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具可沿正交三向移动的干式车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625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刀具可沿正交三向移动的干式车削装置。



背景技术:

车床加工工艺分干式车削和湿式车削,湿式车削即是,在加工过程中,对刀具和被加工产品表面用切削液冲洗,目的是降温和冲走切削屑。但是,对于表面经过镀铜处理的待加工产品,冲水加工容易使被加工产品表面受切削液所含化学物质氧化,干式车削则不存在该问题。然而,由于传统干式车削采用单一路径行走方式,切削过程产生的切削屑不易清理,易使切削屑堆积、缠绕在被加工产品表面,造成工件表面拉伤,粗糙度达不到要求,且持续加工会使刀具和被加工产品产生高温,导致工件尺寸不稳定,易使刀具崩坏,降低刀具寿命,进而使调机频率增加,降低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刀具可沿正交三向移动的干式车削装置,采用该装置进行加工,刀具可沿正交三向进退,以便于调整刀具方位和清理切削屑,在加工的同时对刀具和被加工产品吹气,即可对刀具和被加工产品降温,又可吹走被加工产品表面的切削屑,即增加了刀具使用寿命,降低了调机频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避免了被加工产品表面拉伤和尺寸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刀具可沿正交三向移动的干式车削装置,包括车削基座、横轴、加工平台、X向轴、Y向轴、Z向轴、刀具和中心控制器,所横轴和加工平台均固定于所述车削基座上,所述横轴沿X方向设置,所述加工平台在位置上与所述横轴的一端相对应,所述Z向轴活动设置于所述横轴上,所述Y向轴活动设置于所述Z向轴上,所述X向轴活动设置于所述Y向轴上,所述刀具固定于所述X向轴的一端;所述X向轴、Y向轴和Z向轴均与所述中心控制器电连接。

工作时,中心控制器可控制Z向轴在横轴上沿X向移动、控制Y向轴在Z向轴上沿Z向移动、控制X向轴在Y向轴上沿Y向移动,进而控制固定于X向轴上的刀具分别沿X向、Y向和Z向移动,以便于调整刀具方位和清理切削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具可沿正交三向移动的干式车削装置还包括导气管和鼓风机,所述导气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加工平台的正上方,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鼓风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鼓风机与所述中心控制器电连接。

工作时,被加工产品固定于加工平台上,在加工的同时,中心控制器控制鼓风机工作,使位于加工平台正上方的导气管向刀具和被加工产品的表面吹气,以对刀具和被加工产品降温,并同时吹走被加工产品表面的切削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装置进行加工,刀具可沿正交三向进退,以便于调整刀具方位和清理切削屑,在加工的同时对刀具和被加工产品吹气,即可对刀具和被加工产品降温,又可吹走被加工产品表面的切削屑,即增加了刀具使用寿命,降低了调机频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避免了被加工产品表面拉伤和尺寸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干式车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车削基座,02、横轴,03、加工平台,04、X向轴,05、Y向轴,06、Z向轴,07、刀具,08、中心控制器,09、导气管,10、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刀具可沿正交三向移动的干式车削装置,包括车削基座01、横轴02、加工平台03、X向轴04、Y向轴05、Z向轴06、刀具07和中心控制器08,所横轴02和加工平台03均固定于所述车削基座01上,所述横轴02沿X方向设置,所述加工平台03在位置上与所述横轴02的一端相对应,所述Z向轴06活动设置于所述横轴02上,所述Y向轴05活动设置于所述Z向轴06上,所述X向轴04活动设置于所述Y向轴05上,所述刀具07固定于所述X向轴04的一端;所述X向轴04、Y向轴05和Z向轴06均与所述中心控制器08电连接。

工作时,中心控制器08可控制Z向轴06在横轴02上沿X向移动、控制Y向轴05在Z向轴06上沿Z向移动、控制X向轴04在Y向轴05上沿Y向移动,进而控制固定于X向轴04上的刀具07分别沿X向、Y向和Z向移动,以便于调整刀具07的方位和清理切削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具可沿正交三向移动的干式车削装置还包括导气管09和鼓风机10,所述导气管09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加工平台03的正上方,所述导气管09的另一端与所述鼓风机10的出气口连接,所述鼓风机10与所述中心控制器08电连接。

工作时,被加工产品固定于加工平台03上,在加工的同时,中心控制器08控制鼓风机10工作,使位于加工平台03正上方的导气管09向刀具07和被加工产品的表面吹气,以对刀具07和被加工产品降温,并同时吹走被加工产品表面的切削屑。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