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丝校直切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1511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丝校直切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带,尤其涉及用于编织传送带的金属丝校直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常见的输送带通常是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此外,高温工作条件是使用的传送带为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网带,例如用于无纺布烘干的传送带,其在工作时,将铺设于其上的无纺布运输并通过烘干炉,从而烘干无纺布。

以上所述的金属丝编织而成的传送带,其经线和纬线编制而成,其中,经线为一根根钢丝,该传送带的品质往往决定于该经线是否笔直,由于技术上的问题,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有效校直金属丝的装置或方法出现,因而编织形成的传送带品质较差,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金属丝校直切断装置,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金属丝校直切断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机构、平稳机构、测量机构、校直机构、牵引机构、传输机构、切断机构以及控制单元,

所述上料机构设用于放置金属丝料卷,并将金属丝传送至所述平稳机构上;

所述平稳机构用于稳定所述金属丝,所述金属丝经由所述平稳机构传送至所述校直机构上;

所述测量机构用于记录所述金属丝的端点,从而测量所述金属丝校直的长度;

所述校直机构用于校直所述金属丝,其包括曲折蜿蜒的且具有一定弹力的金属管以及驱动所述金属管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金属管的内壁上具有凹凸结构,所述金属丝穿过所述金属管的内部,并在高速旋转力的作用下与所述金属管内的凹凸结构产生摩擦,从而失去内应力而变直;

所述牵引机构用于将校直后的金属丝从所述校直机构的末端拉出,并传送至所述传输机构上;

所述传输机构用于将金属丝传送至所述切断机构上;

所述切断机构用于接受所述测量机构的测量信号,并按照设定长度切断所述金属丝。

优选的,所述金属管采用弹簧管,所述弹簧管的内部由于自身属性形成所述凹凸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管设置于一保护筒内,所述保护筒上间隔地开设有多个散热口,所述保护筒的一端通过皮带轮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筒,所述金属丝缠绕在所述上料筒上形成料卷。

优选的,所述平稳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旋转轮和第二旋转轮,所述第一旋转轮和第二旋转轮的外周面上分别开设有容许所述金属丝缠绕的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轮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轮更靠近于所述上料机构。

优选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测量传感器,所述测量传感器的外壳为圆筒形,并与所述第一旋转轮相切。

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上滚轴、下滚轴以及驱动所述上滚轴或下滚轴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由电频调速器控制,所述上滚轴和下滚轴的外周面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金属丝相匹配的环形槽。

优选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一传输方管,所述金属丝由传输方管的内部穿过。

优选的,所述切断机构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以及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的切口,所述上模座通过连接件与电磁感应机构连接,所述电磁感应机构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当金属丝达到设定长度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电磁感应机构带动所述上模座下行与所述下模座合模,从而将金属丝冲切断。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首先,上料机构释放金属丝料卷,并将金属丝传送至所述平稳机构上,当金属丝经过所述平稳机构时,由测量机构测量金属丝的端点,接着,金属丝进入校直机构,金属丝穿过所述金属管的内部,并在高速旋转力的作用下与金属管内的凹凸结构产生摩擦,从而失去内应力而变直;紧接着,牵引机构牵引校直后的金属丝通过传输机构,最后达到切断机构进行切断处理。整个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校直金属丝的目的,节约了人工和时间,提高了由金属丝编织的传送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和技术要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金属丝校直切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切断机构未显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切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校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丝校直切断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机构1、平稳机构2、测量机构3、校直机构4、牵引机构5、传输机构6、切断机构7以及控制单元,

上料机构1设用于放置金属丝料卷,并将金属丝传送至平稳机构2上;

平稳机构2用于稳定金属丝,金属丝经由平稳机构2传送至校直机构4上;

测量机构3用于记录金属丝的端点,从而测量金属丝校直的长度;

校直机构4用于校直金属丝,其包括曲折蜿蜒的且具有一定弹力的金属管41以及驱动金属管41旋转的第一电机,金属管41的内壁上具有凹凸结构,金属丝穿过金属管41的内部,并在高速旋转力的作用下与金属管41内的凹凸结构产生摩擦,从而失去内应力而变直;

牵引机构5用于将校直后的金属丝从校直机构4的末端拉出,并传送至传输机构6上;

传输机构6用于将金属丝传送至切断机构7上;

切断机构7用于接受测量机构3的测量信号,并按照设定长度切断金属丝。

优选的,金属管41采用弹簧管,弹簧管的内部由于自身属性形成凹凸结构。当金属丝通过曲折蜿蜒的弹簧管内,在第一电机的带动下弹簧管进行高速旋转,从而带动金属丝高速旋转,金属丝与弹簧管的内壁产生摩擦,进而失去内应力而变直。

进一步的,金属管41设置于一保护筒42内,保护筒42上间隔地开设有多个散热口,保护筒42的一端通过皮带轮与第一电机连接。保护筒42可以起到保护金属管41的目的,避免高速旋转的金属管41误伤到工作人员。

优选的,上料机构1包括上料筒,金属丝缠绕在上料筒上形成料卷。上料筒包括筒状本体11和设于筒状本体11两侧的挡板12,金属丝缠绕在筒状本体11上,挡板12用于防止金属丝从筒状本体11的边缘脱出。

优选的,平稳机构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旋转轮21和第二旋转轮22,第一旋转轮21和第二旋转轮22的外周面上分别开设有容许金属丝缠绕的凹槽,其中,第一旋转轮21相对于第二旋转轮22更靠近于上料机构1。平稳机构2位于上料机构1和校直机构4之间,作为金属丝中间过渡机构。

优选的,测量机构3包括测量传感器,测量传感器的外壳为圆筒形,并与第第一旋转轮21相切。测量传感器用于记录金属丝的端点,从而测量金属丝校直的长度。

优选的,牵引机构5包括上滚轴51、下滚轴52以及驱动上滚轴51或下滚轴52转动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由电频调速器控制,上滚轴51和下滚轴52的外周面上分别开设有与金属丝相匹配的环形槽。金属丝由上滚轴51、下滚轴52之间穿过,并进入传输机构6之中。

优选的,传输机构6包括一传输方管,金属丝由传输方管的内部穿过。由于金属丝传输的长度比较长,因而需要设计传输机构6,避免金属丝传输过程中失去支撑。

优选的,切断机构7包括上模座71、下模座72以及设于下模座72上的切口73,上模座71通过连接件74与电磁感应机构75连接,电磁感应机构75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当金属丝达到设定长度时,控制单元控制电磁感应机构75带动上模座71下行与下模座72合模,从而将金属丝冲切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上料机构1释放金属丝料卷,并将金属丝传送至平稳机构2上,当金属丝经过平稳机构2时,由测量机构3测量金属丝的端点,接着,金属丝进入校直机构4,金属丝穿过金属管41的内部,并在高速旋转力的作用下与金属管41内的凹凸结构产生摩擦,从而失去内应力而变直;紧接着,牵引机构5牵引校直后的金属丝通过传输机构6,最后达到切断机构7进行切断处理。整个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校直金属丝的目的,节约了人工和时间,提高了由金属丝编织的传送带的使用寿命。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所述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