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切割摩擦转动床身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82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钢管切割摩擦转动床身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切割摩擦转动床身机构,在底座上固定有左右两组内轴承座与外轴承座,在每组内轴承座与外轴承座之间均转动安装安装有梯形丝杆,位于内侧的移动座上通过丝母座固定有左旋螺母,在位于外侧的移动座上通过丝母座固定有右旋螺母,在每根梯形丝杆的外端部固定有手轮,在每根梯形丝杆外端部位置的底座上均固定有第一锥齿轮转向箱,在两根梯形丝杆之间并对应底座的前端位置固定有第二锥齿轮转向箱,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向箱之间、第二锥齿轮转向箱与第一锥齿轮转向箱之间均通过过渡轴与第三联轴器相连。本发明通过手轮调节左右滚轮轴的间距来适应各种管径的钢管,通过调节滚轮轴上胀套的间距使滚轮轴可放置各种长度的钢管。
【专利说明】钢管切割摩擦转动床身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控钢管切割机的床身机构,本发明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管切割摩擦转动床身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生产应用中钢管切割的摩擦转动机构主要用于钢管的定长切割和各种相贯线切割,已有的摩擦转动床身通常采用伺服电机来调节左右滚轮轴的间距来放置各种管径的钢管,对控制系统要求较高,生产成本大;已有结构的摩擦转动轴通常采用滚轮盘焊接在滚轮轴上,对较短和较长的钢管有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实现手动同步调节左右滚轮轴的间距和各种长度钢管的加工需要的钢管切割摩擦转动床身机构。
[0004]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管切割摩擦转动床身机构,在底座上固定有若干组平行设置的直线导轨,在直线导轨上滑动连接有内外两个移动座,在每个移动座上均固定有电机座,在电机座上固定有伺服电机与减速机,在移动座上固定有若干组横向轴承座,在靠近伺服电机的横向轴承座内转动安装有主动旋转轴,主动旋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与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主动旋转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有被动旋转轴,在主动旋转轴上安装有主动滚轮盘,在被动旋转轴上安装有被动滚轮盘;在底座上固定有左右两组内轴承座与外轴承座,在每组内轴承座与外轴承座之间均转动安装安装有梯形丝杆,梯形丝杆的内段为左旋螺纹,梯形丝杆的外段为右旋螺纹,在位于内侧的移动座上通过丝母座固定有左旋螺母,在位于外侧的移动座上通过丝母座固定有右旋螺母,左旋螺母螺接在梯形丝杆的内段上,右旋螺母螺接在梯形丝杆的外段上,在每根梯形丝杆的外端部固定有手轮,在每根梯形丝杆外端部位置的底座上均固定有第一锥齿轮转向箱,在两根梯形丝杆之间并对应底座的前端位置固定有第二锥齿轮转向箱,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向箱之间、第二锥齿轮转向箱与第一锥齿轮转向箱之间均通过过渡轴与第三联轴器相连。
[0005]相邻两个主动滚轮盘之间的距离小于被动滚轮盘之间的距离。
[0006]在主动旋转轴上安装有第一胀套,所述主动滚轮盘通过第一胀套安装在主动旋转轴上。
[0007]在被动旋转轴上安装有第二胀套,所述被动滚轮盘通过第二胀套安装在被动旋转轴上。
[0008]本发明通过手轮调节左右滚轮轴的间距来适应各种管径的钢管,通过调节滚轮轴上胀套的间距使滚轮轴可放置各种长度的钢管,本发明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降低了使用和维护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9]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0010]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0011]图3是本发明的左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3]该钢管切割摩擦转动床身机构,在底座I上固定有若干组平行设置的直线导轨2,在直线导轨2上滑动连接有内外两个移动座3,在每个移动座3上均固定有电机座4,在电机座4上固定有伺服电机5与减速机6,在移动座3上固定有若干组横向轴承座8,在靠近伺服电机5的横向轴承座8内转动安装有主动旋转轴9,主动旋转轴9的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7与减速机6的输出轴相连,主动旋转轴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15连接有被动旋转轴12,在主动旋转轴9上安装有主动滚轮盘11,在被动旋转轴12上安装有被动滚轮盘14 ;在底座I上固定有左右两组内轴承座26与外轴承座21,在每组内轴承座26与外轴承座21之间均转动安装安装有梯形丝杆22,梯形丝杆22的内段为左旋螺纹,梯形丝杆22的外段为右旋螺纹,在位于内侧的移动座3上通过丝母座24固定有左旋螺母25,在位于外侧的移动座3上通过丝母座24固定有右旋螺母23,左旋螺母25螺接在梯形丝杆22的内段上,右旋螺母23螺接在梯形丝杆22的外段上,在每根梯形丝杆22的外端部固定有手轮16,在每根梯形丝杆22外端部位置的底座I上均固定有第一锥齿轮转向箱17,在两根梯形丝杆22之间并对应底座I的前端位置固定有第二锥齿轮转向箱20,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向箱20之间、第二锥齿轮转向箱20与第一锥齿轮转向箱17之间均通过过渡轴19与第三联轴器18相连。
[0014]相邻两个主动滚轮盘11之间的距离小于被动滚轮盘14之间的距离。
[0015]在主动旋转轴9上安装有第一胀套10,所述主动滚轮盘11通过第一胀套10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主动旋转轴9上。
[0016]在被动旋转轴12上安装有第二胀套13,所述被动滚轮盘14通过第二胀套13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被动旋转轴12上。
[0017]本发明在底座I上按序布置有多组直线导轨2,移动座3安装在直线导轨2的滑块上,伺服电机5和减速机6通过电机座4安装在内外移动座3上,减速机6通过第一联轴器7连接到主动旋转轴9的一端,多组旋转轴9通过两端的横向轴承座8安装在移动座3上,主动滚轮盘11通过第一胀套10安装在主动旋转轴9上,在靠近伺服电机5 —端的主动旋转轴9上布置的主动滚轮盘11更紧密,主动旋转轴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15连接有一根被动旋转轴12或者多根通过第二联轴器15串联的被动旋转轴12,在被动旋转轴12上通过第二胀套13安装有被动滚轮盘14,主动滚轮盘11和被动滚轮盘14的外径一致并经过滚花和热处理,第一锥齿轮转向箱17和第二锥齿轮转向箱20均布安装在底座I上之间通过第三联轴器18和过渡轴19联接,第一锥齿轮转向箱17和第二锥齿轮转向箱20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联轴器18和梯形丝杆22连接,梯形丝杆22通过外轴承座21和内轴承座26和轴承安装在底座I上,梯形丝杆22的内段螺纹为左旋螺纹,梯形丝杆22的外段螺纹为右旋螺纹,梯形丝杆22上的左旋螺母24和右旋螺母25通过丝母座24安装在对应移动座3的下端。
[0018]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通过调节手轮16使第一锥齿轮转向箱17和第二锥齿轮转向箱20同时转动,使得梯形丝杆22上的左旋螺母24和右旋螺母25移动,使得左右移动座3的间距变大或变小而中心位置保持不变,以放置不同管径的钢管,由于采用了梯形丝杆22和螺母之间有自锁作用,钢管放置上后左右移动座3的间距不会变化;当加工很短的钢管时只需要放置在靠近伺服电机5处的主动旋转轴9的主动滚轮盘11上,由于主动滚轮盘11使用了第一胀套10连接,被动滚轮盘14使用了第二胀套13连接,各滚轮盘位置还可根据需要调节,滚轮盘数量还可以增加或减少,安装很方便,由于主动滚轮盘11与被动滚轮盘14的外径表面采用了滚花,提高了主动滚轮盘11、被动滚轮盘14和钢管摩擦性,使得钢管正反转动更好;由于主动滚轮盘11与被动滚轮盘14外径表面采用了热处理,在切割钢管产生的飞溅不容易粘在主动滚轮盘11与被动滚轮盘14上,不会对钢管切割产生大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钢管切割摩擦转动床身机构,在底座(I)上固定有若干组平行设置的直线导轨(2),在直线导轨(2)上滑动连接有内外两个移动座(3),在每个移动座(3)上均固定有电机座(4),在电机座(4)上固定有伺服电机(5)与减速机(6),在移动座(3)上固定有若干组横向轴承座(8 ),在靠近伺服电机(5 )的横向轴承座(8 )内转动安装有主动旋转轴(9 ),主动旋转轴(9)的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7)与减速机(6)的输出轴相连,主动旋转轴(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15)连接有被动旋转轴(12),其特征是:在主动旋转轴(9)上安装有主动滚轮盘(11 ),在被动旋转轴(12)上安装有被动滚轮盘(14);在底座(I)上固定有左右两组内轴承座(26)与外轴承座(21),在每组内轴承座(26)与外轴承座(21)之间均转动安装安装有梯形丝杆(22),梯形丝杆(22)的内段为左旋螺纹,梯形丝杆(22)的外段为右旋螺纹,在位于内侧的移动座(3)上通过丝母座(24)固定有左旋螺母(25),在位于外侧的移动座(3)上通过丝母座(24)固定有右旋螺母(23),左旋螺母(25)螺接在梯形丝杆(22)的内段上,右旋螺母(23)螺接在梯形丝杆(22)的外段上,在每根梯形丝杆(22)的外端部固定有手轮(16),在每根梯形丝杆(22)外端部位置的底座(I)上均固定有第一锥齿轮转向箱(17),在两根梯形丝杆(22)之间并对应底座(I)的前端位置固定有第二锥齿轮转向箱(20),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向箱(20)之间、第二锥齿轮转向箱(20)与第一锥齿轮转向箱(17)之间均通过过渡轴(19)与第三联轴器(18)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切割摩擦转动床身机构,其特征是:相邻两个主动滚轮盘(11)之间的距离小于被动滚轮盘(14 )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切割摩擦转动床身机构,其特征是:在主动旋转轴(9)上安装有第一胀套(10),所述主动滚轮盘(11)通过第一胀套(10)安装在主动旋转轴(9)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切割摩擦转动床身机构,其特征是:在被动旋转轴(12)上安装有第二胀套(13),所述被动滚轮盘(14)通过第二胀套(13)安装在被动旋转轴(12)上。
【文档编号】B23Q1/01GK103978376SQ201410220358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2日
【发明者】董立锋, 吴美琴, 岳伟, 范彬, 许弛, 杨念记 申请人:无锡华联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