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相互分离板状工件的两个工件部件的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6142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用于相互分离板状工件的两个工件部件的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相互分离板状工件的、特别是金属板材的两个工件部件的装置,

所述装置具有工件支承件,工件支承件限定支撑平面,并且当支撑旨在彼此分离的两个工件部件时,工件支承件以垂直于支撑平面具有相互重叠的方式支撑两个工件部件,

所述装置具有布置在支撑平面的一侧处的提升设施,借助于提升设施,旨在彼此分离的工件部件中的一个可以作为移除部件垂直于支撑平面在提升方向中被作用,以及

所述装置具有对立保持件,对立保持件布置在支撑平面的与提升设施的那侧相反的一侧处,并且对立保持件设置成在提升方向上为被提升设施作用的移除部件提供有效的支撑,且所述对立保持件可被移动到固定状态和移动到释放状态,

其中一方面由提升设施作用和另一方面由对立保持件支撑的移除部件在对立保持件的固定状态下固定在对立保持件上并且在对立保持件的释放状态下从对立保持件释放,并且借助于提升设施,移除部件可相对于设置为剩余部件的另一工件部件以在提升方向上的移除运动垂直于支撑平面移动,并且由此移除部件可从剩余部件分离。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分离板状工件、特别是金属板材的加工操作的机械设备,该机械设备设有在介绍中提及类型的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相互分离板状工件的、特别是金属板材的两个工件部件的方法,

其中,旨在彼此分离的工件部件借助于工件支承件以垂直于由工件支承件限定的支承平面具有相互重叠的方式而被支撑,

其中,旨在彼此分离的工件部件中的一个工件部件设置为移除部件、并且借助于布置在支撑平面的一侧处的提升设施在垂直于支撑平面的提升方向上作用,

其中借助于提升设施在提升方向上作用的移除部件借助于可转移到固定状态和转移到释放状态的对立保持件在提升方向上被支撑,并且对立保持件布置在支撑平面的与所述提升设施的那侧相反的一侧处,

其中,一方面由提升设施作用的并且另一方面由对立保持件支撑的移除部件随着由提升设施在提升方向上垂直于支撑平面相对于设置为剩余部件的另一个工件部件的移除运动而移动,并且由此与剩余部件分离,并且在对立保持件的固定状态下被对立保持件固定,并且在对立保持件的释放状态下从对立保持件释放。

本发明最后涉及一种机械制造方法,在机械制造方法的背景中,执行用于相互分离板状工件的两个工件部件的上述方法。



背景技术:

从剩余工件手动移除并且也特别是自动移除在工件的分离加工操作期间制成的工件部件、例如在金属板材的冲压操作或(激光)切割期间制成的工件部件是困难的,这是因为工件部件和剩余工件大体上位于由工件支承件限定的共同平面中并且仅通过窄的分离间隙彼此分离。工件部件和剩余工件位于相同的高度、并且因此垂直于由工件支承件限定的平面彼此重叠。当工件部件卸料时,其可能特别地卡在剩余工件上。可能的后果是生产中断,而且还对旨在移除的工件部件造成损伤,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对用于移除工件部件的装置造成损伤。

从根据EP 2 177 293 A1的一般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确保在自动地从剩余工件上移除工件部件时的操作可靠性的最高可能级别的措施。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工件部件与在之前的工件加工操作期间也在机床的工件支撑件上制成的残留工件一起被支撑。用于相互分离工件部件和剩余工件的装置包括布置在工件部件的下侧处的高度可调节的支撑元件以及在工件部件的上侧处用作对立保持件的抽吸抓持器。为了从剩余工件上移除工件部件,首先将抽吸抓持器放置在工件部件上。随后,对抽吸抓持器施加真空。抽吸抓持器由此从初始释放状态转移到固定状态,并且抽吸抓持器抽吸工件部件。在通过抽吸抓持器抽吸工件之后,在工件部件下侧的支撑元件以与抽吸抓持器和工件部件同步的方式在提升方向上提升和移动,抽吸抓持器进一步处于固定状态,工件部件被夹持在支撑元件和抽吸抓持器之间。夹持在支撑元件和抽吸抓持器之间的工件部件由此提升离开剩余工件。最后,支撑元件下降到其初始位置,并且抽吸抓持器随着现在固定到抽吸抓持器的工件部件移动到仓储部,在仓储部中抽吸抓持器放下工件部件。

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施加到工件部件上的抽吸抓持器可以不相对于工件部件侧向突出,这是因为否则,由于施加到抽吸抓持器上的真空,围绕工件部件的剩余工件也被抽吸,这使得移除工件部件更加困难或不可能。因此,先前已知的抽吸抓持器必须具有适于旨在被抽吸的工件部件的尺寸、并且此外相对于工件部件定位成使得避免抽吸抓持器相对于工件部件的侧向伸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改进现有技术,使得在工件部件和剩余工件的相互分离期间的操作可靠性进一步增加。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和17的装置以及根据独立权利要求23和25的方法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可选择性地切换到释放状态或固定状态的对立保持件至少在释放状态下形成抵接件,所述抵接件对于旨在从剩余部件分离的移除部件而言在提升方向上是刚性的。因此,根据本发明,对立保持件不必转移到固定状态,以便由提升设施在提升方向上作用的移除部件能够平行于剩余部件定向,并且由此防止将损害分离过程的卡住和/或防止也将损害分离过程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工件支承件的支撑平面的定向以及因此还有提升方向是任意的。因此工件支承件可以使旨在被彼此分离的工件部件例如水平地而且还有竖直地定向。在提及的第一实例中,提升设施以在向上方向上或向下方向上的移除运动将移除部件与剩余部件分离,在提及的第二实例中,以向右或向左的移除运动将移除部件与剩余部件分离。优选垂直于由工件支承件限定的支撑平面的直线移除运动。

使用对立保持件的固定功能,以便在与剩余部件分离之后从剩余部件的附近移除移除部件。如果移除部件已经借助于提升设施以竖直向上导向或以水平移除运动与剩余部件分离,并且如果对立保持件被转移到固定状态,那么移除部件克服重力作用地被固定到对立保持件。因此提升设施可从固定到对立保持件的移除部件移除,并且可移回到提升设施的初始位置。使用对立保持件,固定到对立保持件的移除部件可最终从工件支承件移除、并且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从用于制成移除部件和剩余部件的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中移除。

就其性质而言,由对立保持件形成的刚性抵接件可以适于旨在被支撑的移除部件。特别地,刚性抵接件可具有摩擦衬片,摩擦衬片防止支撑在刚性抵接件上的移除部件以不期望的方式滑动。可以使用例如二维单件式抵接件作为刚性抵接件,而且也可以使用由多个抵接元件形成的抵接件。如果抵接元件可以相对于彼此定位,那么刚性抵接件可以适于旨在被支撑的工件部件的改变的几何形状。具有平的抵接面的刚性抵接件可想到作为刚性抵接件,还可想到不规则形状的三维抵接面。

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16、18至22、24和26至29中将理解在独立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根据权利要求2和24,在远离提升设施的一侧支撑移除部件的对立保持件在移除运动开始时被切换到释放状态。因此在施加到移除部件的对立保持件位于与移除部件邻近的剩余部件的直接附近的同时,对立保持件的固定功能被停用。仅当对立保持件已经行进至少一部分移除运动并因此与剩余部件间隔开的程度时,才启用对立保持件的固定功能,使得由于对立保持件转移到固定状态,只有移除部件而不是剩余部件固定到对立保持件。

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特征对于如下应用是显著的,在所述应用中,在移除运动开始时由于对立保持件自身尺寸以及由于旨在被提升的移除部件的尺寸对立保持件不仅位于移除部件上方、而且也位于剩余部件上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立保持件的固定功能在移除运动开始时已经被启用,那么在随后的运动期间对立保持件不仅运送移除部件,而且以不期望的方式运送剩余部件。这将导致在操作顺序中的显著干扰。根据本发明,不必以这样的方式选择对立保持件的尺寸,即对立保持件不超过旨在被支撑的移除部件的尺寸。

不管对立保持件当前的功能状态如何,对立保持件根据本发明形成对于移除部件而言在提升方向上刚性的抵接件,移除部件在提升方向上由提升设施作用。在整个提升运动期间,抵靠对立保持件的刚性抵靠件确保移除部件相对于支撑平面的平行定向。因此,在整个移除运动期间,排除了移除部件的倾斜和变形以及分离过程的相关损伤。

在一部分移除运动之后,但是也在一些情况下、仅当移除部件已经与剩余部件完全分离时、也就是说当移除部件和剩余部件在提升方向上不再彼此重叠时,对立保持件与剩余部件已经具有足够的间距。

为了最大的工艺可靠性,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仅在完成移除运动之后将对立保持件转移到固定状态。

根据专利权利要求3,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由用于移除部件的对立保持件形成的刚性抵接件也被设置为可切换到操作状态和非操作状态的保持装置。在操作状态下,保持装置使得移除部件能够固定至对立保持件。在保持装置的非操作状态下,移除部件从对立保持件释放。描述类型的作为刚性抵接件和作为保持装置的双重功能可例如通过可以被施加到真空源的静电抓持器、电磁线圈(solenoid)或烧结海绵(sintering sponge)来实现,保持装置针对移除部件可启用和停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专利权利要求4提供了一种除了用于移除部件的刚性抵接件之外还具有一个或多个保持装置的装置。除了上述装置类型之外,可以提供这样的单独的保持装置,例如常规的抽吸抓持器,常规的抽吸抓持器被施加有至移除部件的可弹性变形的抽吸套筒。

在根据专利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改进中,根据专利权利要求5对于对立保持件提供了借助于在提升方向上是刚性的支撑体以形成用于移除部件的刚性抵接件,并且对于除了刚性抵接件之外还设置的对立保持件的保持装置能够相对于支撑体在提升方向上和与提升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由于保持装置的可移动性,当移除部件一方面由提升设施作用以及另一方面由对立保持件支撑时,保持装置相对于支撑体占据一位置,在所述位置,保持装置可在不损害支撑体的支撑作用的情况下固定移除部件。例如,如果移除部件的对立保持件在其上支撑移除部件的表面不是理想的平面,那么保持装置可由于其可移动性而适于移除部件的相应表面的延伸、并且相对于与移除部件抵接的支撑体移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不管移除部件的不均匀性,保持装置能够固定至在提升方向上刚性支撑在支撑体上的移除部件。

优选地,提供尺寸稳定的抵接板作为对立保持件的刚性支撑体并且提供具有弹性抽吸套筒的抽吸抓持器作为保持装置,所述弹性抽吸套筒容纳在尺寸稳定的抵接板的孔中。如果对立保持件与相关联的移除部件间隔开,那么抽吸套筒相对于尺寸稳定的抵接板突出。如果在移除运动开始之前将尺寸稳定的抵接板放置在移除部件上,那么与移除部件接触的抽吸套筒可以移回到尺寸稳定的抵接板的孔的内部。在移除运动期间,尺寸稳定的抵接板然后支撑由提升设施作用的移除部件,而不受具有与支撑平面平行的定向的抽吸套筒的妨碍。同时,抽吸抓持器借助于抽吸套筒与移除部件的表面抵接。如果抽吸抓持器在一部分移除运动之后或在移除运动结束之后被启用,那么能够以操作可靠的方式在抽吸抓持器处积累固定移除部件所需的保持力。

如果如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提供支撑体借助于支撑体与保持装置的相对运动移动到一位置,在所述位置,支撑体在与提升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相对于保持装置偏移(专利权利要求6),那么支撑体也可以在必要时用于将与剩余部件分离的移除部件从保持装置释放,或者支持移除部件从保持装置的释放。由于支撑体在与提升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运动,移除部件可被从保持装置挤压离开。可替代地,也可以设想为了这个目的在对立保持件上单独设置压紧元件。

根据权利要求7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移除部件通过对立保持件的支撑件具有宽的基座。因此移除部件以操作可靠的方式平行于支撑平面定向。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根据专利权利要求8,在开始移除运动之前,提升设施首先能够接近移除部件,移除部件旨在从剩余部件以定位运动分离。因此,提升设施不必具有由此提升设施覆盖整个区域的尺寸,在整个区域中,旨在彼此分离的工件部件可布置在加工的工件上。相反,具有相对小的提升设施就足够了,提升设施选择性地像梭子(shuttle)移动到位置,在所述位置,移除部件旨在通过提升设施在提升方向上作用和移动。

专利权利要求9涉及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中根据移除部件的属性来控制提升设施的定位运动。例如,根据相关移除部件的固有刚度、形状和/或尺寸,当部件借助于工件支承件水平定向时并通过提升设施作用和移动时,提升设施必须相对于移除部件或多或少精确地定位。提升设施必须以这样的方式作用在移除部件上,使得防止移除部件卡在剩余部件中。对于小的移除部件,在表面的中心中或重心中的作用可能是足够的。在较大的移除部件和/或具有低固有刚度的移除部件的情况下,可取的是,以最可能广泛的方式和/或在分布在移除部件上的多个位置执行动作,使得防止移除部件的弯曲和倾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由提升设施施加到移除部件的力就其数值而言可被调节(专利权利要求10)。提升设施在提升方向上施加到移除部件的力特别地根据移除部件的负载阻力来选择,负载阻力本身例如由厚度或材料或移除部件确定。

优选地,提升设施具有至少一个提升装置,提升装置能够以受控的方式被致动,并且借助于提升装置,移除部件可被作用并且能够以在提升方向上以平行于支撑平面的定向的移除运动被移动(专利权利要求11)。该提升装置的操作方法可变化。例如,可以提供气动提升装置以及机械提升装置。

被设置为提升装置的提升元件在与提升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可为弹性的。此外,对于提升元件可想到多部件构造,其中提升元件优选地具有可替换的接触部件,被致动的提升元件利用可替换的接触部件作用在移除部件上。可替换的接触部件例如可以在硬度、摩擦系数或几何形状方面适于旨在被作用的移除部件。

提升销优选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装置或提升元件(权利要求12)。通过这种局部作用的提升装置,具有改变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的移除部件能够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与剩余部件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实施例可以适于变化的应用,装置的提升设施包括多个提升装置,多个提升装置本身能够以彼此独立的受控方式致动(专利权利要求13)。根据应用,全部或仅一些提升装置可用于移除部件和剩余部件的相互分离。如果提升设施具有多个提升销作为提升装置,为了分离移除部件和剩余部件,提升销被致动到取决于移除部件的尺寸和形状的程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彼此独立地致动的提升装置形成工件支承件并因此执行双重功能(专利权利要求14)。

大体上,对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工件支承件可想到不同的构造类型。根据权利要求15,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是板状工件支撑件形式的工件支承件,工件支承件的主板平面平行于支撑平面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提升设施布置在板状工件支撑件的一侧,并且对立保持件布置在板状工件支撑件的相反侧。支撑在板状工件支撑件上的移除部件经由板状工件支撑件的通孔对于提升设施是可接近的,通过通孔,移除部件可以由提升设施在提升方向上作用。通孔的横截面可以大大超过通过通孔接合的提升装置的横截面。在这种情况下,提升装置能够以适应于相应应用的灵活的方式定位在通孔内部。

板状工件支撑件的通孔预确定提升设施可作用在移除部件上的位置。在根据权利要求16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情况下设置的定位装置用于将一方面旨在被彼此分离的工件部件以及另一方面板状工件支撑件相对于彼此平行于主板平面定位成使得移除部件布置在板状工件支撑件的通孔的区域中并且因此对于提升设施是可接近的。

在根据权利要求18的机械设备中,共同的工件支承件、在适用的情况下的共同的板状工件支承件同时用作用于相互分离两个工件部件的装置的工件支承件,以及用作用于工件分离加工操作的机械设备的加工装置的工件支承件。

根据权利要求19和25,在机械设备中,当移除部件和剩余部件借助于加工装置制成时各自占据加工位置,并且当移除部件和剩余部件相互分离时占据卸料位置,其中一方面加工位置和另一方面卸料位置大体上在空间上彼此分离、但不一定是必须的。用于相互分离两个工件部件的装置的对立保持件可以接近特别是移除部件的加工位置以及卸料位置。因此,用于相互分离两个工件部件的装置的对立保持件也能够在加工装置的区域中执行功能,借助于加工装置制成在随后阶段旨在被彼此分离的工件部件。

优选地,用于相互分离两个工件部件的装置的对立保持件特别在位于加工位置的移除部件上使用以当移除部件和剩余部件制成时相对于彼此以期望的位置定位移除部件和剩余部件(权利要求20、27)。本发明的这个特征尤其在薄工件的加工中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存在风险,即直接在切割脱开后的移除部件相对于剩余部件以使得移除部件从剩余部件的随后分离困难或者甚至使得分离完全不可能的方式定向。例如,当激光切割金属板材时,由于切割气束在移除部件上作用,可产生移除部件的这种不正确的定向。

当在移除部件和剩余部件的一方面加工位置以及另一方面卸料位置在空间上彼此分离并且移除部件和剩余部件一起从相应的加工位置移动到相应的卸料位置时,在工件分离加工操作期间制成的工件部件相对于彼此的不正确定向的风险还存在。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考虑到这种情况,其中两个工件部件在从加工位置到其卸料位置的共同运动期间借助于共同地移动的用于相互分离两个工件部件的装置的对立保持件以期望位置相对于彼此定位(权利要求21、28)。以这种方式,可以特别地防止两个工件部件在转移期间相对于彼此倾斜或滑动,或者两个工件部件中的一个在另一工件部件之下移动。

为了在制造两个工件部件和/或相对于彼此以期望的位置转移期间定位两个工件部件,用于相互分离两个工件部件的装置的对立保持件可以作用在两个工件部件中的仅一个工件部件上,但是也可同时作用在两个工件部件上。

在借助于加工装置制成两个工件部件期间,可以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机械设备上的加工顺序的相应编程来确保在完全切割脱开时移除部件借助于用于相互分离两个工件部件的装置的对立保持件相对于剩余部件定位在期望的位置。

原则上,在两个工件部件的制成期间和/或在从两个工件部件的加工位置转移到两个工件部件的卸料位置期间,当对立保持件将两个工件部件相对于彼此以期望的位置定位时,用于相互分离两个工件部件的装置的对立保持件可以被转移到释放状态。根据本发明优选使用转移到固定状态的用于两个工件部件的相互定位的对立保持件(专利权利要求22、29)。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背景中,用于相互分离两个工件部件的装置的对立保持件首先移动到移除部件和/或剩余部件的加工位置,其中对立保持件在两个工件部件制成过程中已经切换到固定状态并且在固定状态中将两个工件部件相对于彼此以期望的位置定位。随后,当工件部件从相应的加工位置转移到相应的卸料位置时,连续切换到固定状态的对立保持件与已经相对于彼此定位的工件部件一起移动。在卸料侧,对立保持件然后被切换到释放状态,在释放状态中,对立保持件支撑设置为移除部件的工件部件,并且在移除运动期间工件部件由用于相互分离两个工件部件的装置的提升设施以平行于支撑平面的定向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示例性示意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用于激光切割金属板材的包括激光切割装置的机械设备,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包括用于从金属板材借助于激光切割装置制成的成品部件和剩余栅板的相互分离的第一构造类型的装置,

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装置的对立保持件,用于相互分离成品部件和剩余栅板,

图4是根据图3的对立保持件的剖视图,其具有图3中所示的剖面,

图5至图10是用于说明图2中所示的装置的功能的图示,所述装置用于相互分离成品部件和剩余栅板,

图11a、11b示出了根据图3的对立保持件的特定构造类型,

图12a至图12f是说明用于相互分离成品部件和剩余栅板的装置的第二构造类型的功能的图示,

图13示出用于相互分离成品部件和剩余栅板的装置的第三构造类型,以及,

图14至图16示出了根据图1至图10的处于加工位置和处于卸料位置的成品部件和剩余栅板的机械设备的的对立保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用于金属板材2的工件分离加工操作的机械设备1包括作为加工装置的激光切割装置3。

激光切割装置3具有带有横向门承载体5的门状引导结构4和在横向门承载体5上引导的激光切割头6。在相对于彼此垂直延伸的方向上,激光切割头6可以在双向箭头7、8的方向上相对于横向门承载体5移动。经由光纤电缆49,激光切割头6连接到常规固态激光器50形式的激光束源。

门状引导结构4在两部分工件台9上延伸,在切割加工操作之前、期间和之后,金属板材2被支撑在两部分工件台上。借助于机械设备1的激光切割头6以分离的方式加工板材2。在这种情况下,金属板材2被支撑在工件台9上。在板材加工操作之后,在板材加工操作期间已经借助于激光切割头6切割脱开的成品部件与也制成的剩余栅板分离并随后从机械设备1的附近移除。

在图1中以高度示意性的方式示出的板材运动单元10用于在金属板材2的加工之前、期间和之后移动金属板材2。板材运动单元10包括轨道11,轨道借助于未示出的引导装置在双向箭头12的方向上可移动地引导,并且金属板材2可借助于夹持爪13固定至轨道。

借助于板材运动单元10,金属板材2被定位以用于在激光切割头6的操作范围中加工。在加工操作期间,金属板材2可以借助于板材运动单元10在双向箭头12的方向上移动。在双向箭头12的横向方向上必要时与其叠加的加工运动通过激光切割头6在双向箭头7的方向上进行。此外,激光切割头6具有附加轴线驱动器,附加轴线驱动器使得激光切割头6能够在双向箭头8的方向上且因此在板材运动单元10的运动方向上进行短的高度动态运动。利用最终分离切割,激光切割头6将成品部件从围绕成品部件的剩余栅板切割脱开。在这种情况下,机械设备1上的成品部件和剩余栅板各自处于加工位置。在板材加工操作已经结束之后,板材运动单元10将现在已经被切割脱开的成品部件和剩余栅板一起从相应的加工位置转移到卸料位置。

如果已经被切割脱开的成品部件和剩余栅板被转移到它们的卸料位置,那么出现图2所示的情况。为了清楚起见,图2在加工的金属板材2上仅示出了由剩余栅板15包围的单个成品部件14。

借助于卸料装置,成品部件14在其能够从机械设备1的附近被运走之前必须首先与剩余栅板15分离。卸料装置因此用作为用于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相互分离的装置16。在分离操作期间,成品部件14作为移除部件从剩余栅板15中移除,在所有成品部件移除之后在剩余栅板从机械设备1的附近被移除之前剩余栅板本身作为剩余部件15保留在工件台9上。

工件台9的板状工件支撑件17用作为用于剩余栅板15和成品部件14的工件支承件。以已知的方式,工件支撑件17在其上侧处设有刷毛或辊,刷毛或辊在图2中不能看到并且能够使加工的金属板材2在固定的工件支撑件17上无摩擦且无刮擦地运动。加工的板材2在工件支撑件17的刷毛或辊上的支撑位置限定图2中所示的工件支撑件17的支撑平面18。支撑平面18平行于工件支撑件17的主板平面延伸。沿支撑平面18,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彼此对准。因此,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被布置成垂直于支撑平面18相互重叠。

如在图2中可看到的,机械设备1的工件支撑件17在所示的示例中被构造为具有大量通孔19的穿孔板。

提升单元20布置在工件支撑件17下方,并且装置16的对立保持件单元21布置在工件支撑件17上方。

提升单元20包括两个结构上相同的提升设施22、23,并且对立保持件单元21包括两个结构上相同的对立保持件24、25。

提升设施22、23可借助于与支撑平面18平行的提升运动单元26在工件支撑件17下方的任何期望位置处定位。为了这个目的,提升运动单元26具有纵向轨道27,沿纵向轨道提升设施22、23可在以电动方式驱动的状态下移动。在图2中可看到提升设施22、23的驱动马达28。与提升设施22、23一起,纵向轨道27可在提升运动单元26的垂直于纵向轨道27延伸的两条横向轨道29、30上移动。横向轨道29、30可与纵向轨道27和由纵向轨道引导的提升设施22、23一起垂直于工件支撑件17或支撑平面18升高和降低。

以对应的方式,对立保持件单元21的对立保持件24、25可平行于支撑平面18接近加工板材2中的任何位置、并且可垂直于支撑平面18升高和降低。对立保持件运动单元31包括纵向导轨32,对立保持件24、25可在以电动方式驱动的状态下沿着纵向导轨定位。纵向轨道32可与对立保持件24、25一起在以电动方式驱动的状态下沿两个横向轨道33、34移动,横向轨道本身垂直于纵向轨道32延伸、并且横向轨道可在竖直方向上与纵向轨道32以及在纵向轨道上引导的对立保持件24、25一起升高和降低。

机械设备1的所有相关功能以及因此特别是装置16的所有相关功能是数字控制的。在图1中示出数字控制单元35。机械设备1或装置16的数字控制的坐标轴线在图1中用x、y、z表示。

在图3和图4中,详细示出了卸料装置16的结构上相同的对立保持件24、25中的一个对立保持件。

因此,对立保持件24、25具有箱状的对立保持件壳体36,对立保持件壳体具有平坦的抵接板37,平坦的抵接板用作为支撑体且设有大量的孔38。孔38接收以抽吸抓持器39的形式的保持装置。抽吸抓持器39的折叠抽吸套筒40在对立保持件24、25的初始状态下相对于抵接板37突出并且垂直于抵接板37可弹性变形。每个抽吸套筒40内部的抽吸室41可经由可切换阀42连接到图4中示出的真空产生装置43。在图4中,阀42打开。因此在抽吸抓持器39的抽吸室41和真空产生装置43之间存在连接。真空产生装置43可以经由抽吸室41抽吸空气。

如果抽吸抓持器39的抽吸套筒40的入口侧打开,并且如果真空产生装置43被接通,那么相关的阀42在空气流的作用下由阀42的密封唇44被拉靠在对立保持件壳体36的密封面45上而闭合,空气流由真空产生装置43制成并且被朝向真空产生装置引导。最初存在于相关抽吸室41和真空产生装置43之间的流连接从而中断。

如果抽吸抓持器39的抽吸套筒40的入口侧被闭合,那么当真空产生装置43接通时,真空被施加到相关的抽吸室41。在朝向真空产生装置43的方向上没有明显的空气流,并且阀42的密封唇44保持其与密封面45的间隔。阀42因此保持打开,并且可在抽吸抓持器39上积累保持力。

结构上相同的提升设施22、23根据图2具有提升壳体46,提升设施22、23在提升壳体处连接到提升运动单元26的纵向轨道27。在提升壳体46内部,容纳多个常规的气动活塞/圆筒单元,每个气动活塞/圆筒单元具有在图中未详细示出的双重作用圆筒。以提升销47形式的提升装置连接到每个活塞。

在提升壳体46内部的活塞/圆筒单元可以单独控制并且可以彼此独立地连接到未详细示出的压力源。通过致动活塞/圆筒单元,提升销47在竖直方向上从提升壳体46中移出或移回到提升壳体46中。提升销47的横截面至多对应于工件支撑件17上的通孔19的横截面。在所示的示例中,提升销47的横截面小于通孔19的横截面。

根据图5至图10,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如下地彼此分离:

使用激光切割头6在金属板材2上已经切割脱开成品部件14之后,并且此时已经制成剩余栅板15,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借助于板材运动单元10在工件支撑件17上从相应的加工位置一起移动到根据图2的相应卸料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加工板材2和工件支撑件17相对于彼此定位成使得成品部件14覆盖工件支撑件17的足够数量的通孔19。板材运动单元10一方面被用作为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相互定位一方面旨在彼此分离的工件部件和另一方面工件支撑件17,借助于板材运动单元,加工的金属板材2可与成品部件14以及剩余栅板15一起在机械设备1的坐标系的x方向上定位。提供了作为附加的定位装置的支撑运动单元10a,其使得工件支撑件17能够在机械设备1的坐标系的y方向上以及因此垂直于板材运动单元10的运动方向定位。成品部件14在机械设备1的数字控制的坐标系中所占据的位置被限定。

以数字控制的方式,以这样的方式致动工件支撑件17下方的提升运动单元26,使得提升设施23移动到成品部件14下方的提升位置。随着提升设施23定位的同时,在工件支撑件17的相反侧,借助于对立保持件/运动单元31的数字控制致动,对立保持件25移动到位于卸料位置的成品部件14上方的位置。因此产生根据图2和5的情况,其中图5除了整个设备之外还示出了细节,细节示出了高度示意性的提升设施23和对立保持件25,对立保持件与提升设施23相反地布置在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上。为了清楚起见,在插图中未示出工件支撑件17。相应的详细图示呈现在图6至图10中。

此时,用于对立保持件24、25的真空产生装置43关闭,对立保持件25上的抽吸抓持器39与成品部件14以及与也布置在卸料位置的剩余栅板15也间隔开。抽吸抓持器39因此处于非操作状态,并且对立保持件25因此处于释放状态。抽吸抓持器39的抽吸套筒40相对于对立保持件壳体36的抵接板37在朝向加工的金属板材2的方向上突出。

在该操作状态下,借助于对立保持件运动单元31的相应的竖直运动,对立保持件25从根据图2和图5的位置下降,并且由此放置在加工的金属板材2上(图6)。在下降运动期间,对立保持件25的抽吸抓持器39首先移动使得抽吸套筒40的自由端抵靠加工的金属板材2的上侧。当对立保持件25的下降运动继续,抽吸抓持器39的抽吸套筒40被压缩并且因此折叠至更大程度并且被推回到对立保持件25的抵接板37中的孔38的内侧,直到最终,对立保持件25的抵接板37与正同加工的金属板材2接触的抽吸套筒40接触板材表面。

因为与加工的金属板材2平行的对立保持件25的平面范围显著超过成品部件14的尺寸,所以只有对立保持件25的抽吸抓持器39的一部分与成品部件14抵接。剩余的抽吸抓持器39支撑在剩余栅板15上。

根据图7,现在在提升设施23上致动提升销47,提升销位于成品部件14下方,并且对于提升销,成品部件14经由工件支撑件17的通孔19是可接近的。

提升设施23的剩余提升销47保持其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剩余提升销缩回到提升壳体46中。

利用从提升壳体46移出的提升销47,提升设施23借助于提升运动单元25的相应提升运动从根据图7的位置升高到根据图8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已经移出的提升销47被引入到最初与提升销相对的工件支撑件17的通孔19中,并且通过成品部件14的下侧上的那些通孔19放置。成品部件14现在在其下侧被提升设施23在提升方向48上作用,并且在成品部件上侧借助于对立保持件25、具体地通过对立保持件25的抵接板37在提升方向48上广泛地被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在之前切换到释放状态中的对立保持件25的抵接板37形成用于通过提升设施23在提升方向48上作用的成品部件14的抵接件,以支撑体形式的抵接件在提升方向48上是刚性的,抵接件以与工件支撑件17的支撑平面18平行的定向支撑成品部件14。对立保持件25的仍然处于非操作状态下的抽吸抓持器39利用由抽吸抓持器弹性变形引起的预张紧而与成品部件14的平行于支撑平面18定向的上侧抵接。

在提升设施23的压力供应中产生的压力增加表示对装置16的数字控制,成品部件14被夹持在一方面延伸的提升销47和另一方面对立保持件25的抵接板37之间、并且因此与支撑平面18平行地定向,其中成品部件14通过提升设施23的提升销47作用、并且通过对立保持件25的抵接板37同时支撑成品部件14。

由于提及的压力增加产生的控制信号导致提升设施23和对立保持件25借助于提升运动单元26和对立保持件移动单元30与在提升方向48上的移除运动同步地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最初布置在剩余栅板15的平面中的成品部件14被提升离开剩余栅板15并与剩余栅板15分离(图9)。没有被成品部件14覆盖的自由抽吸抓持器39的抽吸套筒40(抽吸套筒先前已经被压回到对立保持件25的抵接板37中的孔38的内侧中)在移除运动的初始阶段中伸展,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以压紧构件的方式作用于保留在工件支撑件17上的剩余栅板15上。

一旦在提升设施23、对立保持件25、和被夹持在提升设施23和对立保持件25之间的成品部件14的共同提升运动期间借助于装置16的数字控制的位移测量系统建立了针对行程运动量的值,由此确保即使布置在成品部件14旁边并且相对于对立保持件25的抵接板37突出的对立保持件25的抽吸抓持器39与保留在工件支撑件17上的剩余栅板15的表面具有相当大的间隔,对立保持件24、25的真空产生装置43被接通。因此,与成品部件14抵接的那些抽吸抓持器39从非操作状态切换到操作状态。藉此,对立保持件25从释放状态转移到固定状态,在固定状态中成品部件14固定至对立保持件25。如果成品部件14固定至对立保持件25,那么之前已作用在成品部件14上的提升销47被收回到提升设施23的提升壳体46中,并且提升设施23借助于提升运动单元26的相应的下降运动而下降到根据图10的位置。

原则上,例如在相应较大的工件厚度的情况下,在移除运动已经结束之前,也就是说在仍然存在沿着提升方向相互重叠的成品部件和剩余栅板的情况下,没有被成品部件覆盖的对立保持件的自由抽吸抓持器也可以与剩余栅板具有这样大的间距,使得它们可以从非操作状态切换到操作状态,而不会以非期望的方式在剩余栅板中抽吸。

对立保持件25与固定至对立保持件的成品部件14借助于对立保持件运动单元31一起移动离开工件支撑件17的附近。

为了在用于成品部件14的存放位置处将成品部件14从对立保持件25上释放,保持成品部件14的抽吸抓持器39切换到无压力状态。

在图11a和11b示出了在对立保持件25的构造类型中提供的具体结构措施,其用于配置以特定操作上可靠的方式从工件支撑件17的附近移除的成品部件14的释放。

在图11a和11b的对立保持件25处,抵接板37可相对于对立保持件25的基座构件51定位。为了这个目的,设置定位圆筒52,借助于该定位圆筒52,抵接板37可从根据图11a的靠近基座构件的位置移动到根据图11b的远离基座构件的位置。

为了释放保持在对立保持件25的一个或多个抽吸抓持器39上的成品部件14,首先将相关的抽吸抓持器39切换到无压力状态。随后,抵接板37借助于定位圆筒52从根据图11a的位置移动到根据图11b的位置,在根据图11b的位置,抵接板37相对于抽吸抓持器39在与提升方向48相反方向上偏移。由于通过抵接板37相对于抽吸抓持器39执行的运动,成品部件14被按压远离相关的抽吸抓持器39。由此确保成品部件14可靠地从对立保持件25释放。

由于在本示例中,两个装置对各自设有提升设施22、23和对立保持件24、25,因此装置16可以同时以上述的方式将两个成品部件14从剩余栅板15移除离开并且将两个成品部件运送离开工件支撑件17的附近。

在图12a至12f中以高度示意性方式示出的用于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的相互分离的装置56与装置16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将成品部件14与剩余栅板15分离,不是整个提升设施23被升高,而是提升设施23的提升销47执行提升动作,提升动作与根据图2至图10的关系相比增加。此外,提供有对立保持件25,对立保持件具有用于成品部件14的抵接板37,抵接板构造为平坦电磁线圈39a并且因此直接形成用于成品部件14的平坦的尺寸稳定的保持装置。

图13示出了用于相互分离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的装置66,在这种情况下,与装置15、56相对照,提升设施23的提升销47直接形成工件支撑件17。也可以单独地控制装置66的提升销47。为了将成品部件14与剩余栅板15分离,在相应的应用中所需的提升销47在提升方向48上被致动和提升。

根据图14至图16,用于相互分离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的装置16的对立保持件24、25不仅可以用于移动到卸料位置的成品部件14上,而且可以用于也位于加工位置的成品部件14上。在图示中仅详细示出了对立保持件25。

根据图14,已经使用对立保持件运动单元31将对立保持件25移动到靠近激光切割头6的位置。对立保持件25下降到成品部件14上,成品部件尚未完全与剩余栅板15分离并处于固定状态。因此,成品部件14被固定到对立保持件25。成品部件14在机械设备1上占据加工位置,并且相对于对立保持件25朝向激光切割头6突出到这样的程度,使得可以制成最终分离切割,利用最终分离切割将成品部件14从剩余栅板15切割脱开。剩余栅板15由板材运动单元10的夹持爪13保持在加工位置。由于成品部件被固定至对立保持件25,成品部件14在与剩余栅板15最终分离之后保持相对于剩余栅板定向,由此,成品部件14与剩余栅板15对准并且特别地不在剩余栅板15内倾斜。

如果成品部件14完全切割脱开,那么板材运动单元10与固定至其的剩余栅板15和仍然切换到固定状态的对立保持件25与固定在对立保持件上的成品部件14一起在机械设备1的坐标系的x方向上同步移动。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从而从它们根据图14的加工位置移动到根据图15的卸料位置。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现在从它们的加工位置被转移到它们的卸料位置。板材运动单元10和对立保持件移动单元31用作为工件转移装置。

在转移期间,成品部件14相对于剩余栅板15的位置至多仅稍微改变。因此,成品部件14以这样的方式相对于剩余栅板15定位在卸料位置,使得成品部件能够以上述方式从剩余栅板15中容易地移除。

为了这个目的,直到现在已经处于固定状态的对立保持件25的抽吸抓持器39被切换到无压力状态。因此,施加到成品部件14上的对立保持件25处于根据图6、7和8的释放状态。在将对立保持件25从固定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时,提升设施23可已经占据在工件支撑件17的下侧的提升位置。如果在对立保持件25被切换时提升设施23已经移动到提升位置,那么用于将成品部件14从剩余栅板15分离的提升销47可首先仍然缩回到提升壳体46中(根据图6的关系)。可替代地,当对立保持件25从固定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时,用于将成品部件14与剩余栅板15分离的提升销47已经移出提升壳体46,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与成品部件14间隔开(根据图7的关系)或者在提升方向48上已经作用在成品部件14上(根据图8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以上述方式将成品部件14从在对立保持件25的切换期间的现有关系开始与剩余栅板15分离。

与图14不同,图16示出了用于相互分离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的装置16的对立保持件25,在对立保持件既被施加到位于加工位置的成品部件14又被施加到布置于加工位置的剩余栅板15时,该对立保持件25切换到固定状态。因为对立保持件25固定成品部件14并且同时固定到剩余栅板15,所以对立保持件25可在用于切割脱开的最终操作之后以特别可操作地可靠的方式以相对于剩余栅板15期望的位置将成品部件14定位,并且在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从相应的加工位置共同转移到相应的卸料位置期间保持该期望的定位。

如果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被转移到它们的卸料位置,那么覆盖成品部件14和剩余栅板15两者的对立保持件25首先从固定状态转移到释放状态。此时,提升设施23可已经在工件支撑件17的下侧移动到提升位置。

利用成品部件14的相应的属性、特别是利用成品部件的相应的固有刚度,当对立保持件25切换时,用于将成品部件14与剩余栅板分离的提升设施23的提升销47可已经在提升方向48上作用在成品部件14上。这是因为,如果成品部件14具有特别适当的固有刚度,那么当对立保持件25仅支撑成品部件14的在提升方向48上由提升设施23作用的相对小的区域时,对立保持件不影响成品部件14相对于剩余栅板15的期望定向。否则,在提升设施23移动到根据图8的操作状态之前切换到释放状态的对立保持件25首先必须在成品部件14的上侧移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对立保持件在提升方向48上比之前更广泛地支撑成品部件14。对于剩余部分,在用于将成品部件14与剩余栅板15分离的机械设备1中,遵循如上所述的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