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工件置中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642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工件置中治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置中治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工件置中治具。



背景技术:

在将板材工件放置到机床上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由于机床是以预定路径对板材工件进行外型加工的,而这预定路径是参考用于固定板材工件的夹具的具体位置而编定的,所以需要采用置中治具将板材工件定位到夹具的中心位置,板材工件的放置位置越准确,板材毛坯件的预留量就可以越减少,而且不会因为中心位置偏离而导致板料工件的某一位置没加工到位,从而导致工件不良率上升。

现有技术中,置中治具一般都包括四个推板,四个推板分别位于板材工件的四个侧面,通过驱动机构推动四个推板同步向其中心聚拢,进而将板材工件推向夹具的中心位置,由于四个推板同步向其中心移动,正因为是同步移动,所以当遇到板材工件的尺寸有稍微误差时,特别是纵向和横向尺寸有误差时,采用现有的置中治具就无法把板材工件置中,这是因为板材工件其中一对边被置中治具的一对推板夹持定位后,该对推板将停止移动,由于四个推板同步运动,这样另外一对推板也停止动作,但是板材工件的另一对边却未被推板夹住,这样就无法确保板材工件已经准确定位到夹具的中心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板材工件置中治具,该置中治具能够对尺寸有误差的板材工件进行精确置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板材工件置中治具,包括驱动器和至少两对推板,每对推板均与驱动器连接以使驱动器能够带动每对推板同步相向运动,驱动器与每对推板之间均设有可压缩货可拉伸的弹性件。

其中,驱动器通过传动机构来带动每对推板同步相向运动,弹性件设于驱动器与传动机构之间。

其中,传动机构包括与推板对数相应的多对传动组件,驱动器通过各个传动组件带动与其对应的一对推板同步相向运动,弹性件设于驱动器与各个传动组件之间。

其中,驱动器包括气缸和与气缸的输出轴固接的推动杆,各个传动组件均与推动杆弹性连接,弹性件设于各个传动组件与推动杆之间。

其中,传动组件连接于推动杆的端部,气缸的输出轴固接于推动杆的中部。

其中,各个传动组件均包括带动齿条、推板齿条和齿轮,带动齿条与推动杆连接,推板齿条与其对应的推板固接,带动齿条和推板齿条均与齿轮啮合,弹性件设于推动杆与带动齿条之间。

其中,齿轮位于带动齿条和推板齿条之间。

其中,各个传动组件均包括拉杆、带动盘、带动杆和推杆,拉杆的一端与推动杆弹性连接,拉杆的另一端与带动盘铰接,带动杆的一端与带动盘铰接,带动杆的另一端与推杆的一端铰接,推杆的另一端固接于与其对应的推板,弹性件设于推动杆与拉杆之间。

其中,各个传动组件还包括设有滑槽的滑块,推杆穿过与其对应的滑槽内且能够沿该滑槽滑动。

其中,各个带动盘的转动轴线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板材工件置中治具,其结构包括驱动器和至少两对推板,驱动器能够带动每对推板同步相向运动,驱动器与每对推板之间均设有可压缩或可拉伸的弹性件,这样待驱动器动作后,驱动器带动各对推板中的两推板同步相向运动,直至各对推板夹持住板材工件,即完成板材工件的置中,当板材工件的尺寸有偏差时,其中一对推板夹持住板材工件时,其他对推板还未夹持住板材工件,由于弹性件的存在,驱动器可以继续带动其他对推板继续相向运动,直至所有对推板都夹持住板材工件,这样通过弹性件可以在各对推板之间提供一个距离容差,从而可将尺寸有偏差的板材工件进行精确置中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一种板材工件置中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一种板材工件置中治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一种板材工件置中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一种板材工件置中治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

1-气缸;

2-推动杆;

3-第一对推板;

4-第二对推板;

5-第一带动齿条;

6-第一对推板齿条;

7-第一齿轮;

8-第二带动齿条;

9-第二对推板齿条;

10-第二齿轮;

11-弹簧;

12-第一拉杆;

13-第一带动盘;

14-第一对带动杆;

15-第一对推杆;

16-滑块;

17-第二拉杆;

18-第二带动盘;

19-第二对带动杆;

20-第二对推杆;

21-带动盘轴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的一种板材工件置中治具, 如图1和图2所示,其结构包括驱动器和两对推板,两对推板分别为第一对推板3和第二对推板4,第一对推板3的中心连线和第二对推板4的中心连线在同一平面内且交叉成十字形,驱动器为气缸1,气缸1的输出轴固接于推动杆2的中部,推动杆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构成整个治具的传动机构。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带动齿条5、第一对推板齿条6和第一齿轮7,第一带动齿条5与推动杆2的一端部弹性连接,弹性件设于推动杆2与第一带动齿条5之间,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11,第一对推板齿条6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一对推板3固接,第一带动齿条5和第一对推板齿条6均与第一齿轮7啮合。

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带动齿条8、第二对推板齿条9和第二齿轮10,第二带动齿条8与推动杆2的另一端部连接,推动杆2与第二带动齿条8之间也设有弹簧11,第二对推板齿条9与其对应的第二对推板4固接,第二带动齿条8和第二对推板齿条9均与第二齿轮10啮合。

带需要对板材工件进行置中时,将板材工件放置于置中治具的中部,如图1所示(该图是气缸1的输出轴伸展的状态图),气缸1的输出轴向左运动(气缸1的输出轴作回缩运动),气缸1的输出轴拉动推动杆2向左运动,推动杆2进而推动第一带动齿条5和第二带动齿条8向左运动,这样使得第一带动齿条5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7逆时针旋转,第二带动齿条8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10逆时针旋转,进而第一齿轮7通过与其啮合的第一对推板齿条6带动第一对推板3同步相向运动(向中间靠拢),第二齿轮10通过与其啮合的第二对推板齿条9带动第二对推板4同步相向运动(向中间靠拢)直至两对推板都夹持住板材工件,这样即完成板材工件的置中。

由于推动杆2与两个带动齿条之间都设有可压缩的弹簧11,这样当板材工件的尺寸有偏差时,例如图1中板材工件的前后尺寸偏大,这样当位于板材工件前后方向的第一对推板3在第一传动组件的带动下向相运动并夹持住板材工件的前后侧面时,位于板材工件左右方向的第二对推板4还未夹持住板材工件的左右侧面,但是由于推动杆2与两个带动齿条之间都设有可压缩的弹簧11,气缸1可以继续带动推动杆2向左运动并压缩位于推动杆2与第一带动齿条5之间的弹簧11,进而使得推动杆2可继续推动第二带动齿条8向左运动,第二带动齿条8带依次通过第二齿轮10、第二对推板齿条9带动第二对推板4运动,这样就使得推动杆2通过第二传动组件继续带动位于板材工件左右方向的第二对推板4继续相向运动,直至第二对推板4夹持住板材工件的左右侧面,这样即可对尺寸有偏差的板材工件进行精确、快速置中定位。本发明通过弹性件可以在各对推板之间提供一个距离容差,从而可将尺寸有偏差的板材工件进行精确、快速置中定位。

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的上端部与第一对推板齿条6啮合,第一齿轮7的下端部与第一对带动齿条啮合,第二齿轮10的上端部与第二对带动齿条啮合,第二齿轮10的下端部与第二对推板齿条9啮合,气缸1位于第一对带动齿条与第二对带动齿条之间,这有使得整个传动机构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体积较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的一种板材工件置中治具, 如图3和图4所示,其结构包括驱动器和两对推板,两对推板分别为第一对推板3和第二对推板4,第一对推板3的中心连线和第二对推板4的中心连线在同一平面内且交叉成十字形,驱动器为气缸1,气缸1的输出轴固接于推动杆2的中部,推动杆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构成整个治具的传动机构。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拉杆12、第一带动盘13、第一对带动杆14和第一对推杆15,第一拉杆12的一端固接有抵顶块,该抵顶块与推动杆2的一端弹性连接,第一拉杆12的另一端与第一带动盘13铰接,第一对带动杆14的一端与第一带动盘13铰接,第一带动盘13能绕带动盘轴芯21上旋转,第一带动盘13是独立转动的,第一对带动杆14的另一端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一对推杆15的一端铰接,第一对推杆15的另一端分别固接于与其对应的第一对推板3。具体的,推动杆2滑动套设于第一拉杆12上,弹性件套设于第一拉杆12上并位于推动杆2与第一拉杆12的抵顶块之间,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11。其中,第一对带动杆14与第一带动盘13的铰接点对应第一带动盘13的带动盘轴芯21为中心对称,第一对带动杆14的其中一个带动杆与第一带动盘13的铰接点与第一拉杆12与第一带动盘13的铰接点在同一竖直直线上,第一对带动杆14位于第一带动盘13的上面,第一拉杆12位于第一带动盘13的底面。

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拉杆17、第二带动盘18、第二对带动杆19和第二对推杆20,第二拉杆17的一端也设有抵顶块,该抵顶块与推动杆2的另一端弹性连接,第二拉杆17的另一端与第二带动盘18铰接,第二对带动杆19的一端与第二带动盘18铰接,第二对带动杆19的另一端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二对推杆20的一端铰接,第二对推杆20的另一端分别固接于与其对应的第二对推板4。具体的,推动杆2还滑动套设于第二拉杆17,弹簧11也套在第二拉杆17上,且弹簧11位于推动杆2与第二拉杆17的抵顶块之间。其中,第二带动盘18能绕带动盘轴芯21旋转,第二带动盘18是独立转动的,第二对带动杆19与第二带动盘18的两个铰接点和第二拉杆17与第二带动盘18的铰接点成三角形分布,第二对带动杆19和第二拉杆17都位于第二带动盘18的上面。

带需要对板材工件进行置中时,将板材工件放置于置中治具的中部,也即是两对推板的中间,如图3和图4所示(图中气缸1的输出轴处于伸展状态),气缸1的输出轴向后运动(气缸1的输出轴作回缩运动),气缸1的输出轴拉动推动杆2向后运动,推动杆2进而同时拉动第一拉杆12和第二拉杆17向后运动,这样使得两个拉杆分别带动与其铰接的带动盘轮逆时针旋转,进而两个带动盘分别带动与其连接的带动杆转动,每对带动杆通过与其连接的推杆带动相应的一对推板相向运动,也即是向中间靠拢,直至两对推板都夹持住板材工件的侧边,这样即完成板材工件的置中。

由于推动杆2与两个带动杆的的抵顶块之间都设有可压缩的弹簧11,这样当板材工件的尺寸有偏差时,例如图3和图4中板材工件的左右尺寸偏大,这样当位于板材工件左右方向的第一对推板3在第一传动组件的带动向中间运动并夹持住板材工件的左右侧面时,位于板材工件前后方向的第二对推板4还未夹持住板材工件的前后侧面,但是由于推动杆2与两个带动杆的抵顶块之间都设有可压缩的弹簧11,气缸1可以继续带动推动杆2向后运动并压缩位于推动杆2与第一带动杆12之间的弹簧11,进而使得第二带动盘18可以继续逆时针转动,最终使得推动杆2通过第二传动组件继续带动位于板材工件前后方向的第二对推板4继续相向运动,直至第二对推板4夹持住板材工件的前后侧面,这样即可对尺寸有偏差的板材工件进行精确、快速置中定位。本发明通过弹性件可以在各对推板之间提供一个距离容差,从而可将尺寸有偏差的板材工件进行精确、快速置中定位。

本实施例中,为防止各个推杆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偏斜,本发明的置中治具还设置有对应各个推杆的滑块6,滑块6开设有滑槽,各个推杆穿设于与其对应的滑槽内且沿该滑槽滑动。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板材工件置中的精确性,第一带动盘13和第二带动盘18的转动轴线重合,也即是带动盘轴芯21在同一竖直线上。

本发明的置中治具不仅结构简单,且置中定位准确,可广泛应用在电子产品的盖板、背板的生产上,例如手机玻璃盖板、背板生产上,能够带来极大的便利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