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件铆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009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五金件铆接工艺,其特征在于:

提供一种铆接模,包括上模装置(1)和下模装置(2),所述上模装置(1)设置有冲压柱(11),所述下模装置(2)设置有模腔(21),该模腔(21)为凹形结构,所述冲压柱(11)的外径小于模腔(21)的内径;

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第一步,调节上模装置(1)中冲压柱(11)与上模装置(1)下表面的距离,使得冲压柱(11)突出于上模装置(1)的下表面的部分与模腔(21)相匹配;

第二步,将所述下板件(3)放置在下模装置(2)上与模腔(21)相对应的位置,将上板件(4)放置在下板件(3)上与冲压柱(11)相对应的位置;

第三步,所述上模装置(1)下行,带动冲压柱(11)下行,直至上模装置(1)的下表面与上板件(4)的上表面紧密接触,通过冲压柱(11)与模腔(21)的配合,使得下板件(3)和上板件(4)中与冲压柱(11)相对应的位置被冲压柱(11)冲压成紧实接触的凹陷的层叠结构,从而将下板件(3)和上板件(4)铆接在一起;

第四步,所述上模装置(1)上行,带动冲压柱(11)上行,铆接在一起的下板件(3)与上板件(4)取离铆接模,开始新的铆接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金件铆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板件(3)与上板件(4)铆接在一起后,将在上板件(4)的上表面形成一个凹槽(a),在凹槽(a)的正下方,上板件(4)的一部分结构形成第一圆柱体(b),所述第一圆柱体(b)镶嵌在下板件(3)中,在第一圆柱体(b)的正下方,下板件(3)的一部分结构形成第二圆柱体(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五金件铆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a)内径与第一圆柱体(b)外径的距离为上板件(4)厚度的50%~60%;

所述第一圆柱体(b)外径与第二圆柱体(c)外径的距离为下板件(3)厚度的50%~60%;

所述第一圆柱体(b)下表面与下板件(3)上表面的距离为上板件(4)厚度的80%;

所述第二圆柱体(c)下表面与下模装置(2)上表面的距离为下板件(3)厚度的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金件铆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装置(2)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内设置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支撑座(22),该支撑座(22)与通孔的内表面共同形成模腔(2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