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电源封装线脚铆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225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便携式电源生产的台式手工作业辅助铆压设备的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便携电源封装线脚铆压装置。



背景技术:

铆压机是利用冲压机设备和专用连接模具通过一个瞬间强高压加工过程,依据板件本身材料的冷挤压变形,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抗拉和抗剪强度的无应力集中内部镶嵌圆点,即可将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两层或多层板件连接起来。铆压机是利用冲压机设备和专用连接模具通过一个瞬间强高压加工过程,依据板件本身材料的冷挤压变形,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抗拉和抗剪强度的无应力集中内部镶嵌圆点,即可将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两层或多层板件连接起来。

现有技术中,便携式电源生产时采用人工封装作业,尤其是在电源接线脚固定和连接线时,必须在工作台上将,将接线直接与外壳焊接在一起。这样经常会因焊接热应力影响电路连接,还会有有毒气体产生,而且,事先需要对焊接面进行预处理,事后有时需要修整焊接点,焊接质量差异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便携电源封装线脚铆压装置,辅助人工作业,大幅度改善装配条件,提升装配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底台、支座、气缸、中架板、铆压头、上模座和下模座;底台上侧后部固定支座,支座上侧安装中架板,在中架板上安装气缸,同时,中架板前侧下方安装铆压头,铆压头下侧固定上模座,在底台上侧前部上模座下方固定下模座。

尤其是,中架板4前侧下方安装水平移动装置。

尤其是,底台上侧安装水平移动装置,该水平移动装置上侧安装下模座。

尤其是,底台上侧安装转动换模装置,在该转动换模装置上侧安装下模座。

尤其是,中架板下侧通过伸缩杆连接铆压头。

尤其是,下模座上有插槽。

尤其是,底台上侧安装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连接点牢固可靠,没有原料消耗和不需要辅助材料,方便应对线脚金属材质变化,而且可以控制铆接点外形和品质,铆接区域没有热应力,不会损伤外壳以及电路元件的表面保护层,不需要预先或事后处理,作业效率高,工作环境好,没有灰尘毒烟排放,没有噪音,操作简单、消耗低、维修费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底台1、支座2、气缸3、中架板4、铆压头5、上模座6、下模座7、控制开关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台1、支座2、气缸3、中架板4、铆压头5、上模座6和下模座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底台1上侧后部固定支座2,支座2上侧安装中架板4,在中架板4上安装气缸3,同时,中架板4前侧下方安装铆压头5,铆压头5下侧固定上模座6,在底台1上侧前部上模座6下方固定下模座7。

前述中,中架板4前侧下方安装水平移动装置。

前述中,底台1上侧安装水平移动装置,该水平移动装置上侧安装下模座7。

前述中,底台1上侧安装转动换模装置,在该转动换模装置上侧安装下模座7。

前述中,中架板4下侧通过伸缩杆连接铆压头5。

前述中,下模座7上有插槽。

前述中,底台1上侧安装控制开关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便携电源外壳上固定连接电极的针脚时,只需利用本新型设备进行便捷的AC线铆压即可,将外壳外侧连接电极插在下模座7的插槽中,启动控制开关8,气缸3工作,铆压头5带动上模座6下压,并进一步与下模座7配合挤压完成铆接,减少人力,减少焊接作业,节省焊材成本,同时提升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