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腔体的真空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1148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固定腔体的真空夹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腔体的真空夹具。



背景技术:

天线移动腔体是天线设备中的一个重要设备,其需要通过数控机床CNC进行精加工。然而,在进行CNC加工时,现在仅仅通过普通的夹具来进行固定,自动化程度低,且需要人工协助才能实现固定,效率低,生产过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腔体的真空夹具,结构简单,能快捷、稳定、安全地加工产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固定腔体的真空夹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气缸的气管,所述推板与气管连接,所述推板相对于底板可移动;

所述推板的另一侧设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天线移动腔体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尾端设有挡块,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设有橡胶垫圈和通孔,所述通孔设于橡胶垫圈的中间,所述通孔用于与真空机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垫圈的形状和尺寸与天线移动腔体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垫圈的形状与天线移动腔体的形状相同,所述橡胶垫圈的尺寸小于或等于天线移动腔体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容置腔的底部设有2-5个橡胶垫圈和2-5个通孔,所述橡胶垫圈和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真空夹具设有5-9个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和推板垂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块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置腔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的侧壁设有定位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固定腔体的真空夹具,包括底板和推板,推板的一侧设有气管,推板与气管连接,推板相对于底板可移动。推板的另一侧设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天线移动腔体的容置腔,容置腔的底部设有橡胶垫圈和通孔,通孔设于橡胶垫圈的中间,通孔用于与真空机构连接。工作时,天线移动腔体置于橡胶垫圈之上,推板向前运动,真空机构通过通孔吸真空,从而将天线移动腔体紧紧吸住。等待加工完成,推板回到初始位,真空机构停止工作,便可以把天线移动腔体取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真空吸附原理固定加工产品,能快捷、稳定、安全地加工产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腔体的真空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真空夹具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 、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固定腔体的真空夹具,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推板2,所述推板2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气缸的气管3,所述推板2与气管3连接,所述推板2相对于底板1可移动;所述推板2的另一侧设有多个隔板4,多个隔板4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天线移动腔体的容置腔5,所述容置腔5的尾端设有挡块6,所述容置腔5的底部设有橡胶垫圈7和通孔8,所述通孔8设于橡胶垫圈7的中间,所述通孔8用于与真空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其中,所述底板1和推板2垂直连接。

所述橡胶垫圈7的形状和尺寸与天线移动腔体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具体地,所述橡胶垫圈7的尺寸小于或等于天线移动腔体的尺寸;所述橡胶垫圈7的形状与天线移动腔体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优选的,所述橡胶垫圈7的尺寸小于天线移动腔体的尺寸,所述橡胶垫圈7的形状与天线移动腔体的形状是相同的。

工作时,天线移动腔体置于橡胶垫圈7之上,推板2向前运动,真空机构通过通孔8吸真空,从而将天线移动腔体紧紧吸住。等待加工完成,推板2回到初始位,真空机构停止工作,便可以把天线移动腔体取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真空吸附原理固定加工产品,能快捷、稳定、安全地加工产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的,为了配合天线移动腔体和CNC的尺寸,所述真空夹具设有5-9个隔板4;每一容置腔5的底部设有2-5个橡胶垫圈7和2-5个通孔8,所述橡胶垫圈7和通孔8一一对应设置,既可以保证夹具的体积较小,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加工尽量多的天线移动腔体。

优选的,所述挡块6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置腔5的宽度,起到限制定位天线移动腔体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隔板4的侧壁设有定位凸起9,标示天线移动腔体的放置位置,便于操作。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真空吸附原理固定加工产品,能快捷、稳定、安全地加工产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