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角钢整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240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角钢整形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板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角钢整形设备。



背景技术:

钢卷包装材料中的外角钢为现代钢卷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角钢的形状如图1所示,外角钢包括两个垂直连接的边缘,其中内侧边缘环设有齿型。随着钢卷规格的多样化及钢材市场中对钢卷的需求量不断的加大,故对包装材料外角钢的需求也不断增大。现各包装材料加工中心生产的外角钢均为冷轧或镀锌带钢通过折边、压痕及绕圆成型生产出来的,然后用于钢卷的外包装材料。然而在钢卷运输的过程中,作为外包装材料的外角钢则会遇到各种碰撞及挤压,进而发生弯曲、变形。目前对于这些从钢卷上拆包下来完好无损的外角钢,各加工中心会对其进行二次利用,若拆包下来的外角钢存在变形及尺寸不符等情况,则只能当废钢处理,造成极大的浪费,不利于的节约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角钢整形设备,通过该设备能够将拆包下来不同规格的外角钢进行校正,从而使其能够恢复成使用前的状态,并进行二次包装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角钢整形设备,其特点是该设备包括机座、传动机构及整形机构,所述机座用于安装设置整形机构及传动机构,所述整形机构具有纵向设置的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整形机构的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与待整形外角钢啮合转动,整形机构的整平板及辊轮对角钢本体的边缘进行压平,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对齿型进行校正,整平板及辊轮对角钢本体进行校正。

在上述外角钢整形设备中,可选地,所述机座包括上机座、工作平台及下机座,工作平台上开设有通孔,上机座安装设置在通孔上;下机座为中空箱体,其中安装设置传动机构,工作平台固定于下机座上且传动机构的第二齿轮组与通孔相对。

在上述外角钢整形设备中,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及过度齿轮组,过度齿轮组固定于下机座中,过度齿轮组与减速电机连接,由控制器控制减速电机的启动。

在上述外角钢整形设备中,可选地,所述整形机构包括整平板、与整平板相对设置的辊轮、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及轴承座,第一齿轮组固定于轴承座中构成一体且置于上机座中,第二齿轮组及过度齿轮组固定于下机座中,第二齿轮组与过度齿轮组啮合,且第二齿轮组的齿轮齿顶圆所在平面超出上述工作平台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齿轮组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一整形齿轮,第二齿轮组具有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整形齿轮,其中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完全啮合,第一整形齿轮、第二整形齿轮与待整形外角钢完全啮合;所述整平板呈L 型,焊接在轴承座上,辊轮由立柱、螺栓固定在工作平台上,辊轮、整平板、第一齿轮组或第二齿轮组及减速电机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垂直面内。

在上述外角钢整形设备中,可选地,所述上机座内侧开设有导槽,其侧面开设有贯穿通孔;轴承座上设有螺纹配合的调节手柄,调节手柄由贯穿通孔置于上机座侧面外侧,轴承座的两侧设置有导轨与上机座的导槽配合且相对运动,通过调节手柄可以上下调节轴承座的位置,实现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的间距调整,以满足不同外角钢的校正。

在上述外角钢整形设备中,可选地,所述整形机构还包括顶紧杆、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顶紧杆固定在辊轮的外侧且与整平板正对,顶紧杆的头部抵靠在立柱的顶部螺栓上,进一步增强辊轮的刚性,避免辊轮受力过大而出现偏斜;第一防护板设置在整平板的待整形外角钢进料侧,且悬空固定在上机座上;第二防护板设置在辊轮的待整形外角钢进料侧,且固定在工作平台上,有效避免操作工人出现人身伤害事故。

在上述外角钢整形设备中,可选地,所述整形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其中第一导向轮固定在第一防护板的外侧,第二导向轮固定在辊轮的一侧且与第二防护板相对,辊轮的圆端面、第一导向轮的圆端面及第二导向轮的圆端面位于同一圆弧面上,呈圆环状的外角钢在转动时,直接与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接触,一方面减小摩擦阻力,另一方面避免出现二次变形。

在上述外角钢整形设备中,可选地,所述整形机构还包括一调节轮,调节轮固定在待整形外角钢进料侧的工作平台上,且位于第一导向轮的外侧,对于不符尺寸的外角钢,通过调节调节轮,在调节轮与辊轮的外力作用下,外角钢的圆弧尺寸变小,这样一来,外角钢的尺寸符合使用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能够将钢卷上拆包下来存在变形及尺寸不符的外角钢进行二次加工,使其能够恢复成使用之前的状态,这将会极大的提高拆包外角钢的回收率及使用率,进而增加了回收外角钢的使用次数并替代了新制外角钢,进而节省了新制外角钢所需的能源、材料的消耗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外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角钢整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线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角钢整形设备的俯视图。

图中:1-机座、11-上机座、12-工作平台、13-下机座、2-传动机构、21-减速电机、22-过度齿轮组、3-整形机构、31-整平板、32-辊轮、 32a-立柱、32b-螺栓、33-第一齿轮组、331-第一传动齿轮、332-第一整形齿轮、34-第二齿轮组、341-第一传动齿轮、342-第一整形齿轮、 35-轴承座、351-调节手柄、36-顶紧杆、37a-第一防护板、37b-第二防护板、38a-第一导向轮、38b-第二导向轮、39-调节轮、4-待整形外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外角钢整形设备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没有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零部件和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或若干处进行标示。

请结合参考图2至图4,下面就通过这个给出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外角钢整形设备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这个实施例中,外角钢整形设备包括机座1、传动机构2及整形机构3,所述机座1用于安装设置整形机构3及传动机构2,所述整形机构3具有纵向设置的第一齿轮组33和第二齿轮组34,所述传动机构2驱动整形机构3的第一齿轮组33、第二齿轮组34与待整形外角钢4啮合转动,整形机构3的整平板31及辊轮32对角钢本体的边缘进行压平,第一齿轮组33和第二齿轮组34对齿型进行校正,整平板31及辊轮32对角钢本体进行校正。

当外角钢的边角存在翘边、凹陷及其他问题时,将待整形外角钢由进料侧人工放入,启动减速电机,第一齿轮组及第二齿轮组与待整形外角钢的齿型啮合,驱动整个外角钢不断前进,齿型部分由第一齿轮组校正,整平板与辊轮将边角进行校正。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座包括上机座11、工作平台12及下机座13,工作平台12上开设有通孔,上机座11安装设置在通孔上。

如上所述,下机座13为中空箱体,其中安装设置传动机构2,工作平台12固定于下机座13上且传动机构2的第二齿轮组23与通孔相对。

另外,如图2所示,传动机构2包括减速电机21及过度齿轮组 22,过度齿轮组22固定于下机座13中,过度齿轮组22与减速电机 21连接,由控制器(图中未标注)控制减速电机的启动.

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整形机构3包括整平板31、与整平板相对设置的辊轮32、第一齿轮组33、第二齿轮组34及轴承座35,第一齿轮组33固定于轴承座35中构成一体且置于上机座11 中,第二齿轮组34及过度齿轮组22固定于下机座13中,第二齿轮组34与过度齿轮组22啮合,且第二齿轮组34的齿轮齿顶圆所在平面超出上述工作平台12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齿轮组33具有第一传动齿轮331和第一整形齿轮332,第二齿轮组34具有第二传动齿轮341 和第二整形齿轮342,其中第一传动齿轮331与第二传动齿轮341完全啮合,第一整形齿轮332、第二整形齿轮342与待整形外角钢4完全啮合;整平板31呈L型,焊接在轴承座35上,辊轮32由立柱32a、螺栓32b固定在工作平台12上,辊轮32、整平板31、第一齿轮组 33或第二齿轮组34及减速电机21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垂直面内。

为了满足不同外角钢的校正,上机座11内侧开设有导槽,其侧面开设有贯穿通孔;轴承座35上设有螺纹配合的调节手柄351,调节手柄351由贯穿通孔置于上机座11侧面外侧,轴承座35的两侧设置有导轨与上机座的导槽配合且相对运动,通过调节手柄可以上下调节轴承座35的位置,实现第一齿轮组33与第二齿轮组34的间距调整。

由于整个齿轮组是暴露在外面的,且使用时高速旋转,为了避免操作工人出现人身伤害事故,整形机构3还包括顶紧杆36、第一防护板37a和第二防护板37b,顶紧杆36固定在辊轮32的外侧且与整平板31正对,顶紧杆36的头部抵靠在立柱32a的顶部螺栓32b上,进一步增强辊轮32的刚性,避免辊轮32受力过大而出现偏斜。

如上所述,第一防护板37a设置在整平板31的待整形外角钢4 进料侧,且悬空固定在上机座11上;第二防护板37b设置在辊轮32 的待整形外角钢4进料侧,且固定在工作平台12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整形机构3还包括第一导向轮38a和第二导向轮38b,其中第一导向轮38a固定在第一防护板37a的外侧,第二导向轮38b固定在辊轮32的一侧且与第二防护板37b相对,辊轮32 的圆端面、第一导向轮38a的圆端面及第二导向轮38b的圆端面位于同一圆弧面上,呈圆环状的外角钢在转动时,直接与第一导向轮38a 和第二导向轮38b接触,一方面减小摩擦阻力,另一方面避免出现二次变形。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整形机构3还包括一调节轮39,调节轮39 固定在待整形外角钢4进料侧的工作平台12上,且位于第一导向轮 38a的外侧,对于不符尺寸的外角钢,通过调节调节轮39,在调节轮 39与辊轮32的外力作用下,外角钢的圆弧尺寸变小,这样一来,外角钢的尺寸符合使用要求。

上述的设备能够将钢卷上拆包下来存在变形及尺寸不符的外角钢进行二次加工,使其能够恢复成使用之前的状态,这将会极大的提高拆包外角钢的回收率及使用率,进而增加了回收外角钢的使用次数并替代了新制外角钢。

以上仅以举例方式来详细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外角钢整形设备,这些个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施方式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改进。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并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