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模具用锻造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2234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形模具用锻造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圆形模具用锻造装置,包括模具和模架,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模架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在两个凹槽内分别设有垫板,上模具和下模具分别设在相应的垫板上,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外轮廓均为近垫板端大远垫板小的圆锥台形,两个模具的外部分别套设有一个预应力圈,两个模具分别从各自的预应力圈两端伸出,两个预应力圈均呈内外都为圆锥形的锥套状,预应力圈的内孔与相应的模具过盈配合,且两个预应力圈均高出相应的凹槽,在每个预应力圈的外圆锥面与相应的凹槽内壁之间设有锁紧件。本发明采用预应力圈将模具固定在上下模座上,使模具更具有抗冲击性,可以保证模具在使用中不会发生崩裂的现象。
【专利说明】一种圆形模具用锻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锻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形模具用锻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在锻压行业中,模锻占有锻压比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模锻离不开模具,模具是通过模架紧固在锻压机的滑块底面和工作台面上的,模架是用作紧固模具并传递锻压机顶料运动的主要部件,它承受锻造过程中的全部负荷。
[0003]现有技术中,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崩裂失效现象是锻造厂家感到最头痛的问题,模具崩裂致使模具报废,延误正常生产,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形模具用锻造装置,可以避免模具的崩裂。
[0005]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形模具用锻造装置,包括模具和模架,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模架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在两个凹槽内分别设有上垫板和下垫板,上模具和下模具分别设在上垫板和下垫板上,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外轮廓均为近垫板端大远垫板小的圆锥台形,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外部分别套设有一个预应力圈,上模具和下模具分别从各自的预应力圈两端伸出,所述的两个预应力圈均呈内外都为圆锥形的锥套状,预应力圈的内孔与相应的模具过盈配合,预应力圈的外圆锥面也为近垫板端大远垫板小,且两个预应力圈的小端均高出相应的凹槽,在每个预应力圈的外圆锥面与相应的凹槽内壁之间设有将预应力圈固定在上模座或下模座上的复数个锁紧件。
[0006]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凹槽的内壁上与预应力圈对应的高度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定位基准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锁紧件包括锁紧块和锁紧螺栓,在锁紧块上设有台阶孔,穿过锁紧块台阶孔后的锁紧螺栓与设在上模座或下模座上的螺纹孔相配合,所述的锁紧块与预应力圈相结合的一面的弧度和锥度都与预应力圈的相应配合面相一致。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两个凹槽内均设有台阶,所述的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的台阶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锁紧件包括锁紧块和锁紧螺栓,在锁紧块上设有台阶孔,所述凹槽内设有台阶,台阶上设有光孔,光孔内设有带有内螺纹的衬套,所述内螺纹与穿过锁紧块台阶孔后的锁紧螺栓的外螺纹相配合连接,所述的锁紧块与预应力圈相配合的一面的弧度和锥度都与预应力圈的相应面相一致。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锻造装置采用预应力圈将模具固定在上下模座上,改变现有技术中模具下部受力为上部受力,使模具更具有抗冲击性,可以保证模具在使用中不会发生崩裂的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I中下模座部分的俯视图。
[0013]图3为图2中A-A的旋转视图。
[0014]图中,1、下模座,2、上模座,3、下模具,4、上模具,5、上垫板,6、上预应力圈,7、下预应力圈,8、下垫板,9、锁紧螺栓,10、锁紧块,11、第一基准面,12、第二基准面,13、台阶,14、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具体详细的说明。
[0016]如图所示,一种圆形模具用锻造装置,包括模具和模架,模具包括上模具4和下模具3,模架包括上模座2、下模座1、设在下模座I上的导柱和设在上模座2上的导套,上模座2和下模座I分别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
[0017]下凹槽内设有下垫板8,下模具3设在下垫板8上,下模具3的外轮廓为近垫板端大远垫板小的圆锥台形,下模具3的外部分套设有一个下预应力圈7,下模具3从下预应力圈7的两端伸出,所述的下预应力圈7呈内外都为圆锥形的锥套状,下预应力圈7的内孔与下模具3过盈配合,下预应力圈的外圆锥面也为近垫板端大远垫板端小,且下预应力圈的小端高出下凹槽,这样与下模具从下预应力圈的两端伸出相配合,以保证上模具4和下模具3准确合模。
[0018]下预应力圈7的外圆锥面与下凹槽内壁之间设有将下预应力圈7固定在下模座I上的复数个锁紧件。
[0019]为了便于安装时定位方便,在下凹槽的内壁上与下预应力圈7对应的高度设有两个定位基准面,如图所示,下凹槽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第一基准面11和第二基准面12,两个定位基准面相互垂直设置。
[0020]固定下预应力圈7的锁紧件包括锁紧块10和锁紧螺栓9,在锁紧块10上设有台阶孔,穿过锁紧块台阶孔后的锁紧螺栓9与设在上模座上的螺纹孔相配合,所述的锁紧块10与下预应力圈7相结合的一面的弧度和锥度都与下预应力圈的相应配合面相一致。
[0021]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的锁紧螺栓9采用内六方螺栓。
[0022]所述的螺纹孔可以设置在凹槽的底部。
[0023]为了保证下垫板8在安装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不至于随意移动,优选在下凹槽内设有台阶13,设有台阶13的下凹槽,螺纹孔可设置在所述的台阶13上。
[0024]作为螺纹孔设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在台阶13上设置光孔,在光孔内镶嵌带有内螺纹的衬套14,该衬套14的内螺纹与锁紧螺栓的外螺纹向配合连接,这样的结构,当衬套14用久了可便于更换,而不至于因为局部的磨损而更换整个模座。
[002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锁紧件为4个,分设置在下凹槽的四个角部。
[0026]安装时,将下模具3压入下预应力圈7,将下模具3的大端放置在下凹槽内的下垫板8上,旋紧锁紧螺栓9,锁紧螺栓9在与下模座I上的螺纹旋紧的过程中,通过锁紧块台阶孔内的台阶将锁紧块向下压进,从而使锁紧块10将下预应力圈7向下压紧,与下模座I固定在一起,下预应力圈7也进一步将下模具3固定。
[0027]上凹槽内设有上垫板5,上模具4设在上垫板5上,上模具4的外轮廓也为近垫板端大、远垫板小的圆锥台形,上预应力圈6的外部分套设有一个上预应力圈6,上模具4从上预应力圈6的两端伸出,所述的上预应力圈6也为内外都为圆锥形的锥套状,上预应力圈6的内孔与上模具4过盈配合,上预应力圈6的外圆锥面也为近垫板端大远垫板小,且上预应力圈6的小端高出上凹槽,这样与上模具4从上预应力圈6的两端伸出相配合,以保证上模具4和下模具3准确合模。上预应力圈6的外圆锥面与上凹槽内壁之间设有将上预应力圈6固定在上模座2上的复数个锁紧件。
[0028]同样,在上凹槽的内壁上与上预应力圈6对应的高度也设有两个定位基准面,上模座2上固定上预应力圈6的锁紧件可采用和下模座锁紧件一样的结构。
[0029]上模座2上的各部件安装方式与下模座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30]本发明锻造装置,模具可以根据产品的结构改变其内腔,模具的外轮廓做成和预应力圈内孔相配合的形状,采用预应力圈将模具固定在上下模座上,可以保证模具在使用中不会发生崩裂的现象,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圆形模具用锻造装置,包括模具和模架,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具(4)和下模具(3),所述模架包括上模座(2)和下模座(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2)和下模座(I)分别设有一个凹槽,在两个凹槽内分别设有上垫板(5)和下垫板(8),上模具(4)和下模具(3)分别设在上垫板(5)和下垫板(8)上,所述的上模具(4)和下模具(3)的外轮廓均为近垫板端大远垫板小的圆锥台形,上模具(4)和下模具(3)的外部分别套设有一个预应力圈,上模具(4)和下模具(3)分别从各自的预应力圈两端伸出,所述的两个预应力圈均呈内外都为圆锥形的锥套状,预应力圈的内孔与相应的模具过盈配合,预应力圈的外圆锥面也为近垫板端大远垫板小,且两个预应力圈的小端均高出相应的凹槽,在每个预应力圈的外圆锥面与相应的凹槽内壁之间设有将预应力圈固定在上模座(2)或下模座(I)上的复数个锁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模具用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凹槽的内壁上与预应力圈对应的高度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定位基准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圆形模具用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件包括锁紧块(10)和锁紧螺栓(9),在锁紧块(10)上设有台阶孔,穿过锁紧块台阶孔后的锁紧螺栓9与设在上模座或下模座上的螺纹孔相配合,所述的锁紧块(10)与预应力圈相结合的一面的弧度和锥度都与预应力圈的相应配合面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形模具用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两个凹槽内均设有台阶(13),所述的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的台阶(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圆形模具用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件包括锁紧块(10)和锁紧螺栓(9),在锁紧块(10)上设有台阶孔,所述凹槽内设有台阶(13),台阶(13)上设有光孔,光孔内设有带有内螺纹的衬套(14),所述内螺纹与穿过锁紧块台阶孔后的锁紧螺栓(9)的外螺纹相配合连接,所述的锁紧块(10)与预应力圈相配合的一面的弧度和锥度都与预应力圈的相应面相一致。
【文档编号】B21J13/02GK104209436SQ201410432265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李松刚, 李现杰, 王腾蛟, 丁文辉 申请人:偃师市华信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