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中心孔钻孔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29266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棒材中心孔钻孔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棒材中心孔钻孔机,包括钻孔机构和驱动机构;钻孔机构包括钻头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钻头转动;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端部支撑机构、一对滚轮和一对顶升机构;两个端部支撑机构的连线与钻头平行,每个端部支撑机构均包括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夹持机构为两相互镜像设置的夹持部;移动机构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齿轮与一中心轴同轴转动,中心轴两端均具有螺纹,两夹持部分别与中心轴的两端螺纹连接,两夹持部的底部均具有一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座,中心轴的转动轴与钻头垂直。本发明结构简单,人工干预较少且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性高;可方便地对棒材中心孔进行钻孔,所钻的孔平直均匀,提高了钻孔效率和效果。
【专利说明】棒材中心孔钻孔机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棒材中心孔钻孔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棒材中心孔钻孔装置结构复杂,设备价格高,使企业投入成本增加。并且,这些钻孔装置由于结构比较庞大复杂,导致灵活性差。基于以上多种问题,很多小型企业仍采用人工钻孔,即将棒材固定后,由人工手持电钻进行钻孔,这种钻孔方式不但所钻的孔不平直,而且在钻孔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碎肩,如果碎肩朝操作者侧飞过来,会造成操作者烧伤,生产安全性不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现有棒材中心孔钻孔装置价格高,结构复杂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棒材中心孔钻孔机。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棒材中心孔钻孔机,包括钻孔机构、驱动机构和底座;
[0005]所述钻孔机构包括钻头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钻头转动;
[0006]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端部支撑机构、一对滚轮和一对顶升机构;
[0007]所述两个端部支撑机构的连线与所述钻头平行,每个所述端部支撑机构均包括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为两相互镜像设置的夹持部,所述两夹持部的连线与所述钻头垂直;所述移动机构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与一中心轴同轴转动,所述中心轴两端均具有螺纹,所述两夹持部分别与所述中心轴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两夹持部的底部均具有一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座,所述中心轴的转动轴与所述钻头垂直;
[0008]所述一对滚轮的连线与所述钻头平行;
[0009]所述一对顶升机构的连线与所述钻头平行,且每只顶升机构分别由一气缸驱动上下顶升。
[0010]所述一对顶升机构中一只为顶升平台,另一只为顶升轴,所述顶升轴的轴线与所述钻头垂直。
[0011]所述底座上设有落料箱,所述落料箱位于所述钻头下方。
[0012]所述移动机构中的齿条与另一端部支撑机构的移动机构中的齿条轴向相连。
[0013]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通过链轮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一对滚轮转动。
[0014]所述两夹持部的相对面均具有一三角形凹槽。
[0015]所述第一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钻头转动。
[0016]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带轮传动机构,所述带轮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从动轮通过一减速机驱动所述钻头转动。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棒材中心孔钻孔机,结构简单,人工干预较少且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性高;可方便地对棒材中心进行钻孔,所钻的孔平直均匀,提高了钻孔效率和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的棒材中心孔钻孔机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棒材中心孔钻孔机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钻头,2、底座,3、第一电机,4、减速机,5、夹持部,5-1、三角形凹槽,6、齿轮,7、齿条,8、带轮传动机构,8-1、主动轮,8-2、从动轮,9、中心轴,10、滑座,11、滚轮,12、第二电机,13、顶升平台,14、顶升轴,15、落料箱,16、棒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22]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棒材中心孔钻孔机,包括钻孔机构、驱动机构和底座2。
[0023]所述钻孔机构包括钻头1和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驱动所述钻头1转动;所述第一电机3通过传动机构驱动钻头1转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带轮传动机构8,所述带轮传动机构8包括主动轮8-1和从动轮8-2,所述主动轮8-1由所述第一电机3驱动,所述从动轮8-2通过一减速机4驱动所述钻头1转动。
[002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端部支撑机构、一对滚轮11和一对顶升机构;
[0025]所述两个端部支撑机构的连线与所述钻头1平行,每个所述端部支撑机构均包括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为两相互镜像设置的夹持部5,所述两夹持部5的相对面均具有一三角形凹槽5-1,所述两夹持部5的连线与所述钻头1垂直;所述移动机构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齿轮6与一中心轴9同轴转动,所述中心轴9两端均具有螺纹,所述两夹持部5分别与所述中心轴9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两夹持部5的底部均具有一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座10,所述中心轴9的转动轴与所述钻头1垂直;所述两夹持部5的底部均可以沿中心轴9的转动轴方向在滑座10上移动。所述移动机构中的齿条7与另一端部支撑机构的移动机构中的齿条7轴向相连,可以在远离钻头1的一端进行驱动,两个端部支撑机构的齿条7同步移动。
[0026]所述一对滚轮11的连线与所述钻头1平行,第二电机12驱动通过链轮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一对滚轮11转动,图中链条未画出。
[0027]所述一对顶升机构的连线与所述钻头1平行,且每只顶升机构分别由一气缸(图中未画出)驱动上下顶升,所述一对顶升机构中一只为顶升平台13,另一只为顶升轴14,所述顶升轴14的轴线与所述钻头1垂直。
[0028]所述底座2上设有落料箱15,所述落料箱15位于所述钻头1下方。
[002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0]1、先将棒材16放置于一对滚轮11上,第二电机12驱动滚轮11转动,使棒材16靠近钻头1 ;
[0031]2、一对顶升机构分别由气缸驱动上升,将棒材16顶起到一固定高度,使棒材16刚好能够与夹持机构的两夹持部5的三角形凹槽5-1相配合;
[0032]3、在远离钻头1的一端驱动齿条7移动,由于两端部支撑机构的齿条7轴向相连,因此两个端部支撑机构的齿条7同步移动,两端部支撑机构的齿轮6带动中心轴9同轴转动,随之两夹持部5的底部沿中心轴9的转动轴方向在滑座10上作相向运动,从而夹持固定棒材16 ;
[0033]4、第一电机3驱动钻头1旋转,进行棒材16管头的钻孔;
[0034]5、钻孔完毕后,在远离钻头1的一端驱动齿条7移动,使两夹持部5的底部沿中心轴9的转动轴方向在滑座10滑动,并相互远离,从而松开棒材16 ;
[0035]6、气缸驱动一对顶升机构下降,使棒材16落在一对滚轮11上;
[0036]7、第二电机12驱动滚轮11转动,使棒材16远离钻头1,从而完成一次钻孔。
[0037]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棒材中心孔钻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孔机构、驱动机构和底座⑵; 所述钻孔机构包括钻头⑴和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驱动所述钻头⑴转动;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端部支撑机构、一对滚轮(11)和一对顶升机构; 所述两个端部支撑机构的连线与所述钻头(I)平行,每个所述端部支撑机构均包括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为两相互镜像设置的夹持部(5),所述两夹持部(5)的连线与所述钻头(I)垂直;所述移动机构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齿轮(6)与一中心轴(9)同轴转动,所述中心轴(9)两端均具有螺纹,所述两夹持部(5)分别与所述中心轴(9)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两夹持部(5)的底部均具有一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座(10),所述中心轴(9)的转动轴与所述钻头(I)垂直; 所述一对滚轮(11)的连线与所述钻头(I)平行; 所述一对顶升机构的连线与所述钻头(I)平行,且每只顶升机构分别由一气缸驱动上下顶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中心孔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顶升机构中一只为顶升平台(13),另一只为顶升轴(14),所述顶升轴(14)的轴线与所述钻头(I)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中心孔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设有落料箱(15),所述落料箱(15)位于所述钻头⑴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中心孔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中的齿条(X)与另一端部支撑机构的移动机构中的齿条(7)轴向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中心孔钻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驱动通过链轮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一对滚轮(11)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中心孔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夹持部(5)的相对面均具有一三角形凹槽(5-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中心孔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3)通过传动机构驱动钻头(I)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棒材中心孔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带轮传动机构(8),所述带轮传动机构(8)包括主动轮(8-1)和从动轮(8-2),所述主动轮(8-1)由所述第一电机(3)驱动,所述从动轮(8-2)通过一减速机(4)驱动所述钻头(I)转动。
【文档编号】B23B41/00GK104493240SQ201410725575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日
【发明者】徐健, 蒋小培, 王荣荣, 陈维杰, 宋建新, 祝晓斌 申请人: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