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机轴承装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05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电机轴承装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的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电机轴承装配机构。
背景技术
微电机定子总成包括外壳、磁铁套管、上微轴承和下微轴承,上微轴承和下微轴承分别设置在磁铁套管的两端,磁铁套管的上端压入到外壳的套管安装孔中。目前,对于微电机定子总成的装配一般是在装配平台上设置一个定位针,然后工人用镊子夹取下微轴承、磁铁套管、上微轴承,并依次套到定位针上,再通过压合装置施加压力,使上微轴承和下微轴承分别压入到磁铁套管的两端,然后再套上外壳,采用压合装置进一步压合,使磁铁套管的上端压入到外壳的套管安装孔中。显然,微电机总成的装配虽然采用了压合装置,但仍旧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工作效率较低,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造成目前微电机定子总成无法全自动装配的主要原因是:上、下微轴承都太小,上、下微轴承的外径一般为1.3mm,长度一般为1.2mm,上、下微轴承几乎呈粒状,采用目前现有的排队机构根本无法对上、下微轴承进行排队,无法按上、下微轴承的轴向以竖直方向送到指定位置,例如,采用振动盘对上、下微轴承进行排队时,粒状的上、下微轴承跳动、翻转非常剧烈,根本无法进行排队,因而无法完成后续的自动化操作。当然,微电机定子总成无法全自动装配还有磁铁套管、外壳的排队问题,但对于上、下微轴承的排队则至关重要,上、下微轴承的排队无法解决的话,根本不用考虑磁铁套管、外壳的排队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电机轴承装配机构,这种微电机轴承装配机构能够自动完成微轴承的整齐有序排列,并自动完成微轴承的装配,使得微电机定子总成能够全自动装配,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微电机轴承装配机构,包括机架和振动盘,振动盘安装在机架上,振动盘的内侧面设有螺旋状台阶,螺旋状台阶自振动盘的内底面向上延伸到振动盘的上周边,其特征是:还包括微轴承导向槽、加热装置、润滑油、托片、顶起气缸、导轨、平移座、升降座、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和轴承夹具;微轴承导向槽的起始端与所述螺旋台阶的上端连接;微轴承导向槽的末端槽口设有挡板;微轴承导向槽的末端底部开设与托片相匹配的通孔,托片处于通孔中,顶起气缸安装在微轴承导向槽末端下方的机架上,顶起气缸的活塞杆与托片连接;导轨安装在机架上;平移座安装在导轨上并能够沿导轨水平滑动;平移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平移机构的输出动力端与平移座连接;升降机构安装在平移座上,升降机构的输出动力端与升降座连接;轴承夹具安装在升降座上;润滑油充填在振动盘中;加热装置安装在振动盘的下底面。通过在振动盘中填充润滑油,并采用加热装置对润滑油进行加热,防止润滑油凝结并调整润滑油的粘度,通过润滑油对微轴承施加侧向的阻力和向下的压力,减少微轴承的跳动幅度,特别是当微轴承的轴向以竖直方向排列时,微轴承端部与振动盘的螺旋台阶的接触为面接触,其接触面积最大,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当微轴承的轴向以竖直方向排列时,微轴承难以再向侧面翻转,从而实现了微轴承的轴向以竖直方向排列,整齐有序;为解决微轴承的夹取问题,在微轴承导向槽的末端设置托片和顶起气缸,将最前面一个微轴承顶起,使得能够准确夹取起一个微轴承 '为自动夹取微轴承并送到指定位置,设置了轴承夹具、平移机构和升降机构,轴承夹具在平移机构和升降机构的驱动下,对微轴承进行夹取并送到指定位置(套到定位针上);另外,由于微轴承在润滑油中浸泡过,无需在微电机定子总成装配完成之后再为微轴承添加润滑油,进一步节约制造工序。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微轴承的整齐有序排队、夹取、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微轴承的自动装配,使得微电机定子总成能够全自动装配,降低生产成本。上述平移机构和升降机构均可以采用同步轮配合同步带,其中同步带为输出动力端;平移机构和升降机构也可以采用电机、凸轮、连杆和导向套相配合的结构,其中连杆为输出动力端;更优选平移机构和升降机构均采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为输出动力端,结构更加简单、控制方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润滑油收集盘,润滑油收集盘设置在所述振动盘的下方。通过设置润滑油收集盘,润滑油收集盘的面积覆盖振动盘及微轴承导向槽,对振动盘及微轴承导向槽的漏油进行收集,避免污染,收集起来的润滑油可以再利用,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振动盘中填充润滑油,对润滑油进行加热,调节润滑油的粘度,润滑油对微轴承施加侧向的阻力和向下的压力,使得当微轴承的轴向以竖直方向排列时,微轴承难以再向侧面翻转,从而实现了微轴承的轴向以竖直方向排列,整齐有序,再通过托片、顶起气缸、轴承夹具、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将微轴承夹取并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微轴承的自动装配,与现有手工装配相比,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微电机定子总成能够全自动装配,降低生产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这种微电机轴承装配机构,包括机架1、振动盘2、润滑油收集盘3、微轴承导向槽4、加热装置5、润滑油6、托片7、顶起气缸8、导轨9、平移座10、升降座11、平移无杆气缸12、升降无杆气缸13和轴承夹具14 ;振动盘2安装在机架I上,振动盘2的内侧面设有螺旋状台阶201,螺旋状台阶201自振动盘2的内底面202向上延伸到振动盘2的上周边;微轴承导向槽4的起始端与螺旋台阶201的上端连接;微轴承导向槽4的末端槽口设有挡板15 ;微轴承导向槽4的末端底部开设与托片7相匹配的通孔,托片7处于通孔中,顶起气缸8安装在微轴承导向槽4末端下方的机架I上,顶起气缸8的活塞杆与托片7连接;导轨9安装在机架I上;平移座10安装在导轨9上并能够沿导轨9水平滑动;平移无杆气缸12安装在机架I上,平移无杆气缸12的滑块与平移座10连接;升降无杆气缸13安装在平移座10上,升降无杆气缸13的滑块与升降座11连接;轴承夹具14安装在升降座11上;润滑油6充填在振动盘2中;加热装置5安装在振动盘2的下底面;润滑油收集盘3设置在振动盘2的下方。通过在振动盘2中填充润滑油6,并采用加热装置5对润滑油6进行加热,防止润滑油6凝结并调整润滑油6的粘度,通过润滑油6对微轴承施加侧向的阻力和向下的压力,减少微轴承的跳动幅度,特别是当微轴承的轴向以竖直方向排列时,微轴承端部与振动盘2的螺旋台阶201的接触为面接触,其接触面积最大,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当微轴承的轴向以竖直方向排列时,微轴承难以再向侧面翻转,从而实现了微轴承的轴向以竖直方向排列,整齐有序;为解决微轴承的夹取问题,在微轴承导向槽的末端设置托片7和顶起气缸8,将最前面一个微轴承顶起,使得能够准确夹取起一个微轴承;为自动夹取微轴承并送到指定位置,设置了轴承夹具14、平移无杆气缸12和升降无杆气缸12,轴承夹具14在平移无杆气缸12和升降无杆气缸13的驱动下,夹取微轴承并送到指定位置,套到整机的定位针16上。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微电机轴承装配机构,包括机架和振动盘,振动盘安装在机架上,振动盘的内侧面设有螺旋状台阶,螺旋状台阶自振动盘的内底面向上延伸到振动盘的上周边,其特征是:还包括微轴承导向槽、加热装置、润滑油、托片、顶起气缸、导轨、平移座、升降座、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和轴承夹具;微轴承导向槽的起始端与所述螺旋台阶的上端连接;微轴承导向槽的末端槽口设有挡板;微轴承导向槽的末端底部开设与托片相匹配的通孔,托片处于通孔中,顶起气缸安装在微轴承导向槽末端下方的机架上,顶起气缸的活塞杆与托片连接;导轨安装在机架上;平移座安装在导轨上并能够沿导轨水平滑动;平移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平移机构的输出动力端与平移座连接;升降机构安装在平移座上,升降机构的输出动力端与升降座连接;轴承夹具安装在升降座上;润滑油充填在振动盘中;加热装置安装在振动盘的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机轴承装配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润滑油收集盘,润滑油收集盘设置在所述振动盘 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电机轴承装配机构,包括机架、振动盘、微轴承导向槽、加热装置、润滑油、托片、顶起气缸、导轨、平移座、升降座、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和轴承夹具;润滑油充填在振动盘中;加热装置安装在振动盘的下底面。通过在振动盘中填充润滑油,润滑油对微轴承施加侧向的阻力和向下的压力,使得当微轴承的轴向以竖直方向排列时,微轴承难以再向侧面翻转,从而实现了微轴承的轴向以竖直方向排列,整齐有序,再通过托片、顶起气缸、轴承夹具、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将微轴承夹取并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微轴承的自动装配,与现有手工装配相比,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微电机定子总成能够全自动装配,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3P19/027GK203062214SQ20122074521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陈祉浩, 张彦志, 杨壮凌 申请人:广东超力微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