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圆接线柱螺钉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983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圆接线柱螺钉组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钉组装机,属于五金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全自动圆接线柱螺钉组装机。



背景技术:

在五金加工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步骤就是将螺钉组装到接线柱的螺孔中,传统做法是采用人工操作,效率非常低,成本较高。后来,随着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的不断发展,开始采用一些自动螺钉组装机械来代替人工操作,进行螺钉组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但是,目前的这些螺钉组装机械比较适合多边形接线柱的螺钉组装,对于圆接线柱的螺钉组装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圆接线柱难以定位,容易导致圆接线柱螺孔与电批存在错位,导致螺钉无法组装或对圆接线柱造成毁损,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圆接线柱螺钉组装机,该圆接线柱螺钉组装机能够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圆接线柱的螺孔定位问题,操作方便快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自动圆接线柱螺钉组装机,包括有机座、送料机构及电批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有圆接线柱送料组件和螺钉送料组件,所述组装机还包括有圆接线柱螺孔校准对位机构,该圆接线柱螺孔校准对位机构包括有一红外探测校准组件和一插销校准组件。

进一步,所述机座上设置有一拱门架,拱门架的横梁部分设置有一水平往复移动的横移滑杆及与横移滑杆传动连接的横移气缸。

进一步,所述电批机构固定于横移滑杆的中部位置,包括有固定于横移滑杆的固定支座、固定于固定支座上的升降气缸、与固定支座滑配连接且与升降气缸传动连接的升降滑座、及固定于升降滑座上的电批。

进一步,所述组装机以电批机构为中线左右对称分别布置有一圆接线柱校准对位机构,每一圆接线柱螺孔校准对位机构包括有一探测校准组件和一插销校准组件。

进一步,所述探测校准组件包括有输料导槽座、顶升结构、对夹旋转结构及红外探测结构,其中:

上述输料导槽座供左右两圆接线柱校准对位机构共用,其架设于机座顶部,其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一上下贯穿的输料导槽,及输料导槽座的端部于输料导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垂直贯通输料导槽的第一对夹导槽和第二对夹导槽,第一对夹导槽和第二对夹导槽呈直线布置;

上述顶升结构供左右两圆接线柱校准对位机构共用,其位于机座顶部且位于输料导槽座的下方,包括有顶升支座、顶升气缸、及顶升横移气缸,其中:该顶升支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工件夹槽;该顶升气缸垂直布置且其活塞杆向上与顶升支座固定连接;该顶升横移气缸水平布置且其活塞杆与顶升气缸连接配合;

上述对夹旋转结构包括有布置于输料导槽座对夹导槽两侧的主动旋转夹持部件和从动旋转夹持部件,其中:该主动旋转夹持部件包括主动滑座、旋转电机、主动夹持杆及主动进给气缸,主动滑座与主动进给气缸活塞杆连接配合,旋转电机固定于主动滑座上且动力输出轴与主动夹持杆的一端传动连接;该主动夹持杆的另一端置于第一对夹导槽中;该从动旋转夹持部件包括有从动滑座、从动夹持杆及从动进给气缸,从动滑座与从动进给气缸活塞杆连接配合,从动夹持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设置于从动滑座上,从动夹持杆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对夹导槽中;

上述红外探测结构包括有一红外探测器,该红外探测器设置于输料导槽和第一对夹导槽延长线对夹位置的输料导槽座上方。

进一步,所述插销校准组件包括有插销固定座、插销进给气缸、插销滑座及插销,其中:该插销固定座固定于横移滑杆上;该插销进给气缸固定于插销固定座上且其活塞杆垂直向下;该插销滑座与插销固定座滑配连接且与插销进给气缸活塞杆连接;该插销垂直设置于插销滑座下方。

进一步,所述圆接线柱送料组件包括有圆接线柱振动式料盘和连接圆接线柱振动式料盘的送料导轨,送料导轨的另一端与输料导槽连接连通;所述螺钉送料组件包括有螺钉振动式料盘和连接螺钉振动式料盘的送料导管,送料导管的另一端与电批机构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批与左右两个插销之间的间距,分别等于输料导槽与送料导轨交接位到左右两个第一对夹导槽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新的圆接线柱螺孔校准对位机构,能够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圆接线柱的螺孔定位问题,操作方便快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全自动圆接线柱螺钉组装机,包括有机座1、送料机构、电批机构2及圆接线柱螺孔校准对位机构。

上述机座1上设置有一拱门架3,拱门架3的横梁部分设置有一水平往复移动的横移滑杆及与横移滑杆传动连接的横移气缸31。

上述电批机构2固定于横移滑杆的中部位置,包括有固定于横移滑杆的固定支座21、固定于固定支座上的升降气缸22、与固定支座滑配连接且与升降气缸传动连接的升降滑座23、及固定于升降滑座上的电批24。

上述组装机以电批机构2为中线左右对称分别布置有一圆接线柱校准对位机构4、5,每一圆接线柱螺孔校准4、5对位机构包括有一探测校准组件和一插销校准组件。

进一步,所述探测校准组件包括有输料导槽座6、顶升结构、对夹旋转结构及红外探测结构,其中:

上述输料导槽座6供左右两圆接线柱校准对位机构共用,其架设于机座顶部,其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一上下贯穿的输料导槽,及输料导槽座的端部于输料导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垂直贯通输料导槽的第一对夹导槽和第二对夹导槽,第一对夹导槽和第二对夹导槽呈直线布置;

上述顶升结构供左右两圆接线柱校准对位机构共用,其位于机座顶部且位于输料导槽座的下方,包括有顶升支座、顶升气缸、及顶升横移气缸,其中:该顶升支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工件夹槽;该顶升气缸垂直布置且其活塞杆向上与顶升支座固定连接;该顶升横移气缸水平布置且其活塞杆与顶升气缸连接配合;

上述对夹旋转结构包括有布置于输料导槽座对夹导槽两侧的主动旋转夹持部件41、51和从动旋转夹持部件42、52,其中:该主动旋转夹持部件包括主动滑座、旋转电机、主动夹持杆及主动进给气缸,主动滑座与主动进给气缸活塞杆连接配合,旋转电机固定于主动滑座上且动力输出轴与主动夹持杆的一端传动连接;该主动夹持杆的另一端置于第一对夹导槽中;该从动旋转夹持部件包括有从动滑座、从动夹持杆及从动进给气缸,从动滑座与从动进给气缸活塞杆连接配合,从动夹持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设置于从动滑座上,从动夹持杆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对夹导槽中;

上述红外探测结构包括有一红外探测器,该红外探测器设置于输料导槽和第一对夹导槽延长线对夹位置的输料导槽座上方。

进一步,所述插销校准组件43、53包括有插销固定座、插销进给气缸、插销滑座及插销,其中:该插销固定座固定于横移滑杆上;该插销进给气缸固定于插销固定座上且其活塞杆垂直向下;该插销滑座与插销固定座滑配连接且与插销进给气缸活塞杆连接;该插销垂直设置于插销滑座下方。

上述圆接线柱送料组件(图中未示出,送料组件可采用现有的振动式送料结构)包括有圆接线柱振动式料盘和连接圆接线柱振动式料盘的送料导轨,送料导轨的另一端与输料导槽连接连通;所述螺钉送料组件包括有螺钉振动式料盘和连接螺钉振动式料盘的送料导管,送料导管的另一端与电批机构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批与左右两个插销之间的间距,分别等于输料导槽与送料导轨交接位到左右两个第一对夹导槽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圆接线柱从输料导轨输送过来进入输料导槽座的输料导槽,正好进入顶升支座的其中一工件夹槽中,由顶升横移气缸驱动到位后,顶升气缸驱动顶升支座上升,此时圆接线柱正好位于第一对夹导槽和第二对夹导槽的直线上,主动滑座和从动滑座分别在主动进给气缸和从动进给气缸驱动下相互靠近,到位后,主动夹持杆和从动夹持杆从两侧夹持住圆接线柱,然后旋转电机转动,通过主动夹持杆带动圆接线柱转动,直至红外探测器检测到圆接线柱的螺孔;然后主动滑座带动主动夹持杆进一步前移,从动滑座则带动从动夹持杆后退,直至圆接线柱被夹持退出第二对夹导槽;接着插销在插销进给气缸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插入圆接线柱的螺孔中,进一步保证圆接线柱的螺孔校准到位,最后横移气缸带动横移滑杆水平移动,直至电批位于圆接线柱正上方,此时电批在升降气缸作用下向下移动且将螺钉组装到圆接线柱的螺孔中。左右两套圆接线柱校准对位机构可以交替工作,一套在校准的同时,另一套可以在组装螺钉,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