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板自动压套及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338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链板自动压套及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压套及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铰链板的自动压套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集装箱的箱门通过轴端的铰链板固定在箱体上,铰链板内使用不锈钢销做销轴,销轴和铰链板之间通常采用尼龙衬套隔离润滑。目前,通常都是将尼龙衬套预先局部装配在铰链板内部,再使用冲床将剩余部分的尼龙衬套压入销轴中。但是,由于尼龙衬套和铰链板的孔径内部多数为过盈配合,而且实际生产中铰链板的衬套孔难免存在误差(例如钻头磨损,同心度偏差等),尼龙衬套全部压入铰链板后,内径尺寸经常出现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内径偏小),集装箱箱门装配时,不锈钢销轴可能无法穿过,还需安排专人做铰链孔位穿透全检工艺,生产效率较低,还浪费原材料。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用于集装箱铰链板的自动压套及检测装置,以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用于集装箱铰链板的自动压套及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铰链板压套及检测装置,包括衬套压入装置、衬套、检测装置、送料孔、定位块,所述检测装置的下端与所述衬套压入装置相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的上端与送料孔相连接,所述定位块与所述送料孔配合用来定位铰链板的销轴,所述销轴安装固定于所述定位块之间,其中,所述衬套与所述检测装置套接。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为检验芯棒。

优选地,当所述衬套压入装置向上运动时,所述衬套与所述检测装置套接,然后压入所述销轴中。

优选地,所述衬套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检验芯棒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销轴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衬套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送料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衬套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衬套为尼龙衬套。

优选地,所述铰链板压套及检测装置工作时,所述衬套压入装置向上运动,将套接有所述衬套的所述检测装置压入所述销轴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衬套内部设置检验芯棒,衬套的内径大于等于检验芯棒的直径,衬套的外径小于等于销轴的直径,保证套接了衬套的检验芯棒压入铰链板的销轴后,衬套的内径始终达标,压入衬套的同时也完成了对铰链板孔位的检验,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有效避免了漏检现象,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精度。

附图说明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铰链板压套及检测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铰链板压套及检测装置与铰链板内销轴的装配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铰链板压套及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检验芯棒与尼龙衬套的配套示意图;尼龙衬套由送料孔人工放入,套接在检验芯棒上,检验芯棒兼起将尼龙衬套准确送入铰链板销轴孔的定位和导向的作用;

图5是检验芯棒向上运动与销轴套接的示意图;

图6是检验芯棒向上运动与销轴套接完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将本实用新型理解成并不局限于以下描述的这种实施方式,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理念可以与其他公知技术或功能与那些公知技术相同的其他技术组合实施。

在以下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轴向”、“径向”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下面结合附图1-6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铰链板压套及检测装置包括油缸1、衬套2、检验芯棒3、送料孔4、定位块5、上挡板6、衬套定位头7,检验芯棒3的下端与油缸1相连接,检验芯棒3的上端与送料孔4相连接,定位块5与上挡板6配合用来定位铰链板的销轴8,销轴8安装固定于定位块5之间。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铰链板压套及检测装置的立体图,工作时,检验芯棒3固定于油缸1上,先从送料孔4放入衬套2,将衬套2预先套接在检验芯棒3上,将待安装的铰链板的销轴8插入两侧的定位块5之间,油缸1向上运动,将预先套接的衬套2以及检验芯棒3整体压入销轴8中,到达上挡板6后,衬套2以及检验芯棒3的整体与销轴8套接完成,检验芯棒退回,完成操作。

图4是检验芯棒3与衬套2的装配示意图,衬套2由送料孔4放入,套接在检验芯棒3上,检验芯棒3同时具有将衬套2准确送入铰链板的销轴8的定位和导向的作用。其中,衬套2的内径大于等于检验芯棒3的直径,衬套2的外径小于等于销轴8的直径,衬套2的外径小于等于送料孔的孔径。

图5是检验芯棒3向上运动与铰链板9的销轴8完成套接的局部示意图,箭头方向为检验芯棒3的运动方向。

图6是检验芯棒3向上运动与铰链板9的销轴8套接配合的局部示意图,预先套接完成的衬套2与检验芯棒3由油缸1(图示未标出)带动向上平稳运动,将衬套2压入铰链板的销轴8中,图示为大部分衬套2已经压入后的状态;当完全压入后,检验芯棒3随油缸1退回至起始位置,同时完成对衬套2内径的检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套接了衬套的检验芯棒压入后,能够保证衬套的内径始终达标,同时也完成了对铰链板孔位的检验,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出现的类似于“第一”、“第二”的限定语并非是指对时间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的限定,而仅仅是为了将本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特征与另一个技术特征相区分。同样地,本文中出现的类似于“一”的限定语并非是指对数量的限定,而是描述在前文中未曾出现的技术特征。同样地,本文中在数词前出现的类似于“大约”、“近似地”的修饰语通常包含本数,并且其具体的含义应当结合上下文意理解。同样地,除非是有特定的数量量词修饰的名词,否则在本文中应当视作即包含单数形式又包含复数形式,在该技术方案中即可以包括单数个该技术特征,也可以包括复数个该技术特征。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