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1535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床身式铣床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



背景技术:

数控床身式铣床主要应用于机械加工行业,机械加工过程中,主轴的旋转,刀具切削工件、电机的旋转、主轴箱、鞍座、工作台的移动及主轴箱配重的上下移动,都难免会出现震动,震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影响加工零件的表面精度。而底座是整台设备的基础,承载着该台设备上所有零部件,包括加工时的工件、工装等等,因此底座的刚性、强度、稳定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底座的稳定性,需要增大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的跨度,一般可将底座结构做得宽大,但同时成本也会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延伸座加大铣床底座与地面接触面跨度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Y轴承载座、连接所述Y轴承载座的立柱承载座、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上的基座、连接所述基座的支撑组件、及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两侧的若干延伸座;所述Y轴承载座包括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一端的端板、下侧与所述底板的一侧连接的侧板;所述基座包括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上的主载板、连接所述主载板的扩展板、连接所述主载板的隔屑板、连接所述隔屑板的加强板、及连接所述加强板的护条;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二固定在基座上的轨道板、二与所述轨道板连接的护罩支撑架、及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机构固定座;所述延伸座包括处于底部的U形块、与所述U形块连接的连接板、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角板;所述U形块包括与所述底板下表面连接的内承片及二分别自所述内承片两端且垂直于所述内承片水平向外侧延伸的外延片;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与所述U形块的二所述外延片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中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所述角板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角板还与所述侧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通过所述延伸座提升与地面的接触跨度,令自身获得更大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数控床身式铣床的加工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板呈竖直设置;所述端板的下侧与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柱固定座连接;所述侧板呈竖直设置;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端板的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展板一侧与所述主载板连接;所述扩展板的另一侧向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外侧水平延伸;所述扩展板的另一侧连接有侧条;所述扩展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侧板上侧连接;所述隔屑板的一侧面与所述主载板的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的另一侧与所述护条的一侧面连接;所述护条的一侧面还与所述扩展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护条的两端分别与二所述侧条的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罩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及与所述横杆连接的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承载座的上表面;所述竖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杆的下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轨道板的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构固定座包括二固定在所述主载板上的前座块及二固定在所述主载板上的后座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形块可单独连接在所述底板下表面;所述U形块可单独连接在所述立柱承载座下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的主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用于为数控床身式铣床中的其他部件提供支撑。该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包括Y轴承载座10、与所述Y轴承载座10连接的立柱承载座20、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10上的基座30、与所述基座30连接的支撑组件40、及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10两侧的若干延伸座50。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对工件的加工在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上方完成。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通过所述延伸座50提升与地面的接触跨度,令自身获得更大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数控床身式铣床的加工精度。

所述Y轴承载座10包括底板11、与所述底板11一端连接的端板12、下侧与所述底板11的一侧连接的侧板13、及处于内部的若干肋条;所述底板11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柱固定座20连接;所述端板12与底板11垂直设置;所述侧板13与底板11垂直设置;所述侧板13的一端与所述端板12的一端连接;所述肋条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1上表面连接。

所述立柱承载座20与所述Y轴承载座10的一端连接;所述立柱承载座20的上表面相对设置有二连接座21。

所述基座30包括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10上的主载板31、与所述主载板31连接的扩展板32、与所述主载板31连接的隔屑板33、与所述隔屑板33连接的加强板34、及与所述加强板34连接的护条35;所述主载板31的下表面与所述肋条的上端连接;所述扩展板32一侧与所述主载板31连接;所述扩展板32的另一侧向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外侧水平延伸;所述扩展板32的另一侧连接有侧条36;所述扩展板32的下表面与所述侧板13上端连接;所述隔屑板33的一侧面与所述主载板31的一端连接;所述隔屑板33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加强板34的一侧连接;所述加强板34的另一侧与所述护条35的一侧面连接;所述护条35的一侧面还与所述扩展板32的一端连接;所述护条35的两端分别与二所述侧条36的一端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40包括二固定在基座30上的轨道板41、二与所述轨道板41连接的护罩支撑架42、及固定在所述基座30上的机构固定座43;所述轨道板41固定在所述主载板31上;所述护罩支撑架42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44及与所述横杆44连接的竖杆45;所述竖杆4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承载座20的上表面;所述竖杆45的上端与所述横杆44的下侧连接;所述横杆44的一端与所述轨道板41的一端连接;所述机构固定座43包括二固定在所述主载板31上的前座块46及二固定在所述主载板31上的后座块47。

所述延伸座50包括处于底部的U形块51、与所述U形块51连接的连接板52、及与所述连接板52连接的角板53;所述U形块51包括与所述底板11下表面连接的内承片54及二分别自所述内承片54两端且垂直于所述内承片54水平向外侧延伸的外延片55;所述连接板52的下表面与所述U形块51的二外延片55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2中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56;所述角板53与所述连接板5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角板53还与所述侧板1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可通过所述连接板52的固定孔56固定在地面上;所述U形块51可单独连接在所述底板11下表面;所述U形块51可单独连接在所述立柱承载座20下表面。

所述立柱承载座20的连接座21用于固定数控床身式铣床中的立柱;所述轨道板41用于承载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中的Y轴运动机构;所述护罩支撑架42用于支撑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中的Y轴护罩;所述机构固定座43用于安装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中的Y轴传动机构;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对工件的加工在所述基座30上方完成。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延伸座,令在所述Y轴承载座的宽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了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的水平跨度,使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能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以保证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的加工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