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方法、连铸轧制方法及连铸轧制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4156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轧制方法、连铸轧制方法及连铸轧制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制方法、连铸轧制方法及连铸轧制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执行连铸轧制的过程中,防止为布局提供的组件受损的发明。



背景技术:

利用在连铸机中凝固的铸坯的高温来执行轧制的工艺的装置成本和操作成本低于现有的工艺,因此,目前广泛地使用。

并且,在这种连续利用连铸和轧制的同时,也可以实施能够独立于所述连铸而实施轧制的非连续的工艺,韩国公开专利编号1990-7001437中详细公开了所述内容。

即,可以分别实施连续实施连铸工艺和轧制工艺的连续轧制模式和非连续实施所述连铸工艺和所述轧制工艺的非连续轧制模式。

其中,图1是示出能够实施连铸的装置1'的图,当连铸机10'生产预定厚度的铸坯2'时,所述铸坯2'将在第一轧制部21'进行一次轧制,并为了在第二轧制部22'进行最终的精轧,利用加热器40'对所述铸坯2'加热至用于轧制的温度。将所述精轧的铸坯2'通过切割机进行切割并通过收卷机r收卷而生产为产品。

一方面,现有的技术中,如图2的(a)所示,与连续轧制模式和非连续轧制模式的种类无关地,用于所述铸坯2'的升温或保温的加热器40'等的装置在作业中固定设置在所述铸坯2'的移动线上,并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on/off)用于升温或保温的装置的驱动。

但是,如图2的(b)所示,在连续轧制模式的初期步骤或非连续轧制模式中,铸坯2'的前端部在第一轧制部21中被轧制的同时,发生上下弯曲(warp)或左右弯曲(camber),从而产生与加热器40'碰撞的问题。

根据温度条件和外部环境,这种铸坯2'的前端部弯曲的问题也能够发生在所述连铸机10'的出口侧。

因此,需要研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轧制方法、连铸轧制方法和连铸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执行连铸轧制的过程中,防止为布局提供的组件受损,并有效地操作,由此提高实收率的轧制方法、连铸轧制方法和连铸轧制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轧制方法可以包括:轧制步骤,对供给的铸坯进行压下;以及加热步骤,在所述轧制步骤之前或轧制步骤中执行,在所述铸坯的高度一致收敛的所述铸坯的点通过对所述铸坯进行升温或保温的加热器的所述铸坯移动方向位置之后,使所述加热器进入所述铸坯的移动路径上,以对所述铸坯进行加热。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可在所述加热步骤中,在对所述铸坯的上下面进行加热的所述加热器的上部线圈板与下部线圈板之间的间距范围内,所述铸坯的高度变化时,判断为所述铸坯的高度一致收敛。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可包括:连铸步骤,生产铸坯;轧制步骤,对所述铸坯进行压下;以及加热步骤,在所述连铸步骤和轧制步骤中的所述铸坯以连续体提供的连续轧制模式中,在所述轧制步骤之前或轧制步骤中执行,在所述铸坯前端部向前移动之后,对所述铸坯进行升温或保温的加热器进入所述铸坯的移动路径上,以对所述铸坯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步骤中,与所述铸坯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铸坯的高度开始一致的最初的所述铸坯的点通过所述铸坯移动方向的所述加热器位置之后,使所述加热器进入所述铸坯的移动路径上。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可包括:切割步骤,选择性地在轧制步骤之前或轧制步骤中切割所述铸坯,以转换所述连续轧制模式与在所述轧制步骤之前或轧制步骤中切割所述铸坯的非连续轧制模式,其中,所述加热步骤在所述连续轧制模式执行。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切割步骤中为了执行所述非连续轧制模式而切割的所述铸坯的温度低于在所述连续轧制模式中被加热的所述铸坯的温度时,在所述非连续轧制模式中执行所述加热步骤。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步骤是利用设有多个具备上下轧辊的轧制机台的轧制机执行,所述加热步骤中,在设置在所述铸坯移动方向的所述加热器后方的轧制机台中,所述铸坯前端部从所述铸坯的前端部最初进入的前方轧制机台的出口侧排出之后,使所述加热器进入所述铸坯的移动路径上。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步骤包括:第一轧制步骤,在所述连铸步骤之后,对所述铸坯进行一次压下;以及第二轧制步骤,在所述第一轧制步骤之后,对一次压下的所述铸坯进行二次压下,所述加热步骤在所述第一轧制步骤与第二轧制步骤之间执行。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步骤中,在所述加热器进入所述铸坯的移动路径之前,驱动所述加热器,以对所述加热器进行预热。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步骤中,所述加热器完成向所述铸坯的移动路径上的进入之后,驱动所述加热器,以对所述铸坯进行加热。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步骤中,同时对所述铸坯的上面和下面进行加热。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步骤中,使所述加热器所包括的多个感应线圈单独地进入所述铸坯的移动路径上,以对所述铸坯进行加热。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铸机,生产铸坯;轧制机,包括与所述连铸机连接的第一轧制部和与所述第一轧制部出口侧隔开配置的第二轧制部,从而对所述铸坯进行压下;切割机,设置在所述连铸机与所述第一轧制部之间的位置和所述第一轧制部与所述第二轧制部之间的位置中的至少一处,以运行在所述连铸机与轧制机之间连续提供所述铸坯的连续轧制模式和在所述第一轧制部或第二轧制部之前切割所述铸坯的非连续轧制模式;以及加热器,在所述连续轧制模式中,所述铸坯的前端部进入所述轧制机之后,所述加热器进入所述铸坯的移动路径上,与所述铸坯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铸坯的高度开始一致的最初的所述铸坯的点通过所述铸坯移动方向的所述加热器位置之后,所述加热器立即进入所述铸坯的移动路径上。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轧制部包括多个具有上下轧辊的轧制机台,所述轧制机台中,设置在所述铸坯的前端部最初进入的前方轧制机台的出口侧的轧制机台中设有感测所述铸坯的前端部的铸坯感测传感器,在所述铸坯感测传感器感测与所述铸坯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铸坯的高度开始一致的最初的所述铸坯的点之后,所述加热器进入所述铸坯的移动路径上。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轧制部包括多个具有上下轧辊的轧制机台,所述轧制机台中,在所述铸坯的前端部最初进入的前方轧制机台中设有感测所述铸坯的温度的温度感测传感器。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多个线圈板,具有与供电源连接以加热所述铸坯的感应线圈,并设置为或“=”形状,以使所述铸坯的上下面相对;以及输送部,与所述线圈板连接,使所述感应线圈向所述铸坯的宽度方向移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轧制方法、连铸轧制方法和连铸轧制装置具有能够防止连铸轧制线上的加热器与铸坯碰撞的效果。即,具有能够防止所述加热器与弯曲的铸坯碰撞的优点。

由此,能够防止连铸轧制线的中止,从而可稳定地生产产品。

此外,所述加热器进入所述铸坯的移动路径上的时点是特定的,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的产品的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示出现有的连铸轧制装置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连铸轧制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连铸轧制装置中的加热器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连铸轧制装置中的加热器的运转状态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连铸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思想并不限定于所提及的实施例,在相同的思想的范围内,理解本发明的思想的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通过附加、变更、删除其他组件容易提出其他退步发明或包括在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的又一个实施例,而且,这也应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思想范围内。

并且,对各实施例的附图中示出的相同的思想范围内的功能相同的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轧制方法、连铸轧制方法和连铸轧制装置1涉及一种防止在执行连铸轧制的过程中为布局提供的组件受损的发明。

即,本发明的轧制方法、连铸轧制方法和连铸轧制装置1能够防止连铸轧制线上的加热器40与铸坯2碰撞。更具体地,具有能够防止所述加热器40与弯曲的铸坯2碰撞的优点。

由此,能够防止连铸轧制线的中止,从而可稳定地生产产品,此外,所述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的时点是特定的,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的产品的实收率。

首先,对具体的连铸轧制装置1进行说明,之后,对轧制方法、连铸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连铸轧制装置1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连铸轧制装置1中的加热器40的平面图。

参照图3和图4,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铸机10,生产铸坯2;轧制机20,设有与所述连铸机10连接的第一轧制部21和隔开配置在所述第一轧制部21出口侧的第二轧制部22,并对所述铸坯2进行压下;切割机30,设置在所述连铸机10与所述第一轧制部之间的位置和所述第一轧制部21与所述第二轧制部22之间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以便以在所述连铸机10与轧制机20之间连续提供所述铸坯2的连续轧制模式和在所述第一轧制部21或第二轧制部22之前切割所述铸坯2的非连续轧制模式运行;以及加热器40,在所述连续轧制模式中,所述铸坯的前端部2a进入所述轧制机20之后,加热器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其中,与所述铸坯2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z上的所述铸坯2的高度h开始一致的最初的所述铸坯的点2b通过所述铸坯2移动方向x的所述加热器40位置之后,所述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

并且,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轧制部22设有多个具有上下轧辊的轧制机台20a,所述轧制机台20a中,所述铸坯的前端部2a最初进入的前方的轧制机台20a的出口侧的轧制机台20a中,设有感测所述铸坯的前端部2a的铸坯感测传感器20b,所述铸坯感测传感器20b感测与所述铸坯2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z上的所述铸坯2的高度h开始一致的最初的所述铸坯的点2b之后,所述加热器40立即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

并且,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轧制部22设有多个具有上下轧辊的轧制机台20a,所述轧制机台20a中,所述铸坯的前端部2a最初进入的前方的轧制机台20a中设有感测所述铸坯2的温度的温度感测传感器20c。

并且,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40包括:多个线圈板41,设有与供电源44连接并对所述铸坯2进行加热的感应线圈41a,并形成为或“=”形状,以与所述2铸坯的上下面相对;以及输送部42,与所述线圈板41连接,以使所述感应线圈41a向所述铸坯2的宽度方向y移动。

即,为了防止所述铸坯前端部2a与加热器40的碰撞,可提供一种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方向x的路径上的时点为特定的加热器40。

尤其,在所述铸坯前端部2a中,与所述铸坯2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z上的所述铸坯2的高度h开始一致的最初的所述铸坯的点2b通过之后,加热器40向所述铸坯2的移动方向x进入,从这一点上看,就能够同时具有防止加热器40与所述铸坯2的碰撞,并提高产品的实收率的效果。

其中,所述连铸机10可以起到通过铸造工艺将钢水生产成铸坯2的作用。即,所述连铸机10可通过中间包向铸模供给钢水,供给的钢水随着损失热量而形成铸坯2,且通过扇形辊(segmentroll)和夹送辊(pinchroll)引导并移动所述铸坯2,以供给至后续的轧制机20。

但是,这种连铸机10依赖所述钢水的凝固速度来生产铸坯2,因此,难以调节生产速度。因此,连续接收所述连铸机10生产的铸坯2,并利用后述的轧制机20进行压下以生产铸坯2的工艺,受到速度的限制。

一方面,当所述连铸机10生产的铸坯2被后述的切割机30切割并非连续地提供至所述轧制机20中以生产铸坯2时,所述轧制机20可以与所述连铸机10的生产速度无关地,快速执行轧制作业并生产铸坯2。

这种将所述连铸机10生产的铸坯2通过轧制机20生产为铸坯2的工艺可以分为连续轧制模式和非连续轧制模式,并且,可以复合执行这种轧制生产模式,或者可以独立地执行各模式。

*但是,所述连续轧制模式是利用以限制的速度从所述连铸机10生产的铸坯2,在后续的轧制机20中进行轧制工艺,因此,需要用于补偿铸坯2的冷却的后续的加热器40结构,而且,即使是非连续轧制模式,当需要加热所切割的铸坯2使其温度达到可进行轧制的程度时,也需要利用所述加热器加热所述铸坯2。

此时,当所述铸坯前端部2a发生上下弯曲(warp)或左右弯曲(camber)时,存在与所述加热器40碰撞而导致整个工艺停止的问题。

为此,所述加热器40在特定的时间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对此,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所述轧制机20接收从所述连铸机10生产的铸坯2,并进行压下,从而能够起到生产铸坯2的作用。为此,所述轧制机20可以使所述铸坯2通过具备一对轧辊的轧制机台20a的所述轧辊之间,并对其进行压下,并且,可以提供多个这种轧制机台20a。

并且,根据设置位置,所述轧制机20也可以分为第一轧制部21、第二轧制部22。

其中,所述第一轧制部21作为与所述连铸机10的出口侧的后端连接设置的轧制机20,在连续轧制模式中,与所述第二轧制部22协作生产铸坯2。

即,在连续轧制模式中,利用与所述连铸机10连接的铸坯2实施轧制工艺,因此,如果突然对所述铸坯实施压下,则对所述连铸机10产生影响,因此,在所述第一轧制部21中生产进行一次压下的预定厚度的铸坯2,在所述第二轧制部22中对一次压下的所述铸坯2进行第二次压下,从而生产精轧的钢板产品。

但是,并不限定所述第一轧制部21仅用于连续轧制模式,也可以在非连续轧制模式中与所述第二轧制部22协作生产铸坯2。

一方面,在所述第一轧制部21中接收所述连铸机10生产的铸坯2,并生产一次压下的铸坯2,此时,由所述连铸机10生产并提供的铸坯2的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因此,降低生产的铸坯2的质量。为此,本发明中提供加热器40,对于所述加热器40,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所述第二轧制部22可以起到直接接收由所述第一轧制部21生产的一次压下的铸坯2或由所述连铸机10生产的铸坯2,并生产最终的第二次压下的铸坯2的作用。

这种第二轧制部22也对向具备一对轧辊的轧制机台20a的所述轧辊之间移动的铸坯2进行压下,并生产铸坯2,由此生产的铸坯2通过收卷机(rewinder)收卷,并最终被排出。

为此,所述第二轧制部22可以与所述第一轧制部21的出口侧的后端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轧制部22与所述第一轧制部21之间可以设置用于加热所述铸坯2的后述的加热器40等。

所述加热器40可以起到对由所述连铸机10生产并提供的铸坯2进行升温或保温,并向所述轧制机20提供的作用。为此,所述加热器40可以设置在所述连铸机10的出口侧与所述第一轧制部21的入口侧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轧制部21的出口侧与所述第二轧制部22的入口侧之间。

其中,通常对所述铸坯2只进行一次加热时,加热时间短,因此在传递至所述铸坯2的表面(surface)的热传递至所述铸坯2的中心(center)的过程中,所述铸坯2的表面的热将消退,从而在向所述轧制机20传送所述铸坯2的时点,沿着所述铸坯2的厚度方向具有不均匀的温度分布,导致利用具有不均匀的温度分布的铸坯2实施轧制,因此,所述加热器40可以具备多个线圈板41来加热所述铸坯2。

即,为了限制所述外面部的温度的同时,提高包括所述中心部的所述铸坯2的厚度方向上的温度,优选地,所述加热器40向所述铸坯2的移动方向x分散设置多个感应线圈41,并进行反复加热。

为了进一步延长通过所述加热器40形成均匀温度区域的所述铸坯2的温度保持时间,所述加热器40还可以包括保温装置。即,所述保温装置以包覆所述铸坯2的至少一面的方式设置,从而能够起到保持所述铸坯2的温度的作用。

为此,为了所述保温装置能够有效保温,优选地,以包覆所述铸坯2的所有外周方向的方式提供,并为了提高保温率,也可以以供给用于保温的保温气体。

如上所述的保温装置也可以由陶瓷系统的材料形成的耐火砖等形成。

一方面,所述保温装置也可以以保温炉(holdingfurnace)提供。即,也可以将所述加热器40设置在保温炉即所述保温装置的内部。

所述加热器40具体结构可包括线圈板41、输送部42、控制部43等。

所述线圈板41是能够实施感应加热的结构,所述输送部42是能够设定所述线圈板41的位置的结构,所述控制部43是调节所述线圈板41的加热程度、所述输送部42的驱动程度等的结构。

其中,所述线圈板41可以包括用于通过感生电动势加热的感应线圈41a,当利用所述感应线圈41a进行加热时,可以调整对所述铸坯2进行加热的温度,由此,可以根据所述加热器40的设置位置,设定不同的加热量,并且,也可以以逐渐增加加热量的方式提供。

但是,当利用所述感应线圈41a时,与所述感应线圈41a邻接的所述铸坯2的厚度方向的外面部的磁通量大于所述铸坯2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磁通量,因此,产生更多的热,并进一步加热。

如上所述,为了调整所述感应线圈41a的加热量,所述感应线圈41a可以与供电源44连接,也可以设置用于控制的控制部43。

如上所述,所述感应线圈41a的加热量的调整还包括所述感应线圈41a的开闭(on/off)功能。即,通过调节所述供电源44是否供给电源,来调节所述感应线圈41a的开闭。

一方面,也可以在所述铸坯2的上面和下面都设置所述线圈板41,为了结构稳定性,可以以形状提供,从而使所述铸坯2的侧面插入。

即,所述线圈板41可由面向于所述铸坯2的上面的上部线圈板41a以及面向于所述铸坯2的下面的下部线圈板41c组成,并设置连接所述上部线圈板41a与下部线圈板41c的连接板。

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加热所述铸坯2的上下面的结构,所述线圈板41还可以以“=”形状等设置。对于这种形状,所述线圈板41只由上部线圈板41a与下部线圈板41c组成。

所述输送部42可以使包括所述感应线圈41a的线圈板41向所述铸坯2的宽度方向y移动,以使所述感应线圈41a向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移动或脱离。

由此,为了加热所述铸坯2,可以使所述感应线圈41a向所述铸坯2的上面或下面移动,在不进行加热的期间,可以从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去除所述加热器40,从而能够防止发生加热器40与所述铸坯2碰撞等的问题。

其中,在所述铸坯前端部2a通过之后,所述输送部42可以使所述线圈板41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尤其,在所述铸坯前端部2a中,与所述铸坯2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z上的所述铸坯2的高度h开始一致的最初的所述铸坯的点2b通过之后,所述线圈板41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方向x。

此外,在设置在所述轧制机20中的铸坯感测传感器20b感测所述铸坯2之后,所述控制部43可以驱动所述感应线圈41向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移动。

即,所述第一轧制部21或第二轧制部22包括多个具有上下轧辊的轧制机台20a,所述轧制机台20a中,在设置在所述铸坯前端部2a最初进入的前方轧制机台20a的出口侧的轧制机台20a上,可设置感测所述铸坯前端部2a的铸坯感测传感器20b。

也就是说,在组成所述第一轧制部21或第二轧制部22的多个轧制机台20a组中,设置在第二位的轧制机台20a上可设有铸坯感测传感器20b,这种铸坯感测传感器20b感测铸坯2的目的在于,确认铸坯2前端部2b是否通过所述加热器40所处的地点,因此,即使所述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也能够防止与所述铸坯2碰撞。

此外,优选地,将所述铸坯感测传感器20b设置在正常作业时的所述铸坯2的高度h2的位置即与所述铸坯2的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z上的所述铸坯2的高度h2的位置上,以感测所述铸坯2移动方向x的所述铸坯2的高度h开始一致的最初的所述铸坯的点2b。

其中,所述铸坯感测传感器20b可以是直接感测所述铸坯2是否通过的红外线传感器等,也可以是设置在所述轧制机台20a内的负荷传感器(loadcell)或通过水压(hydraulicpressure)变换装置确认材料退回轧制机的瞬间的传感器等。

并且,在组成所述第一轧制部21或第二轧制部22的多个轧制机台20a中,所述控制部43与设置在第一位的轧制机台20a即前方轧制机台20a中设有的温度感测传感器20c连接,并根据感测的温度,使所述线圈板41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

即,一般,在非连续轧制模式中可以快速实施轧制,无需使用所述加热器40,但是,在异常状态或轧制高强度钢等时需要高温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非连续轧制模式中,也需要对所述铸坯2进行加热,因此,为了决定所述线圈板41的进入,以与所述温度感测传感器20c连接的方式设置所述控制部43。

由此,除了具有防止所述铸坯2与所述线圈板41的碰撞的优点之外,可使所述线圈板41在最佳的时间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并加热所述铸坯2,从而能够防止所述铸坯2的浪费。

为此,所述输送部42可包括:移动板42b,设有所述线圈板41;马达42a,驱动所述移动板42b。

所述移动板42b可以通过链条与所述马达42a连接,所述链条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马达42a上的链轮接收驱动力而移动。但是,移动所述移动板42b的驱动力并不限定于由马达42a提供,也可以通过液压缸或气压缸接收驱动力。

并且,为了向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设置所述移动板42b,所述移动板42b的下面可结合有轮。

*一方面,可隔开设置多个所述移动板42b,以支撑并移动各线圈板41,隔开的移动板42b之间可设有支撑所述铸坯2的移动轧辊。

所述切割机30起到切割所述铸坯2的一部分的作用,并可以与引出所切割的铸坯2的引出机连接。其中,所述切割机30可以设置在所述连铸机10出口侧与第一轧制部21入口侧之间和第一轧制部21出口侧与第二轧制部22之间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当在所述连铸机10出口侧与第一轧制部21入口侧之间和第一轧制部21出口侧与第二轧制部22之间设有所述加热器40时,所述切割机30可以设置在所述加热器40入口侧。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连铸轧制装置1中的加热器40的运转状态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连铸轧制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5和图6,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轧制方法可以包括:轧制步骤,对供给的铸坯2进行压下;以及加热步骤,在所述轧制步骤之前或轧制步骤中执行,所述铸坯2的高度h一致收敛的所述铸坯2的点2b通过对所述铸坯2进行升温或保温的加热器40的所述铸坯2移动方向x位置之后,立即使所述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以加热所述铸坯2。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步骤中,当在对所述铸坯2的上下面进行加热的所述加热器40的上部线圈板41b与下部线圈板41c之间的间距范围内,所述铸坯的高度变化时,判断所述铸坯2的高度h一致收敛。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铸步骤,生产铸坯2;轧制步骤,对所述铸坯2进行压下;以及加热步骤,在所述连铸步骤和轧制步骤中的所述铸坯2以连续体提供的连续轧制模式中,加热步骤在所述轧制步骤之前或轧制步骤中执行,在所述铸坯2前端部2b移动之后,对所述铸坯2进行升温或保温的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并加热所述铸坯2,其中,所述加热步骤中,在与所述铸坯2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z上的所述铸坯2的高度h开始一致的最初的所述铸坯的点2b通过所述铸坯2移动方向x的所述加热器40位置之后,立即使所述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

即,为了防止用于加热所述铸坯2的加热器40与所述铸坯前端部2a的碰撞,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方向x的路径上的时点是特定的。

尤其,包括在所述铸坯前端部2a中,与所述铸坯2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z上的所述铸坯2的高度h开始一致的最初的所述铸坯的点2b通过之后,使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的步骤,从而能够同时具有防止与所述铸坯2的碰撞并提高产品的实收率的效果。

其中,与所述铸坯2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z上的所述铸坯2的高度h开始一致的最初的所述铸坯的点2b也是所述铸坯前端部2a中发生的上下弯曲或左右弯曲终止的部分。

所述连铸步骤作为生产铸坯2的步骤,在铸模中凝固钢水,形成铸坯2并排出。为此,从连铸机10的中间包向铸模供给钢水,供给的钢水随着损失热量形成铸坯2,所述铸坯2通过扇形辊和夹送辊引导并移动,并能够传送至后续步骤。

所述轧制步骤是对铸坯2进行压下并生产成钢板产品的步骤。即,也可以通过接收从所述连铸步骤中生产的铸坯2并进行压下来生产钢板产品,也可以接收独立于所述连铸步骤而生产的铸坯2来生产钢板产品。

其中,所述轧制步骤可以由多个步骤组成,可以包括:第一轧制步骤,形成一次压下的铸坯2,所述铸坯2的厚度比最终生产的产品的厚度厚,但是,比最初供给的所述铸坯2的厚度薄;以及第二轧制步骤,以最终产品的厚度,对在所述第一轧制步骤中一次压下的铸坯2进行二次压下。

尤其,执行所述轧制步骤的轧制机20可以由具备一对上下轧辊的多个轧制机台20a为一组而形成,当所述铸坯前端部2a进入所述轧制机台20a中的所述铸坯前端部2a最初进入的前方轧制机台20a时,可执行后述的加热步骤。

为此,执行所述轧制步骤的轧制机20中可以设置有铸坯感测传感器20b、温度感测传感器20c等,这已在前面进行了说明。

所述加热步骤是在所述铸坯2的温度未达到用于执行所述轧制步骤的温度时,加热所述铸坯2的步骤。

其中,所述加热步骤可以在所述轧制步骤之前或轧制步骤中实施。也就是说,可以在所述轧制步骤中的第一轧制步骤之前或第一轧制步骤与第二轧制步骤之间执行。

尤其,所述加热步骤的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铸坯前端部2a移动之后的所述铸坯2部分执行加热步骤,这是为了防止加热所述铸坯2的加热器40与所述铸坯2的碰撞。

即,所述铸坯2经过连铸步骤或所述第一轧制步骤之后,所述铸坯前端部2a可能发生上下弯曲或左右弯曲,这是为了防止发生所述弯曲的铸坯前端部2a与所述加热器40的碰撞的同时,加热所述铸坯2。

一般,因在所述第一轧制步骤中进行压下而导致的所述铸坯2的残余变形力,所述铸坯2前端部2b会发生弯曲,因此,优选地,具有特定的所述加热器40的进入时间的所述加热步骤在所述第一轧制步骤与第二轧制步骤之间实施。

即,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步骤包括:第一轧制步骤,在所述连铸步骤之后,对所述铸坯2进行一次压下;以及第二轧制步骤,在所述第一轧制步骤之后,对一次轧制的所述铸坯2进行二次压下,所述加热步骤在所述第一轧制步骤与第二轧制步骤之间执行。

并且,所述加热步骤可以在所述连铸步骤和轧制步骤中的所述铸坯2以连续体提供的连续轧制模式和在所述轧制步骤之前或轧制步骤中切割所述铸坯2的切割步骤之后,对铸坯2实施压下的非连续轧制模式中实施。

尤其,所述加热步骤可以不在所述非连续轧制模式中执行,而只在所述连续轧制模式中实施,这是因为在所述非连续轧制模式中,所述铸坯2快速地通过轧制步骤而生成为产品,因此,几乎不发生所述铸坯2的冷却问题。

即,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选择性地执行在轧制步骤之前或轧制步骤中切割所述铸坯2以转换执行所述连续轧制模式与在所述轧制步骤之前或轧制步骤中切割所述铸坯2的非连续轧制模式的切割步骤,所述加热步骤在所述连续轧制模式中执行。

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排除在所述非连续轧制模式中实施所述加热步骤。即,在非连续轧制模式中,所述铸坯2的温度可能达不到执行轧制步骤的温度,这时,也可以执行所述加热步骤。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切割步骤中为了执行所述非连续轧制模式而切割的所述铸坯2的温度低于在所述连续轧制模式中加热的所述铸坯2的温度时,在所述非连续轧制模式中执行所述加热步骤。

为此,所述轧制机20的轧制机台20a中,在所述铸坯前端部2a最初进入的前方的轧制机台20a中设置有上述的温度感测传感器20c以感测所述铸坯2的温度,当所述铸坯2的温度为所需的温度以下并进行移动时,使所述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并加热所述铸坯2。

尤其,所述铸坯前端部2a进入所述轧制机台20a之后,所述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上,因此,与所述铸坯2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z上的所述铸坯2的高度h开始一致的初期的所述铸坯的点2b通过之后,所述加热器40提供至所述铸坯2上,从而能够防止所述加热器40与所述铸坯2的碰撞的同时,尽可能减少铸坯2的浪费。

也就是说,即使所述铸坯2的前端部2a弯曲,弯曲的所述铸坯2的前端部2a之后的部分的高度h2一致收敛,这些部分不发生与所述加热器40的碰撞,因此,优选地,在所述铸坯2的高度h收敛之后,使所述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

即,弯曲的所述铸坯2前端部2a的高度h1最高,之后高度h2一致的所述铸坯2的点2b之后的部分不存在与所述加热器40碰撞的危险,因此,优选地,在所述点2b通过之后,使所述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从而提高实收率。

其中,只要所述铸坯2的高度h是基于在所述铸坯2的所有部分中能够以相同的基准判断的高度,则可以利用任何基准来进行判断。图5中表示的基准是基于所述下部线圈板41c的下面来设定的。

此外,通过如下方法判断所述铸坯2的高度h是否一致收敛,即,当在所述加热器40的上部线圈板41b与下部线圈板41c之间的间距范围内,所述铸坯2的高度h变化时,判断所述铸坯的高度一致收敛。

提出如上所述的收敛基准是因为,所述铸坯2能够在不发生碰撞的前提下插入所述上部线圈板41b与下部线圈板41c之间的范围。

并且,也可以通过判断所述铸坯前端部2a是否进入所述轧制机台20a来决定所述加热步骤中所述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的时点。

即,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步骤是利用包括多个具备上下轧辊的轧制机台20a的轧制机20执行,所述加热步骤中,在设置在所述铸坯2移动方向x上的所述加热器40后方的轧制机台20a中,所述铸坯前端部2b从所述铸坯的前端部2a最初进入的前方轧制机台20a的出口侧排出之后,立即使所述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

也就是说,当在所述第一轧制步骤之前执行所述加热步骤时,所述铸坯前端部2a进入包括在所述第一轧制部21的轧制机台20a组中的最前方的第一个轧制机台20a并从出口侧排出之后,所述加热器40可以立即进入所述铸坯2上。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上述的铸坯感测传感器20b感测所述铸坯前端部2a从所述第一个轧制机台20a的出口侧排出。

一方面,所述加热器40的驱动时点也可以是特定的,这可以根据快速升温所述铸坯2的目的和均匀升温所述铸坯2的目的,而实施不同的实施例。

即,为了所述铸坯2的快速升温,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步骤中,在所述加热器40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之前,驱动所述加热器40以预热所述加热器40。

由此,所述加热器40在进入所述铸坯2之前进行预热,因此,可以向所述铸坯开始进入的同时,加热所述铸坯2。

也就是说,从所述加热器40进入的所述铸坯2的一侧开始加热,从而能够使所述铸坯2快速升温。

一方面,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所述铸坯2均匀升温,所述加热器40完成向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的进入之后,驱动所述加热器40并加热所述铸坯2。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步骤中同时加热所述铸坯2的上面和下面。

也就是说,所述加热器40完成向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的进入之后,开始驱动所述加热器40并进行加热,从而在同一时点向所述铸坯2的宽度方向y进行加热,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具有均匀的温度分布的铸坯2。

并且,通过同时加热所述铸坯2的上下面,也可以实现对所述铸坯2的厚度方向z的均匀加热。

此外,所述加热步骤中,利用多个加热器40实施加热,从而根据所述铸坯2的移动方向x的位置,设置不同的所述铸坯2的加热温度,从而能够实现所述铸坯2的厚度方向的温度均匀。

即,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铸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步骤中,使所述加热器40中包括的多个线圈板41单独地进入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并对所述铸坯2进行加热。

如前所述,在所述加热步骤中,通过所述铸坯2的移动路径上的位置相互不同的多个线圈板41对所述铸坯2进行加热,从而形成所述铸坯2的厚度方向的均匀的温度分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