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689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在线测张装置,尤其是针对轧制过程中对板带材的张力检测。



背景技术:

在线测张装置用于板带轧机的张力在线检测,采集的张力信号,经过处理后可实现张力的闭环控制。

现有的在线测张装置通常是装在转向辊上,随着带卷直径变化,张力包角是变化的,因此反馈的信号容易失真,因此测量精度会降低。在稳定性方面,传统的在线测张装置由于测张包角变化较大,检测误差也就大,因而监测数据往往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的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包括:

转向辊,所述转向辊包括左转向辊和右转向辊;

轧辊,所述轧辊设置在左转向辊和右转向辊中间;

测张辊,所述测张辊包括左测张辊和右测张辊,所述左测张辊设置在左转向辊和轧辊之间,所述右测张辊设置在右转向辊和轧辊之间;

以及张力计,所述测张辊抵压在张力计上。

作为所述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张辊的辊面标高和轧制线标高一致。

作为所述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测张辊铰座,所述测张辊通过轴承安装在测张辊铰座上。

作为所述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为滚动轴承。

作为所述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摆臂,所述测张辊铰座固定在摆臂上,所述摆臂可在自重和张力的作用下压在张力计上。

作为所述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摆动铰座,所述测张辊、测张辊铰座以及摆臂以可整体绕摆动铰座摆动的方式安装在摆动铰座。

作为所述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张辊铰座为剖分式结构。

作为所述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动铰座为剖分式结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在线测张装置,其包括转向辊、轧辊、测张辊以及张力计。该转向辊包括左转向辊和右转向辊,轧辊设置在左转向辊和右转向辊中间。该张辊抵压在张力计上,测张辊包括左测张辊和右测张辊,左测张辊设置在左转向辊和轧辊之间,右测张辊设置在右转向辊和轧辊之间。该轧辊、转向辊、测张辊的相对位置是保持不动的,因此测张角保持恒定,因而反馈的信号避免了因带材卷径变化引起与转向辊包角变化而导致失真,测量精度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测张辊处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会意识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具体细节描述可以被省略,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组件或材料。在一些例子中,一些实施方式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因此,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用于在线检测带材张力。采集的张力信号,经过处理后可实现张力的闭环控制。该装置结构简单,检测稳定性好且精度高。适用于各种板带材,尤其适合高精度板带轧机的张力在线检测和控制。

该板带材在线测张装置包括转向辊、轧辊、测张辊以及张力计。请参考图1和图2,该转向辊包括左转向辊110和右转向辊120,轧辊200设置在左转向辊110和右转向辊120中间。该测张辊抵压在张力计400上,测张辊包括左测张辊310和右测张辊320,左测张辊310设置在左转向辊110和轧辊200之间,右测张辊320设置在右转向辊120和轧辊200之间。

进一步地,可以使测张辊310、320的辊面标高和轧制线标高一致。

请参考图1和2,还包括测张辊铰座500,测张辊为穿轴结构,轴固定,通过轴承安装在测张辊铰座500上。该轴承可以为摩擦系数很小的滚动轴承。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摆臂600,该测张辊铰座500固定在摆臂600上,例如可以是通过螺钉固定。摆臂600可在自重和张力的作用下压在张力计400上。

其中,图2中参数含义如下:

T:张力

P:张力计检测数据

G:张力装置作用在张力计400上的铅垂力

θ:张力角

张力计度数:P=TSINθ+G,实际张力:T=(P-G)/SINθ

由于在轧制状态时左卷筒810和右卷筒820上的带卷910、920与测张辊310、320之间隔着转向辊110、120,主机轧辊200、转向辊110、120、测张辊310、320的相对位置是保持不动的,因此测张角θ保持恒定,张力装置作用在张力计400上的铅垂力G亦保持恒定,而张力计400度数:P=TSINθ+G,由此可见张力计400读数P只跟随实际张力T而变化,因而反馈的信号避免了因带卷910、920卷径变化引起与转向辊包角变化而导致失真,因此测量精度得到提高。

而且由于张力计400读数P只跟随实际张力T而变化,因此实际张力T=(P-G)/SINθ稳定可靠,不会由于转向辊包角变化较大,导致检测误差也就大,监测数据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进一步地,测张辊为穿轴结构,轴固定,测张辊和测张辊铰座500之间通过摩擦系数很小的轴承联接,测张辊辊面与带材之间的摩擦系数远大于轴承的摩擦系数,因此就算在加减速时测张辊辊面亦不会划伤带材表面。

为了方便拆装,还可以包括摆动铰座700,该测张辊310、320、测张辊铰座500以及摆臂600以可整体绕摆动铰座700摆动的方式安装在摆动铰座700。

其中,测张辊铰座500为剖分式结构和摆动铰座700都可以采用剖分式结构,均可分解拆装。

测张辊310、320、测张辊铰座500和摆臂600可整体绕摆动铰座700摆动,摆起后张力计400可方便拆装。这就避免了传统测张装置结构复杂,不利于维护的缺点。

另外,由于测张辊310、320、测张辊铰座500和摆臂600可整体绕摆动铰座700摆动,只需一个张力计400便可实现整个带宽方向上的张力检测,避免了传统上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张力计400才可实现整个带宽方向上的张力检测,减少了检测元件的投入,降低了硬件投入成本,并提高了信号的稳定性。

使用时,张力计400和摆动铰座700均固定在机前和机后装置底座上。张力计400可以为压力式传感器,应变变形可忽略不计。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