啮合,右下蜗轮(19)与右下丝杠(66)固定连接,右下丝杠(66)与右下斜板(31)螺纹连接;右上伺服电机(13)的出轴与右上蜗杆(15)连接,右上蜗杆(15)活动地装置在右上轴承座(14)和右中轴承座(17)中,右上蜗轮(16)与右上丝杠(65)固定连接,右上丝杠(65)与右上斜板(27)螺纹连接;托架(69)与固定机架(I)固定连接,托架(69)的中部滑动安装有小油缸(48),小油缸(48)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无背隙左齿条(37)和无背隙右齿条(36),小油缸(48)的前端与恒カ油缸(50)固定连接,恒カ油缸(50)前端与夹具(51)固定连接,叶片(49)安装在夹具(51)上,托架(69)的前端安装有上轧辊(24)和下轧辊(33),下轧辊(33)的中部安装有左上齿轮(28)和右上齿轮(25),下轧辊(33)的两侧分别安装左下齿轮(34)和右下齿轮(32),下轧辊(33)的中部安装有下左垫板(44)和下右垫板(43),左上齿轮(28)与左下齿轮(34)啮合,右上齿轮(25)与右下齿轮(32)啮合;左下齿轮(34)与左下齿条(45)相啮合;右下齿轮(32)与下右齿条(42)相啮合;左上齿轮(28)与上左齿条(39)相啮合,右上齿轮(25)与上右齿条(41)相啮合;无背隙左齿条(37)与左侧齿轮(29)啮合,无背隙右齿条(36)与右侧齿轮(26)啮合;上轧辊24上面装有上左垫板(38)和上右垫板(40);下轧辊(33)下面装有下右垫板(43)和下左垫板(44);下右垫板(43)左面与上推杆(61)固定连接,上推杆(61)用上销轴(60)与横推杆(64)连接;下左垫板(44)左面与下推杆(62)固定连接;下推杆(62)用下销轴(63)与横推杆(64)连接;横推杆(64)用中销轴(59与推拉油缸(58)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控制参数自动调整高精度的叶片辊轧机,包括固定机架(1)、仿形机构(47)、推拉油缸(58),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机架(1)的右端面四个角处装有左下伺服电机(2)、左上伺服电机(10)、右下伺服电机(21)和右上伺服电机(13)左上伺服电机(10)的出轴与左上蜗杆(7)连接,右上伺服电机(13)的出轴与右上蜗杆(15)连接,托架(69)的中部滑动安装有小油缸(48),小油缸(48)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无背隙左齿条(37)和无背隙右齿条(36),前端与恒力油缸(50)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加工叶片时控制参数实现自动调整;旋转油缸活塞杆稳定;牵引装置恒力油缸工作稳定;夹具自动控制,叶片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
文档编号B21D53/78GK202943188SQ20122059106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2日
发明者陈洪月, 谢苗, 朴明波, 毛君, 卢进南, 孟辉 申请人:阜新工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