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固定装置及拉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9890阅读:868来源:国知局
介子固定装置及拉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件修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子固定装置及拉锤。



背景技术:

拉锤是一种用于钣金件凹坑的修复装置。在使用时,拉锤修复机将强电流传到其前端的三角形介子中,使其发热熔化并与汽车钣金件上的凹坑粘连,然后,拉动拉锤,将钣金件上的凹陷区向外拉出,从而实现钣金件修复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三角形介子均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介子头本体1上的,如图1所示。这种介子固定装置在使用时,需先将三角形介子卡入介子头本体1上的缝隙中,并使三角形介子中间的孔与介子头本体1上的固定孔对正,然后再将螺纹连接件2旋入上述固定孔中,以实现三角形介子在介子头本体1上的固定。介子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被消耗,当更换介子时,需要将螺纹连接件2拧出,并重复上述介子的安装过程,以实现对介子的更换。但是,这种介子固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介子头本体1的温度很高,再加上存放和保养不当等原因,极易造成连接螺纹的损坏,致使螺纹连接件2无法拧出,从而导致介子固定装置的报废,大大缩短了介子固定装置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汽车维修企业的修复成本。此外,这种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还大大削弱了介子的更换速度,使得修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子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介子固定装置使用寿命短及介子更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子固定装置,包括与拉锤固定连接的第一本体、用于固定介子的第二本体和用于使所述第二本体相对所述第一本体运动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介子的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凸柱,所述介子套装在所述凸柱上。

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凸柱的容置区。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二本体相对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运动的弹簧合页,所述弹簧合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合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容置区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边缘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凸柱在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时卡入和脱离所述限位孔的倒角。

或者,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二本体相对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运动的弹簧合页,所述弹簧合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合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容置区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为上端开口的U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本体上还设置有下压凸起,所述下压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外缘且与所述第二本体为一体结构。

或者,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二本体相对所述第一本体水平移动的弹性件和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本体竖直自由度的导轨。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导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匹配的滑槽。

所述容置区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的限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的截面形状为T形。

或者,所述导轨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形。

本实用新型介子固定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用于使第二本体相对第一本体运动的连接结构,其中,第一本体与拉锤固定连接,第二本体用于固定介子,且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介子的缝隙。

该介子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先利用设置在其上的连接结构,使第二本体产生相对第一本体的运动,以使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之间的缝隙逐渐变大。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产生足以将介子固定在第二本体上的缝隙时,此时,将介子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靠近第一本体的一侧,并再次利用连接结构,使第二本体产生与上述运动过程方向相反的运动,从而将介子固定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缝隙中。当介子用完需要更换时,重复上述介子的安装过程,即可实现对介子的快速更换。

该介子固定装置将原有的一体结构变为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连接结构的分体式结构,通过第二本体相对第一本体的位置变化即可实现介子安装和更换的全部过程,无需使用螺纹连接件,大大减少了由于温度过高和存放保养不当而造成的介子固定装置报废的情形,从而延长了介子固定装置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汽车维修企业的修复成本。此外,由于该介子固定装置更换介子的过程不需要螺纹连接件的一次次旋入和拧出,因而大大提高了介子的更换速度,提高了钣金件凹坑的修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锤,以解决现有拉锤介子更换效率低及修复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锤,包括上述介子固定装置。

所述介子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拉锤的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介子固定装置与所述拉锤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拉锤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拉锤的前端设置上述介子固定装置,其中,介子固定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已在上述介子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该拉锤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无需使用螺纹连接件对介子进行固定连接,大大降低了介子固定装置的报废率,从而延长了拉锤的使用寿命。而且,该拉锤的介子更换过程较为简便,大大提高了对钣金件凹坑的修复效率,对于实际维修生产具有极高的经济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介子固定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介子固定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其中,介子处于安装完毕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介子固定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其中,介子处于更换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介子固定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介子固定装置的左视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又一种介子固定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介子处于安装完毕状态;

图7为图6中介子固定装置当介子处于更换状态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6中介子固定装置的右视局部剖视图,其中,弹性件未示出。

图标:1-介子头本体;2-螺纹连接件;10-第一本体;20-第二本体;30-介子;40-弹簧合页;50-拉锤安装孔;60-弹性件;11-限位孔;12-条形槽;13-导轨;21-凸柱;22-下压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子固定装置,包括与拉锤固定连接的第一本体10、用于固定介子30的第二本体20和用于使第二本体20相对第一本体10运动的连接结构,在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介子30的缝隙。

该介子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先利用设置在其上的连接结构,使第二本体20产生相对第一本体10的运动,以使第二本体20与第一本体10之间的缝隙逐渐变大。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产生足以将介子30固定在第二本体20上的缝隙时,此时,将介子30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20靠近第一本体10的一侧,并再次利用连接结构,使第二本体20产生与上述运动过程方向相反的运动,从而将介子30固定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缝隙中。当介子30用完需要更换时,重复上述介子30的安装过程,即可实现对介子30的快速更换。

该介子固定装置将原有的一体结构变为包括第一本体10、第二本体20和连接结构的分体式结构,通过第二本体20相对第一本体10的位置变化即可实现介子30安装和更换的全部过程,无需使用螺纹连接件,大大减少了由于温度过高和存放保养不当而造成的介子固定装置报废的情形,从而延长了介子固定装置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汽车维修企业的修复成本。此外,由于该介子固定装置更换介子30的过程不需要螺纹连接件的一次次旋入和拧出,因而大大提高了介子30的更换速度,提高了钣金件凹坑的修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组合形成的柱状结构为六棱柱形状,且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固定介子30的一端还设置有倒角。六棱柱结构的设置,可以方便地将介子固定装置从拉锤上拆卸下来,而且,通过设置倒角,也大大降低了因零件边缘锋利而造成的划伤风险。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组合而成的柱状结构可以是上述六棱柱形状,但不仅仅局限于这种结构形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带有扁口的圆柱体结构或者长方体结构,其只要是能够实现上述固定介子30的功能和便于安装拆卸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本体20上可以设置凸柱21,其中,介子30套装在凸柱21上。对应的,在第一本体1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上述凸柱21的容置区。

该介子固定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凸柱21,可以使介子30实现在第二本体20上的固定。然后,在连接结构的作用下,第二本体20上的凸柱21卡入第一本体10的容置区中,从而实现介子30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缝隙处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介子30上的孔的直径既可以大于凸柱21的直径,也可以与凸柱21为过盈配合。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该介子固定装置能够满足尽可能多的型号的介子30的安装需求,从而提高本实施例介子固定装置的通用性。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可以包括用于使第二本体20相对第一本体10旋转运动的弹簧合页40,具体的,弹簧合页40的一端与第一本体10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本体20固定连接,容置区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10上的限位孔11,在限位孔11的边缘设置有用于使凸柱21在第二本体20旋转时卡入和脱离上述限位孔11的倒角。

为了提高该介子固定装置的操作便捷性,在第二本体20上还可以设置下压凸起22,其中,下压凸起22设置在第二本体20的外缘且与第二本体20为一体结构。本实施例中,下压凸起22设置在第二本体20靠近弹簧合页40的一侧边缘处。

如图3所示,该介子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先将下压凸起22下压,在弹簧合页40的作用下,第二本体20相对第一本体10转动一定角度,此时,第二本体20上的凸柱21从第一本体10的限位孔11中脱离;当第二本体20转过足以将介子固定在第二本体20上的角度时,将介子30固定套装入凸柱21中;然后,松开下压凸起22,在弹簧合页40的作用下,凸柱21卡入限位孔11中,此时,即实现了介子30的固定。当需要更换介子30时,再次重复上述介子30的安装固定过程即可。

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结构也可以包括用于使第二本体20相对第一本体10旋转运动的弹簧合页40,具体的,弹簧合页40的一端与第一本体10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本体20固定连接,容置区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10上的条形槽12。其中,条形槽12为上端开口的U形结构。该介子固定装置的固定原理与上述结构的介子固定装置类似,均是利用弹簧合页40对介子30进行更换和固定,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6-图8所示,连接结构也可以包括用于使第二本体20相对第一本体10水平移动的弹性件60和用于限制第二本体20竖直自由度的导轨13。具体的,弹性件60的一端与第一本体10固定连接,弹性件60的另一端与第二本体20固定连接。导轨13固定设置在第一本体10上,第二本体20上设置有与导轨13相匹配的滑槽。容置区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10上的限位孔11。

请继续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该介子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水平拉动第二本体20,使第二本体20在导轨13上水平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弹性件60被伸长;当第二本体20移动至足以将介子30固定在第二本体20上的角度时,将介子30固定套装入凸柱21中;然后将第二本体20释放,在弹性件60回复力的作用下,第二本体20上的凸柱21卡入第一本体10上的限位孔11中,此时,即实现了介子30的固定。当需要更换介子30时,再次重复上述介子30的安装固定过程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0可以为弹簧,但不仅仅局限于这种弹性件形式,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弹性件60,如:耐高温橡皮筋,其只要是通过这种形式的弹性件60能够实现在释放第二本体20后其可以依靠弹性件60的弹性回复力使凸柱21卡入限位槽中,以及能够适应高温工作环境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导轨13的形状可以为T形,但不仅仅局限于这种导轨形状,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导轨13,如:燕尾形,其只要通过这种形状形式的导轨13能够实现对第二本体20在竖直方向的自由度的限制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凸柱21可以为图5示出的圆柱形结构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这种形状形式,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如:长方体结构或者三棱柱结构,其只要是通过这种形状形式的凸柱21能够实现介子30在其上的固定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上的限位孔11既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其只要能够实现对第二本体20上的凸柱21的容置即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拉锤,该拉锤包括上述介子固定装置。具体的,介子固定装置设置在拉锤的前端。

通过在拉锤的前端设置上述介子固定装置,其中,介子固定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已在上述文字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该拉锤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无需使用螺纹连接件对介子30进行固定连接,大大降低了介子固定装置的报废率,从而延长了拉锤的使用寿命。而且,该拉锤的介子30更换过程较为简便,大大提高了对钣金件凹坑的修复效率,对于实际维修生产具有极高的经济意义。

本实施例中,介子固定装置与拉锤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具体的,如图2-图8所示,在第一本体1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与拉锤固定连接的拉锤安装孔50。其中,拉锤安装孔50为螺纹孔,介子固定装置与拉锤为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并且,当介子固定装置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时,仅需通过更换新的介子固定装置,即可保证拉锤的正常工作状态,十分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