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机组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2980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水轮机组装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平台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水轮机组装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轮机的装配平台多采用常规的固定式平台,即在基座上设置一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与基座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灌实现固定。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上述的工作平台尺寸较小时,其无法满足大型的水轮机组的装配需求,例如水库用的大型水轮机组,而当工作平台尺寸较大时,置于工作平台中间位置的水轮机又离边缘位置较远,给操作人员的作业带来不便,另外,将水轮机组置于工作平台的边缘进行作业会导致工作平台单侧承重,缩短工作平台的使用寿命,因此行业内一般是将水轮机组件置于工作平台的中间位置进行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轮机组装平台,其可以根据不同大小的水轮机需求更换工作平台的尺寸,适用性强,便于操作人员作业。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轮机组装平台,它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第一工作台,其特征在于:第一工作台上设有一环形的第二工作台,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之间设有多个支撑柱,全部的支撑块沿第二工作台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第一工作台固定,支撑柱的上端通过一支撑块与第二工作台的下端面相抵靠;

所述支撑块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上方的顶板,所述底板与支撑柱的上端固定,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多个定位柱和凸柱,定位柱的上端与顶板的下端面固定,底板的上端面上设有与各自的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凸柱与顶板的下端面固定,且底板的上端面上设有与各自的凸柱相配合的凹槽,当凸柱插入凹槽内时凸柱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内侧壁滑动配合,且凸柱的下端面与凹槽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形成一气腔,所述底板内设有与气腔相连通的气管,气管远离气腔的一端延伸至贯穿底板的下端面,所述气管的管径小于凹槽的直径;

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上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有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下端与容置槽的槽底相抵靠,复位弹簧的上端与顶板的下端面相抵靠,用于推动顶板朝背离底板的方向移动。

所述的第一工作台上位于各支撑柱所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滑轨,支撑柱的下端与各自对应的滑轨固定,滑轨的长度方向沿第二工作台的径向设置,且全部的滑轨沿第二工作台的周向均匀分布,滑轨上分别设有径向限位块和轴向压块,轴向压块与第二工作台的上端面相抵靠,且轴向压块通过一连接机构与滑轨固定,所述的径向限位块与滑轨滑动配合,滑轨上设有用于驱使径向限位块与第二工作台的内侧壁相抵靠的驱动机构。

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滑轨可拆式连接,支撑柱的上端设有一升降螺杆,升降螺杆的上端与底板固定,升降螺杆的下端沿竖直方向与支撑柱上的螺纹孔相配合。

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垫块和拉杆,垫块与滑轨固定,且垫块的上端面与第二工作台的上端面齐平,拉杆沿水平方向设于垫块和第二工作台之间,所述拉杆的下端设有与滑轨上的卡槽相配合的卡块,轴向压块上设有供拉杆的上端穿通的通孔,轴向压块上设有转盘,转盘上设有与拉杆的上端螺纹配合的中心孔,当转盘转动至极限位置时转盘的下端面与轴向压块的上端面压紧,且轴向压块的下端面分别与第二工作台的上端面和垫块的上端面抵靠。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一双头螺杆,双头螺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套管,套管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双头螺杆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滑轨上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槽,径向限位块的下端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的双头螺杆置于滑槽内,双头螺杆上近径向限位块所在位置的套管与径向限位块相抵靠,双头螺杆另一端上的套管与滑槽的内侧壁相抵靠,所述滑轨上设有用于带动双头螺杆转动的蜗杆,蜗杆的两端分别与滑轨转动配合,双头螺杆的中间部分设有与蜗杆相配合的蜗轮。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水轮机组装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其可以直接使用第一工作台进行作业,当需要装配的水轮机大小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需求在第一工作台上加装第二工作台,因此通用性强,其次,当第二工作台达到使用寿命时便于直接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轮机组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个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座,2、第一工作台,3、第二工作台,4、滑轨,4.1、滑槽,5、支撑柱,6、径向限位块,7、轴向压块,8、支撑块,8.1、底板,8.1.1、定位孔,8.1.2、凹槽,8.1.3、容置槽,8.2、顶板,8.3、定位柱,8.4、凸柱,8.5、气腔,8.6、气管,8.7、复位弹簧,9、升降螺杆,10、垫块,11、拉杆,12、转盘,13、双头螺杆,14、套管,15、蜗杆,16、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轮机组装平台,它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第一工作台2,其特征在于:第一工作台2上设有一环形的第二工作台3,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之间设有多个支撑柱5,全部的支撑块沿第二工作台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柱5的下端与第一工作台2固定,支撑柱5的上端通过一支撑块8与第二工作台3的下端面相抵靠;

所述支撑块8包括底板8.1和设于底板8.1上方的顶板8.2,所述底板8.1与支撑柱5的上端固定,所述顶板8.2和底板8.1之间设有多个定位柱8.3和凸柱8.4,定位柱8.3的上端与顶板8.2的下端面固定,底板8.1的上端面上设有与各自的定位柱8.3相配合的定位孔8.1.1,所述凸柱8.4与顶板8.2的下端面固定,且底板8.1的上端面上设有与各自的凸柱8.4相配合的凹槽8.1.2,当凸柱8.4插入凹槽8.1.2内时凸柱8.4的外侧壁与凹槽8.1.2的内侧壁滑动配合,且凸柱8.4的下端面与凹槽8.1.2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形成一气腔8.5,所述底板8.1内设有与气腔8.5相连通的气管8.6,气管8.6远离气腔8.5的一端延伸至贯穿底板8.1的下端面,所述气管8.5的管径小于凹槽8.1.2的直径;

所述底板8.1的上端面上设有容置槽8.1.3,容置槽8.1.3内设有一复位弹簧8.7,复位弹簧8.7的下端与容置槽8.1.3的槽底相抵靠,复位弹簧8.7的上端与顶板8.2的下端面相抵靠,用于推动顶板8.2朝背离底板8.1的方向移动。

所述的第一工作台2上位于各支撑柱5所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滑轨4,支撑柱5的下端与各自对应的滑轨4固定,滑轨4的长度方向沿第二工作台3的径向设置,且全部的滑轨4沿第二工作台3的周向均匀分布,滑轨4上分别设有径向限位块6和轴向压块7,轴向压块7与第二工作台3的上端面相抵靠,且轴向压块7通过一连接机构与滑轨4固定,所述的径向限位块6与滑轨4滑动配合,滑轨4上设有用于驱使径向限位块6与第二工作台3的内侧壁相抵靠的驱动机构。

所述支撑柱5的下端与滑轨4可拆式连接,支撑柱5的上端设有一升降螺杆9,升降螺杆9的上端与底板8.1固定,升降螺杆9的下端沿竖直方向与支撑柱5上的螺纹孔相配合。

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垫块10和拉杆11,垫块10与滑轨4固定,且垫块10的上端面与第二工作台3的上端面齐平,所述的齐平是指二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拉杆11沿水平方向设于垫块10和第二工作台3之间,所述拉杆11的下端设有与滑轨4上的卡槽相配合的卡块,轴向压块7上设有供拉杆11的上端穿通的通孔,轴向压块7上设有转盘12,转盘12上设有与拉杆11的上端螺纹配合的中心孔,当转盘12转动至极限位置时转盘12的下端面与轴向压块7的上端面压紧,且轴向压块7的下端面分别与第二工作台3的上端面和垫块10的上端面抵靠。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一双头螺杆13,双头螺杆1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套管14,套管14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双头螺杆13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滑轨4上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槽4.1,径向限位块6的下端与滑槽4.1滑动配合,所述的双头螺杆13置于滑槽4.1内,双头螺杆13上近径向限位块6所在位置的套管14与径向限位块6相抵靠,双头螺杆13另一端上的套管14与滑槽4.1的内侧壁相抵靠,所述滑轨4上设有用于带动双头螺杆13转动的蜗杆15,蜗杆15的两端分别与滑轨4转动配合,双头螺杆13的中间部分设有与蜗杆15相配合的蜗轮16。

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