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4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绕线轮单元。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通过摇把转动卷绕鱼线的卷筒可拆卸地安装其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
背景技术
通常,双轴承绕线轮包括安装在鱼杆上的绕线轮单元、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的卷筒和用来转动卷筒的摇把。摇把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一侧上,并经由齿轮机构连接到卷筒上。绕线轮单元包括框架和一对侧盖。框架包括一对左右侧板和连接两个侧板的连接构件,并且该对侧盖覆盖框架的两侧。卷筒能够穿过的开口设置在与安装有摇把的侧板相对的侧板上,并且覆盖该侧板的侧盖可拆卸地安装在侧板上以便使其容易从开口中拆卸卷筒。
对于此类型的双轴承绕线轮来说,为了相对于侧板方便地连接或拆卸侧盖,通过在侧板开口内的内周侧上形成阴螺纹部分,并且将形成在侧盖端部的外周侧上的阳螺纹部分旋入其中,从而将侧盖安装在侧板上(见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出版物No.2000-125721)。这里,可通过相对于侧板简单转动侧盖,方便地连接和拆卸侧盖。
采用此类型的双轴承绕线轮,近年来公知的是通过镁合金形成框架以便降低双轴承绕线轮的重量并改善其结构。用于此类型双轴承绕线轮的框架例如与由镁合金制成的侧板和连接构件形成整体。
采用所述的传统双轴承绕线轮,由于侧板和连接构件由镁合金制成,双轴承绕线轮的重量可减小并改善结构。但是,与常用金属相比,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差,并且因此通过在镁合金表面是进行电解淀积处理形成电解淀积层,以便改善表面的耐腐蚀性。如果此类型的电解淀积层形成在用来安装侧盖的阳螺纹部分的阴螺纹部分的表面上,阳螺纹部分将变得与阴螺纹部分卡在一起,这是由于电解淀积层具有相对弹性的性能。因此,如果阳螺纹部分卡在阴螺纹部分内,螺纹部分不能正确相互接合,并且侧盖可以不稳定的方式连接到侧板上。
为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明白需要一种克服传统技术的所述问题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改进的绕线轮单元。本发明满足现有技术中的此需要以及其他需要,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得以明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可以将侧盖可靠地连接到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的侧板上。
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包括绕线轮单元、卷筒、摇把和阻力调整构件。绕线轮单元包括具有板构件和环形构件的第一侧板、与第一侧板隔开一定距离相对布置的第二侧板、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侧板上以便覆盖第二侧板外部的第二侧盖。板构件在其内部包括第一开口,并由镁合金制成,其中在板构件的一个表面上进行电解淀积处理。环形构件包括第二开口以及形成在第二开口的内周表面上的阳螺纹部分。环形构件的表面比进行电解淀积处理的板构件的表面硬。第一侧盖具有形成其上的阳螺纹部分,该部分能够与横向构件的阴螺纹部分接合。卷筒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侧板之间。卷筒穿过第二开口。摇把安装在第二侧盖上以便转动卷筒。阻力调整构件布置在与摇把相同的绕线轮单元侧部上。
采用此绕线轮单元,第一侧板包括由镁合金制成的板构件和其中形成阴螺纹部分并比进行电解淀积的板构件的表面硬的环形构件。第一侧盖包括与环形构件的阴螺纹接合的阳螺纹部分。这里,通过分开形成第一侧板的环形构件和板构件,并通过形成环形构件,环形构件的阴螺纹部分由比电解淀积层硬金属形成,与现有技术所述电解层形成在由镁合金制成的阴螺纹部分上的配置相比,阳螺纹部分将难以卡在阴螺纹部分上。因此,由于可以降低螺钉部件的弹性,第一侧盖可以可靠地连接在第一侧板上。
按照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环形构件由金属制成。这里,通过由金属形成环形构件,使得环形构件的表面比进行电解淀积的板构件的表面硬,可防止阳螺纹部分卡在阴螺纹部分上。
按照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环形构件由铝合金制成。这里,通过铝合金制成环形构件,而铝合金是比进行电解淀积的镁硬的金属,侧板可设置廉价的结构。
按照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发明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在环形构件的表面上进行阳极氧化。这里,通过在由例如铝合金制成的环形构件的表面上进行防蚀铝处理的阳极氧化处理,可以防止环形构件的腐蚀。另外,通过进行所述的阳极氧化处理,即使螺钉部件重复连接和拆卸,由于在阳极氧化物涂层顶部上不再需要形成电解淀积层,可以保持耐用性。
按照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环形构件由合成树脂制成。这里,可以简化环形构件的形成,并且可以减小其总体重量。
按照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发明第一到第五方面任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在阳极氧化处理之后,在板构件的表面上进行电解淀积处理。这里通过在由镁合金制成的板构件的表面上以如下顺序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和电解淀积处理,可以可靠地防止板构件的腐蚀。
按照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发明第一到第六方面任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第一侧盖由金属制成。这里,通过由金属形成阴螺纹部分,可以改善外观设计,并且可改善螺钉部件的耐磨性。
按照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第一侧盖至少部分由铝合金制成。这里,可以简化第一侧盖的阳螺纹部分的形成,并可以提供廉价的结构。
按照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发明第七或第八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在第一侧盖的表面上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这里,通过在由例如铝合金制成的第一侧盖的表面上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或防蚀铝处理,可以防止第一侧盖的腐蚀。
按照本发明第十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发明第七到第九方面任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第一侧盖还包括覆盖第一侧板的外部的外部构件和与外部构件分开设置并包括阳螺纹部分的内部构件。
按照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发明第十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外部构件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内部构件由铝合金制成。这里,通过由铝合金形成阳螺纹部分保持耐用性,并且同时通过由镁合金形成其他部件,可以减小绕线轮单元的重量并改善工作性能。
按照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发明第十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外部构件由镁合金制成,内部构件由铝合金制成。这里通过由铝合金形成阳螺纹部分可以保持耐用性,并且同时通过由镁合金形成其他部件,可以减小绕线轮单元的重量并改善结构。
按照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发明第一到第十二方面任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环形构件通过螺栓构件安装在板构件上。这里,环形构件便于安装在板构件上。
按照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环形构件包括形成为向外径向伸出的多个连接部分、形成在每个连接部分内的通孔以及板构件,板构件包括多个与连接部分的通孔连通的多个螺母部分,螺栓构件与至少一个螺母部分和至少一个通孔接合。这里,当例如离心制动机构或类似机构容纳在环形构件的内周侧内时,通过形成包括在环形构件的外周侧上的多个突片的连接部分,连接部分不与这些机构干涉。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详细说明中将变得清楚,该说明结合附图披露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现对于形成此原始披露一部分的附图进行参考图1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轴承绕线轮的透视图;图2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截面图;图3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侧板附近区域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环形构件和板构件的放大截面图;图5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环形构件的侧视图;图6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线轮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构件的放大透视图;图8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构件附近区域的放大截面图;图9是按照本发明可选择实施例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截面图;以及图10是按照本发明又一可选择实施例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所选择的实施例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只出于说明目的,而不作为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按照本发明,通过形成在第一侧板内具有阴螺纹部分的环形构件,阴螺纹部分形成有硬化的电解淀积层,并通过形成由镁合金制成的分开板构件,侧盖可以可靠地连接到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的侧板上。
总体构造如图1所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轴承绕线轮具有小型面,并用来抛出诱饵。该双轴承绕线轮包括绕线轮的单元1、转动卷筒12并布置在绕线轮单元1一侧上的摇把2以及调整阻力的星形阻力器3(阻力调整构件的实例)。星形阻力器3布置在与摇把2相同的绕线轮的单元1一侧上。
如图2所示,绕线轮单元1具有框架5和安装在框架5的两侧上的第一侧盖6a和第二侧盖6b。如图1和2所示,绕线轮单元1还具有覆盖前侧的前盖7和覆盖上侧的拇指静置部8。用于卷绕鱼线的卷筒12可转动并可拆卸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1的内部。
框架5包括第一侧板5a和第二侧板5b,两个侧板布置成使其隔开预定间隙相互面对,以及连接第一侧板5a和第二侧板5b的多个连接件5z。
如图3所示,第一侧板5a包括由铝合金制成的环形构件5c和由镁合金制成的板构件5d。环形构件5c具有卷筒12穿过其中的第二开口5e和形成在第二开口5e的内周侧上的阴螺纹部分5f。板构件5d在其内周侧上具有第一开口5g,使得环形构件5c可拆卸地安装。环形构件5c的表面经过防蚀铝处理。板构件5d的表面以下面顺序经过阳极氧化处理和电解淀积处理。
如图3和4所示,环形构件5c的阴螺纹部分5f可以和形成在作为第一侧盖6a一部分的制动盒65(下面描述)的外周上的阳螺纹部分65a旋在一起。这里,第一侧盖6a可通过将制动盒65的阳螺纹部分65a旋入环形构件5c的阴螺纹部分5f而固定连接到第一侧板5a上。
如图4和5放大视图所示,环形构件5c包括形成为朝着外周侧向外径向伸出的三个连接部分5h并具有形成在每个连接部分5h的内部的通孔5i。板构件5d包括多个与连接部分5h的通孔5i连通的阴螺纹部分5k(见图4)。换言之,螺栓构件90(见图2)的阳螺纹部分旋入阴螺纹部分5k和通孔5I内。这里,环形构件5c通过三个螺栓构件90固定连接到板构件5d上。另外,用来定位环形构件5c的定位部分5j形成在环形构件5c的外周侧上的一个位置上,使得板构件5d的突出部分(未在附图示出)与定位部分5j接合以便定位环形构件5c。
第一侧盖6a可相对于框架5开启或闭合,并且枢转地安装在框架5上,使其可以连接或拆卸卷筒12。如图2所示,第一侧盖6a包括第一外盖9、枢转机构34、用于开启和闭合第一外盖9的锁定机构36和制动盖65。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外盖9由铝合金制成,并且在第一外盖9的表面上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枢转机构34将第一侧盖6a枢转地支承在框架5上,并且还支承第一侧盖6a,使其可运动离开框架5。锁定机构36用来将第一侧盖6a锁定在闭合状态并使其从中解锁。如图3所示,锁定机构36包括安装在形成在第一外盖9内的开口33内的操作部分37,和安装在操作部分37上以便在径向延伸和缩回的锁定构件38。操作部分37包括可转动并在轴向上可运动地安装在开口33内的操作单元37a和安装成使其围绕在操作单元37a的径向延伸的轴线枢转的操作旋钮37b。换言之,操作旋钮37b可围绕在垂直于图3纸平面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以及图3虚线所示的轴线枢转。
操作单元37a是大致的管状构件,并通过螺旋弹簧朝着第一外盖9偏压。离心制动机构(下面描述)的闭合端管状制动盒65(内部构件的实例,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外盖9是外部构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到操作单元37a上。制动盒65包括形成在其外周上的阳螺纹并如上所述可拆卸地安装在形成在第一侧板5a的环形构件5c内的阴螺纹部分5f内。
如图6所示,第二侧板5b的周边进行修整以便在径向向外伸出,并且多个突起部分11c以隔开的关系在周向上形成在修整的周边的外周侧上。螺钉孔11d形成在突起部分11c的端部内。另外,如图6所示,通孔11g在向下偏移的位置上形成在第二侧板5b的下部内。安装构件50安装在通孔11g内以便安装离合器操作机构19(下面描述)的弹簧构件48。
如图8放大视图所示,螺钉孔11g是形成穿过第二侧板5b的阶梯形凹入部分。通孔11g包括形成为具有大直径并安装有安装构件50的大直径部分11h和与大直径部分11h连通并形成具有小于大直径部分11h直径的直径的小直径部分11i。大直径部分11h和小直径部分11i通过例如采用不同钻头直径进行两次切削操作来形成。
如图7和8所示,安装构件50是与第二侧板5b分开形成的阶梯形柱形构件。如图6和7所示,安装构件50包括形成具有大直径的头部50a、形成具有小于头部50a的直径的直径的腰部50b和从头部50a延伸到腰部50b的安装凹口50c。安装凹口形成为非常小的孔,并具有小于通孔11g直径的直径。
如图8所示,头部50a形成具有与大直径部分11h大致相同的直径和相同的轴向长度。腰部50b形成具有与小直径部分11i大致相同的直径,并形成具有与小直径部分11i大致相同的轴向长度或比小直径部分11i短的轴向长度。因此,当安装构件50安装在通孔11g内时,头部50a的上表面与第二侧板5b的表面平齐。
安装凹口50c是在头部50a的上表面上开放的凹入部分,并使得弹簧构件48(下面描述)的弯曲端部插入其中。安装凹口50c形成具有小于大直径部分11h和小直径部分11i的直径。另外,由于安装凹口50c形成具有非常小的孔,相对小的弹簧构件48的端部可安装在其中。
在安装所述的安装构件50时,首先在第二侧板5b形成其一部分的框架5上进行电解淀积(下面描述)。接着在安装构件50插入并固定安装其中之前,粘合剂添加在通孔11g上。这里,通过在第二侧板5b上进行电解淀积之后,在通孔11g内安装安装构件50,安装凹口50c(具有小直径的非常小的孔)变得难以填充颜料。
如图2所示,卷筒12、水平卷绕机构15和离合器杆17布置在框架5内。卷筒12垂直于鱼杆布置。水平卷绕机构15用来围绕卷筒12均匀卷绕鱼线。离合器杆17是捻动鱼线时拇指放置的地方。另外,齿轮机构18、离合器机构13、离合器接合/脱开机构19、阻力机构21和甩杆控制机构22布置在框架5和第二侧盖6b之间的空间内。齿轮机构18将转动力从摇把2传递到卷筒12和水平卷绕机构15。离合器接合/脱开机构19用来接合和脱开离合器机构13并控制离合器机构以便响应离合器杆17的操作。甩杆控制机构22用来调整当卷筒12转动时形成的阻力。另外,防止甩杆时回冲的离心制动机构23布置框架5和第一外盖9之间。
如图3所示,卷筒12包括安装在卷筒轴16上并围绕其外周卷绕鱼线的管状筒体12b和设置在筒体12b的每个端部上并在径向上向外伸出的凸缘12a。筒体12b由铝合金制成,并包括其内周安装在卷筒轴16上的突起部分12c和与突起部分12c形成整体的管状部分12d,使得鱼线围绕管状部分12d的外周卷绕。
如图2所示,卷筒轴16穿过第二侧板5b并从第二侧盖6b向外延伸。从第二侧盖6b向外延伸的卷筒轴16的端部通过形成为从第二侧盖6b向外延伸的突起6c内的轴承24a可转动地支承。另外,卷筒轴16的另一端部通过离心制动机构23内的轴承24b可转动地支承。这些轴承24a、24b是密封的球轴承。
卷筒轴16的大直径部分16a的右端布置在卷筒轴16穿过第二侧板5b的位置处,见图2。形成离合器机构13的一部分的接合销16b在此位置上固定地连接到卷筒轴16上。接合销16b沿其直径穿过大直径部分16a并从大直径部分16a的径向两侧径向伸出。
参考图2,齿轮机构18包括摇把轴30、固定地安装在摇把轴30上的主齿轮31和与主齿轮31啮合的管状小齿轮32。该齿轮机构18的摇把轴30的垂直位置低于传统位置,以便降低拇指静置部8的高度。因此,容纳齿轮机构18的第二侧板5b和第二侧盖6b的下部定位在第一侧板5a和第一侧盖6a的下部下方。换言之,见图1,当双轴承绕线轮安装在鱼杆上时,与第一侧板5a和第一侧盖6a相比,第二侧板5b和第二侧盖6b更加靠近鱼杆布置。
如图2所示,从第二侧板5b外侧向内延伸的小齿轮32是卷筒轴16穿过其中心并安装在卷筒轴16上以便在轴向相对运动的管状部件。另外,小齿轮32的左端(图2)通过轴承43可转动并可轴向运动地支承在第二侧板5b上。此轴承43同样是密封球轴承。
小齿轮32具有轮齿32a、接合部分32b和限制部分32c。轮齿32a在其右端(在图2内)形成在小齿轮32的外周部分上并与主齿轮31啮合。接合部分32b形成在小齿轮32的另一端上。限制部分32c形成在轮齿32a和接合部分32b之间。接合部分32b包括沿其直径形成在小齿轮32的端表面内的凹槽。穿过卷筒轴16并固定安装其上的接合销16b与接合部分32b接合。当小齿轮32向外运动并接合部分32b和卷筒轴16的接合销16b脱开时,来自摇把轴30的转动力不传递到卷筒12上。接合部分32b和接合销16b形成离合器机构13。当接合销16b和接合部分32b接合时,来自摇把轴30的扭矩从小齿轮32(具有大于卷筒轴16的直径)直接传递到卷筒轴16,使得减小扭曲变形并改善扭矩传递效率。
如图2所示,离合器杆17布置在第一侧板5a和第二侧板5b之间的后端处以及卷筒12的后部处。
如图2和6所示,离合器接合/脱开机构19包括离合器杆17、离合器板47、离合器轭40和布置在框架5和第二侧盖6b之间空间内的弹簧构件48。通过向下移动离合器杆17,将离合器板47从接合位置转动到脱开位置,并通过离合器复位机构(未示出)从脱开位置返回到接合位置。弹簧构件48是扭曲螺旋弹簧。弹簧构件48的一个端部连接到包括在离合器复位机构内并枢转地连接到离合器板47上的离合器爪49上,而弹簧构件48的另一端与安装在第二侧板5b的通孔11g内的安装构件50的安装凹口50c接合。以此方式,弹簧构件48经由离合器爪49朝着接合位置和脱开位置压迫离合器板47。
离合器轭40布置在卷筒轴16的外周侧上,并通过两个销41支承,以便在平行于卷筒轴16的轴线的方向上运动。另外,离合器轭40包括位于其中央部分上并与小齿轮32的限制部分32c接合的接合部分40a。此外,弹簧42在离合器轭40和第二侧盖6b之间围绕支承离合器轭40的销41的外周布置。离合器轭40通常通过弹簧42向内偏压。
采用此构造,在正常状态下,小齿轮32定位在向内的离合器接合位置,该位置是接合部分32b和卷筒轴16的接合销16b接合的离合器接通状态。另一方面,当小齿轮32通过离合器轭40向外移动时,接合部分32b和接合销16脱开并采取离合器断开状态。
阻力机构21包括压靠主齿轮31的摩擦板45和当星形阻力器3转动时以预定量的压力将摩擦板45压靠主齿轮31的加压板46。
甩杆控制机构22包括多个摩擦板51和制动盖52。摩擦板51布置在卷筒轴16的两端上。制动盖52用来调整摩擦板51窑坑卷筒轴16的力。左摩擦板51安装在制动盒65内。
采用此类型的双轴承绕线轮时,第一侧板5a包括由铝合金制成的并具有阴螺纹部分5f的环形构件5c。第一侧板5a还包括与环形构件5c分开的构件并由镁合金制成的板构件5d。通过将连接到第一侧盖6a上的制动盒65的阳螺纹部分5f旋在环形构件5c的阴螺纹部分5f上,将第一侧盖6a固定安装在第一侧板5a上。这里,环形构件5c的阴螺纹部分5f由通过电解淀积层硬化的铝合金制成。因此,与现有技术中阴螺纹部分5f由镁合金形成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螺纹部分的卡住,并且由于螺纹部分65a将正确与阴螺纹部分5f接合,第一侧盖6a可以可靠地安装在第一侧板5a上。
可选择实施例现在参考图9-10,现在将描述可选择实施例的双轴承绕线轮。考虑到第一实施例和可选择实施例之间的类似性,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可选择实施例的部件将给出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参考标号。此外,出于简明的目的,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第二实施例的部件的描述。
(a)在所述实施例中,由于抛出诱饵的小型面类型的绕线轮作为实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可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双轴承绕线轮。
(b)在所述实施例中,环形构件5c由铝合金制成。但是,环形构件5c可由另一种金属和通过电解淀积层硬化的合成树脂制成。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在环形构件5c和板构件5d的表面上进行防蚀铝处理和阳极氧化处理。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c)在所述实施例中,阳螺纹部分65a形成在制动盒65的外周表面上。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配置。例如,第一侧盖6a可形成为在其内周具有突出部分,并且阳螺纹部分可形成在这种突出部分的外周表面上。另外,如图9所示,第一侧盖10可由两个构件形成,即覆盖第一侧板5a外部的外盖109(外部构件的另一实例)和设置为与外盖109分开的构件并具有阳螺纹部分165a的制动盒165(内部构件的另一实例)。这里,例如第一外盖109和209如图9所示由镁合金形成或如图10所示由合成树脂制成,而制动盒165和265由铝合金制成。
如这里所使用的,以下方向术语“向前、向后、之上、向下、垂直、水平、之下和横向”以及任何其他的类似方向术语指的是装备有本发明的装置的方向。因此,用来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术语应该相对于装备有本发明的装置进行解释。
这里使用的术语“构造”描述的是装置的部件、区段或部分,其包括构造和/或编程执行所需功能的硬件和/或软件。
此外,权利要求中表示为“装置加功能”的术语应该包括用来实施本发明所述部分的功能的任何结构。
这里使用的术语“大致”、“大约”和“近似”意味所修饰术语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显著改变。如果此偏差不否定其修饰词汇的含义,这些术语应看成包括所修饰术语的至少正负5%的偏差。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出版物2003-320665和2004-043989的优先权。日本专利出版物2003-320665和2004-043989的所有披露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在只选择所选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同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可进行不同的改型和变型而不超出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只用作说明,并不用于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轴承绕线轮包括绕线轮单元,其包括第一侧板,其具有在其内周部分包括第一开口的板构件,板构件由镁合金制成,其中在板构件的表面上进行电解淀积处理;以及环形构件,具有第二开口以及形成在第二开口的内周部分上的阴螺纹部分,环形构件的表面比进行电解淀积处理的板构件的表面硬;与第一侧板隔开一定间隙相对布置的第二侧板;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侧板上以便覆盖第一侧板的外部的第一侧盖,第一侧盖具有形成其上的阳螺纹部分,该阳螺纹部分能够与环形构件的阴螺纹部分接合;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侧板上以便覆盖第二侧板的外部的第二侧盖;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侧板之间以便卷绕圆形的卷筒,卷筒穿过第二开口;安装在第二侧盖上以便转动卷筒的摇把;以及布置在与摇把相同的绕线轮单元侧部上的阻力调整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环形构件由金属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环形构件由铝合金制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在环形构件的表面上进行阳极氧化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环形构件由合成树脂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之后,在板构件的表面上进行电解淀积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第一侧盖由金属制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第一侧盖至少部分由铝合金制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侧盖的表面上进行阳极氧化处理。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第一侧盖还包括覆盖第一侧板的外部的外部构件和与外部构件分开设置并包括阳螺纹部分的内部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外部构件由合成树脂制成;以及内部构件由铝合金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外部构件由镁合金制成;以及内部构件由铝合金制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环形构件通过螺栓构件安装在板构件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环形构件包括形成为径向向外伸出的多个连接部分,通孔形成在每个连接部分内;以及板构件包括与连接部分的通孔连通的多个螺母部分,螺栓构件与至少一个螺母部分和至少一个通孔接合。
全文摘要
绕线轮单元包括框架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两侧上的第一和第二侧盖。框架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板和连接第一和第二侧板的多个连接件。第一侧板包括板构件和环形构件。板构件在其内周部分包括第一开口。板构件由镁合金制成,其中在板构件的表面上进行电解淀积处理。环形构件具有卷筒适用于通过其中的第二开口和形成在第二开口的内周部分上的阴螺纹部分。环形构件比进行电解淀积处理的板构件的表面硬。
文档编号A01K89/015GK1593121SQ20041007849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2日
发明者川崎宪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