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冲压件模具的修边刃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5170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冲压件模具的修边刃口结构。



背景技术:

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模具生产企业来说,需要提供更为高效经济的模具。然而,在资源紧缺,材料费用和工人工资上涨的现实条件下,需要企业提高单套模具的技术含量,开发和使用更高效的机构,降低设计与开发成本。

对于修边模具来说,常常会出现修边刀具磨损严重、崩刃报废的情况,不仅影响模具使用效果,还会增加模具成本。常用修边模具上的修边刀具,下修边刀具安装在下模座上,上修边刀具与压料芯都安装在上模座上,合模时压料芯进行压料,然后上修边刀具与下修边刀具接触完成废料切除。对于垂直修边的区域,此种修边刀具在修边过程中,刀具刃口与板料最初以点接触,并一直保持到修边结束,刀具损坏现象更为严重实际中生产中,常使用增加刀具机械强度的方法来降低刀具更换频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刀具受到的剪裁力;但由于刀具之间的相互冲击作用,仍会在板件高频率的冲压作业过程中出现刀具打裂或崩刃的问题,同时还会增加模具所受冲击力,引起模具微变形,影响模具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汽车冲压件模具的修边刃口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汽车冲压件模具的修边刃口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感应板,且感应板上设有两个孔槽,两个孔槽内分别设有第一刀刃座和第二刀刃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伸缩电机和第二伸缩电机,且第一伸缩电机和第二伸缩电机均通过连接杆与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刀刃,且第二伸缩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刀刃,所述第一刀刃与第二刀刃的刃面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的外壁上均设有感应器,且感应器与感应板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且第一伸缩电机与第二伸缩电机均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刀刃与第一刀刃座相配合,且第二刀刃与第二刀刃座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上设有螺栓孔,且固定板通过螺栓与下模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上设有螺栓孔,且固定杆通过螺栓与上模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刀刃和刀座相配合可为汽车零件进行修边,刀刃为弧形结构,在切割零件时,可降低刀刃的磨损,并且使零件得切口更加平滑,同时在汽车零部件组装时,不会割伤组装工人;

2、第一伸缩电机、第二伸缩电机和感应器均与控制器连接,且感应器与感应板相配合,使刀刃下落时,刀刃与刀座之间的距离可控,避免了刀刃与刀座的无功磨损,延长了刀刃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能够控制刀刃的下落行程,避免刀刃与刀座之间的无功磨损,可延长刀刃的使用寿命,且刀刃设计为弧形结构,可使零件的切口平滑,避免在包装与组装过程中割伤工人,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冲压件模具的修边刃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感应板、3第一刀刃座、4第二刀刃座、5第一刀刃、6第二刀刃、7感应器、8第一伸缩电机、9第二伸缩电机、10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汽车冲压件模具的修边刃口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感应板2,且感应板2上设有两个孔槽,两个孔槽内分别设有第一刀刃座3和第二刀刃座4,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固定杆10,且固定杆10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伸缩电机8和第二伸缩电机9,且第一伸缩电机8和第二伸缩电机9均通过连接杆与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电机8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刀刃5,且第二伸缩电机8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刀刃6,所述第一刀刃5与第二刀刃6的刃面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刀刃5和第二刀刃6的外壁上均设有感应器7,且感应器7与感应板2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感应器7与控制器连接,且第一伸缩电机8与第二伸缩电机9均与控制器连接,第一刀刃5与第一刀刃座3相配合,且第二刀刃6与第二刀刃座4相配合,底座1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上设有螺栓孔,且固定板通过螺栓与下模板连接,固定杆10上设有螺栓孔,且固定杆10通过螺栓与上模板连接,

工作原理:控制器控制第一伸缩电机8和第二伸缩电机9伸缩,使用控制器设置下降行程,感应器7与感应板2配合定位,当感应器7完成行程后,第一伸缩电机8和第二伸缩电机9停止下落,可避免刀刃与与刀座磨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