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线材生产线喷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0093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轧线材生产线喷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轧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轧线材生产线喷淋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线材轧制后的冷却过程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让轧制后的线材在水箱内采用高压水进行快速冷却,第二阶段根据不同钢种所要求的组织性能,以散卷形式分布在散卷运输线上按要求的冷却速度进行风冷(保温缓冷或自然冷却),第三阶段散卷线材经集卷、挂卷至P/F线上,在P/F线上继续空冷,冷至室温进行打捆。根据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经过第二阶段后,此时相变已经结束,冷却速度对线材内部组织及性能不产生任何影响。

P/F线上的打捆机正常工作有最大盘卷温度限制,长时间高于此温度的状态下工作,打捆机易出现设备故障,打捆机允许的最大盘卷温度一般为400℃,为保护打捆机,盘卷打捆时的温度必须低于400℃,人工打捆机则需满足人可正常靠近操作的温度(~60℃),盘卷的温度与其集卷时的温度以及其运行至打捆机所经历的时间有关,也就是说与其运行的线路长度有关,线路越长冷却时间就越长,盘卷温度就越低,反之,则盘卷温度越高。因此,挂卷工位与打捆工位之间线路长度存在一个最小值,当实际长度大于此值时,打捆机能在允许最大温度下操作,反之,打捆机则会在高于允许最大温度的条件下操作,打捆机易出故障。另外,线材在相变结束温度时,还可能生成二次氧化铁皮,严重的氧化铁皮造成线材表面极不光滑,给后道拉拔工序带来很大困难,也会大幅度的增加后序抛丸、酸洗等工序中氧化铁皮渣的处理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轧线材生产线喷淋装置,该装置对散卷冷却运输线末端喷淋高压水进行冷却,在相变结束后快速降低线材的温度,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缩短了P/F线的长度,去除了二次氧化铁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轧线材生产线喷淋装置,包括位于散卷冷却运输线末端上方的喷淋头和位于散卷冷却运输线末端下方的喷淋水箱,喷淋水箱通过喷淋供水泵和喷淋供水管与喷淋头连接、通过补水管连接至浊环水供水系统。

进一步地,喷淋水箱的上部为净水区、下部为沉泥区,喷淋供水泵和补水管与净水区连接,沉泥区通过排污泵和排污管连接至冲渣沟。

进一步地,喷淋头的喷出压力为0.6MP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设在冷却过程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对散卷冷却运输线末端喷淋高压水进行冷却,工作时,喷淋头用于喷淋高压水、喷淋水箱用于收集和提供高压水,该装置可以在相变结束后快速降低线材的温度(冷却至~200℃或更低温度),改善了轧线收集区设备的工作环境,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缩短了挂卷至打捆机区域P/F运输线的长度,降低了厂房及设备的投资成本,去除了二次氧化铁皮,减少了后续抛丸、酸洗、拉拔等工序的处理量,节约了下游产业的运营成本。

2.喷淋水箱内的水会升温不利于散卷冷却,并且会有氧化铁皮落入喷淋水箱沉淀形成污泥,排污泵将沉泥区的污水或温度过高的水排至冲渣沟,防止影响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淋水箱、喷淋供水泵和排污泵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淋水箱、喷淋供水泵、排污泵、喷淋供水管、补水管和排污管的水循环流程图。

图中:1-精轧机组;2-水冷装置;3-吐丝机;4-冷却风机;5-散卷冷却运输线;6-喷淋头;7-喷淋水箱;8-P/F运输线;9-喷淋供水泵;10-排污泵;11-喷淋供水管;12-补水管;13-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热轧线材生产线喷淋装置,包括位于散卷冷却运输线5末端上方的喷淋头6和位于散卷冷却运输线5末端下方的喷淋水箱7,喷淋水箱7通过喷淋供水泵9和喷淋供水管11与喷淋头6连接、通过补水管12连接至浊环水供水系统。该装置设在冷却过程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对散卷冷却运输线5末端喷淋高压水进行冷却,工作时,喷淋头6用于喷淋高压水、喷淋水箱7用于收集和提供高压水,该装置可以在相变结束后快速降低线材的温度(冷却至~200℃或更低温度),改善了轧线收集区设备的工作环境,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缩短了挂卷至打捆机区域P/F运输线8的长度,降低了厂房及设备的投资成本,去除了二次氧化铁皮,减少了后续抛丸、酸洗、拉拔等工序的处理量,节约了下游产业的运营成本。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喷淋水箱7的上部为净水区、下部为沉泥区,喷淋供水泵9和补水管12与净水区连接,沉泥区通过排污泵10和排污管13连接至冲渣沟。喷淋水箱7内的水会升温不利于散卷冷却,并且会有氧化铁皮落入喷淋水箱7沉淀形成污泥,排污泵10将沉泥区的污水或温度过高的水排至冲渣沟,防止影响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喷淋头6的喷出压力为0.6MPa。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