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及其应用的铜管校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703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及其应用的铜管校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及其应用的铜管校圆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薄壁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及其应用的铜管校圆装置。
技术背景:铜管是制冷装置的重要原部件,其中散热器中的铜管被业界称为空调的“血管”,其质量好坏、精度高低直接影响制冷效果,决定着空调器的品质与水平。空调换热器的铜管由许多U形管组成,U形管弯制成型前,需使用专用模具将盘绕的圆管进行校圆、校直转变为符合要求的长管。而现有校圆轮,如图1所示,是由校圆轮体01和支承轴承02组成的组件,即在校圆轮体01外表面上设置校圆结构,校圆轮体01内嵌入两套支承轴承02,支承轴承02的外圈与校圆轮体01过盈配合,使校圆轮体01可随外圈一起相对内圈转动。组件结构复杂、轴承选配技术要求高、积累误差大,同时由于组件通过两套轴承内孔安装到支承轴上,安装、更换困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其安装方便,可有效减少积累误差,提闻运转精度,进而提闻铜管校圆精度。一种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该轴承单元包括外圈、内圈、以及设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外表面沿其周向开设有与所述铜管外表面圆弧配合的校圆槽。本实用新型之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直接在轴承单元的外圈上开设校圆槽,与传统技术相比,实现了校圆轮体校圆功能与轴承减摩作用的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组合式结构,使较圆轮与轴承单元成为一个整体,不但安装使用方便,还可有效减少积累误差,提闻运转精度,进而提闻铜管校圆精度。本实用新型之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可通过如下方案进行改进:上述所述校圆槽为半圆形凹槽或弧长接近半圆的圆弧形凹槽,方便两轴承单元对称设置时,两校圆槽可直接形成与铜管外表面周向匹配的校圆孔。上述所述轴承单元为角接触球轴承。上述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设有两道环形滚道,各环形滚道上对应设有一列滚珠,所述滚珠与内圈和外圈环形滚道接触点的连线与轴承单元径向平面的夹角形成一接触角。上述所述接触角为2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管校圆装置,可有效减少积累误差,提高运转精度,进而提闻铜管校圆精度。一种铜管校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水平和/或垂直对称安装的上述所述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两轴承单元的校圆槽相对并共同形成一可与所述铜管的外表面周向匹配的校圆孔。本实用新型之铜管校圆装置,其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的外圈上直接开设校圆槽,与传统技术相比,实现了校圆轮体校圆功能与轴承减摩作用的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组合式结构,使较圆轮与轴承单元成为一个整体,不但安装使用方便,还可有效减少积累误差,提闻运转精度,进而提闻铜管校圆精度。本实用新型之铜管校圆装置,可通过如下方案进行改进:上述所述对称设置的两轴承单元的外圈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大小为O—
0.2mm。本实用新型之铜管校圆装置包括多对对称设置的所述轴承单元,各对轴承单元在其校圆孔中心点连成的直线上相互垂直或以任意角度间隔设置。可先后挤压铜管并消除上述所述缝隙造成的不圆。

:图1为传统校圆轮与轴承单元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铜管校圆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A— A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该轴承单元包括外圈1、内圈2、设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珠3、滚珠保持架、以及密封圈。其中,所述外圈I的外表面沿其周向开设有与所述铜管外表面圆弧配合的校圆槽11,该校圆槽11为半圆形凹槽或弧长接近半圆的圆弧形凹槽,本实施例中,优选校圆槽11为弧长接近半圆的圆弧形凹槽。具体地,所述轴承单元为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其内圈2和外圈I之间设有两道环形滚道,各环形滚道上对应设有一列滚珠3,各列滚珠3由一对应的保持架将其保持并沿周向均匀分隔,所述滚珠3与内圈2和外圈I环形滚道接触点的连线与轴承单元径向平面的夹角形成一接触角,该接触角为25°。如图3、4所示,一种铜管校圆装置,至少包括两水平和垂直对称安装的上述所述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两轴承单元的校圆槽11相对并共同形成一可与所述铜管4的外表面周向匹配的校圆孔。具体地,所述对称设置的两轴轴承单元的外圈I之间留有一定间隙δ,该间隙δ大小为0.2mm。作为本实用新型之铜管校圆装置的改进,该铜管校圆装置包括多对对称设置的所述轴承单元,各对轴承单元在其校圆孔中心点连成的直线上相互垂直或以任意角度间隔设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同等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该轴承单元包括外圈、内圈、以及设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外表面沿其周向开设有与所述铜管外表面圆弧配合的校圆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圆槽为半圆形凹槽或弧长接近半圆的圆弧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为角接触球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设有两道环形滚道,各环形滚道上对应设有一列滚珠,所述滚珠与内圈和外圈环形滚道接触点的连线与轴承单元径向平面的夹角形成一接触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角为25。。
6.一种铜管校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水平和/或垂直对称安装的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两轴承单元的校圆槽相对并共同形成一可与所述铜管的外表面周向匹配的校圆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管校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设置的两轴承单元的外圈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大小为O — 0.2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铜管校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铜管校圆装置包括多对对称设置的所述轴承单元,各对轴承单元在其校圆孔中心点连成的直线上相互垂直或以任意角度间隔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该轴承单元包括外圈、内圈、以及设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外表面沿其周向开设有与所述铜管外表面圆弧配合的校圆槽。一种铜管校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水平和/或垂直对称安装的上述所述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两轴轴承单元的校圆槽相对并共同形成一可与所述铜管的外表面周向匹配的校圆孔。本实用新型之用于铜管校圆的轴承单元及校圆装置,安装使用方便,可有效减少积累误差,提高运转精度,进而提高铜管校圆精度。
文档编号B21D3/05GK203009592SQ20122068174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陈庆熙, 王冰, 赵荣多, 庞建林, 陈太平 申请人: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