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形衣夹自动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7657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V形衣夹自动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指一种V形衣夹自动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衣夹一般是由两块相对的片块和一个弹簧圈组成,通过一个支点,利用弹簧收缩或膨胀,两端张开吗,另外两端收紧,收紧端用于夹住衣物,现有技术中,衣夹的组装大多是通过人工装夹完成,随着当前社会工业的快速发展,工厂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加剧了工厂的运营成本,以往工厂采用人工装夹作业的弊端逐渐呈现出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升产量,需要一种自动化组装衣夹的机械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V形衣夹自动组装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V形衣夹自动组装设备包括:机座、安装于机座上并用于传送进料衣夹中两个片块的第一送料装置、安装于机座上并用于传送进料弹簧圈的第二送料装置、安装于第二送料装置旁侧并用于张开弹簧圈的开口的夹紧旋转装圈装置、转圈装置、对孔成型装置、出料装置以及安装于机座上的移料装置;所述夹紧旋转装圈装置包括有安装于机座上的架体、安装于架体上的旋转座、安装于架体中并用于驱动该旋转座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对称安装于旋转座两侧并用于张开弹簧圈开口的第一、第二张圈机构以及分别安装于第一、第二张圈机构旁侧的第一、第二治具组,该第一、第二治具组均具有供上述衣夹中两个片块放置的夹紧空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有安装于架体中并与旋转座下端安装的齿轮啮合的齿条以及用于驱动齿条移动的第一气缸。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张圈机构包括对称安装于旋转座中并用通过弹簧拉紧的第一、第二张圈座以及安装于旋转座中并用于驱动第一、第二张圈座相对张开或闭合的第一驱动杆和用于驱动该第一驱动杆上下移动的第二气缸,该第一、第二张圈座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张圈块,且该第一、第二张圈座旁侧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杆,该第一定位杆上端成型有第一定位块。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杆上端成型有弧形驱动块;所述第一、第二张圈座相对的内侧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大小不相同并呈葫芦状分布的第一、第二弧形槽,该弧形驱动块落入该第一弧形槽中或第二弧形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张圈块均具有用于与上述弹簧圈接触的弧形接触面,该弧形接触面内侧设置有限位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张圈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张圈机构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治具组包括对称安装于第一、第二张圈座上端的第一、第二治具座,该第一、第二治具座均设置有倾斜容置槽,该倾斜容置槽呈V字形分布。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送料装置包括纵向安装于机座上的进料座以及安装于进料座下端的第一送料夹子和用于驱动该第一送料夹子平移的第一平移机构,该进料座由上至下开设有供衣夹中两个片块进料的第一、第二进料槽,该第一、第二进料槽呈V字形分布。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送料装置包括有用于传送进料弹簧圈的料轨以及安装于料轨旁侧的第二送料夹子和用于驱动第二送料夹子平移的第二平移机构和用于驱动第二送料夹子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料装置包括有安装于机座上的支架、安装于支架上的移动座和安装于支架并用于驱动该移动座在支架上移动的丝杆及与丝杆适配的电机以及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安装于移动座上并用于对夹紧旋转装圈装置、转圈装置、对孔成型装置、出料装置之间传送产品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夹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化完成对衣夹的组装,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升产量,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送料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送料装置与夹紧旋转装圈装置的装配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紧旋转装圈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紧旋转装圈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紧旋转装圈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爆炸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移料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8所示,为一种V形衣夹自动组装设备,其包括:机座1、安装于机座1上并用于传送进料衣夹中两个片块的第一送料装置2、安装于机座1上并用于传送进料弹簧圈的第二送料装置3、安装于第二送料装置3旁侧并用于张开弹簧圈的开口的夹紧旋转装圈装置4、转圈装置5、对孔成型装置6、出料装置7以及安装于机座1上的移料装置8。

所述第一送料装置2包括纵向安装于机座1上的进料座21以及安装于进料座21下端的第一送料夹子22和用于驱动该第一送料夹子22平移的第一平移机构,该进料座21由上至下开设有供衣夹中两个片块进料的第一、第二进料槽211、212,该第一、第二进料槽211、212呈V字形分布。

所述第二送料装置3包括有用于传送进料弹簧圈的料轨31以及安装于料轨31旁侧的第二送料夹子32和用于驱动第二送料夹子32平移的第二平移机构33和用于驱动第二送料夹子32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34。

所述夹紧旋转装圈装置4包括有安装于机座1上的架体41、安装于架体41上的旋转座42、安装于架体41中并用于驱动该旋转座42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43、对称安装于旋转座42两侧并用于张开弹簧圈开口的第一、第二张圈机构44、45以及分别安装于第一、第二张圈机构44、45旁侧的第一、第二治具组46、47,该第一、第二治具组46、47均具有供上述衣夹中两个片块放置的夹紧空间。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3包括有安装于架体41中并与旋转座42下端安装的齿轮431啮合的齿条432以及用于驱动齿条432移动的第一气缸433。

所述第一张圈机构44包括对称安装于旋转座42中并用通过弹簧拉紧的第一、第二张圈座441、442以及安装于旋转座42中并用于驱动第一、第二张圈座441、442相对张开或闭合的第一驱动杆443和用于驱动该第一驱动杆443上下移动的第二气缸444,该第一、第二张圈座441、442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张圈块401、402,且该第一、第二张圈座441、442旁侧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杆445,该第一定位杆445上端成型有第一定位块403。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443上端成型有弧形驱动块404;所述第一、第二张圈座441、442相对的内侧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大小不相同并呈葫芦状分布的第一、第二弧形槽405、406,该弧形驱动块404落入该第一弧形槽405中或第二弧形槽406中。所述第一、第二张圈块401、402均具有用于与上述弹簧圈接触的弧形接触面,该弧形接触面内侧设置有限位槽,以致使该第一、第二张圈块401、402能够稳定将弹簧圈加紧并张开。

上述第一驱动杆443下端设置有限位槽408,上述第二气缸444中活塞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块,该限位块卡进于该限位槽408中,以致使可驱动该第一驱动杆443上下移动,以致使该旋转座42在转动后,也可通过气缸驱动第一驱动杆443上下移动。

所述第二张圈机构45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张圈机构44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第一治具组46包括对称安装于第一、第二张圈座441、442上端的第一、第二治具座461、462,该第一、第二治具座461、462均设置有倾斜容置槽407,该倾斜容置槽407呈V字形分布。

所述移料装置8包括有安装于机座1上的支架81、安装于支架81上的移动座82和安装于支架81并用于驱动该移动座82在支架81上移动的丝杆83及与丝杆83适配的电机84以及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安装于移动座82上并用于对夹紧旋转装圈装置4、转圈装置5、对孔成型装置6、出料装置7之间传送产品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夹子85、86、87、88。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第一送料装置2通过进料两个片块,且该两个片块对接后由第一送料装置2中的第一送料夹子22夹紧;然后,第二送料装置3进料弹簧圈,并通过第二送料装置3中的第二送料夹子32夹紧并传送至夹紧旋转装圈装置4中的第一张圈机构44上,该紧旋转装圈装置4中的旋转座42旋转180°,以致该第一张圈机构44位于移料装置8下方,其中,该第一张圈机构44中的第一、第二张圈座441、442在第一驱动杆443的驱动下相互张开,以张紧弹簧圈,且将弹簧圈的开口张大,移料装置8将第一送料夹子22中夹紧的两个片块夹紧并传送至夹紧旋转装圈装置4中的第一夹具组中,随后,第一、第二张圈座441、442复位,以致使弹簧圈夹合于两个片块上,以形成半成品衣夹,与此同时,通过第二送料装置3中的第二送料夹子32夹紧下一个弹簧圈并传送至夹紧旋转装圈装置4中的第二张圈机构45上,以待下一次装配弹簧圈,以此大大提高装配效率,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随后,移料装置8将半成品衣夹传送至转圈装置5中,该转圈装置5将转动弹簧圈,使弹簧圈的开口位置转向,再由移料装置8将半成品衣夹传送至对孔成型装置6,由对孔成型装置6组装形成完整的衣夹。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化完成对衣夹的组装,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升产量,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